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涉民族宗教類網絡輿情的特征性研究
      ——基于新浪微博的實證分析

      2020-04-01 01:40:42董海軍唐澤文
      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0年2期
      關鍵詞:民族宗教高頻詞美團

      董海軍,唐澤文

      (中南大學 社會學系,長沙 410083)

      隨著網絡的快速發(fā)展,以微博為代表的社交媒體逐漸成為輿論的中心,像Facebook或Twitter這樣的社交媒體已經從根本上改變了從個人意見到更廣泛的公眾的影響方式,成為公眾意見的線索,單一觀點的選擇和公開發(fā)表不再是記者的專利,每個用戶都可以通過社交媒體表達自己的觀點。[1]正如加拿大麥克盧漢所言:“技術的影響不是發(fā)生在意見和觀念的層面上,而是要堅定不移、不可抗拒地改變人的感覺比率和感知模式?!盵2]29《2017中國互聯(lián)網輿情研究報告》指出,目前網絡輿論具有網絡情緒主導式傳播的特點,尤其是在負面輿論裂變式發(fā)酵過程中,情緒誘導已經成為一大痛點。輿情一旦失控,將會形成一種情緒與輿論混雜在一起亂斗的混亂場面。沉默的螺旋效應與群體極化現(xiàn)象仍是網絡輿情的一個重要特點。謝新洲和Frances等研究者指出,經典的“沉默的螺旋”理論仍然適用于網絡空間。[3][4]中國社會存在著社會經濟不平等和交流能力的差異,這也導致不同民族人民對輿情進行爭辯時容易產生“群體極化”現(xiàn)象,呈現(xiàn)個體表達向群體集聚轉變、理性思辨向情緒宣泄轉變、網絡情緒虛擬性向現(xiàn)實性轉變的態(tài)勢[5],影響到網絡民族關系。

      隨著社會轉型的不斷深入,我國涉民族宗教類輿情呈現(xiàn)出高漲的態(tài)勢,相關研究主要集中在輿情的成因與影響上,并且學者們普遍認為涉民族宗教類網絡輿情產生的原因更為復雜,造成的影響也更為深遠。這與上世紀末以來族裔民族主義在全球的高漲與擴散、社會身份結構轉型與民族宗教身份的復興、市場經濟的利益競爭與民族宗教意識的激發(fā)和族際信任危機、改革中出現(xiàn)和積累的其他社會矛盾與民族宗教因素的結合等因素相關。[6]與一般社會問題輿情相比,民族宗教問題輿情具有影響深遠、難以管控、內容沖突嚴重的特點,也更容易受到民族情感、文化傳統(tǒng)、宗教習俗、外部干涉勢力、極端分裂主義等因素的影響,其在社會政治生活中的消極影響更為明顯和突出,輿情引導尤為困難。[7]當前網絡輿論環(huán)境下針對少數(shù)民族(尤其回族穆斯林)的網絡戰(zhàn)持續(xù)不斷,“皇漢”“穆黑”網絡團隊的所作所為,在客觀上造成了干部思想混亂、群眾心理不安,社會秩序受到影響,在回族穆斯林群眾中引起極大憤慨,影響了民族關系。[8]

      雖然已有研究對我國涉民族宗教類的網絡輿情的形成原因和影響程度進行了理論分析,但缺乏扎實的實證研究,并未從輿情文本出發(fā)對涉民族宗教類網絡輿情進行可視化分析與情感傾向性分析,也缺乏對輿情傳播特征的實證分析。本文通過對2016和2017兩年新浪微博上涉民族宗教類微博原文及微博評論進行話題與情感傾向性分析,并從輿情個案出發(fā)歸納輿情傳播的人群特點,為維護民族關系穩(wěn)定、推動和諧社會構建提供一定的理論支撐。

