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方園
【摘?要】以教科版三年級上第一章第二節(jié)《水沸騰了》為例,基于斯金納的行為主義學習理論,從課標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的定位、教學方法的選擇、科學探究的設計等方面敘述如何讓科學素養(yǎng)在科學教學中精準落地,達到精準教學。
【關鍵詞】精準教學;科學素養(yǎng)
《國家教育事業(yè)發(fā)展“十三五”規(guī)劃》 中提到,要著力推進教育教學改革,更新教學內(nèi)容,強化課堂教學,推動合作探究式學習,倡導任務驅動學習,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1]科學課程中科學素養(yǎng)的核心是科學能力,而提高每一個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是科學課程的科學理念,為此,小學科學課程必須面向全體學生、立足學生發(fā)展、引導學生逐步認識科學的本質,體現(xiàn)科學探究的精神。在目前的“互聯(lián)網(wǎng)+教育”背景下,教育也在緊跟時代步伐,信息技術已融入課堂教學,為教育教學方式帶來了深刻變革。積極探索更為精準、高效的課堂,全面提升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提升每一個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精準教學將是我們每個教師的擔當與責任。精準教學基于斯金納的行為主義學習理論而提出,主張學習即操作性條件反射,以流暢度作為衡量學習發(fā)展的指標,信息技術是其操作的基礎與助力;精準教學的實踐操作,首先要精準了解學情、確定目標,其次是精準選擇教學內(nèi)容與形式,然后是進行學習行為的精準評估與評估結果的精準應用。[2]精準進行課標分析
一、精準進行學情分析
學生對一些蒸發(fā)和沸騰現(xiàn)象有一定的感性認識。如在生活中,他們一定見過燒開水,知道水燒開時的溫度一般來說是100℃,但他們不知道燒開水時水的溫度是如何變化的,水未開和水開后水中氣泡是如何變化的,以及出現(xiàn)“白霧”的原因(大部分學生認為那是水蒸氣)。還有很多汽化與液化的生活現(xiàn)象他們也見過,但并不知道這是汽化與液化現(xiàn)象,如冬天的“哈氣”,夏天吃棒冰時,棒冰表面有“白氣”,冰鎮(zhèn)過的飲料瓶外會“出汗”。這些都是需要老師進一步的引導的。
這個年紀的學生有成長的需求,有學習的需求,有較強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對于新知識的學習充滿期待。他們活潑好動、好奇心強,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課后多動手設計小實驗、多觀察周圍的科學現(xiàn)象,提高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在注重學生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教學中,更要注重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以及科學素養(yǎng)的提升。
二、精致設計科學探究
科學探究是科學的本質特征,科學教育中的科學探究是指學生們經(jīng)歷與科學家相似的探究過程,以獲取知識、領悟科學的思想觀念、學習和掌握方法而進行的各種活動。
對科學探究的設計力求反映提高科學素養(yǎng)的要求,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當然也要適合學生,學生可設計,學生能設計,學生好設計,從學生熟悉的事物出發(fā),設計學生喜愛,感興趣的探究活動。
在《水沸騰了》一課中,科學探究實驗為“加熱燒杯中的水”。我從生活中的例子出發(fā),以視頻為導入,請學生會議燒開水這一個現(xiàn)象。請學生踴躍發(fā)言討論,形成前概念。
三、精雕細琢教學語言
教師要上好一節(jié)課,必須對教學語言精雕細琢,提高語言的準確性。教師要運用普通話教學,不能出現(xiàn)口頭禪和方言俚語,不能含糊其辭或信口開河,過渡性語言要自然順暢,評價性語言要令人豁然,總結性語言要重點突出。[3]
在科學教學中,語言的科學性尤其的重要,教學語言必須準確、精確。如“構成”與“組成”,這兩個詞雖然只相差一個字,但是“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在這一課中,在講解汽化時,提到冬天哈氣,棒冰表面的白霧,水沸騰時上方的白霧,一定要注意語言的規(guī)范性與準確性,學生的前概念認為那些都是水蒸氣,事實上,水蒸氣無色透明是看不到的,那其實是液態(tài)的小液滴,也有的學生會說那是“白煙”,事實上“煙”是固態(tài)的,所以教師在講解這一塊內(nèi)容時,一定要精雕細琢教學語言,那是“白霧”,不是“水蒸氣”,更不是“煙”。
四、精確進行教學評價
教學評價是以教學目標為依據(jù),按照科學的標準,運用一切有效的技術手段,對教學過程及結果進行測量,并給予價值判斷的過程。在科學課程的實施過程中,應精確的進行教學評價,建立多元的與科學課程相配套的評價體系。評價標準適度、多元化,以及評價動態(tài)化、評價團隊化、評價語言精確化,關注教學過程、關注學生發(fā)展。[4]在本節(jié)課中,在學生設計了實驗探究方案后,要求每小組派代表上臺展示,臺下學生進行點評,從多個角度進行點評,這里就采用的評價團隊化,評價動態(tài)化,不僅僅教師點評,而且學生也加入評價,師生共同參與,對實現(xiàn)精準教學有很大的幫助。
精準教育,必須要“精”,必須要“準”!精準的進行課標分析,精準的進行學情分析,精確定位教學目標,靈活精巧選擇教學方法,精致設計科學探究,精雕細琢教學語言,精確進行教學評價,讓科學素養(yǎng)在科學教學中精準落地!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國務院關于印發(fā)國家教育事業(yè)發(fā)展“十三五”規(guī)劃的通知:國發(fā)〔2017〕4號[A].
[2]梁美鳳.“精準教學”探析[J]. 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6(6).
[3]吳峰禎.關注細節(jié),實現(xiàn)教學精準化[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18(16):36-37.
[4]張茜琳.實施精準教學?打造高效課堂——以高職經(jīng)濟學基礎課程改革為例[J].遼寧高職學報,2018,20(06):44-47.
(作者單位:浙江省蘭溪市城北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