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老漂族”領悟社會支持對孤獨感的影響
      ——基于心理彈性、認知功能的中介作用*

      2020-03-20 06:46:32沈小芳黃雨賦
      關鍵詞:老漂族漂族領悟

      焦 璨, 尹 菲, 沈小芳, 黃雨賦

      (1. 深圳大學 心理學院,廣東 深圳 518060; 2. 深圳外國語學校,廣東 深圳 518060)

      近幾年“漂”這個字經(jīng)常被提及,它常被用來形容離開故土到城市尋求發(fā)展的流動人口,“北漂”“上漂”“廣漂”已成為在北京、上海、廣州三城市的流動人口,尤其是離開故鄉(xiāng)去城市謀發(fā)展的年輕人的特殊標簽。如今,“漂”族又多了一個特殊群體——“老漂族”。“老漂族”主要是指那些為了照顧子女及其第三代離開故土到子女的陌生城市生活的老年人?!袄掀濉睆纳疃嗄甑墓释羴淼疆愢l(xiāng),面臨著語言不通,生活方式、生活節(jié)奏的改變以及公共服務與社會保障等多方面的問題,難免會容易產(chǎn)生孤獨、茫然、失落、無助等消極情緒。但是現(xiàn)今國內(nèi)對于“老漂族”的研究多數(shù)停留于社會層面,很少有研究立足心理層面對該群體進行深入探究。因此,從心理層面對于“老漂族”群體的心理健康進行深入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一、文獻綜述

      (一)“老漂族”的研究進展

      自“老漂族”這一名詞提出以來,已經(jīng)有很多學者對其概念進行了定義,但至今還未形成統(tǒng)一。王婷將“老漂族”定義為是為照顧第三代而遠離家鄉(xiāng)、來到陌生大城市的父母。(1)王婷.在城市的夾縫中生存——透視“老漂族”的社會狀況[A].2011年貴州省社會科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劉慶將“老漂族”稱為“漂族老人”,他將“老漂族”特指為已到老年,還要離開故土到子女所在的陌生城市生活的那些老年人(2)劉慶.“老漂族”的城市社會適應問題研究——社會工作介入的策略[J].西北人口,2012,(4).。劉曉雪將“老漂族”界定為為了跟晚輩團聚或幫助子孫打理生活,不得不加入流動人口隊伍的異地老年人群體(3)劉曉雪.“老漂族”的養(yǎng)老問題初探[J].改革與開放,2012,(13).。郭南南認為“老漂族”是指為了跟隨子女享受更好的物質(zhì)生活或者幫子女照顧小孩,而離開故土來到子女生活城市的老年人群體(4)郭南南.“老漂族”現(xiàn)狀探究[J].太原城市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2,(5).。何惠亭認為老漂群體主要是指為了照顧孫輩而背井離鄉(xiāng),來到大城市生活的老齡群體(5)何惠亭.代際關系視角下“老漂族”的城市適應研究[J].前沿,2014,(17).。

      目前,國內(nèi)對于“老漂族”的研究主要針對的是社會層面如“老漂族”形成的原因、社會融入和城市適應問題等。有國內(nèi)學者對于“老漂族”形成流動的原因進行了一系列探討,并且運用赫伯爾的“推-拉”理論針對“老漂族”的流動原因進行分析,認為“老漂族”的流動主要受到的推拉力影響來自家庭(6)趙瑩瑩.“老漂族”養(yǎng)老問題研究[D].湖北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7.。與普通流動勞動力不同,“老漂族”從故土“漂”入城市的首要目的并不是賺錢,他們一部分是為了給子女減輕負擔、幫助其打理家務被迫來到城市,有一部分則是為了排解“空巢”的寂寞、與子女共享天倫之樂而主動來到城市的。