      一、 研究方法

      新浪微博作為新媒體時代“微博”產品的引領者,是一款為大眾提供娛樂休閑、生活服務的信息分享和交流平臺,是中國網絡輿情的重點場域,在眾多輿情事件的發(fā)生和發(fā)展過程中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其中,微博原文與微博評論是其主要的信息呈現(xiàn)部分,而輿情主體與網民的身份特征則是其隱含信息要素,兩方面信息相結合方能描繪出較完整的涉民族宗教類微博輿情特征。因此,本研究以新浪微博為主要數(shù)據(jù)來源進行內容分析和個案研究。前者基于微博文本,后者基于典型輿情事件,從中概括出涉民族宗教類網絡輿情的話題特征與情感傾向,并通過個案分析得出輿情個案傳播歷程與傳播人群特征。

      研究從相關的微博意見領袖入手進行數(shù)據(jù)抓取,由于關鍵主體的多方介入是突發(fā)事件微博輿論傳播面廣、影響力大的重要原因,筆者對新浪微博上具有較強烈涉民族宗教類表達特征的用戶ID進行了數(shù)據(jù)抓取,根據(jù)其對相關輿情事件表達態(tài)度與發(fā)表頻率的情況,利用 “滾雪球”的抽樣方法逐步增加所抓取的ID數(shù)量,但因為有不少ID在觀察期間涉及敏感話題而被陸續(xù)刪號,所以最終所抓取的對象與最初所觀察的對象會有一定的出入。

      在研究中,首先使用Python工具編寫網絡爬蟲對新浪微博進行初步采集,根據(jù)初步抓取的內容,確定了經常發(fā)表涉民族宗教類內容的近20個微博賬號,然后抓取這些微博賬戶在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間所發(fā)布微博,所抓取到的微博數(shù)據(jù)經數(shù)據(jù)清洗后含原始微博原文10571條,所采集的內容包括發(fā)布人、發(fā)布時間、發(fā)布內容、發(fā)布者鏈接地址、發(fā)布內容的標題、評論、轉發(fā)和點贊數(shù)等,所抓取的原始評論數(shù)有263710條。主要分析過程分為三步:第一,將文本進行分詞處理并統(tǒng)計詞頻,之后選取前30的高頻詞做成30×30的詞匯矩陣;第二,運用Ucient6做出高頻詞的關系網絡分析圖譜,并運用NLPIR情感分析得出文本的情感傾向性;第三,對所得出的可視化圖譜、網絡分析圖譜逐一分析,得出目前涉民族宗教類網絡輿情的話題走向以及情感傾向。

      在個案分析上,筆者對近年涉民族宗教類微博事件梳理后確定以“美團清真外賣”事件作為個案進行重點分析,對輿情個案的傳播歷程以及參與人群的地域分布與所屬類別進行統(tǒng)計分析。

      二、 微博話題及其情感傾向分析

      微博為網民打造了一個全景式的輿論場域,每個人都可以通過發(fā)布微博表達自己對某議題的看法,并通過微博評論實現(xiàn)與他人的互動交流。通過對微博原文以及微博評論進行內容分析就能解析其中的話題傾向與情感傾向,達到對涉民族宗教類網絡輿情特征的初步掌握。

