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永海 章師亞
[摘要]《短詩三首》是統(tǒng)編教材四年級下冊現(xiàn)代詩歌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教學這篇課文,要根據(jù)單元的人文主題和語文要素確定教學目標,引導學生了解詩歌的特點、體會詩歌的情感。課堂上,教師應通過聯(lián)系所學、學習字詞、想象畫面、體會情感、遷移仿寫、課外鏈接等途徑,使學生走進詩歌的內(nèi)核,和作者進行思想、情感的碰撞。這樣的課堂,具有語文味、詩歌味和課程味。
[關(guān)鍵詞]現(xiàn)代詩歌;教學設(shè)計;想象;仿寫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9068(2020)04-0007-03
[設(shè)計理念]
本文所選的三首短詩,充滿了畫面感,給學生以豐富的想象空間。四年級的學生對現(xiàn)代詩歌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接觸,理解本文的字面意思并不困難,因此教學的重點是讓學生學會用美麗的眼睛看世界,激活他們的想象,體會作者融進詩歌中的思想感情,獲得詩的靈感。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背誦詩歌。
2.學會本課生字新詞,聯(lián)系詩歌,積累運用。
3.品味詩歌語言,了解詩歌表達特點,體會詩歌的情感。
[教學過程]
一、聯(lián)系所學。導入新課
1.出示單元學習提示:“詩歌,讓我們用美麗的眼睛看世界?!币龅谌龁卧膶W習內(nèi)容。
[點評單元學習提示是學習整個單元課文的總領(lǐng)和總綱。總領(lǐng)、總綱掌握了,課文學什么甚至怎么學就容易把握了。]
2.詩歌對我們來說并不陌生,以前已經(jīng)學過。還能記起來上個學期學過的詩歌嗎?誰能背一背?
3.指名背誦,教師點評。
(1)學生背誦《秋晚的江上》。
(點評預設(shè):“謝謝你,你的背誦,向我們展示了一幅瑰麗的秋江晚景圖?!保?/p>
(2)學生背誦《花牛圖》。
(點評預設(shè):“一頭可愛俏皮、悠閑自在的花牛浮現(xiàn)在我們的眼前?!保?/p>
4.你們不僅有好的記性,更有一雙美麗的眼睛。這兩首詩歌把一幅幅畫面呈現(xiàn)在我們面前,給了我們豐富的想象和美的享受。今天,我們要再學習三首詩歌。同樣,我們也要帶著一雙美麗的眼睛來看看這個美好的世界。
[點評開課環(huán)節(jié)用已學過的詩歌導入,溫故而知新。教師簡潔的點評,對詩歌的畫面以及情感進行概括,為下面的學習做了鋪墊。]
二、學習字詞。讀通讀順
1.請大家自由朗讀三首短詩,對難讀的詞句做上標記。
2.請大家說說難讀的詩句,并請同學幫助解決。
預設(shè)難讀句子:“是永不漫滅的回憶。”“沒有你波濤的清響?”
3.指名讀詩歌,每個學生一首。教師從正確、通順兩個方面進行評價。重點落實“永不漫滅”“藤蘿”“膝上”“波濤”等詞語的讀音和字形。
4.教師示范書寫“繁”“膝”兩個字,提醒學生注意間架結(jié)構(gòu)和筆畫順序。學生練習兩次。
[點評
字詞學習是語文學習的根,不能忽視;字詞學習既有認讀的任務,也有認寫的任務,不可偏廢。]
5.剛才我們讀了這三首詩歌,同學們都能夠把詩歌讀得正確、通順了,值得表揚。
6.說說這三首詩的題目與我們平時學的詩的題目有什么不一樣。
7.介紹冰心及《繁星》。
冰心是一位著名的兒童文學作家,《繁星》收錄了她用三言兩語描繪所見所感的短詩,總共有164首。這些小詩晶瑩清麗、輕柔俊逸,贊美了母愛、童真、自然。課文所選的三首詩都來自《繁星》,分別是第七十一、一百三十一和一百五十九首。
8.讓我們一起再來讀一讀這三首詩歌。
[點評現(xiàn)代詩歌雖然以率直的情境陳述,表達明晰,易于理解,但要真正領(lǐng)會詩歌的情感,就要對作者及寫作背景進行了解。]
三、想象畫面。讀出韻味
1.剛才,同學們讀得很認真,表現(xiàn)很不錯。聽了你們的朗讀,我也想試一試,請你們來評評老師讀得怎么樣。
2.教師范讀三首小詩,讓學生簡單評一評,激發(fā)學生讀好詩歌的欲望。
[點評教師范讀太有必要,不僅能夠給學生以直觀的朗讀指導,更能讓教師自己體會到朗讀的“甘苦”,是親力親為之舉。]
3.俗話說,沒有節(jié)律就不成為詩歌。你們覺得要怎樣才能讀出詩歌的節(jié)律和韻味呢?讓我們再次走進詩歌。
4.指名朗讀,并根據(jù)每首詩的特點進行朗讀指導。
(1)朗讀《繁星(七一)》。
①破折號的朗讀要稍做延長。
②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字數(shù)相同的“月明的園中”“藤蘿的葉下”“母親的膝上”三個短語。它們的句式相同,朗讀的節(jié)奏也應相同。
③一邊讀,一邊想象,你仿佛看到了怎樣的畫面?