      “老漂族”在社會適應上存在的諸多問題也是學者們頗為關心的。有學者指出由于“老漂族”長期生活在故土,已經(jīng)習慣了原有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節(jié)奏,遷入城市之后,他們在文化適應、社會適應、心理適應等適應方面存在一定的問題。首先,在生活方式方面,“老漂族”的交通方式、娛樂方式由單一、簡單向多樣、新穎改變,帶來了諸多的不適應。其次,“老漂族”離開生活大半輩子的環(huán)境,逐步遠離固有的社交圈,與熟悉的親朋好友來往越來越少,在急需重建新的社交圈的同時,語言不通又給他們在新環(huán)境中的交流、溝通都帶來極大的不便。另外,“老漂族”已步入晚年,卻仍在異鄉(xiāng)漂泊,年邁的身體與新環(huán)境的不適應給他們的心理健康帶來雙重壓力。因此,他們逐漸感到被社會孤立,從而產(chǎn)生極度的孤獨感和失落感。

      (二)孤獨感的研究進展

      孤獨感常被認為是一種狀態(tài)或是體驗,并且普遍存在。孤獨感是個體的認知交流、社會交往出現(xiàn)遲緩發(fā)展的一種表現(xiàn),是一種心理體驗。Murphy表明在老年人、女性和社交孤立的群體更容易體驗到孤獨感。(7)Murphy,Fiona.Loneliness:a challenge for nurses caring for older people[J].Nursing Older People,2006,(5).另外,有學者表示我國逐步進入老年社會,中國老年人的孤獨感水平逐漸上升(8)閆志民,楊遜,趙宇晗,等.老年人孤獨感變遷的橫斷歷史研究[A].心理學與創(chuàng)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3.。大量研究表明孤獨感嚴重影響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研究發(fā)現(xiàn)老年人孤獨感與抑郁水平呈高相關關系(9)魏軍.農(nóng)村老年人的孤獨感與抑郁[J].醫(yī)學理論與實踐,2015,(15).,與自尊、一般自我效能感、家庭功能呈顯著負相關(10)周曉麗,宋梅.社區(qū)老年人孤獨感、自我效能與家庭支持[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4,(18);Mellor D,Stokes M,Firth L,et al.Need for belonging,relationship satisfaction,loneliness,and life satisfaction[J].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2008,(3).,而且孤獨感對老年人的認知功能、心血管疾病、內(nèi)分泌、睡眠、基因以及死亡均存在顯著影響(11)陳嘉.老年人孤獨感對健康的影響及干預研究進展[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5,(4).,較高的孤獨感水平還會對老年人生存質(zhì)量產(chǎn)生不良影響(12)楊思慧.農(nóng)村老年人孤獨感與生活狀態(tài)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老年學雜志,2006,(9).。除此之外,孤獨感是老年人產(chǎn)生自殺意念的危險因素之一(13)張秀敏.瀏陽市農(nóng)村社區(qū)老年人孤獨感與自殺意念的關系研究[D].中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4.,Luo和Waite發(fā)現(xiàn)孤獨感水平較高的中國老年人死亡危險顯著增高(14)Luo Y,Hawkley L C,Waite L J,et al.Loneliness,health,and mortality in old age:A national longitudinal study[J].Social Science & Medicine,2012,(6).,并且孤獨感也是老年人生存質(zhì)量以及發(fā)病率與死亡率的危險因素之一。顯而易見,孤獨感顯著影響了老年人社交、健康和日常生活能力。

      (三)社會支持的研究進展

      社會支持作為個體重要的心理資源,影響著個體的身心健康。國外學者早在20世紀70年代就率先對社會支持進行了探討。Cobb等人對社會支持的定義是被廣泛認可的,他將社會支持定義為使個體感受到被關心、被愛、被尊重,并且相信自己是社會網(wǎng)絡中的一員(15)Cobb S.Social support as a moderator of life stress[J].Psychosomatic Medicine,1976,(38).。個體主觀體驗到的社會支持則被稱作領悟社會支持。對于“老漂族”群體而言,他們離開故土來到一個陌生的城市中,面臨著社會關系重建的難題和困境,面對新的環(huán)境他們更加需要社會支持給予他們適應環(huán)境的力量,因此對于“老漂族”群體的社會支持研究十分必要。蘇幸子對于“老漂族”群體的社會支持系統(tǒng)現(xiàn)狀進行探究,發(fā)現(xiàn)“老漂族”群體在各方面的支持(包括經(jīng)濟支持、生活照顧支持、精神與情感支持)方面存在不足(16)蘇幸子.“老漂族”的社會支持系統(tǒng)探析[J].青年與社會(下),2015,(4).。

