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友奎
摘要:在高中歷史課堂教學實踐中,作為歷史教學的主要引導者,教師應該充分結合學生的認知特點,巧妙運用生活案例,整體提升高中歷史的趣味性,引導學生積極主動投身于高中歷史的學習實踐中。在高中歷史課堂教學實踐中,學生才是學習的主人,只有學生積極主動投身于歷史學習過程中,才能切實提升歷史學習質量,也才能整體優(yōu)化歷史教學水平。
關鍵詞:高中歷史? ?課堂教學? ?生活案例? ?有效應用
伴隨著新課改的全面深入,教師在高中歷史課堂教學實踐中,應該注重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地位,引導學生真正成為歷史課堂的學習主人。一直以來,在高中歷史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采用相對僵化的教學方式,過分依賴于歷史教材來開展教學工作,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和制約著學生的學習興趣。高中歷史是一門實踐性、應用性等都比較強的學科,在高中歷史課堂教學實踐中,教師應該充分結合學生的認知特點,巧妙運用生活案例,不斷提升高中歷史的整體教學成效。
一、以鄉(xiāng)土歷史資源作為生活案例
在高中歷史課堂教學實踐中,教師作為歷史教學的主要引導者,應該注重在歷史課堂教學實踐中,融入生活案例,切實提升高中歷史的整體教學成效,全面優(yōu)化學生的歷史素養(yǎng)以及歷史認知能力。
(一)運用鄉(xiāng)土歷史資源提升歷史知識的接近性
高中歷史中的很多內容都來源于學生的生活實踐,同時也能夠反映和指導學生的生活實踐。在高中歷史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結合歷史教學內容以及學生的認知特點等,巧妙融入生活案例,不斷提升歷史課堂的整體趣味性。學校所在地方的鄉(xiāng)土歷史資源,是以文字(方志、文獻資源)或者非文字(紀念館、博物館)等形式出現(xiàn)的,是學生可以有條件收集,并且可以觀看和觸摸的資料。在高中歷史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充分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以學生所在區(qū)域的歷史文化載體為教學工具,巧妙將其滲透至歷史課堂中。相比相對生硬或者呆板的歷史教材內容,學生對于時常提及、經(jīng)常接觸的歷史文化更有學習興趣。同時,在高中歷史課堂教學實踐中,教師巧妙利用學生生活區(qū)域的歷史內容來作為教學材料,更能夠提升學生與歷史內容之間的接近性。此外,依托于這些相對熟悉的材料,便于學生在歷史學習過程中,加深對歷史知識以及文化的認知和記憶,真正實現(xiàn)歷史的育人功能和人文教育功能。作為高中歷史教學的主要引導者,教師在歷史教學過程中,應該充分結合歷史教學內容以及目標,全面掌握與分析生活區(qū)域范圍內的歷史典故、歷史遺跡或者相關文字性的歷史內容等,并做好分析與篩選,以此來實現(xiàn)有效的利用。
(二)運用鄉(xiāng)土歷史資源優(yōu)化學生歷史核心素養(yǎng)
教師在高中歷史課堂教學實踐中,尤其是在講述教材的知識點時,可以以家鄉(xiāng)的歷史來讓學生體會到歷史知識的滄桑和厚重。比如教師在講解到抗日戰(zhàn)爭方面的內容時,為提升學生的歷史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深入全面的理解與認知歷史內容,教師可以結合本地抗日英勇的光輝事跡來作為生活案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可以借助于多媒體的表現(xiàn)形式,積極創(chuàng)設多媒體教學情境,引導學生認真觀看教師收集和整合的本地抗日英雄事跡,這樣能夠快速調動學生的歷史學習興趣,同時也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激發(fā)學生的民族精神以及愛國精神,整體優(yōu)化學生的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
二、以社會熱點作為生活案例
高中歷史知識與學生的生活實踐具有緊密的關聯(lián)性,在高中歷史教學過程中,教師積極運用生活化的案例,切實提升學生的歷史素養(yǎng)以及歷史學習興趣,還應該嘗試在高中歷史教學過程中,積極運用社會熱點來作為教學案例。實踐證明,在高中歷史課堂教學實踐中,教師結合歷史教學內容,巧妙應用社會熱點,不僅能夠激發(fā)學生的歷史學習興趣,還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優(yōu)化學生的歷史認知,特別是能夠引導學生關注社會現(xiàn)實,積極利用歷史知識來分析與判斷社會熱點。
