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璐
“春天到了,萬物復蘇”,隨著氣溫的逐漸攀升,各種植物、動物都蘇醒過來,開始了新的生命進程,世間萬物生機勃勃。可有不少人因為疫情“宅”在家,應了“春困秋乏夏打盹”這句老話,總覺得整個人提不起精神、食欲不振。這有可能與一段時間室外活動量小,三餐不規(guī)律,胃腸道疲憊有關。如果您也遇到了這種情況,那就一起來探究一下究竟該如何調整飲食,喚醒我們慵懶疲憊的腸胃和身體吧!
每當談起春困,總有朋友自我調侃說:“我只是冬眠還沒醒?!边@話雖是玩笑,但的確在一定程度上解釋了“春困”的原因。當漫長的冬季過去,春天來臨,白晝的時間變得越來越長,人們的身體卻可能還停留在冬季“夜長晝短”的慣性中,沒有跟上春天的步伐,加之很少出門,接觸陽光的時間過短,活動量低,不少人在白天顯得有點蔫,總覺得自己沒睡夠。這樣長期“宅”在室內會影響褪黑素的正常分泌。而褪黑素主導著人體清醒-睡眠的節(jié)律,一旦受到影響,分泌不足就可能會讓我們晚上睡不著、早上醒不來。
看起來,季節(jié)、晝夜時長的變化以及活動量不足給身體帶來的不適應,是導致我們打不起精神的重要原因。除此之外,一些飲食方面的因素也會導致我們覺得疲憊犯困。
中國人常將品嘗美食和養(yǎng)生保健聯(lián)系在一起。譬如一到深秋,家家戶戶都要烹制各式肉類美食“貼秋膘”。待到正式入冬,不少北方人三天一次涮羊肉“補陽氣”,一周兩次燉排骨來“補氣血”。到了年底,除夕、新年、元宵節(jié),這一連串的節(jié)日過下來,大部分朋友都不可避免地吃了個肚兒圓。加之我們長期居家,各個變身烹飪達人。朋友圈里不少人曬自己炸的馃子、炸糕,這些冬日美味、節(jié)慶美食的典型特點是重油、重鹽、重口味,各種肉食、炸物中的大量蛋白質和脂肪會讓胃腸道消化能力下降,不堪重負。
等到冬天過去,春天來臨,我們除了無奈地看著小肚腩感慨“每逢佳節(jié)胖三斤”,還會覺得胃腸道似乎仍然疲憊不堪,沒有徹底緩過勁兒來。
很多朋友可能沒想到,血糖代謝水平也可能是引起困倦的一個直接原因。有科學研究發(fā)現(xiàn),白天常常覺得困倦的人,餐后血糖水平往往會比較高。這也意味著,如果能夠識別出哪些食物會導致餐后血糖過高,調整三餐搭配,控制好餐后血糖水平,或許可以大大改善白天困倦的問題。
一般來說,加工過于精細的主食會令進餐者餐后血糖水平快速升高。如果您三餐都吃的是精白米飯、白面饅頭、面條等食物,餐后覺得困倦也就很好理解了。此外,以精白米面、砂糖、油脂為原料做成的糕點,因為含糖和脂肪量更高,往往會讓餐后血糖的上升速度更快,這類食物吃太多不僅有可能加重困倦感,還會增加高血脂、高血糖的風險。
您可以回憶看看,自己近期是不是因為宅在家看新聞而情緒低落、身體疲倦、食欲不振,而導致三餐不規(guī)律。該吃飯的時間總覺得沒胃口,過了飯點覺得餓了就隨便吃點零食小吃對付一下,晚上看完新聞睡不著再吃點夜宵。
這樣的進食規(guī)律必然會加重腸胃負擔,讓你不自覺地陷入“不想吃-吃得不規(guī)律-胃不舒服-不想吃”的惡性循環(huán)。對于普通人來說,長期如此可能會引起胃腸道不適,甚至誘發(fā)胃腸道疾病。如果本就有胃腸道潰瘍、胃炎等,這樣做絕對是雪上加霜。越是吃得不規(guī)律,胃腸道狀態(tài)越差,營養(yǎng)攝入也就越容易不全面、不充足,當然就越發(fā)無法支撐日常的工作學習所需,人也就越發(fā)覺得沒精神、疲憊困倦。
想要擺脫春季腸胃和身體的疲憊狀態(tài),需要我們未雨綢繆“對癥下藥”,改善引起春困的各方面因素,日常注意科學飲食,不讓胃腸道超負荷運轉。
想避免春日腸胃不適要從秋冬季節(jié)開始預防。秋冬季飲食雖然需要適度增加熱量攝入,但絕不意味著我們需要頓頓吃大魚大肉,而應該葷素比例得宜。您可以參考“中國居民平衡膳食寶塔”,每天吃100~150克左右畜禽魚肉,500克左右的新鮮蔬菜和200克水果。這樣做不僅能確保從新鮮蔬菜、水果中攝入充足的維生素和礦物質,還能適當減輕消化負擔。胃腸道秋冬季工作量適度,到了春天也就不至于疲憊不堪了。
