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芳
摘要:化學核心素養(yǎng)是可以通過后天學習培養(yǎng)的,本節(jié)通過分析生活中“食品用脫氧劑”的作用、基本原理、成分,開展科學實驗方案設計、科學實驗探究、科學實驗評價,最后以學業(yè)質量標準來落實化學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效果。
關鍵詞:生活情境創(chuàng)設;核心素養(yǎng);科學實驗探究
文章編號:1008-0546( 2020)03-0040-04
中圖分類號:G632.41
文獻標識碼:B
doi: 10.3969/j .issn.1008-0546.2020.03.011
面對社會生活的變化,面對新時代對人才培養(yǎng)質量的新要求,國家修訂了《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在“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學生要通過化學學科學習而逐步形成的正確價值觀念、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這一高中化學核心素養(yǎng)。根據這個標準我們教師要確定高中的培養(yǎng)目標是能逐步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發(fā)展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通過培養(yǎng)使學生具有社會責任感、科學文化素養(yǎng)及終身學習的能力。在教學內容上,我們教師要精選化學學科內容,要重視以化學學科大概念為核心,以主題為主線,盡可能讓課程內容情境化,從而促進化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落實[1]。
基于此,本節(jié)選擇了生活中的“食品用脫氧劑”進行研究其作用及成分,培養(yǎng)學生社會責任感、創(chuàng)新精神、實踐能力等。同時,也為今后在課堂教學中滲透化學核心素養(yǎng)提供參考和借鑒。
一、創(chuàng)設真實生活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在課堂教學中應以學生為中心,設計適合學生學習的環(huán)境,要重視學生學習的情境性、主動性及社會性。創(chuàng)設真實生活情境也要以發(fā)展學生的化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為宗旨,讓學生積極參與到情境中,讓學生通過交流和討論來發(fā)展自身的化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2]。
本節(jié)課創(chuàng)設的生活情境:打開一個可以食用的面包,取出包裝袋內的一個小包裝袋(注明脫氧劑),同時讓學生思考、小組交流與討論以下三個問題。
(1)面包袋中為什么要放一個小包裝袋?
(2)包裝袋中物質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3)這種物質利用什么原理起作用?
這種設計意圖的目的是從學生熟悉的生活真實情境引課,可以激發(fā)學生探究學習的興趣和熱情。再設計學習任務:了解食品用脫氧劑的作用、選用的基本要求、基本原理、組成成分(鐵粉為主要原料),學生通過“食品用脫氧劑”教學情境開展討論與交流活動,能深刻感受并理解氧化還原反應這一核心概念的價值和目的,這樣設計的目的可以培養(yǎng)學生形成化學學科的思想和方法,落實化學核心素養(yǎng)。
二、以生活素材為實驗藥品,設計實驗探究活動
以往所有實驗藥品都從實驗室取用,現(xiàn)以生活素材為實驗藥品,通過創(chuàng)設真實問題情境開展以化學實驗為主的探究活動,通過探究活動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從而達到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3],這也是“課程標準”中所倡導的。
本節(jié)通過“食品用脫氧劑”情境幫助學生提出了“脫氧劑含鐵元素的成分是什么?”這一有探究價值的問題。學生利用課堂小組討論與交流,同時依據探究目的設計并優(yōu)化實驗方案,引導學生在問題中主動探究,積極思考,促進學生通過化學課程學習形成創(chuàng)新精神等關鍵能力和必備品質。
1.“食品用脫氧劑”的實驗探究方案設計
學生先按小組交流與討論,然后由學生設計食品用脫氧劑的成分分析的實驗探究方案,最后教師收集、篩選、選擇小組優(yōu)秀方案,匯總后展示以下三種不同學生方案。
實驗方案1:表格形式
所需藥品:食品用脫氧劑、稀鹽酸、KSCN溶液、K3[Fe(CN)6]溶液、磁鐵、CuS04溶液
