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光
新海誠是日本新生代動畫作家中的代表人物,他的電影畫面細膩唯美,在觀眾中有非常高的認可度。新海誠動畫電影能在眾多日本動畫電影中脫穎而出的原因,除了其作品精良的制作,更為關鍵的是新海誠獨特的視覺語言特色,他善于從鏡頭、物象選擇、光影效果等方面塑造出有“新海誠風格”的動畫電影,給人以至美的視覺享受?!睹胨傥謇迕住罚ㄐ潞U\,2007)作為新海誠的代表作,電影中的人物性格刻畫到位,導演通過對鏡頭、物象、光影的選擇和轉換烘托出人物情感及心理變化,電影主角們憂傷卻又無解的感情令人感同身受,使觀眾心痛惋惜。
一、精致唯美的鏡頭
在新海誠的動畫電影中,精致唯美的鏡頭令人驚嘆,《秒速五厘米》也有著絕美的鏡頭設計。在這部動畫里,人物與場景相輔相成,遠景鏡頭、空鏡頭、隨時間推移的鏡頭都能錦上添花般地穿插整部影片,所有的鏡頭都仿佛處在一種夢幻的場景中,新海誠本人也許沒有經(jīng)過系統(tǒng)性的繪畫學習[1],但是從小浸染在美麗的大自然中的他,受到了自然景觀的熏陶,耳濡目染之下具有了對色彩和鏡頭獨特的審美,他的鏡頭畫面極富青春感,清新細膩而又不乏浪漫唯美的感覺。
(一)遠景鏡頭
遠景鏡頭具有開闊視野,鏡頭中的人物所占的比例很小?!睹胨傥謇迕住分?,新海誠非常喜歡運用遠景鏡頭,這種畫面雖然不能展現(xiàn)人物的細節(jié)動作,卻可以通過選取開闊的背景畫面,側面烘托氣氛,抒發(fā)人物心理情緒,因為影視畫面是通過很多的畫面組合連接的,通過這種遠景鏡頭的剪切可以側面渲染整體氛圍,例如《秒速五厘米》中出現(xiàn)的主人公在漫天大雪中艱難前行、櫻花在主人公頭頂飄落、主人公漫步在美麗草地上、主人公在海上沖浪等鏡頭,新海誠用精妙的技術將這些現(xiàn)實中的場景轉換成了一幅幅美麗絕倫的動畫鏡頭,加上鏡頭色彩整體風格偏向文藝朦朧的感覺,多數(shù)使用逆光,將畫面從遠處拉近,打造出一種青春的朦朧青澀之感,醞釀著苦澀的情愫,讓觀眾不禁浮想聯(lián)翩,對故事的推進發(fā)展好奇。遠景鏡頭的運用,讓整部影片能夠給人以一種空間的距離感,以及足夠的想象和品味空間,足以將觀眾帶入影片人物情緒中,依靠人們自身的想象力體會影片。
(二)時間推移的鏡頭
新海誠的電影中,由于一個故事往往跨度很大,不可避免地需要省略很多的情節(jié),用遠景的變化烘托人物內心情感的波瀾,而為了體現(xiàn)出時間的轉換推移,他選用了省略電影時間的塑形方式。在《秒速五厘米》中,主角的故事分為三段,從青澀的初中生階段,到高中階段,再到工作之后的階段,在這樣相對較長的時空中的敘事,常常會選取最為關鍵的內容而省略剩余時間中發(fā)生的情節(jié),因此鏡頭中主人公時間的推移不是通過描寫人物故事情節(jié),而是通過電影鏡頭的轉換達成的,例如每段故事結束后,給出黑色的轉移鏡頭,以及每一段故事的名稱,大量的“留白”讓觀眾體會到了時空變化后物是人非的無奈[2],也為遺憾的故事情節(jié)而感慨萬千。
另外導演多次在電影中給貴樹的手表特寫,通過這樣一種重復強調的手法,讓觀眾能夠看到時間的流逝,深刻體會男主人公的心情。這樣一種鏡頭處理手法,能讓觀眾與主人公產(chǎn)生共鳴,被導演充分調動情緒。
(三)空鏡頭
除了遠景鏡頭,空鏡頭也是電影中重要的鏡頭,顧名思義,空鏡頭中沒有人物,是專門拍攝的一些關于環(huán)境背景或者特定場景的鏡頭,在電影中也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雖然沒有人物,卻可以通過導演安排的場景,烘托出特定氛圍。在電影《秒速五厘米》中,也有很多空鏡頭,這些鏡頭不僅不會令影片不清晰,反而會令人為影片中這種隱秘的情感表達所吸引,將主人公的境遇與空鏡頭中的景象氛圍聯(lián)系在一起,甚至將自己代入這種氛圍之中,例如電影中的大雪紛飛、火車在空曠的原野中馳騁、天空一碧如洗、星河萬里等空鏡頭,經(jīng)過導演新海誠的藝術處理,向觀眾展示出帶有情緒底色的故事背景,例如在主人公貴樹去找女主人公明里時,雪景的描述隨著貴樹心情的變化一直在變化,從一開始貴樹做好準備出發(fā)時,紛飛的雪花灑落在城市上空的空鏡頭,慢慢轉換成鄉(xiāng)野中密集的漫天雪花肆意紛飛的空鏡頭,一方面說明貴樹經(jīng)歷漫長的路途從繁華的都市,乘坐地鐵和火車到達遙遠鄉(xiāng)野,另一方面,主人公貴樹內心的焦急正如這飛雪般越下越大,越來越擔心自己會超過約定的時間,這樣的空鏡頭暗示著主人公內心情緒上的變化,讓觀眾產(chǎn)生一種焦慮和孤獨感。