      (一) 話題傾向性實證分析

      網民對網絡輿情的認知與判斷是對當前社會文化背景與輿論導向的反映。通過對微博原文和微博評論的文本進行詞頻統(tǒng)計可得出輿論領袖和網民們關注的話題傾向。

      1.微博原文內容詞頻分析:清真、宗教與民族是高頻詞。通過對所抽取的10571條原始微博原文數(shù)據(jù)進行詞頻分析發(fā)現(xiàn)(見表1),在涉民族宗教類微博事件以及相關微博中,與“清真”體系關聯(lián)性較強的如穆斯林、回族、宗教、伊斯蘭教等詞組成了大家關注的焦點。首先對每段微博進行分詞處理,并對每段微博中的關鍵字出現(xiàn)次數(shù)進行聯(lián)立計算,再建立出一個30×30的詞匯矩陣,將所得到的詞匯矩陣導入Ucient6,并依據(jù)關聯(lián)詞的聯(lián)系密度設立截斷值為150,最后,通過Netdraw生成網絡結構圖來探究每條微博中各個關鍵詞的關聯(lián)度狀況。從圖1可見,清真、民族、宗教三個關鍵詞作為微博原文的關鍵節(jié)點將其他的高頻詞串聯(lián)其中。其中兩點間連線的粗細反映的是兩點的相關緊密性,度數(shù)反映的則是一點與其他點直接相連的個數(shù),是測度中心性的重要指標。如果某個關鍵詞在整個網絡中具有較高的度數(shù),則可稱為該關鍵詞居于網絡的中心,具有較高的度數(shù)中心性,中心度數(shù)值越大說明其具有的“權利”或者“影響力”越大。[9]其中清真作為度數(shù)中心,不僅與伊斯蘭教、清真寺、穆斯林等體系下的元素緊密關聯(lián),還與泛化、抵制之類的負面詞語聯(lián)系緊密,可見目前的社會文化背景與輿論環(huán)境對“清真”文化體系的關注程度非同一般,特別是對該體系下的一些負面事件的討論更是成為輿情的焦點。

      表1 微博原文詞頻分析一覽

      圖1涉民族宗教類微博原文高頻關鍵詞關系網絡分析圖譜

      2.微博原文評論的詞頻分析:清真、穆斯林與宗教等是高頻詞。通過對抽取的263710條微博評論進行詞頻分析發(fā)現(xiàn)(見表2),評論中“清真”“穆斯林”“宗教”等與清真體系相關的詞語出現(xiàn)的頻次最高,豬肉作為“清真”理念中排斥的代表性元素在其評論中被多次提及,并且回族、漢族、回民等鮮明人群劃分特性的詞匯也是評論中出現(xiàn)的高頻詞匯。同前面對微博原文數(shù)據(jù)處理的流程一樣,將每段微博中的關鍵字出現(xiàn)次數(shù)進行聯(lián)立計算建立出一個30×30的詞匯矩陣,將所得到的詞匯矩陣導入Ucient6,并依據(jù)關聯(lián)詞的聯(lián)系密度設立截斷值為200,最后,通過Netdraw生成網絡結構圖來探究每條微博中各個關鍵詞的關聯(lián)度狀況,所形成的社會網絡如圖2所示。從NetDraw生成的可視化關鍵詞網絡結構圖可以看出,民族、宗教、清真、穆斯林、伊斯蘭等關鍵詞的中心度較高,占據(jù)微博評論的主體位置,對于清真體系的關注成了民族宗教類微博評論的重點。

      對微博原文和其微博評論進行比較分析發(fā)現(xiàn),雙方關注的焦點都集中在了對清真文化的一種探討上,其中“清真、穆斯林、宗教、民族”四大中心關鍵詞的詞頻在微博原文和微博評論的高頻詞中分別占41.91%和35.53%的比重,可見微博原文與微博評論在關鍵詞和主題關聯(lián)度上存在高度相關關系,微博評論信息緊跟微博原文,微博領袖的議程設置功效突出。

      表2 微博評論詞頻分析一覽

      圖2涉民族宗教類微博評論高頻詞關系網絡分析圖譜

      (二) 情感傾向性實證分析

      1.微博原文的情感傾向分析。網民所發(fā)微博是用戶在網絡上發(fā)表的對某件事情或事物的立場、態(tài)度和情感表現(xiàn)的評論性信息,具有實時動態(tài)性、數(shù)據(jù)量大、信息豐富、無結構化等特點。[10]由于微博原文數(shù)據(jù)量較大并且存在許多無關信息,我們在這里根據(jù)是否包含出現(xiàn)頻率最高的高頻詞“清真、宗教、民族、穆斯林、食品”對微博原文進行篩選,并將篩選出的文檔導入NLPIR進行語義情感傾向分析,其中情感詞的自動識別與權重自動計算,利用共現(xiàn)關系,采用Bootstrapping的策略,反復迭代,生成新的情感詞及權重。其分析所得的情感測量值如圖3所示??梢娫趲в形⒉┰牡母哳l詞中,情緒傾向以正面情緒為主,但負面情緒占比在四成左右,其中“清真”“穆斯林”這兩個高頻詞的負面情緒占比要高于其他高頻詞,表明相當一部分微博發(fā)帖者對“清真文化”存在偏見。