      (四)心理彈性的研究進展

      心理彈性最早是由美國心理學家Anthony于20世紀70年代提出的。心理彈性被看作是個體面對壓力或逆境時呈現(xiàn)出的良好復原力或積極適應環(huán)境的結果(17)Benard,B..Fostering resilience in children.eric digest[J].At Risk Persons,1995,(5);Margaret O’Dougherty Wright,Ann S.Masten.Resilience Processes in Development[J].American Psychologist,2001,(3).,它被看作個體在面對危險性因素時起保護作用的心理資源。研究發(fā)現(xiàn)老年人懷舊功能與心理彈性呈顯著正相關關系,高負性生活事件與心理彈性呈顯著負相關,其心理彈性與抑郁呈負相關關系(18)趙小淋,李彥章,吳霜,等.社區(qū)老年人心理彈性特點及其與抑郁的關系[J].成都醫(yī)學院學報,2015,(6).,老年人的心理彈性是抑郁的重要保護因素之一(19)胡美娟,胡月婷,趙萍萍,等.煤礦區(qū)兒童心理彈性及其與人格特質(zhì)的相關[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7,(1).。

      (五)認知功能的研究進展

      認知功能是指人腦加工、儲存和提取信息的能力,它是人們完成活動最重要的心理條件,同時也是反映健康狀況的重要指標之一。認知功能直接影響著個體的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隨著個體老化的進程發(fā)展,老年人的認知功能同時也會出現(xiàn)相應的老化過程,這屬于個體在發(fā)展過程中大腦退化的正常生理現(xiàn)象,但是極度退化的認知功能可能會成為認知功能障礙甚至老年癡呆,會極大影響了老年人的日常生活以及生活質(zhì)量。研究表明,年齡、文化程度與收入水平都會影響老年人的認知功能(20)張衛(wèi)華,趙貴芳,劉賢臣,等.城市老年人認知功能的相關因素分析[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01,(5);周波,王煒,王魯寧.老年人認知功能與年齡及受教育程度的關系[J].實用醫(yī)學雜志,2007,(1).。另外,老年人日常生活以及活動能力的下降與認知功能障礙顯著相關(21)張映琦,周華東.受教育水平與老年人認知功能障礙相關性的研究[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2002,(5).。

      (六)孤獨感、社會支持、心理彈性、認知功能的相關研究

      孤獨感與社會支持、心理彈性、認知功能等因素密切相關。研究發(fā)現(xiàn)社會支持與孤獨感呈負相關(22)吳捷.老年人社會支持、孤獨感與主觀幸福感的關系[J].心理科學,2008,(4);Nenova M,DuHamel K,Zemon V,et al.Posttraumatic growth,social support,and social constraint in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 survivors[J].Psychooncology,2013,(1).,是影響孤獨感的重要影響因素,而且老年人的客觀社會支持以及主觀社會支持都能顯著預測其孤獨感(23)楊靜,董軍,嚴祥,等.老年住院患者孤獨感與社會支持的關系[J].心理學探新,2012,(6).。另外,心理彈性與孤獨感呈負相關(24)Eva G,Rollè Luca,Cristina S,et al.Loneliness,Resilience,Mental Health,and Quality of Life in Old Age:A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J].Frontiers in Psychology,2017,(8).,心理彈性水平越高,孤獨感越低。同時,孤獨感與認知功能呈負相關(25)王德斌.安徽省農(nóng)村空巢老人孤獨感現(xiàn)況與社會支持的相關性[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4,(13).,孤獨感會影響老年人的認知功能,孤獨感高的老年人認知衰退更顯著(26)O'Luanaigh C,O'Connell H,Chin A V,et al.Loneliness and cognition in older people:The Dublin Healthy Ageing study[J].Aging and Mental Health,2011,(3);Gow A J,Pattie A,Whiteman M C,et al.Social support and successful aging:Investigating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lifetime cognitive change and life satisfaction[J].Journal of Individual Differences,2007,(3).。此外,研究表明老年人社會支持與心理彈性存在線性相關關系,且社會支持可以預測心理彈性(27)李佳,鄭安云.老年人社會支持、心理彈性與心理健康的關系[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8,(3);姚若松,蔡曉惠,蔣海鷹.社會支持、自尊對老年人心理彈性和健康的影響[J].心理學探新,2016,(3).。與此同時,社會支持狀況也影響老年人的認知功能,社會支持水平越高的老年人,認知障礙發(fā)生率越低(28)趙春雙,陳長香,張紅,等.婚姻及社會支持狀況對老年人認知功能的影響[J].護理研究,2010,(31);蔡毅媛,黃文湧,楊敬源,等.老年人輕度認知功能損害與社會支持關系[J].中國公共衛(wèi)生,2011,(7).。因此,在回顧以往研究的基礎上本研究假設:“老漂族”的領悟社會支持可以預測孤獨感,心理彈性、認知功能在領悟社會支持對孤獨感的預測中起中介作用。

