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魯
【摘要】目的:分析磁共振擴散成像技術在急性缺血性腦血管疾病診斷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于我院接受治療的29例急性缺血性腦血管疾病患者作為本次實驗的研究對象,對所有患者均采用磁共振成像技術進行診斷,并詳細記錄診斷結果。結果:通過對患有急性缺血性腦血管疾病的患者采用磁共振成像技術進行診斷,能夠在短時間內診斷出患者病灶的具體位置。結論:將磁共振擴散成像技術應用到急性缺血性腦血管疾病患者的診斷應用中,能夠高效的檢測出患者病癥的具體情況,對其后續(xù)治療提供了重要依據(jù),應用價值較高。
【關鍵詞】磁共振擴散成像技術;急性缺血性腦血管疾病;診斷;應用效果
【中圖分類號】R743.3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1-0053-02
1.1一般資料
在本次實驗中,共有29例患者,均為患有急性缺血性腦血管疾病的患者,在參與實驗前,患者家屬已在相關同意書中簽字。29例患者中,男性26例,女性13例,最小年齡64歲,最大年齡79歲,平均年齡(73.61±1.28)歲。
1.2方法
對所有急性缺血性腦血管疾病患者實行磁共振擴散成像技術,在檢查前,護理人員要協(xié)助患者采取合適的體位,并向其講述相關注意事項,按照設備操作規(guī)范設定掃描位置、中間距、層厚等相關參數(shù),并確定使用常規(guī)MR及DWI針對患者的頭部進行掃描,掃描過程中,醫(yī)務人員要詳細記錄檢查結果。在得出檢查結果后,需要聯(lián)合相關專家、主治醫(yī)生等針對檢查結果進行探討,以此當做治療的重要依據(jù)。
1.3觀察指標
將磁共振擴散成像技術的檢測準確率作為本次實驗的觀察指標。
1.4統(tǒng)計學處理
實驗過程中的數(shù)據(jù)分析使用SPSS23.0,檢查準確率使用(%)表示。
參與本次實驗的29例患者中,其病癥征象主要為左側受累、腦干受累、半卵圓中心受累,分別為9例、5例、6例、9例,準確檢出27例,誤診2例,檢查準確率(93.11%)。
當前,我國正處于嚴重的老齡化社會,老年人較多,要知道,老年人身體素質每況愈下,且伴隨著些許基礎病,抵抗能力若,屬于易感人群。同時,多數(shù)老年人由于多年來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有著較大的腦血管疾病發(fā)病率,尤其是出現(xiàn)突發(fā)急性缺血性腦血管疾病,極有可能會致死或致殘。據(jù)相關調查表明,急性缺血性腦血管疾病在臨床上可以分為血栓型和栓塞型,主要是因為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生活習慣不良,且長期酗酒、抽煙所導致,以至于患者腦部血管出現(xiàn)堵塞、充血,且血管隨時均會有破裂的危險,使患者面臨著極大的安全隱患,因此,患者需要及時到院進行檢查并治療。而針對性治療的前提必須要提高診斷準確性,將檢查數(shù)據(jù)作為治療依據(jù)。磁共振擴散成像技術是如今比較具有代表性的一種檢查技術,在對患者進行檢測時,通過磁感應來調動患者體內水分子作擴散運動,并通過其專業(yè)設備記錄水分子的運動軌跡,最后通過設備將其進行成像處理。將其應用到對急性缺血性腦血管疾病患者的檢測中,不僅進一步提高了對該技術的應用深度,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醫(yī)療衛(wèi)生事業(yè)的進步。
本次實驗中,選取了29例患有急性缺血性腦血管疾病患者作為本次實驗的研究對象,均對其采用在磁共振擴散成像技術,據(jù)實驗結果來看,準確檢出27例,誤診2例,檢查準確率(93.11%),由此可見,對患有急性缺血性腦血管疾病的患者采取磁共振擴散成像技術進行診斷,臨床應用效果較好,適宜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