即便是覺得沒胃口、食欲不振,也要盡量做到三餐規(guī)律。在不太想吃飯的時候,可以選擇清淡易消化、份量較小卻營養(yǎng)豐富的食物來吃,比如一碗雜糧粥、一碗牛奶泡麥片、一份菜肉餡兒餛飩湯等,讓胃腸道規(guī)律而有節(jié)制地工作,有張有弛。如果因為宅在家而生活懶散,精神壓抑而沒能按時吃飯,不如想點辦法轉移注意力,比如和家人聊聊天,做些運動,堅持做到三餐規(guī)律。
為了改善餐后困倦的問題,建議朋友們將主食中的一部分用粗雜糧替代。這樣可以通過控制餐后血糖上升速度,來減少困倦感。像燕麥、糙米、小米、大黃米、紅豆、蕓豆、南瓜、紅薯、山藥等食材,都可以加入主食中,和白米混合做成雜糧飯、雜糧粥。對于上班族來說,可以在前一天晚上煮好嫩玉米、蒸好南瓜或者芋頭,作為第二天的部分午餐。
我們都知道,腸道中益生菌群維持平衡穩(wěn)定有利于胃腸道的健康。因此,如果我們能常吃促進益生菌增殖的食物,必然也有利于緩解胃腸道疲憊、動力不足的狀態(tài)。比如,蔬菜、水果中的膳食纖維就能為腸道益生菌提供食物,促進它們的繁殖。春季有不少新鮮食材上市,我們不妨盡量讓飲食多樣化,增加新鮮蔬菜水果的攝入,種類越豐富越好。菌群強大了,胃腸道自然更加健康。
想要喚醒春日里疲憊的胃腸和身體,常吃下面這幾類食物或許會有不小的幫助。它們或者能喚醒味蕾,或者能滋潤腸胃,或者具有獨特的香氣,總之都有促進食欲,提升胃腸道活力的效果。
香椿、薺菜、春筍、榆錢、洋槐花……這些春天里特有的食材,都有著獨特的鮮美味道。這些細嫩的蔬菜不僅含有大量水分,往往還含有豐富的呈鮮味氨基酸。它們吃起來爽口,又能充分刺激、喚醒人們的味蕾,讓人們沖著這一口鮮多吃幾口飯菜。
春韭、小蒜、青蒜等具有辛香味道的蔬菜,通常含有豐富的含硫化合物。這類物質對改善心腦血管健康有一定幫助。辛香蔬菜無論是炒著吃,還是做餡料都很美味,可以很好地促進食欲。如果您擔心吃完之后口中有異味,可以喝點牛奶、茶水,或者嚼塊口香糖。
北方的春季相對比較干燥,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胃腸道的消化吸收功能,讓身體出現(xiàn)干燥缺水的表現(xiàn)。為了補充水分、滋潤腸胃,您可以在春季多吃些富含水分的食物,如少油低鹽的蛋菜湯,不加糖的銀耳羹、雪梨羹、水果羹,較稀的雜糧粥湯,以及牛奶、酸奶、豆?jié){和各類淡茶水。
如果上述這些食物對您幫助不大,依然覺得食欲不佳,在排除胃腸道疾病之后,也可以試試下面這些方法。
如果總覺得胃里脹滿不消化,可以試著減少三餐的份量。比如短時期內每餐只吃平時的2/3,或者三餐中有一餐適當少吃一些。如果兩餐之間覺得有點餓,可以吃些容易消化的食物,比如喝杯少糖的酸奶,吃點原味堅果等。
適當增加運動量,不僅可以喚醒腸胃,還可以調節(jié)褪黑素的分泌,讓體內生物鐘與晝夜節(jié)律更加一致,緩解春困感。無論您在家“云辦公”,還是“云學習”,都可以想辦法增加運動量,比如工作、學習時盡量站立,或者設好鬧鐘每隔半小時起身去喝杯水,走動走動。
熬夜晚睡不僅會傷害視力,讓人白天困頓,也會對胃腸道健康造成威脅。熬夜使交感神經長時間興奮,就會抑制胃腸道蠕動,容易引起便秘。這不僅會影響胃腸道健康,對于皮膚健康也有不小的傷害。比起每天吃各種自己都不知是何作用的保健品,還不如晚上早早上床休息更有效。
說到底,宅在家的這段時間,應該堅持科學規(guī)律的生活作息,才能改善腸胃及身體疲憊不堪的感覺。一是應早睡早起,每天確保有七八個小時的優(yōu)質睡眠。二是注意調節(jié)飲食,用健康清淡的食物來喚醒腸胃。三是增加活動量,一定強度的運動量可以使人增加饑餓感,提高對進食的興趣。等到疫情過去,“真正的”春天到來時,我們將以最佳狀態(tài)去迎接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