      綜上所述,本研究擬以“老漂族”為對象,考察“老漂族”的社會支持與孤獨感的關系以及心理彈性、認知功能在其中的作用。本研究通過解決上述問題,為降低“老漂族”孤獨感水平、促進“老漂族”心理健康良好發(fā)展提供實證研究以及科學依據(jù)。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對象

      采用方便取樣法在廣東省深圳市對450名老人(年齡在60~65歲之間)進行問卷調(diào)查,共發(fā)放問卷450份,回收問卷450份,去除無效問卷后剩余有效問卷435份,問卷有效率為95.6%。其中女性264人,男性171人,平均年齡62.37+1.852歲。

      (二)研究工具

      1. 領悟社會支持量表

      采用Zimet等人編制、姜乾金等人(29)黃麗,姜乾金,任蔚紅.應對方式、社會支持與癌癥病人心身癥狀的相關性研[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1996,(4).修訂的領悟社會支持客觀測量的標準化量表(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Scale,PSSS)。該量表共有12個自評項目,分為3個分量表: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其他支持。采用七級評分,1表示“極其不同意”,7表示“極其同意”。在分量表上和總量表上所得分數(shù)越高,表明領悟到的社會支持程度越高。國內(nèi)研究者對領悟社會支持的情況進行調(diào)查時,大多都是使用該量表。本研究中各分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數(shù)分別是0.790、0.783、0.775。

      2. 自我彈性量表

      采用修訂的由Block(30)Block J,Kremen A M.IQ and ego-resiliency:conceptual and empirical connections and separateness[J].Journal of Personality & Social Psychology,1996,(2).編制的自我彈性量表(Ego Resilience Scale,ER89)。該量表共14個項目,采用四級計分方式,1表示“很不同意”,4表示“很同意”,分數(shù)越高代表心理彈性越好。該量表的內(nèi)部一致性系數(shù)為0.76,本研究中總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數(shù)為0.884。

      3. 簡易智能量表

      采用修訂的由Folstein等人(31)Folstein,M.F.,Folstein,S.E.,Mchugh,P.R.“mini-mental state”[J].Journal of Psychiatric Research,1975,(12).編制的簡易智能量表(Mini 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該量表共11項條目,測試內(nèi)容包括:時間定向、地點定向、即刻記憶、注意力和計算力、短時記憶、語言及視空間結構能力、閱讀理解及書寫等內(nèi)容。量表總分30分,得分越高說明認知功能越好。該量表信度達到0.8以上,效度達到0.66以上,本研究中總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數(shù)為0.851,各分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數(shù)介于0.592~0.784之間。

