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林
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能夠促進學生各方面能力的長足發(fā)展。就初中語文作文教學而言,核心素養(yǎng)下的教育理念要求每個學生的寫作能力都得到發(fā)展,每個學生的寫作愿望都得到尊重;每節(jié)課的寫作教學都能讓學生獲得切實的收獲。總而言之,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是學生的核心能力,比如思維能力、識記能力,以及綜合選擇素材的能力、全面分析事理的能力、在體驗中不斷歸納與總結(jié)的能力。
一、將插圖與寫作對接,讓想象力自由飛翔
對中學生來說,他們抽象思維能力的發(fā)展至關(guān)重要,但形象思維大體上還是優(yōu)于抽象思維能力。一方面教師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讓學生在作文的時候,有很好的推理能力、邏輯能力;另外一方面,教師也要培養(yǎng)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提高他們的聯(lián)想想象能力和審美能力等。因此在寫作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給學生一些圖片,讓他們就著圖片寫作。學生在解讀文字的時候,會將原本的意思理解錯誤,給寫作帶來不少麻煩。如果將文字輔以圖片,學生就能更清晰地理解題目中所蘊含的意思。對班上的優(yōu)等生,教師可以直接給學生圖片,讓他們自己發(fā)揮想象,這樣就能給他們更多的想象空間,而不是束縛他們的思維。統(tǒng)編教材在許多的課文文本中都設(shè)計了插圖,這些給圖片與寫作的對接提供了絕好的機會,也在某種程度上給學生的寫作增加了思考的空間。
以《孔乙己》為例,在講解文本之前,教師讓學生觀察插圖,并將觀察到的相關(guān)內(nèi)容表述出來。其實觀察與記錄的過程,就是有關(guān)人物寫作的過程。學生按照課本的插圖這樣寫道:孔乙己的頭發(fā)總是亂蓬蓬的;他總是穿著一件長衫;他喜歡吃茴香豆;他留著長長的指甲。很明顯,學生將圖片上有的東西都寫出來,而且描寫得也很具體。學生在描述的時候,自然會想到這樣的問題:孔乙己為什么要留長指甲、為什么喜歡吃茴香豆。在沒有看到文章的相關(guān)細節(jié)描寫之前,學生只能聯(lián)想。學生由他喜歡吃茴香豆想到,他會在什么情況下吃茴香豆,除了吃茴香豆還會吃什么。學生想到自己的爺爺喜歡邊吃花生米邊喝酒,那么茴香豆就是孔乙己的下酒菜。因為需要學生寫出圖片之中的內(nèi)容,學生就自然需要將其中的表象與背后的真相對接起來,這就需要想象,因為只有想象才能將寫作表述得有深度、有力度。
二、將生活與寫作對接,逐漸提升觀察力
學生最怕寫作,其中最突出的一個原因就是,他們沒有寫作的素材。一方面學生的生活比較單調(diào),兩點一線,離開學校就是回家,在學校以聽課為主,回家以做作業(yè)為主,生活體驗非常少。其實對寫作而言,生活是最重要的素材來源。要讓學生從生活中收集相關(guān)的人與事的素材,進而讓作文變得豐盈。
因此教師要從生活中提取話題,讓學生在生活中寫作。當前作文教學中總存在著這樣的現(xiàn)象,教師設(shè)計的作文題目離生活遙遠,學生不知道從什么地方寫起。他們拿到作文題之后,大多直接從網(wǎng)上下載相似的文章,再稍作改動。這樣的寫作只是完成任務,相關(guān)能力沒有得到切實的鍛煉。于是在初中生的寫作教學中存在這樣的現(xiàn)象,每次布置作文題目,學生急忙翻閱資料,找一個相近的題目應付。其實完全可以在生活中選取素材練習作文,讓作文烙上生活的影子。比如在學習《春》這篇文章之后,教師在一個雨天,讓學生打著傘,在野外觀察,然后讓他們將觀察到的東西寫出來,再給文章取題目為《春雨》。如果直接讓學生寫,他們肯定去找相似的文章交給教師。教師先讓他觀察,然后讓他們說一說在雨中看到了哪些事物,學生說,看到急匆匆的行人與車輛;看到田野里的麥苗好像在突然之間變得更碧綠了;看到一群群的麻雀嘰嘰喳喳地往草垛飛去。教師再問,春雨是什么樣的。有的說,淋在身上挺冷的,一點感覺不到春的暖;有的說,春雨好像都是斜著下的,但夏天的雨好像是筆直地從天空落下來,結(jié)論是,春雨悠閑,夏雨匆忙。這就是學生對春雨的觀察,只要教師給予他們深入生活的機會,適當引導,他們就能在生活中獲得寫作的靈感。
三、將思辨與寫作對接,讓判斷力自然生成
很多初中生缺少主見,在作文中則表現(xiàn)為人云亦云,沒有自己的個性表達,沒有自己的創(chuàng)新之舉。比如寫一個好學生的時候,大多會寫他去幫助別人補功課;寫教師的時候,總會去寫他們是怎樣改作業(yè)的。其實真實的生活場景永遠不是這樣的,也永遠比這個有趣與生動。因此在寫作的過程中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的思辨能力,能讓他們判斷事與人的好與壞,從自己的角度自由地表達。
思辨就是讓學生就一個問題發(fā)出不同于別人的聲音,它培養(yǎng)的是學生判斷是非的能力。作文要有自己的主題,要能表達自己的情感,這就要求學生按照自己的判斷寫作,讓寫作變成以我手寫我心。比如就剛才列舉的話題而言,有學生在寫班主任的時候,就寫到了他幫其他學生補課的事。學生就從另外一個角度分析,一下課這個教師就讓學生去補課,學生一點休息的時間都沒有,這是教師對學生身心健康疏忽的表現(xiàn);同時他還認為,很多學生都不喜歡這個教師,因為他太嚴格了。就作文而言就是要讓學生清晰地表達觀點,讓他們的心情自然流露。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可以設(shè)置話題讓學生分組辯論。還以《孔乙己》一課為例,教師設(shè)置這樣的論題,孔乙己失蹤了,警察會去尋找嗎。正方認為會,反方認為不會。正方認為,孔乙己的腿被人打瘸了,都不能正常走路,警察不聞不問;同理可證,他失蹤,跟少了一只貓一樣,引不起任何波瀾。反方認為,孔乙己欠酒店的錢,作為在社會上有一定勢力的老板,警察會出一個告示,以安撫酒店。這樣的思辨訓練能讓學生從多個角度去思考問題,這樣的能力移植到寫作上能顯示學生思想的深刻。
結(jié)語:寫作教學的目標一方面是要讓學生喜歡,另外一方面是要提高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谡Z文綜合素養(yǎng)的寫作指導,才能讓學生的思想深刻,讓他們真正成為寫作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