實驗方案2:圖表形式:
實驗方案3:文字描述
所需藥品:食品用脫氧劑、稀鹽酸、KSCN溶液、磁鐵、酸性KMn04試劑
(1)猜測可能含有Fe、Fe203、Fe0、Fe304。
(2)將脫氧劑取適量放人小燒杯甲中。
(3)用磁鐵吸出固體物質,再將所吸出的物質放人另一個燒杯乙中。
(4)往甲、乙兩個燒杯中分別加入等量稀鹽酸溶解。
(5)從甲燒杯中取少量溶解液于試管丙中,加人KSCN溶液,若溶液變成血紅色則有Fe203存在,若不變紅,則不存在Fe203。再從甲燒杯中取少量溶解液于試管丁中,加入適量高錳酸鉀溶液,若溶液褪色則有Fe0,若不變色,則不含F(xiàn)e0。
(6)若乙中加酸溶解時有氣泡產生則含有Fe,再加入KSCN溶液,若溶液變?yōu)檠t色則也含有Fe3O4,若不變血紅色則無Fe304,若無氣泡產品則不含F(xiàn)e,分別取部分溶液于兩支試管中,分別加入KSCN試劑,酸性KMn04試劑,若溶液分別變紅、褪色,則含有Fe304。
再由學生對以上三種方案進行評價,從方案的表達方式、實驗步驟、藥品的選用等方面進行比較,得出表格、圖表比較直觀,文字表述比較累贅,建議以后實驗方案用表格、圖表比較好。
以上設計意圖是充分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手段(希沃助手)應用于教學,能及時反饋學生的思維方法,以便教師及時調整教學思路。同時培養(yǎng)學生思維表達能力、合作交流學習等各種能力。
2.“食品用脫氧劑”的實驗探究
“課程標準”中指出實驗探究是一種重要的科學實踐活動,同樣也是構成化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要素之一。我們教師要依據“科學探究與創(chuàng)新意識”素養(yǎng)要求,結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在教學中精心設計實驗探究活動,以增進學生對科學探究活動的理解,從而發(fā)展科學探究能力[4]。
教師提供其它相關實驗用品,讓學生按小組找出最佳藥品完成實驗方案1中的探究脫氧劑含鐵元素成分的實驗,學生觀察實驗并描述現(xiàn)象,得出結論。設計意圖是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
所需藥品:食品用脫氧劑、稀鹽酸、KSCN溶液、酸性KMri04溶液、磁鐵
通過實驗探究,大多數小組得出:食品用脫氧劑的含鐵成分為:Fe Feo Fe203 Fe304
3.“食品用脫氧劑”的評價實驗
讓學生分析以上實驗過程中是否存在什么不足?應如何改進?經學生小組討論交流后,
學生從以下角度分析匯報:
(1)食品用脫氧劑的放置時間有多長?(如是剛出廠、還是放置一段時間未指明)
(2)磁鐵吸引脫氧劑粉末時,由于脫氧劑粉末未預處理,物質分離不完全,在剩下的物質中仍有鐵粉,對+2價亞鐵離子的檢驗有影響,所以對脫氧劑進行預處理,用磁鐵多吸引2-3次,以防干擾實驗。
(3)我校實驗室沒有K3[Fe(CN)6]溶液,檢測+2價亞鐵離子用KMn04溶液,由于加入過量稀鹽酸溶解固體含有Cl-,Cl-有可能使KMn04溶液退色,所以要補做稀鹽酸與KMn04溶液反應的對比實驗排除Cl-的干擾因素。
(4)以上實驗均為定性實驗,如果要準確確定含有Fe0、Fe203、Fe304還要補充定量實驗分析。
根據高考考試大綱要求,評價實驗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評價和改進實驗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以上就是通過科學實驗方案設計、科學實驗探究、科學實驗評價三步驟來落實化學核心素養(yǎng)中“科學探究與創(chuàng)新意識”的培養(yǎng)。
三、以真實生活情境編制試題,檢測化學核心素養(yǎng)達成情況
“課程標準”明確提出學生在完成本學科學習任務后要檢測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促進教、學、考有機銜接,形成育人合力[5]。
本節(jié)通過食品用脫氧劑設計實驗探究題,讓學生感受用真實生活情境創(chuàng)設的試題測試情境和測試任務。
試題呈現(xiàn)方式:食品用脫氧劑是生活中常用的食品保質保鮮劑,可以防止食品過快腐敗變質。現(xiàn)從面包中取出有一包食品用脫氧劑,其原成分為還原鐵粉、活性炭、NaCl等的混合物,請設計實驗,探究該樣品中鐵元素的可能存在的形式。
(1)提出合理假設。
假設1:該食品用脫氧劑剛出廠,成分可能含有Fe;
假設2:該食品用脫氧劑出廠很長時間并全部變質,成分可能含有Fe0、Fe203;
假設3:該食品用脫氧劑出廠一段時間,部分變質,成分可能含有Fe、Fe0、Fe203;
(2)設計實驗方案,進行實驗。請寫出實驗步驟、預期現(xiàn)象和結論。