      4. 孤獨感量表

      采用Russell等人(32)Russell,D.,Peplau,L.A.,Ferguson,M.L..Developing a measure of loneliness[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ssessment,1978,(3).于1978年編制的UCLA孤獨感量表,本研究中采用的是UCLA孤獨感量表第三版,相對于第一版和第二版,第三版主要是降低了對條目的理解所需的閱讀能力要求,是為非大學生成人設計的,已經(jīng)用于各種人群,包括大學生、護士、教師、老人等。UCLA孤獨感量表第三版共有20個條目,其中包括11個正序條目以及9個反序條目,采用的是四級評分,得分越高,說明孤獨感水平越嚴重。Russell(33)Russell,D.,Peplau,L.A.,Cutrona,C.E..the revised ucla loneliness scale:concurrent and discriminant validity evidence[J].Journal of Personality & Social Psychology,1980,(3).采用UCLA孤獨量表第三版對老年人進行重測,得到的重測信度為0.73,內(nèi)部一致性信度系數(shù)為0.89。本研究中11個“孤獨”的正序條目的Cronbach’s α系數(shù)為0.837,9個“非孤獨”的反序條目的Cronbach’s α系數(shù)為0.843。

      (三)施測程序與數(shù)據(jù)處理

      問卷調(diào)查由經(jīng)過培訓的在讀碩士研究生擔任主試,在征得“老漂族”被試同意后進行個別施測。被試匿名作答,因考慮到老年人的身體因素而未限定時間,填答完畢后當場回收。數(shù)據(jù)采用M-plus7.0、SPSS24.0統(tǒng)計軟件進行分析。

      三、結果與分析

      (一)共同方法偏差檢驗

      由于本研究數(shù)據(jù)是通過自我報告收集,因此建立雙因子模型進行共同方法偏差檢驗。首先,建構驗證性因素分析模型,將測量指標不分維度地納入因子模型,模型的擬合指數(shù)為:2/df=1.454,TLI=0.862,CFI=0.866,RMSEA=0.032。在原有設計的因子基礎上加上一個方法因子作為全局因子,結果顯示與原模型相比較雙因子模型的擬合指數(shù)為:△2/df=8.078,△TLI=0.056,△CFI=0.057,△RMSEA=0.007。前后兩個模型中,CFI和TLI提高幅度不超過0.1,RMSEA降低幅度不超過0.05,則可以認為加入共同方法因子后,模型并未得到明顯改善。因此,測量中不存在明顯的共同方法偏差。

      (二)受教育水平、經(jīng)濟來源對各變量的差異結果分析

      通過方差分析比較各人口學變量對領悟社會支持、心理彈性、認知功能以及孤獨感的影響,結果發(fā)現(xiàn)受教育水平、經(jīng)濟來源對各變量有顯著的影響。結果如表2所示。

      “老漂族”的受教育水平影響其領悟社會支持、心理彈性、認知功能以及孤獨感。具體表現(xiàn)為:受教育水平為初中及以下的(M=59.025,SD=9.916)領悟社會支持比高中及以上的(M=61.817,SD=11.319)顯著更低(p<0.05),受教育水平為初中及以下的(M=39.873,SD=6.898)心理彈性比高中及以上的(M=41.960,SD=8.326)顯著更低(p<0.01),受教育水平為初中及以下的(M=524.515,SD=4.843)認知功能比高中及以上的(M=26.679,SD=3.385)顯著更低(p<0.001),受教育水平為初中及以下的(M=44.485,SD=7.703)孤獨感水平比高中及以上的(M=41.505,SD=8.861)顯著更高(p<0.01)。

      經(jīng)濟來源會影響“老漂族”領悟社會支持、心理彈性、認知功能以及孤獨感。具體表現(xiàn)為:經(jīng)濟來源為退休工資(M=61.617,SD=10.722)的領悟社會支持比來自子女(M=58.699,SD=10.259)的更高(p<0.05),經(jīng)濟來源為退休工資(M=41.946,SD=7.214)的心理彈性比來自子女(M=39.614,SD=7.216)的更高(p<0.01),經(jīng)濟來源為退休工資(M=26.467,SD=3.674)的認知功能比來自子女(M=24.278,SD=4.962)的更高(p<0.001),經(jīng)濟來源為退休工資(M=41.233,SD=8.632)的孤獨感比來自子女(M=44.853,SD=7.698)的更低(p<0.001)。

      表1 人口學特征變量對主要因子的方差分析結果(F值)