(在月光照耀下的園子,油亮茂密的藤蘿下,傳來陣陣昆蟲的嗚叫。母親坐在椅子上,我坐在母親的膝蓋上。一幅幽靜、美好的畫面)
[點評邊讀邊想象,既是朗讀訓練,又是形象思維的訓練。]
④指導學生讀出節(jié)奏,“中”“下”“上”處應停頓并稍加延長,以體會畫面的幽靜與舒適。學生在想象畫面中,不斷展開朗讀訓練。
(2)朗讀《繁星(一三一)》。
①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光”“香”“響”的韻腳都是“ang"。押韻,讀起來朗朗上口。
②你發(fā)現(xiàn)這三句話表達上有什么特點?(都是問句)
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哪一顆星沒有光?”星星有光嗎?(有光,有亮光)
“哪一朵花沒有香?”花兒有香嗎?(有香,有清香)
“哪一次我的思潮里沒有你波濤的清響?”(有響,有清響)
這些問句比較特別,明知故問,是反問句。反問句,要讀出上揚的語氣。
[點評不僅有讀,還有讀法的指導,有助于朗讀效果的保證。]
④此時此刻,作者的眼睛里、鼻子里、耳朵里都是大海。作者在海邊看著、聞著、聽著、想著,久久不忍離去,思緒萬千,回味無窮。一邊想象一邊朗讀,你仿佛就到了廣闊無垠的大海邊,看到了星光,聞到了花香,聽到了清響。
⑤學生讀詩。
(3)朗讀《繁星(一五九)》。
①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了”“里”的反復句子,了解同字成韻,讀出韻味。
②引導體會“風雨來了”和“躲到巢里”“躲到懷里”的不同,讀出句子感情的強弱。
③反復讀句子,讀出一呼一應。
[點評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整個朗讀環(huán)節(jié)通過“看著詩句想”“提問引發(fā)想”“對比畫面想”等方式,讓學生想象畫面,領(lǐng)略情景交融、妙不可言的意境美。以此指引朗讀,學生自然就能讀出詩歌的節(jié)奏、韻味和情感。]
5.比較感知現(xiàn)代詩歌的特點。
(1)出示古詩《暮江吟》:“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蓱z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p>
(2)小組比較討論這三首詩與古詩的異同,說說現(xiàn)代詩歌的特點。
教師相機概括:“現(xiàn)代詩意思好懂;詩句長短比較自由,沒有規(guī)定的字數(shù);讀起來有節(jié)奏,朗朗上口;蘊含豐富的想象和情感?!?/p>
7.齊讀三首詩歌。
[點評這一環(huán)節(jié)借勢發(fā)力,通過與古詩的比較學習,讓學生了解現(xiàn)代詩歌的表達特點。]
四、體會情感,誦讀詩歌
剛才,我們在腦海里想象了一幅幅畫面,有光、有香、有聲,有靜的、有動的。下面,讓我們帶著美麗的眼睛再次走進這些畫面中,去發(fā)現(xiàn)詩歌更多的秘密。
1.出示《繁星(七一)》。
“永不漫滅”是什么意思?作者回憶了什么?
(月明的園中、藤蘿的葉下、母親的膝上)
(1)在這些景物中,你還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用下面句式說一說(出示):“我坐在母親的膝上,看著__,聽著__,想著__。”
[點評“說”是理解,“說”是表達,“說”是想象,“說”更是情感的升華。]
(3)這些場景喚起了你怎樣的感受?
(在“月明的園中”,在“藤蘿的葉下”,在“母親的膝上”,“我”看到了母親的音容笑貌。這是個和藹慈祥、關(guān)愛孩子的母親,母親對“我”的愛在每個場合,印象深刻,難以磨滅。這樣的母愛也感動著千萬個讀者)
2.出示《繁星(一三一)》。
(1)請大家閉上眼睛,聽老師讀這首詩。
[點評此處的范讀,不只是指路,讓學生知道課文該怎么讀,更有情愫的表達、情感的引領(lǐng)和思維的培育。]
(2)你都看到了什么?為什么這些風馬牛不相及的東西會同時出現(xiàn)?
