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亞慧
【摘 要】 本文將以當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暴露出的問題為著眼點,分析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轉變思路與轉變契機,以此保障閱讀教育質量,激發(fā)學生的語文閱讀學習熱情,使學生意識到語文知識本身存在的魅力,最大化語文教育價值,提升學生語文綜合成績。
【關鍵詞】 教育改革;小學語文;閱讀教育
當前語文教學中,絕大多數教師并不重視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認為閱讀沒有過多的作用,只要學生能夠明白文章的含義即可。學生在這樣的環(huán)境、條件下難以理解與掌握科學的閱讀思路、閱讀方法,低下的閱讀質量限制了學生的成長,學生抓不住文章的重點與重心,學生最后給出的結論往往背離了文章的追求,影響到了學生最后的學習效果、學習質量。面對這樣的情景,教師需要轉變教育模式、教育思路,用趣味性十足的方式吸引學生參與到閱讀環(huán)節(jié)中,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育質量。
一、小學語文閱讀教育問題
1.學生缺少體驗感
傳統(tǒng)語文課堂中,學生大多會對教師的講解產生極大的依賴性,久而久之,學生不具備體驗能力、感悟能力,無法獨立解決文章要求、文章任務,限制了學生的學習能力成長。一般來說,絕大多數教師都會根據教學設計要求展開教學活動,帶領學生一同進入文章當中,解讀文章中的各個知識點,這里主要就是利用各種練習題學習知識。這樣的教學方式很容易讓學生產生強烈的依賴心理,長此以往學生便不再愿意開動腦筋思考問題,失去了文章理解能力、感悟能力,這對學生今后的成長會產生非常嚴重的負面影響。此外,很多學生在慣性思維的作用下,分析問題十分僵硬,比如在描寫自然風景的文章中會固定套用“喜愛、愉悅、美麗”一類的詞語,缺少實際理解,影響了問題分析效果與精度。
2.學生閱讀實踐素質落后
學習文章需要實踐的過程支持,這樣學生才能夠順利理解文章的要求,掌握閱讀的實踐技巧??墒钱斍昂芏嘟處熢趯嵺`教學環(huán)節(jié)給學生提供了過多幫助,學生在教師的幫助下能夠深層次地閱讀文章、理解文章。可是學生如果沒有教師的指點與幫助,學生將失去實踐意愿,沒有創(chuàng)新精神,無法形成獨立思維、獨立意識,難以自行從文章中發(fā)現美、找出美,影響到了學生閱讀能力的發(fā)展。這樣的教學條件、教學背景勢必會影響到學生的成長。
3.學生缺少閱讀目的
絕大多數小學生之所以會閱讀是因為有教師、家長的要求,功利性突出。學生是為了能夠獲得更高的考試分數才會閱讀,并沒有在閱讀中得到任何成長。而這顯然違背了閱讀教育的初衷,勢必會影響到學生的閱讀質量、閱讀效果。很多學生對于文章的理解與思考都不夠嚴謹、仔細,給出的答案要么以偏概全,要么脫離主旨。學生這種學習習慣會影響到最后的學習效果、學習成績,不良閱讀習慣顯然無法幫助學生今后獲得更好的成長。
4.學生不具備自主探究素質
對正處于成長關鍵階段的小學生來說,教師在教學中需要為學生提供與創(chuàng)造更多自由探索、自主探究的條件、時間,讓學生享受語文知識探索樂趣,學習與掌握更多閱讀技巧、閱讀方法,達成教育目標。不過在傳統(tǒng)教育思想的限制與影響下,當前很多語文教師仍舊牢牢把握著課堂主體地位,學生大多是在被動的狀態(tài)下學習知識,難以主動探究、自主探究。學生單方面的被動學習無法看到更多的風景,沒有能夠從不同角度理解與學習文章知識。
二、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育質量的具體方法
1.增強學生感悟能力
為了提升學生的閱讀素質、閱讀水平,教師就需要幫助學生掌握更優(yōu)秀、出眾的感悟理解能力,使學生能夠深入實踐感受文章所傳達的感情,幫助學生收獲更強大的閱讀能力,夯實學生閱讀基礎。帶領學生閱讀過程中,教師需要重視學生感官的調動,體會與理解文章中的詞語、精神,用這樣的方式和作者建立情感共鳴,感受作者所表達的情感含義。如學習《去年的樹》一課,教師可以先帶領學生觀看視頻,視頻中伐木工人砍倒樹木修建建筑物的場景直接沖擊著學生的頭腦,學生在這樣的過程中意識到了環(huán)保的重要性與意義。隨后,教師可以讓學生自行分析不保護環(huán)境的后果,帶著這樣的感受閱讀文章,學生此時閱讀文章就能夠明白作者所傳達的寓意,提升了學生的感悟能力、理解能力。
2.重視實踐訓練
閱讀教學環(huán)節(jié)需要重視實踐訓練部分。教師除了要重視教材內容的講解以外,也要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訓練環(huán)境,確保每一名學生的閱讀質量都能夠達到教師要求的水平,能夠運用各種各樣的閱讀技巧、閱讀方式滿足成長需要。如學習《山行》這首古詩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先讓學生搜集作者的其他詩篇,用這樣的過程幫助學生理解作者創(chuàng)作的特點,明確《山行》這首詩所傳達的內容。
3.明確訓練目標
只有在學生知道了閱讀目標、學習任務以后,學生才能夠主動學習、主動閱讀。當然,僅有這一標準、這一要求,學生仍舊無法可持續(xù)成長,教師需要幫助學生找到正確的學習思路、學習技巧,全面投入學習。達成這一目的的前提就是搭配探究學習與自主學習活動,教師需要讓學生自行閱讀文章,在學生自行閱讀文章中產生的想法才是學生的語文能力。
4.掌握自主探究學習方式
語文教育需要體現學以致用的目標與要求,通過合適的方法總結閱讀學習方式。教師需要為學生制定匹配合適的閱讀思路、閱讀方法,確保所有學生都能夠深入其中,享受閱讀帶來的樂趣與熱情,成為學生今后學習過程中的重要助力。當然,教師教學中也要注重學生文本分析能力的有效培養(yǎng)。如在學習《秋天的雨》這一篇文章的時候,教師就需要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素質、審美能力,在學生意識到了大自然優(yōu)美的姿態(tài)以后,學生才能夠享受學習的快樂、學習的樂趣。
小學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環(huán)節(jié)需要為學生制定更加合理、系統(tǒng)與科學的教學方案、教學策略,通過這樣的過程增強學生的實踐水平、感悟能力。在學生循序漸進的學習過程中,掌握了總結方法,找到了與自身能力相對應的閱讀思路、閱讀辦法,順利理解了文章宗旨與要求。學生在實踐中才能夠明確自己的薄弱點和優(yōu)勢,掌握文章中心思想與表達意義,提高閱讀質量、閱讀效果,達成小學語文閱讀教育目標。
【參考文獻】
[1]佟淑君.新時期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的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9(27):128.
[2]魏丹.讀寫結合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9(27):84.
[3]康桂香.小學語文有效閱讀訓練的思考[J].中國校外教育,2019(2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