      注:*表示p<0.05,**表示p<0.01,***表示p<0.001

      (三)領悟社會支持、心理彈性、認知功能對孤獨感的預測作用

      在控制了受教育水平、經(jīng)濟來源之后,以領悟社會支持、心理彈性、認知功能為自變量,以孤獨感為因變量進行層次回歸分析。由表2可知,在控制受教育水平、經(jīng)濟來源之后,領悟社會支持、心理彈性、認知功能均對孤獨感有預測作用(p<0.05)。

      表2 各變量對孤獨感的回歸分析(n=435)

      注:*表示p<0.05,**表示p<0.01,***表示p<0.001

      (四)領悟社會支持對孤獨感的影響:心理彈性、認知功能的中介效應

      根據(jù)假設使用PROCESS插件,采用偏差校對非參數(shù)百分位置信區(qū)間Bootstrap法進行中介效應檢驗。在控制受教育水平、經(jīng)濟來源的條件下,以“老漂族”的孤獨感作為結果變量,以領悟社會支持作為自變量,心理彈性和認知功能作為中介變量進行回歸分析(如圖1),結果顯示心理彈性和認知功能的中介效應顯著。如表3所示,模型的總間接效應由三條間接效應構成:間接效應1為領悟社會支持→心理彈性→孤獨感,間接效應的Bootstrap95%置信區(qū)間不含0值,表明心理彈性在領悟社會支持與孤獨感之間的中介效應顯著;間接效應2為領悟社會支持→心理彈性→認知功能→孤獨感,間接效應的Bootstrap95%置信區(qū)間含0值,表明心理彈性與認知功能在領悟社會支持與孤獨感之間沒有顯著的鏈式中介效應;間接效應3為領悟社會支持→認知功能→孤獨感,間接效應的Bootstrap95%置信區(qū)間不含0值,表明認知功能在領悟社會支持與孤獨感之間的中介效應顯著。

      表3 效應分析與比較(n=435)

      注1:總間接效應是間接效應1、間接效應2和間接效應3的總和
      注2:C1為間接效應1與間接效應2的差異比較;C2為間接效應1與間接效應3的差異比較;C3為間接效應2與間接效應3的差異比較

      圖1 心理彈性與認知功能的雙重中介模型

      注:*表示p<0.05,**表示p<0.01,***表示p<0.001

      四、討 論

      (一)受教育程度、經(jīng)濟來源影響“老漂族”的心理水平

      本研究發(fā)現(xiàn)受教育水平會影響“老漂族”的領悟社會支持、心理彈性、認知功能以及孤獨感,這一點與前人研究結論一致。受教育程度是影響老年人社會支持狀況的因素之一(34)齊玉玲,張秀敏,史秀欣,等.城市社區(qū)老年人社會支持現(xiàn)狀及影響因素研究[J].中國全科醫(yī)學,2016,(25).,相對于低受教育程度的老年人而言,具有較高受教育程度的老年人在生活和工作中可以獲得更多的支持和尊重,其自身對社會資源的尋求和利用能力也相對較高。本研究中“老漂族”受教育程度也會影響其領悟社會支持,說明文化素質(zhì)更高的“老漂族”體驗到的社會支持也會更高,他們更容易適應社會,獲得滿足感(35)劉林林,秦建君,曲海英.城鎮(zhèn)化進程中農(nóng)村老年人社會支持及影響因素[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6,(8).。受教育程度同樣會影響老年人的心理彈性(36)謝麗琴,鄧云龍,唐瑩,等.輕度認知功能障礙農(nóng)村空巢老人心理彈性現(xiàn)狀及影響因素路徑分析[J].中華行為醫(yī)學與腦科學雜志,2015,(1).,受教育程度更高的老年人,其心理彈性水平更高,因為相對于受教育程度低的“老漂族”,受教育程度更高的“老漂族”占有更多社會資源,社會地位也相對更高。因此,受教育程度更高的老年人可能擁有更多的心理資源,心理彈性水平更高。受教育程度是影響老年人認知功能的重要因素(37)周波,王煒,王魯寧.老年人認知功能與年齡及受教育程度的關系[J].實用醫(yī)學雜志,2007,(1).,教育是伴隨著人的認知發(fā)展而進行的過程,同樣也能促進認知功能的發(fā)展,因此受教育程度會影響認知功能,這一點是無可厚非的。此外,以往研究表明受教育水平低的老年人體驗到的孤獨感顯著高于受教育水平更高的老年人(38)王平,吉峰,崔玉玲,等.老年人孤獨感及其團體心理輔導的干預作用[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4,(9).,這是由于受教育程度高的“老漂族”擁有更多的資源,社交范圍更廣,因此孤獨感水平更低。