(是大海給了作者無限的遐想和寫作的靈感)
(3)“波濤的清響”怎么會到作者的思潮里?你體會到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出示課外資料:
冰心三四歲時,父親奉命到山東煙臺創(chuàng)辦海軍軍官學校,幼小的冰心也隨全家來到了濱海城市——煙臺,直到她十一才離開。煙臺的大海開闊了詩人深沉博大的胸懷,啟發(fā)了詩人豐富奇妙的想象。煙臺的大海使詩人明白了祖國備受帝國主義列強欺凌的歷史,熔鑄了詩人深厚的愛國主義情感,也使詩人了解漁民的苦難,培養(yǎng)了詩人熱愛勞動人民的深情。詩人與大海的這段情緣,成為她日后創(chuàng)作的重要題材。詩人曾說:“每次拿起筆來,頭一件事憶起的就是海?!边@首詩就是詩人唱給大海的一支頌歌。
(4)指導學生體會作者對大海的熱愛與贊美,情真意切。
3.出示《繁星(一五九)》。
(1)“天上的風雨”指的是什么?
(大自然的刮風下雨,凄風冷雨,暴風驟雨)
(2)聯(lián)系上句詩,說說作者心中的“風雨”指什么。
(是作者在現(xiàn)實生活中碰到挫折、苦難、煩心事等,它們引發(fā)作者內(nèi)心的波瀾)
(3)用下面的句式說一說。
出示:
當我__的時候,母親啊!我只躲到你的懷抱。
[點評此處練說與《繁星(七一)》的“說”有異曲同工之妙。]
(4)從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對母親的依戀和感激之情)
[點評詩歌是一種抒發(fā)內(nèi)心情感的文學體裁。在教學中,教師要借助一定的載體來引導學生領(lǐng)悟詩歌的情感。這里,教師采用聯(lián)系生活實際、了解作者生活背景、領(lǐng)悟詞語內(nèi)涵等方式,化抽象為形象,讓學生在心中明晰作者的情感,既有共性又有個性。]
五、回味生活。遷移仿寫
1.讓我們也來當當小詩人。
簡單的場景、細小的故事,讓我們天天都在享受這母愛,我們也來寫一首小小的詩。
出示:
這些事——
久久不能忘懷:
——的——,
——的——,
——的——。
2.教師巡視,相機評價。
3.朗讀仿寫,讓學生分享自己寫作的詩歌。
[點評
學以致用。雖然詩歌寫作是表達的難點,但孩子是天生的詩人,況且教師給予了表達的格式,自然化難為易了。]
六、課外鏈接,豐富積累
1.讀讀下面的詩歌,說說你體會到了怎樣的感情。
媽媽的笑聲
媽媽的笑聲,
就像天邊的彩虹,
它使我想起,
潔白的云朵。
媽媽的笑聲,
總是悠悠忽忽的,
使我擔心彩虹會消失。
咦?
媽媽又笑了,
是不是彩虹照到我心中?
2.課后閱讀現(xiàn)代詩集《繁星·春水》,摘抄喜歡的詩歌,準備參加班級賽詩會。
[點評拓展閱讀是語文閱讀教學的方向,是統(tǒng)編教材重要的課程理念與思想。語文,沒有閱讀量的打底,絕不可能有質(zhì)的飛躍。]
總評
這個設(shè)計有濃濃的“三味”。
1語文味。這是貫穿課堂始終的特點。如,課文的學習,不忘字詞、語句、標點、朗讀、表達;任務的承載,有讀,有說,有寫,有思;流程的安排,從吸收積累到傾吐表達,從課堂生成到課外延伸……
2.詩歌味。課文體裁就是詩歌,學詩歌的課哪能沒有詩歌味?但有的學詩歌的課,就真的少了詩歌味。詩歌味在哪里?在畫面里,在情感里,在韻味里,在節(jié)奏里。也就是說,有的課沒有關(guān)注詩歌的畫面、情感、韻味和節(jié)奏。這個設(shè)計不但關(guān)注了,而且有比較好的表達途徑。
3.課程味。這主要體現(xiàn)在“聯(lián)系所學,導入新課”和“課外鏈接,豐富積累”這兩個環(huán)節(jié)上?!奥?lián)系所學”是舊知,“課外鏈接”是新知,新、舊貫通,融于一課,便是課程的味道。特別是“課外鏈接”的設(shè)計,使得課的外延擴大了,語文學習的空間擴大了,當然課程體系也就建立起來了。
(責編:韋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