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麗
火鍋是廣大消費者熱衷的就餐形式,一群人圍著同一口火鍋,一邊聊天,一邊“打撈”美味,既熱鬧,又能吃得暢快淋漓?;疱侂m好吃,可也存在“胃腸不適”“痛風(fēng)”“脂肪高”等健康隱患。那么,火鍋怎么吃才健康呢?
本文將從火鍋鍋底的選擇、涮菜的選擇、涮火鍋的技巧、如何吃火鍋等方面,來給大家闡述涮火鍋的正確打開方式。
選對鍋底是健康吃火鍋的第一步。“麻辣”“菌菇”“香辣”“番茄”等各種口味的鍋底,現(xiàn)在應(yīng)有盡有。
很多人非常喜歡吃麻辣口味的火鍋,覺得這樣過癮有味。其實,過度吃辣有損健康,對人體咽部、腸胃等器官刺激較大,易造成咽喉腫痛、胃潰瘍、腹瀉等疾病。此外,火鍋湯底往往重油重鹽,尤其是麻辣湯底更為顯著。
因此,建議選擇清淡類的湯底。如果您實在想吃辣,可以嘗試微辣鍋底。
火鍋配菜的選擇余地較大,牛羊肉、蔬菜、菌菇、各種丸子、豆制品、海鮮等。如何選擇呢?記住一個原則:種類越多越好,適量為宜,少吃脂肪含量高的食物。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里提到“食物多樣,谷類為主”的原則,建議平均每天攝入12種以上食物。所以,吃火鍋時,不要只吃肉類,其他谷薯類、豆制品、水產(chǎn)類、蛋類、菌菇類、富含微生素和膳食纖維的不同顏色蔬菜都要吃一點,讓營養(yǎng)更加均衡。
此外,一些特殊人群需要特別注意涮菜的選擇。
●高尿酸血癥(痛風(fēng))患者盡量少吃火鍋,不可吃嘌呤含量高的動物內(nèi)臟、魚蝦類、菌菇類、豆制品類,可適量吃些蔬菜類、谷薯類食物。
●高血糖人群在選擇涮菜時可適當(dāng)選擇一些蔬菜、牛羊肉卷,盡量少選擇蝦餃、蟹棒及面條、粉條等。這些食材往往淀粉含量較高,易引起血糖快速升高。
●血脂異常人群盡量少選脂肪含量高的肉類,可適量選擇一些蔬菜、菌菇類、魚蝦類食材。
●高血壓人群應(yīng)控制食鹽的攝入,盡量避免選擇加工肉制品,如香腸、午餐肉等。
1.待火鍋湯底充分滾沸再涮菜,充分煮熟再食用。這樣可以最大限度地殺死肉里可能殘存的寄生蟲、致病菌等微生物,避免胃腸道疾病的發(fā)生。
2.建議先涮蔬菜類后涮肉類、海鮮。肉類、海鮮中嘌呤含量較高,涮火鍋時嘌呤會大量溶入湯中,隨著涮火鍋時間的延長,火鍋湯底中的嘌呤含量越來越高。嘌呤經(jīng)肝臟代謝生成尿酸,過多尿酸沉積在血液和組織中,易引發(fā)痛風(fēng)。因此,先涮蔬菜可以減少嘌呤的攝入量,從而降低痛風(fēng)發(fā)生的風(fēng)險。
3.生熟食物要分開盛放,使用一雙公筷來處理生食物,防止因筷子生熟混用,造成生的食材中寄生蟲、細(xì)菌、致病菌污染熟食。
4.每次添加水或湯汁后,應(yīng)待鍋內(nèi)湯汁再次煮沸后,方可繼續(xù)煮食。
1.熟透再吃。很多人吃火鍋時講究口感,肉片放進去幾秒就食用,但這會增加因殺菌不徹底引起胃腸道疾病的風(fēng)險。
2.選擇清淡的蘸料?;疱仠妆旧砗写罅葵}和油,只需選擇生抽、蔥、姜、醋等清淡類蘸料調(diào)味即可。想減肥的人士應(yīng)盡量減少芝麻醬、花生醬等油脂含量高的蘸料。高血壓人群應(yīng)盡量避免食用豆瓣醬、牛肉醬等高鹽的蘸料。
3.不宜吃燙食。人體口腔、食管和胃黏膜通常只能忍耐50℃~60℃的溫度,太燙的食物會損傷黏膜,導(dǎo)致急性食管炎和急性胃炎。從鍋中撈出滾燙的食物時,最好先在碗中放一會兒再食用。
4.不宜熱食冰飲交替吃。很多人吃火鍋時喜歡喝冰鎮(zhèn)飲料,但這樣冷熱交替飲食,容易對胃部造成刺激,引起消化不良。
5.不要喝或盡量少喝火鍋湯。吃火鍋時喝湯要趁早,否則涮的時間越久,湯中所含有害殘留物,如嘌呤、亞硝酸鹽的含量就越高。
6.吃火鍋的時間不宜過長。涮火鍋吃太快不行,太慢其實也不行。研究表明,一些火鍋湯底燒煮超過1個小時,亞硝酸鹽含量將急劇升高。亞硝酸鹽與火鍋湯中的氨基酸分解產(chǎn)物結(jié)合,有形成致癌物亞硝胺的可能。
7.吃完火鍋后適量補充水或者水果。涮鍋后,適量補充水和水果,可以緩解胃部不適,但也不能喝太多水。因為喝水太多易稀釋消化液,影響人體消化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