      本研究發(fā)現(xiàn)經(jīng)濟來源為退休工資的“老漂族”相對于經(jīng)濟來源為子女資助的領悟社會支持更高、認知功能更好、心理彈性更高、孤獨感程度更低。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方面,經(jīng)濟來源為退休工資的“老漂族”本身的受教育水平、社會地位一般更高,擁有的社會資源更好;另一方面,經(jīng)濟來源為子女的“老漂族”由于經(jīng)濟上對子女的依賴,無法在生活上實現(xiàn)真正的獨立,必須依靠子女,從而比經(jīng)濟來源為退休工資的“老漂族”的心理資源更少。

      (二)領悟社會支持影響孤獨感:心理彈性、認知功能的中介作用

      本研究發(fā)現(xiàn)“老漂族”群體中領悟社會支持、心理彈性、認知功能可以預測孤獨感,這與以往的許多相關研究結果一致(39)Ryan,M..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oneliness,social support and decline in cognitive function in hospitalized aged men and women (diss)[J].Young Old Developmental Stage,1989,(3).。這說明,“老漂族”群體自我感知或領悟到的社會支持越多、心理彈性越好、認知功能越高,越有利于他們減輕社會適應的壓力和消除消極情緒,因此孤獨感水平更低。因此在“老漂族”群體中,領悟社會支持、心理彈性、認知功能與其孤獨感密切相關。

      心理彈性一直被認為是個體在壓力或者逆境中的緩沖劑,而社會支持對個體的心理健康的重要保護因素,是一種重要的壓力應對資源,因此社會支持與心理彈性關系密切(40)Southwick,S.M.,Sippel,L.,Krystal,J.,Charney,D.,Mayes,L.,Pietrzak,R..Why are some individuals more resilient than others:the role of social support[J].World Psychiatry,2016,(1).。本研究發(fā)現(xiàn),“老漂族”的心理彈性在領悟社會支持與孤獨感之間起部分中介作用,這說明在“老漂族”群體中,領悟社會支持也可以通過心理彈性來預測孤獨感。低水平的社會支持可能會引起老年人無助、失落等負性情緒,從而增加老年人的孤獨感,而心理彈性作為重要的保護因素,可起緩沖作用,降低其孤獨感水平。

      本研究還發(fā)現(xiàn)認知功能在“老漂族”領悟社會支持與孤獨感之間起部分中介作用,這與之前關于老年人的研究結果一致。有一項對于老年人孤獨感的研究表明,社會支持可以減少孤獨感,進而改善其認知功能(41)Ellwardt,L.,Aartsen,M.,Deeg,D.,Steverink,N..Does loneliness mediate the relation between social support and cognitive functioning in later life?[J].Social Science & Medicine,2013,(98).。Hessling等人(42)Hessling,R.M.,Russell,D.W..Social support,health,and well-being among the elderly:what is the role of negative aectivity?[J].Personality & Individual Differences,2003,(1).的研究同樣證明,當老年人獲得更多的社會支持時,孤獨感和抑郁情緒會減少。這可能是因為缺乏社會支持的老年人,更加容易產(chǎn)生孤獨感,而長期暴露在孤獨感中使老人容易產(chǎn)生多種心理疾病,導致其認知功能下降。認知功能低的老年人參與社會活動,其低認知功能也會成為其社會適應的一個障礙,從而增加其孤獨感。因此,認知功能也是在領悟社會支持預測孤獨感中起中介作用的因素之一。