(一)以社會熱點來提升歷史學科的生機
在高中歷史課堂教學實踐中,一直以來教師往往過分注重教材中的內容,殊不知歷史內容與學生的現(xiàn)實社會存在一定的脫節(jié)性,若在歷史教學過程中,不注重融入時代性的東西,則勢必難以提升歷史學科的生機與活力,也難以引導學生從相對生硬的歷史內容中來回歸現(xiàn)實生活。因此,在高中歷史課堂教學實踐中,教師應該巧妙利用社會最近發(fā)生的熱點以及身邊新近發(fā)生的時事,巧妙創(chuàng)設歷史教學情境,不斷提升學生的歷史學習興趣。高中學生的探究欲望比較積極,但由于課業(yè)相對比較緊張,使得他們難以接觸到外界新鮮的事物。教師應該以歷史教學為突破口,為學生打開一扇窗戶,引導學生關心關注時事發(fā)展,關心關注社會變遷,從不斷發(fā)展變化的社會時事中窺探歷史知識,嘗試利用歷史知識來解決現(xiàn)實中的問題與困惑。比如國際關系是亙古不變的熱門話題,教師在歷史教學過程中,將當前我國與其他國家的國際關系作為教學案例,引導學生分析這種關系的變遷以及深層次的原因。學生在分析與認知的過程中,很容易將其與我國歷史的發(fā)展以及綜合國力的提升等相關聯(lián),繼而獲得比較全面的認知。當然,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自行搜集以及整合熱會熱點以及時事信息。教師為學生設計資料收集以及整合的任務,鼓勵學生通過多種渠道和方式來進行資料的全面搜集以及匯總。在高中歷史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鼓勵學生積極分享自己的收獲和成果,這本身能夠活躍歷史課堂,提升高中歷史的生機與活力。
(二)以社會熱點來引導學生活學活用
在高中歷史教學實踐中,作為歷史教學的主要引導者,教師應該巧妙利用社會熱點。高中生的認知欲望是比較強烈的,在課余時間,他們也喜好聚集在一起來進行“高談闊論”。教師在歷史教學過程中,應該巧妙結合學生的這一認知特點,以學生實踐生活相近的社會熱點來切實提升學生的歷史認知興趣,同時引導學生活學活用歷史知識。比如教師在講授“物質生活與習俗的變遷”這一節(jié)課時,教師以本地經(jīng)濟快速發(fā)展,人們生活條件不斷改善的社會熱點為例,引導學生深入分析生活習俗與物質條件之間的關聯(lián)性,這樣學生能夠快速理解物質條件對于人們生活水平、風俗習慣的影響。實踐證明,通過這樣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教師能夠引導學生真正用活歷史知識,積極運用歷史知識來觀察和分析社會生活現(xiàn)象,成功達到了歷史教育的科學目的。
三、創(chuàng)設現(xiàn)實性問題情境
在高中歷史教學過程中,整體提升歷史教學質量,不斷提升學生的歷史認知興趣,教師巧妙利用生活案例,還應該科學創(chuàng)設現(xiàn)實性問題情境。在高中歷史教學過程中,教師結合歷史教學內容,積極為學生創(chuàng)設現(xiàn)實性的問題,引導學生結合歷史知識以及時事政治等來全面開展歷史探究。在新課改全面實施的今天,教師只有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地位,積極鼓勵學生開展自主探究,才能切實加深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認知,也才能真正提升歷史教學的成效。再比如教師結合歷史內容,鼓勵學生開展合作探究。教師將班級內的學生分成若干小組,為每個小組設置課后探究任務,引導學生在課余時間開展深入全面的探究,形成探究性報告。教師在評價學生的歷史學習成效時,既要關注學生的探究性報告,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同時也要關注學生的歷史素養(yǎng)以及歷史知識積累程度。
四、結語
在高中歷史教學過程中,整體優(yōu)化歷史教學質量,全面提升歷史教學水平,教師應該充分結合學生的認知特點,積極運用生活案例,引導學生把握歷史知識以及社會實踐之間的關聯(lián)性,整體優(yōu)化學生的歷史學習成效,不斷提升學生的歷史思維。
參考文獻:
[1]鄭海榮.高中歷史課堂生活案例的有效應用[J].廣西教育,2014,(05).
[2]潘靜.如何運用案例貫穿高中歷史課堂[J].中學課程資源,2019,(05).
[3]羅桂菊.案例教學法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J].教書育人,2016,(28).
(作者單位:湖北省利川市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