      圖3微博原文高頻詞情感判別圖

      2.微博評論的情感傾向分析。微博評論一是針對社會問題、現(xiàn)象直抒胸臆發(fā)表的看法、意見,與述評或雜文相似,考察的是微博評論主帖的功能指向;二是基于微博評論功能發(fā)表的后續(xù)評論,是對主帖信息場域的再構建。[11]微博評論與微博原文共同構建了一個完整的輿論場域。同對微博原文數(shù)據(jù)的處理一樣,根據(jù)是否包含出現(xiàn)頻率最多的高頻詞“清真、穆斯林、宗教、食品、民族”對微博評論進行篩選,所得情感測量值如圖4所示。

      圖4微博評論高頻詞情感判別圖

      在所抽取的含高頻詞微博評論中,負面情緒的占比均在50%左右,整體上負面情緒占比高于正面情緒占比,并且一些被判定為正面情緒的語句其實還包含著對某些特殊群體的嘲諷態(tài)度。值得注意的是,微博評論的負面情緒占比明顯高于微博原文,這可能與微博評論的無門檻設置以及評論中“沉默的螺旋”效應有關。整體來說,網民對民族宗教類話題的情緒傾向負面占比比較大,互聯(lián)網上針對民族差異的“社會怨氣”與狹隘民族主義呈彌漫狀態(tài),不少網友對少數(shù)民族特別是穆斯林群體抱有偏見,針對其風俗習慣發(fā)表著一些調侃或消遣性的語言,這樣極易造成負面情緒的集中爆發(fā)。

      通過對微博文本進行話題和情感分析發(fā)現(xiàn),近兩年來相關的微博大V和輿情事件中有關“清真文化”的話題被反復提及,并且網民對此類話題的負面情緒占比比較大,至于這種話題與情感傾向為何產生,以及到底是哪些網民在發(fā)表言論,則需要我們對典型的輿情事件進行剖析才能解答。

      三、 輿情個案分析:美團外賣清真風波

      通過對輿情個案分析,我們可以掌握事件的傳播歷程與傳播人群構成情況,從而揭示其傳播特征與用戶特征。2017年7月有關美團外賣清真風波的討論接連五天占據(jù)著新浪微博熱搜榜單,關于美團回應清真食品箱的微博話題閱讀量更是達到了420萬之多。故在此以“美團外賣清真風波”事件為涉民族宗教類輿情的典型案例進行輿情個案分析。

      (一)輿情個案傳播歷程

      從輿情個案的歷時性階段來看,我們可以將其過程分為四個階段(見圖5),從中可以看出輿情主體不當?shù)膽獙Υ胧┦敲芗せ拇呋瘎?/p>

      1.原生輿情生成期(2017年7月17日至7月18日)。2017年7月17日,美團APP專門在首頁中列出“清真”一欄,并打出廣告:“清真大眾食品雙箱盛放,讓您用餐更放心”,引起了部分群眾不滿。之后有網友將印有“清真大眾食品雙箱盛放”的美團外賣扇子傳到了網上,隨即便出現(xiàn)了大批網友呼吁卸載美團、刷一星差評等系列事件。[12]輿論傳播的速度極快,在未得到官方回應時,經過24小時的“發(fā)酵”形成了傳播的第一個小高峰,高影響力微博賬號發(fā)布的微博數(shù)由4上升為42。