二、有特色的物象選擇
電影作品往往可以很好地展示一個國家民族的文化特色[3],而日本的動畫電影有著制作精良、富有日本民族特色的特點,新海誠導演在《秒速五厘米》中對于物象的選擇亦具有鮮明特色,既能推動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也能烘托整體氛圍,更能將日本的文化融入進影片中,令人不知不覺深入了這樣一種文化情結當中。
(一)地鐵及火車
日本有著發(fā)達的地鐵系統(tǒng),地鐵是每一個日本都市人日常生活中息息相關的交通工具,而地鐵和火車在日本文化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對日本人來說,地鐵和火車再熟悉不過,車廂中每天都發(fā)生著各種人生故事,《秒速五厘米》中這一物象的反復出現(xiàn),能夠讓人更容易回憶起發(fā)生在地鐵和火車上以及與地鐵及火車相關的故事,更能帶入故事情節(jié)。影片中更是反復地出現(xiàn)了搖晃的車廂的連接處的鏡頭,車廂的連接處有承擔緩沖地鐵轉向的作用,搖晃不堪,仿佛男主人公內心忐忑不安的情緒,只需要這樣的物象選擇,幾個鏡頭的拼接,就能把觀眾引入到男主人公的內心,隨著主人公一起感到不安焦慮,盼望著快點到達目的地。另外電影《秒速五厘米》也有很多月臺的鏡頭,影片給出大量的篇幅描述主人公貴樹轉車的情節(jié),路程中貴樹每次在月臺換乘的時候,總能聽到地鐵及火車喇叭不斷地進行誤點的廣播,提醒觀眾這一路以來的坎坷復雜,正如主人公的心理變化一般,從一開始的憂慮上升到了最后的焦慮不堪。
(二)浪漫的櫻花
櫻花可以說是日本的象征,日本人崇尚櫻花是因為櫻花開的時候燦爛異常,一生短暫,死卻很果斷,飄落時也別有一番風景。日本人崇尚這種櫻花精神,而櫻花在日本人心中也作為轉瞬即逝愛情的象征。電影《秒速五厘米》中出現(xiàn)了很多櫻花的鏡頭,既有滿樹櫻花盛放的美麗場景,也有櫻花凋落后干枯枝干的畫面,短暫的花期也許正象征著主人公短暫的初戀。在一開始的時候,主人公貴樹與明里由于一樣的愛好走在了一起,他們在盛放的櫻花樹下一起放學回家,場景浪漫美麗,與主人公們青澀的感情交織融合,表達了一種美好浪漫的情感。隨后男女主人公因為搬家相隔很遠,主人公貴樹鼓起勇氣去尋找明里,歷經(jīng)一路的坎坷,終于見到明里的時候,兩人遇到了一顆枯萎的櫻花樹,兩人最終在這里接吻,一瞬間漫天的大雪竟然化作漫天飛舞的櫻花花瓣,這幅美麗的場景感人至深,可惜兩人的戀情就仿佛這花期短暫的櫻花一般,之后兩人漸漸沒有了聯(lián)系,女主人公明里成為了他人的妻子,當電影中兩人最終在街頭偶遇,此刻街道兩邊開滿了櫻花,花瓣漫天飛舞,然而此情此景,卻是物是人非,一切再也回不到從前。櫻花在這部劇中貫穿始終,櫻花既能代表初戀的喜悅、青澀,又能代表孤單、悲涼,混雜著復雜的情感,寂寥而冷清。
(三)飄舞的雪
對日本人來說,雪的寓意深遠,雪極其干凈,顏色潔白無瑕而又極易消融,因此日本人賦予其的寓意為美好、純真的情感[4]。另外雪給人的感官就是寒冷,又可以借喻人物心理。電影《秒速五厘米》中,男主人公貴樹在坐地鐵抵達約定地點時,導演選取了雪景來展示主人公的內心世界。電影中的雪隨著貴樹旅程時間的累計越下越大,體現(xiàn)了主人公內心極度的不安和焦慮的心理是逐步累積的,而窗外的世界除了白茫茫的一片,什么都看不清,更能讓觀眾感受到這種冰冷無助的情感,讓觀眾深深地被這種視覺語言感染,而雪的純潔無瑕,也代表著男女主人公此刻純潔青澀的情感,雪易消融則暗指了最后遺憾的結局。
(四)蒼茫的宇宙
