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鵬
【摘 要】本文通過闡述五種音樂教學手段在初中音樂課堂教學中的運用,旨在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音樂教學的目的。
【關鍵詞】音樂教學;多種手段;運用
中圖分類號:G42 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20)07-0163-01
素質教育的今天,藝術課程越來越受到教育部門的重視,有的省市已把它納入中考科目,成績計入中考總分。然而,我們的音樂課堂教學有一個怪圈,95%的學生喜歡音樂,大部分學生又不喜歡上音樂課。究其原因,有主觀也有客觀,主觀原因是,學生對音樂本身缺乏情感體驗;認為音樂是一門副科,不用考試,思想上沒有引起重視??陀^原因是,教材內容單調、枯燥、乏味;教法單一,都是我講你聽,我教你學,典型的填鴨式教學;受網絡、電視媒體的影響,學生都喜歡流行音樂。而初中音樂教學的目的就是使學生掌握基本的音樂知識,具有初步的音樂感受力,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審美能力。既要達到目的,又要走出怪圈,作為一位基層初中音樂教師,我認為主要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第一,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初中階段的學生,在心理上還未成熟,其特點是好動、好奇、模仿力強,憑興趣做事,易沖動,自控力和耐力較差。要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首先教師要轉變觀念,以學生為主體,與學生交朋友。其次要挖掘學生的閃光點,即使學生做錯了,從另一個角度也要鼓勵,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再次,要創(chuàng)設豐富的教學情景。現在大多數音樂教師還認為中學音樂教學的任務是“雙基”教學,只有學會識譜和樂理,才是學好了音樂。這種傳統(tǒng)的、填鴨式的教學模式,學生在課堂上無法感覺到音樂的美,也就不能融入音樂中。這種單一的知識訓練不但不能滿足學生學習音樂的需要,反而成為學習音樂的絆腳石。因此,要提高學生的興趣,必須淡化“雙基”教學。
第二,要充分利用樂器進課堂。樂器是音樂教師教學必不可少的工具,樂器教學是音樂教學的重要內容,包括教師的范奏和學生演奏。要充分利用電子琴、鋼琴、口琴、豎笛和各種打擊樂器在課堂教學中的運用,學生不僅要動手,還要動腦,既豐富了教學內容,又激發(fā)了他們的興趣。另外,在歌唱教學中,利用樂器輔助教學也是行之有效的,如在教唱歌曲《賣花姑娘》時,學生演唱,教師用口琴演奏旋律,學生用碰鈴、雙響筒、小鼓擊節(jié)奏給學生伴奏,這樣師生互動,課堂氣氛濃、效果佳。
第三,要充分利用流行歌曲進課堂。隨著經濟的發(fā)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通過網絡、電視、廣播等媒體的熱炒,流行歌曲鋪天蓋地進入人們的日常生活,接觸多了,定會受到感染,加之流行歌曲旋律流暢,歌詞口語化,通俗易懂,易于學唱,中小學生當然就喜歡上了它。這時,教師就需要有選擇地學唱,如果禁止學生唱流行歌曲,勢必會引起學生的逆反心理,對課堂教學不利。若把優(yōu)秀的流行歌曲作品引到課堂中來,作為教材的有益補充,達到了美育目的,又未嘗不可呢?湖南文藝出版社的音樂實驗教材大膽地把流行歌曲和校園歌曲編入教材中來,如《隱形的翅膀》《童年》《明天會更好》《紅旗飄飄》《思念》《真心英雄》,這些歌曲不但給學生帶來教育意義,而且還給學生帶來情感體驗,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了他們學習音樂的興趣和課堂效率,學生反響良好。
第四,要充分利用電教媒體進行教學。隨著科技的發(fā)展,一大批電教媒體進入音樂課堂,給詮釋音樂帶來了方便。電化教學能清晰地展示教學命題,能反復加以再現,視聽結合,富有較強的藝術感染力。因其生動、形象、豐富多彩的形式給課堂帶來了生氣,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展開了豐富的想象。如在欣賞小提琴協(xié)奏曲《梁山伯與祝英臺》時,筆者不采用一開始就放音樂的方式,而是讓學生觀看視頻,欣賞完畢,筆者提問:為什么曲終時,畫面上會出現一對彩蝶呢?要求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然后筆者再講一個優(yōu)美動人的《梁?!饭适录右砸龑?,這樣既加深了學生對音樂作品的理解,又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
第五,要充分利用舞蹈與歌曲演唱相結合的手段進行教學。舞蹈與音樂是一對孿生姐妹,它們相互依存,密不可分。根據中學生好動、模仿力強的特點,教師可把歌曲所反映的內容編成簡單的動作與歌唱教學同步進行。為了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也可鼓勵學生自編自演,如教唱新疆民歌《青春舞曲》時,可請一個有一定舞蹈基礎的學生邊唱邊跳,或者老師跳一遍,學生模仿,既鍛煉了學生,又活躍了課堂,二者相得益彰。
總之,不能把音樂課簡單視為唱歌課或理論課,要達到音樂教學的目的,課堂教學必須多種手段加以運用,各種形式穿插進行,只有這樣才會讓學生走出喜歡音樂但不喜歡上音樂課的怪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