      2.原生輿情衰退期(2017年7月18日至7月19日)。美團在長達40多個小時里緘口不言,希望輿情能自然消退,并通過找大量水軍刷好評的方式轉移輿論走向。輿情熱度呈小幅下跌,大家的情緒開始被其他熱點事件轉移,但事件仍在不斷發(fā)酵升級中。

      圖5“美團外賣清真風波”微博事件傳播趨勢圖

      3. 次生輿情高潮期(2017年7月19日至7月20日)。原生輿情事件風波快衰退之際又出現(xiàn)了新的引爆點,7月19日10點41分,知乎上一位自稱“美團網市場經理”的張偉對此事進行粗暴回應:“口口聲聲說要卸載美團、美團外賣,甚至還說要卸載大眾點評的那些人,我就看著你們過幾天把這些APP一個一個裝回來!”這篇微博配圖上的文字顯示“我是說在座的各位都是垃圾”。此外,微博認證為“美團網商戶運營專員”的@陳嘉奇在微博上爆出粗口:“不就是分箱么?影響你吃飯了嗎?給你送屎吃了嗎?……”這兩則微博與網民針鋒相對,尤其是后者言語污穢不堪,更是引發(fā)了網民的憤怒情緒,輿論被充分引爆。在輿論達到頂峰后,美團在7月19日晚上連發(fā)兩條微博對事件進行解釋,聲明“美團外賣在甘肅臨夏回族自治州的代理商私自制作非官方配送箱和扇子,目前僅在甘肅臨夏一地少量出現(xiàn)。未來將嚴格要求代理商和商家只使用官方物料”。但該解釋并未得到網友們的認同,輿論最終于7月20日中午達到頂峰,美團外賣受到了網友幾乎一邊倒的負面評論,評論中除了對該企業(yè)的質疑以外,更多的是對民族宗教情緒的一種宣泄,輿論的負面影響進一步擴大。

      4. 輿情衰退期(2017年7月21日后)?!懊缊F外賣清真化”事件的消退期始于7月20日以后,經過對事件官方的一番指責后,公眾對輿論事件趨于理性,輿論由高點漸漸滑落低處,公眾的關注熱點開始向其他事件轉移,出現(xiàn)一個逐漸衰竭的長尾,構成一個完整的輿情生發(fā)衰退周期。

      (二)傳播人群的地域分布與構成類型

      借助輿情分析平臺“知微”,我們對“美團清真外賣風波”事件展開分析,可以看到該輿情個案參與人員的地區(qū)分布如表3所示,其參與人員分布與微博用戶的地域分布成正比,主要集中于經濟發(fā)達的人口聚集區(qū)。值得注意的是,事件的發(fā)生地——西北地區(qū)的參與人群并不占多數(shù),而遠離少數(shù)民族聚集區(qū)的北上廣蘇的人們成了輿論的主要推動者。輿情討論熱點地域分布的地區(qū)分化體現(xiàn)出民族宗教類網絡輿情的“蝴蝶效應”特征,一個地方的小事件可能會引起其他地方的輿論大風暴。

      表3 “美團外賣清真風波”傳播人群地域分布圖

      注:其他省市的參與占比均低于3.80%,因此未列入表格中。

      對該輿情事件中熱度最高的84條微博的發(fā)表用戶進行分類,可分為微博大V、媒體、企業(yè)、團體、網站、應用六大類,對這六大類統(tǒng)計分析發(fā)現(xiàn),傳播意見領袖以微博大V為主導,所占比例高達75.00%,其次為媒體15.48%和網站4.76%。在“知微”對輿情的媒體參與情況分析中,央級媒體的參與度僅為3.5%,低于86.8%的其他輿情事件。

      通過該輿情事件的個案分析發(fā)現(xiàn),輿情的傳播歷程經歷著一個由生成期邁向高峰期再由高峰期逐漸回落的過程,但期間次生輿情的出現(xiàn)將帶來新的輿情高峰,并會延長整個輿情周期;輿情的推動者以微博大V為主,參與討論的主體則是遠離多民族聚居區(qū)的一二線城市的網民;官方媒體存在“失聲”的情況。