限選用的儀器和藥品:試管、滴管、蒸餾水、磁鐵、食品用脫氧劑、Imol.L-1鹽酸、Imol.L-1硫酸、O.lmol·L-1KSCN溶液、Imol·L-1KMn04溶液。
(3)實驗評價:通過分析,以上實驗還存在什么缺陷?請指出并改進。
以上是以“生活情境”為素材的“假設判斷”型實驗方案設計及探究,通過編制試題一方面可以檢測核心素養(yǎng)的達成情況,另一方面能促進學生思考、推理和判斷,達到培養(yǎng)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目標。
四、教學反思
化學核心素養(yǎng)是學生通過化學學科學習后逐步形成的正確價值理念,以往教學中比較多的是選用課本中給出的物質進行研究,本節(jié)選用生活中“食品用脫氧劑”為研究對象,目的是讓學生感受化學對人們生活的影響。通過教學后有了以下三點體會。
1.以生活情境引課,落實“科學態(tài)度與社會責任”的核心素養(yǎng)
以生活中面包引課,“面包袋中為什么要放一個小包裝袋?”“包裝袋中物質的主要成分是什么?”“這種物質利用什么原理起作用?”,正是這些真實的問題,激發(fā)了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迫切想知道原因,帶領學生從生活世界走進化學世界。而這些真實的問題促使學生查閱文獻、討論交流和設計方案,并在這一過程中讓學生認識化學科學的發(fā)展對人們生活質量提高的積極作用,形成科學的生活觀念。
通過學生交流研討和教師的講解,學生知道主要成分是鐵粉,并通過氧化還原反應的原理起作用,教師再追問“利用氧化還原反應的原理如何解決食品的保鮮保質”?因“氧化還原反應”是高中化學中的核心概念,它不但是十分重要的化學反應類型,并且在生產、生活等各個領域都具有廣泛的應用。因此.通過教學讓學生體會“氧化還原反應”的學科價值和社會價值,體會化學科學的社會價值,增強學好化學造福人類的信念。從而發(fā)展“科學態(tài)度與社會責任”的化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實現(xiàn)人們生活行為的轉變。
2.以生活素材開展實驗探究,落實“實驗探究與創(chuàng)新意識”的核心素養(yǎng)
通過查閱資料和分析后,了解面包包裝袋中物質的成分和原理,問“怎樣才能知道包裝袋中含鐵元素物質的成分是什么?”這些生活中真實的問題,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濃厚的探究興趣,迫切希望通過實驗進行探究,我以真實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開展以化學實驗為主的探究活動,在教學過程中,我共設計了三個學習任務,學習任務一突出“實驗探究方案”的設計;學習任務二突出“實驗探究”;學習任務三突出“評價實驗”。教學層層遞進,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探究與創(chuàng)新意識”的核心素養(yǎng)。
3.以生活情境命制試題,落實學生化學學業(yè)質量
學業(yè)質量是指學生在學習并完成相關學科課程內容后的學業(yè)評價。評價標準要結合課程內容,以本學科核心素養(yǎng)及其表現(xiàn)水平為主要維度,對學生學業(yè)成就的總體評價[6]。
本節(jié)在分析完“食品用脫氧劑”的成分后,安排學習任務4:以“食品用脫氧劑”為例“設計試題”,目的是為了檢測與評價學生的化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達成情況,也符合“課程標準”中倡導的“教、學、評”一體化,促進教、學、考有機銜接,讓每個學生的化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得到不同程度的發(fā)展,形成育人合力。
總之,本節(jié)課是本人利用生活素材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讓學生通過具體鮮活的生活情境開展學習的討論與交流,進一步理解“氧化還原反應”這一核心概念的社會價值,開展多方面的實驗探究等來落實化學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由于有很多因素考慮不夠全面,還有待于進一步探討,課堂教學只是拋磚引玉,目的是為我校利用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培養(yǎng)學生的化學核心素養(yǎng)提供參考與借鑒。
參考文獻
[1][3][4][5][6]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 王保強.化學優(yōu)秀課的教學情境分析與啟示[J].化學教學,2019(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