石建平
摘? 要:在新課改深入推進和實施的時代背景下,教育教學活動中采用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和理念已很難適應時代的發(fā)展及人才培育的需求。伴隨著信息經(jīng)濟的迅猛發(fā)展,先進的教育手段在教學活動中不僅應用范圍越來越廣,方式也越來越多樣化。微課的出現(xiàn)及其在課堂教學中的廣泛應用很好地說明了這一點。將之運用到初中語文教學中,能夠改變以往沉悶、枯燥的課堂氛圍及灌輸式、機械化的教學模式,為枯燥的語文教學增添無限生機與活力。
關鍵詞:初中語文;微課;導入新課;營造情境;講解重難點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20)04-0100-01
微課作為新型信息化教學的產(chǎn)物為教育教學活動的改進和更新提供了可能。它是指微型授課視頻,以多媒體為載體,將教學內(nèi)容滲透其中,有著比傳統(tǒng)多媒體教學更加靈活、生動的特征。為此,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我們應積極探究微課的有效運用策略,為枯燥的語文教學注入無限生機,使之呈現(xiàn)出嶄新的面貌和風采。
1.利用微課導入新課知識,點燃學生學習激情
課堂導入是溫故知新以及喚醒學生學習動機的過程,是課堂教學不可缺少的環(huán)節(jié)。新穎、引人入勝的課堂導入能夠吸引人的快速注意力,使其從課間活動的嘈雜環(huán)境和興奮狀態(tài)中回味過來,以積極的狀態(tài)投身于課堂教學中。縱觀以往的初中語文教學不難發(fā)現(xiàn),教師往往采用口頭說教式的教學方式導入新課知識,方式單一、不利于學生興趣的培養(yǎng)。而微課的運用則能起到改變這一現(xiàn)狀、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作用。為此,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巧妙借助微課導入新課知識,以此來點燃學生的學習熱情,激發(fā)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和動力,為課堂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打好基礎。
例如,以《山水畫的意境》這篇課文的教學活動為例,在課堂伊始環(huán)節(jié),為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我利用微課為學生播放了一段展示祖國秀麗山川美景的視頻,生動的視頻畫面時而顯示雄渾厚重的高山河流,時而展示清秀恬淡的小橋流水風光,或是叢林間云霧繚繞的場景,深深地吸引著學生的注意力,他們都聚精會神地觀看著,對祖國山川的大好風光發(fā)出贊嘆聲。我也趁機向?qū)W生問到:“通過觀看這些畫面,你能夠體會到怎樣的意境?古詩詞尚且講究意境,山水畫更是如此,意境就如同畫作的靈魂一般,是畫家追求的藝術(shù)境界?!鄙鷦拥漠嬅嬉约案挥懈腥玖Φ恼Z言極大地吸引了學生對課堂的注意力,他們都認真聆聽著,在此基礎上引入相關教學內(nèi)容并開始教學活動便能收到不錯的效果。如此,通過運用微課導入新課知識,吸引了學生對課堂的注意力,點燃了學生的學習熱情,為課堂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打好了基礎。
2.利用微課營造直觀情境,促進深入理解課文
媒體情境法一直以來是教師比較青睞且樂于采用的教學方式和手段。它是指教師利用多媒體等先進的教育手段為學生營造集聲音、圖像、文字等于一體的教學畫面,將枯燥的文字以直觀可視化的形式展現(xiàn)出來。而微課的運用則能很好地促進這一場景的構(gòu)建。為此,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巧妙借助微課營造生動、直觀的教學情境,從而增強學生對文章的感知、理解能力,更好地促進語文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
例如,以《三顧茅廬》這篇課文為例,這是古典歷史小說《三國演義》中的典型故事情節(jié),講述了劉備為實現(xiàn)統(tǒng)一中原的大業(yè),三次到隆中拜訪諸葛亮,請他出山輔助自己。文章將劉備對賢才的渴求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為了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內(nèi)容,體會劉備的虔誠及諸葛亮的曠世奇才形象,教師可以利用微課為學生播放相關的影視資料,比如,電視劇《三國》中的相關影視片段,給學生營造生動、直觀的影像,從而加深學生對文章主旨大意及中心思想的理解,從而更好地學習課文。如此,通過運用微課創(chuàng)設生動、直觀的教學情境,增強了學生的感官體驗和感受,促進了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使課堂教學效果得到有效改進和提升。
3.利用微課講解重難點知識,增強學生理解記憶
微課具有生動靈活、針對性強、短小精悍等特征,能夠針對某一知識點進行細致的講解和分析,是講解重難點知識的重要輔助工具。尤其初中語文教材中包含的文章篇幅較長,對于閱讀理解能力差的學生而言,難以做到深入的了解和認知。為此,為了增強學生對文章的理解,教師可以利用微課為學生展示相關的背景知識,或是進行知識難點的專題講解,從而化解教學中的難點所在,更好地促進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使語文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以《孔乙己》這篇課文為例,為了使學生充分掌握如何用人物的外貌、語言、動作來分析人物思想、性格這一重難點知識,我在課堂教學之前制作了相關微課,在微課中,利用樹狀圖的形式展示了各個描述人物形象如語言、外貌特征的句子及其對應的人物的品行,如孔乙己臉色青白的特征說明了他生活貧困潦倒的現(xiàn)狀,并通過動態(tài)演示的形式呈現(xiàn)出來,從而加深學生的印象,化解這一重難點知識。如此,通過運用微課講解重難點知識,優(yōu)化了學生的認知學習體驗,提升了學生的學習效果,促進了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升。
總之,微課作為信息化教學的產(chǎn)物,以及新課改背景下的新型教學模式,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有著較高的應用價值。作為教師,我們應積極探究微課的有效運用策略,摒棄傳統(tǒng)框架的束縛,為枯燥的語文教學注入無限生機,為提高語文教學的有效性貢獻自己的微薄之力。
參考文獻
[1]王明玉.淺談新時期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改革與創(chuàng)新[J].中國校外教育,2014
[2]王曉敏.語文教師如何迎接新一輪課改的到來[J].散文百家(新語文活頁),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