      (三)對“老漂族”心理健康維護的啟示

      本研究對“老漂族”群體的領悟社會支持、心理彈性、認知功能、孤獨感各因子之間的關系進行探討,發(fā)現(xiàn)領悟社會支持是影響“老漂族”孤獨感的重要因素,心理彈性、認知功能在領悟社會支持對孤獨感的預測中起部分中介作用。這提示我們:第一,領悟社會支持是“老漂族”的重要心理資源,必須要注重提高“老漂族”的社會支持方面。從“老漂族”自身而言,應該多與家人、朋友溝通,將自身面臨的問題提出,及時尋求幫助,增強領悟社會支持水平。從家庭、社區(qū)層面而言,應該給予“老漂族”更多的社會支持。子女、親友應該對“老漂族”多予以關注,給予他們理解和關愛;社區(qū)工作者應該多組織一些家訪或社區(qū)活動,促進“老漂族”在新的城市重建社會關系網(wǎng)絡。除此之外,“老漂族”群體作為“城市力量”的強大后盾,政府可以制定一些政策方針,幫助其建立良好的社會支持體系,這也有助于社會的發(fā)展。第二,心理彈性也是“老漂族”應對壓力和困境的重要保護資源。因此促進“老漂族”培養(yǎng)良好的心理彈性,幫助其建立更高水平的心理建設,有助于降低不良因素給“老漂族”帶來的沖擊,提升“老漂族”心理健康水平。第三,提高認知功能水平,有助于提高老年人生活滿意度和心理健康水平。對于認知功能水平較低的“老漂族”,可以通過一定的合適的認知訓練,幫助其提高認知水平,從而降低其孤獨感,達到提高“老漂族”生活質(zhì)量的最終目標。

      五、結 論

      本研究從心理學研究視角,采用實證方法對“老漂族”這一特殊群體進行調(diào)查,并建立了相應的“老漂族”心理健康影響模型,為促進“老漂族”的心理健康建設,提升該群體的社會適應能力提供了理論依據(jù)。

      本研究聚焦“老漂族”群體,揭示了“老漂族”心理健康的影響機制:領悟社會支持是影響“老漂族”孤獨感的重要因素之一,而且心理彈性、認知功能在領悟社會支持對孤獨感的預測中起部分中介作用。這一研究結論所構建的“老漂族”心理健康影響模型,提示我們需要提升該群體的心理韌性,改善該群體的認知功能。最為重要的是,作為城市建設者,年輕人在享受“老漂族”群體照顧家庭、消除后顧之憂所帶來的安全感、滿足感等諸多積極影響的同時,也應該對父母離開故土來到異鄉(xiāng)的諸多身心問題感同身受,應該了解時空斷裂導致父輩的社會支持系統(tǒng)不再如以前一樣堅固所帶來的不適。在此基礎上,應該關愛父母,這種關愛不能用自己認為合適的方式來體現(xiàn),更應該用他們希望的方式去關愛,從多方面提高他們領悟到的社會支持水平,進而提升他們的心理健康水平。“老漂族”群體積極的心態(tài)、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又會影響子女及其下一代,以此形成良性循環(huán),共同助力幸福城市的建設與發(fā)展。

      猜你喜歡
      老漂族漂族領悟
      了解“SSA” 領悟全等形
      看見隱秘角落的“老漂族”
      時代郵刊(2023年17期)2023-09-25 08:05:33
      UNDER ONE ROOF
      漢語世界(2021年3期)2021-06-18 07:03:56
      多么痛的領悟
      遵義(2018年12期)2018-07-11 03:44:26
      “老漂族”生活適應情況調(diào)查
      再社會化視角下“老漂族”的城市適應與個案工作介入
      老漂族城市適應問題文獻綜述
      人間(2016年30期)2016-12-03 19:54:45
      “老漂族”
      吃“螃蟹”之后的領悟
      当阳市| 翁牛特旗| 宜春市| 南皮县| 库车县| 江陵县| 定结县| 新乡县| 曲阳县| 涪陵区| 老河口市| 襄垣县| 项城市| 堆龙德庆县| 晴隆县| 资兴市| 葵青区| 桐乡市| 都江堰市| 潞城市| 万安县| 乐陵市| 镇远县| 康乐县| 乌海市| 铜鼓县| 封丘县| 磐石市| 天台县| 卢氏县| 永川市| 饶平县| 庄浪县| 循化| 玛沁县| 海原县| 南陵县| 抚远县| 伽师县| 三穗县| 长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