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男
摘要:作文學習一直以來被不少學生當成語文學習的“攔路虎”。教師在一定程度上也疏忽了作文教學的有效指導。但是作文教學始終是關系到學生語文學習質量的一個重要教學內容。教師要從學生的實際學習需要出發(fā),探索可優(yōu)化作文教學的有效路徑,以打造一個和諧高效的作文課堂。
關鍵詞:小學語文;高年級;作文能力
作文教學始終是語文教學中不可忽視的組成部分。作文是學生運用語言文字和行文技巧來展示和表現語文知識的重要媒介。如今語文教師更多地關注閱讀教學,在一定程度上疏忽了作文教學。教師要在新課改的指導下加強作文教學的創(chuàng)新改革。文章以小學語文高年級作文教學為例,探討了教師對作文教學進行優(yōu)化的有效路徑。
一、抓準寫作立意
寫作立意必須要準確,我們經常能看到許多學生作文板塊大量丟分的原因是寫作跑題,一旦作文跑題,無論文章多么華麗,作文技巧多么高超,也不會拿到很高的分數,所以必須要把握住關鍵,作文的立意必須要準確。比如命題作文《暑假中一件難忘的事》,有幾個學生只關注了“暑假”這一關鍵詞,忽視了“難忘”這個關鍵詞,所以出現了流水賬形式的暑假活動介紹,這屬于嚴重跑題,實質上在這個作文中,“難忘”才是最重要的關鍵詞,學生的寫作內容必須要圍繞“難忘”事件進行描述。
在寫作過程中“題眼”是很關鍵的,在寫作時必須要對材料中的“題眼”進行推敲,這樣才能夠把握準確的立意。一般來說,給出的材料或者題目中,都會對一定的范圍進行限制,凸顯出寫作的中心,因此我們在把握文章立意時,要從題眼入手。大多數半命題作文中題眼為限制性的形容詞或者是賓語,比如《我喜愛的____》,在這個題目中,“喜愛”就是題眼,他對后面的事物進行了限定,同時也限制了寫作材料中的選擇內容、表達對象等。學生在寫作的時候必須要抓住“喜愛”兩字,然后在后面填寫自己喜愛的內容之后,整篇文章的立意就比較準確了,在描寫時就要凸顯出“為什么要寫這個東西,寫的什么,它有什么特點”等等。
二、寫出真情實感
寫作活動本身就是用文字提出看法和抒發(fā)內心情感的實踐活動,要讓學生在寫作中突出真情實感,表達自己的內心世界,就需要加強對學生的情感教育,調動學生的情感,促使學生寫出高質量的作品。教師要著重引導學生觀察周圍生活
以及世界,鼓勵學生帶著情感感知自然與社會生活,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從而創(chuàng)作出貼近實際生活,抒發(fā)內心情感的優(yōu)秀文章。這樣,學生在寫作時就不會只是機械性的,用語言文字來堆疊,而是用文字和情感的密切互動與滲透寫出感人的
美文。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需要著重培育學生美好心靈,讓他們始終懷有善良和感恩之心,感受生活,認識生活,思考生活。例如,學生在得到他人幫助時,應該懷有感恩之心,感知朋友的重要性以及友誼的偉大,這樣在相關主題的寫作中
就可以融入自己的真情實感,提高寫作質量。在實際的寫作環(huán)節(jié),教師需要著重引導學生發(fā)現新內容,在寫作過程中融入新穎見解與個性思考,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
三、結合生活實際
藝術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在語文寫作過程中,很多學生常常會感覺缺乏素材,無話可說,這就導致寫作變成自我想象與東拼西湊,結構缺乏條理,內容不夠飽滿充實,情感虛假空洞。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能夠讓學生認識到習作是對生活的深刻感悟,其素材、內容乃至情感表達都來自生活點滴,生活賦予了學生習作靈感,因此教師要能夠積極引導學生觀察生活,在日常生活實際中挖掘好的寫作素材,這樣才能寫出優(yōu)秀文章。
比如,針對學生“觀察一種動物”的習作練習,除了借助教材幫助學生鞏固語文觀察技巧,教師還可以讓學生聯系實際生活,讓學生從身邊入手,觀察周圍的一切,可以是家里養(yǎng)的小金魚,可以是螞蟻的活動,還可以是貓與狗的日常等,可以給學生一周的時間,在日記觀察積累中將觀察到的東西進行細致的敘述,在生活素材的挖掘中讓學生掌握更多觀察技巧。結合生活實際的觀察積累需要學生長期堅持,因此教師可以利用寫日記的方式,鼓勵學生從點到面,從動物、植物到人物甚至到對某一特定事件的感悟,在豐富的生活素材積累中充實寫作素材。
四、學生互評作文
如何讓學生在作文課上擁有參與感并進行趣味性的學習?我認為比較重要的一方面就是教師要找到抓住學生注意力的方法,在這一基礎上活躍課堂氛圍。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我發(fā)現,通過學生互評作文這一教學方法,一方面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充滿好奇感,自己的作品在其他同學的眼中會有怎樣的評價呢?會不會寫得太差呢?都是學生思考的問題。在這些問題的刺激下,學生下次的寫作就會更加用心。
五、閱讀積累語言
正所謂“厚積薄發(fā)”,語文學習注重日常知識的積累,寫作也不例外。為了避免在寫作過程中出現“詞窮語塞”的現象,教師在可以借助閱讀積累有效解決這一問題,通過閱讀積累新知識,引導學生掌握更多優(yōu)美語句,在知識面的有效拓展中,讓學生有更多的素材可應用,以此降低寫作難度,實現“下筆如有神”。
在平時的語文學習中,教師除了利用教材引導學生積累外,還可以鼓勵學生從生活中積累,從優(yōu)秀課外著作中積累。如教師在班級可以組織開展“閱讀交流會”“圖書角”,鼓勵學生將自己讀過的優(yōu)秀書籍分享給班級內其他同伴閱覽,也可以針對某一個主題的閱讀讓學生分享閱讀感悟,在互動交流中拓展學生的視野和思維,實現學生語文習作水平的提升。教師還可以給學生布置寫讀書筆記的作業(yè),讓學生抄錄讀過的書中的優(yōu)秀詞句、段落,并在讀書筆記中寫下自己讀后的感悟。既摘抄,又寫感悟,既有語言的輸入,又有感想的輸出,實現學生語言功底的提升。
綜上所述,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不是朝夕之間的事,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要能夠時刻注意學生習作能力的積累和培養(yǎng),改變教學思路,讓寫作思維和寫作意識滲透到學生的日常生活,讓學生在素材積累、技巧把握和語言錘煉應用中提升語文寫作水平,創(chuàng)作出內容充實、情感飽滿的優(yōu)質文章。
參考文獻:
[1]宋長建.淺談小學作文指導的幾點見解[J].作文成功之路(中),2019 (2).
[2]高曉飛.觀察發(fā)現式的小學作文指導方法[J].教師博覽(科研版),2018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