蒼茫的宇宙常常讓人感慨,感慨自身的渺小,凝視遠方星空時,因為遠方的未知,會產(chǎn)生美好的想象和好奇心,人類喜愛幻想,自然在仰視蒼天時,充滿了幻想。電影《秒速五厘米》中有著令人驚嘆的宇宙星空景象的描繪,時而是真實的,時而是主人公貴樹的想象,貴樹一直無法忘懷明里,會時常發(fā)送沒有收件人的短信,述說自己內心的情感,而此時也有其他的女孩愛慕貴樹,但是貴樹的心里只有明里一個人,他內心的孤獨就仿佛深不可測的宇宙,他眼里的內容跟愛慕他的女孩的是不一樣的,女孩凝視著他,他卻凝視著遠方的宇宙,遠方的宇宙絢爛美麗,卻又遙不可及,正如他內心對明里的情感,雖然用情至深卻遙不可及,無疾而終。
三、美輪美奐的光影效果
《秒速五厘米》雖然是動畫電影,卻能讓人有仿佛置身于真實世界的錯覺,除了新海誠對景象描繪的細致入微,更因為他在影片中加入了各種光影效果,模擬出自然的畫面。另外由于他對于藝術近乎嚴苛的要求,他的電影中,不僅使用常規(guī)柔光、背光光效,還利用明暗對比極大的畫面,營造出更有深意的電影畫面。這些塑造光影的嘗試,讓新海誠的電影獨樹一幟。
(一)光影明暗對比
在電影第二部分,愛慕貴樹的女孩想向貴樹表白時,天空中一架火箭升空,火箭升空的同時,將天空切割成兩種個部分,一明一暗,就像女孩和貴樹,不屬于一個精神世界,沒有交集,令人震撼。與此同時,新海誠還大膽嘗試了高飽和度的色彩,繪制出了絢爛異常的宇宙世界,給觀眾營造了一種夢幻的感覺。電影中不乏其他的光影明暗對比效果,這樣的觀影效果可以體現(xiàn)出或明亮張揚或細膩柔軟的風格,兩種風格的搭配可以達到增加畫面沖擊性的效果,令人感覺到真實的同時也能有唯美浪漫的之感。
(二)柔光
柔光常常用來營造一種夢幻、朦朧的感覺,《秒速五厘米》中,男女主人公貴樹和明里從小相識并一同玩耍的場景,第二部分中,愛慕貴樹的女孩和貴樹一同相處的場景,第三部分中貴樹和明里回到家鄉(xiāng)在路上相遇時的場景都加上了柔光的處理,這樣的處理,能營造出一種朦朧的感覺,可以分別烘托出三種不同情境下人物的朦朧情感,細膩浪漫,這樣的光影運用,可以對人物感情表達起到很好的烘托效果,不至于喧賓奪主,且相得益彰。
(三)背光
光可以給觀眾不同的心理感受,可以表達不同的風格情感,甚至可以形容和掩飾一些事情,在《秒速五厘米》中,人物經(jīng)常處于背光的狀態(tài),留下了身影的部分,雖然看不清人物的具體細節(jié),卻能從人物剪影配合著美輪美奐的背景,獲得陣陣感動。就像貴樹在第二部分看到升空的火箭,想象出跟明里兩個人站在星空下,絢爛的星空照耀著兩人,絢爛的星空讓畫面透亮清澈,感受不到任何束縛,然而這樣一個強背光環(huán)境下的人物,反而是模糊不清的。這樣強烈的對比,讓觀眾們在陰影中體會貴樹內心孤獨無助的情感,更能體會到他矛盾苦惱的心理,無法達到自身的和解,這樣強烈的對比能夠達到充分控制觀眾內心情緒的效果。
結語
新海誠是日本動畫導演中獨樹一幟的一位,他的動畫電影能夠為觀眾營造一個孤獨而夢幻、真實又動人的世界,主人公大多數(shù)都有像《秒速五厘米》中貴樹一樣遺憾的情感經(jīng)歷。在新海誠的這部電影中,點點滴滴的細節(jié)都能勾起人們的回憶,達到情感的共鳴,被這種青澀孤獨的情感觸動到內心的深處,電影中新海誠對鏡頭的把控爐火純青,對物象的選擇又能完美地融合日本文化精神內涵,光影的處理更是令人驚嘆,這種高標準的電影制作為今后電影提供了更高的參考標準。
參考文獻:
[1]劉林.新海誠動畫電影中的日式審美[ J ].電影文學,2018(8):103-105.
[2]元天慶.新海誠及其動畫作品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1.
[3]胡文嘉.新海誠的動畫藝術特色研究[ J ].大眾文藝,2014(11):155.
[4]郝昕,陳麗丹.日本“有限動畫”制作模式下的視聽表達技術和藝術——兼析日本動畫片《秒速5厘米》的視聽模式[ J ].現(xiàn)代電影技術,2008(3):4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