      四、 結論與分析

      通過前面的實證分析,我們可以得出近期涉民族宗教類網絡輿情的特征及相關判斷。

      (一)清真文化話題是輿情焦點

      “清真”一詞是所抓取的涉民族宗教類微博文本的中心節(jié)點,關于清真文化體系的討論儼然已成為涉民族宗教類輿情的焦點所在,各個群體就此進行多方博弈,意見領袖尋找機會增加發(fā)聲,幕后推手借此謀取名利,普通網民圍觀起哄,商家乘熱跟進營銷……一個巨大的輿論漩渦已初步形成,其根源是清真泛化成為爭論議題,輿論領袖微博大V不斷進行議程設置強化話題。輿論領袖特指一個公共事件中首先獲得信息,然后把原信息注入自己的觀念再發(fā)布給大眾,組成信息傳播中的兩級傳播,并在不斷的傳播過程中,對受眾提出的詢問做出解釋和評價,具有影響他人態(tài)度能力的“活躍分子”。[13]與一般公眾相比,輿論領袖更多地接觸媒介,能運用其議程設置能力轉發(fā)和推送大量與清真文化相關的消息,強化清真話題的爭議。某些微博大V通過不斷選登或轉發(fā)各類有關涉少數(shù)民族宗教的新聞并將“清真泛化”概念反復強調,在網友中形成持續(xù)性的討論。還有一些微博大V依仗著自身所具有的話語霸權無視民族宗教道義,針對某些特殊少數(shù)民族群體發(fā)表不恰當言論,以網友的民族宗教痛點情緒作為炒作點,以期提高自身的關注度和影響力。民族宗教問題具有鮮明的政治性、敏感性,經過情緒化的處理,極易“帶歪”“跑偏”。特別是在當前民族宗教常識普及欠缺和各種社會思潮涌動的情況下,理性、客觀、全面的主流觀點容易被隨意、極端、低俗的情緒宣泄所掩蓋。[14]針對清真文化進行嘲諷、破壞民族團結的言論充斥網絡將給社會主義民族關系造成極其不利的影響。

      (二)網民評論中負面情緒占比較大

      通過實證研究,筆者發(fā)現(xiàn)在涉民族宗教類微博中民眾的負面情緒占比較高,在微博評論內容中特定高頻詞的負面情緒占比甚至超過一半,其主要原因是當前我國正處于社會轉型的關鍵時期,人們的價值觀與社會心態(tài)正發(fā)生著巨大的變化,國民越來越物欲化的心理使得一些非少數(shù)民族群體無法正確看待國家長期以來給予少數(shù)民族的扶持傾斜政策,比如高考加分、稅收減免、公務員考試加分等,從而自身產生一種相對剝奪感,這種相對剝奪感的產生是社會怨恨情緒的重要來源之一。再加上清真文化作為一種具有鮮明特色的民族文化,近年來在商業(yè)炒作與民族政策的放大效應下快速擴散,各種商品如牛奶、熟食、餐廳甚至連牙膏、水之類的日用品都標上了清真標簽。這些對清真文化的特有屬性進行炒作的行為容易引發(fā)其他民族原發(fā)性的反感,其他族群作為客體被迫接受清真文化的傳播,易于產生拒斥的心理與行為表征。[15]民眾對少數(shù)民族身份特殊化的質疑、否定與歧視正是網民對當前民族宗教問題負面情緒占比較高的社會心理根源。

      (三)易滋生次生輿情并對原生輿情產生二次影響

      通過對輿情個案的傳播歷程分析發(fā)現(xiàn),在輿情主體應對不當時,涉民族宗教類網絡輿情極易滋生出次生輿情,對原生輿情產生二次影響。由于涉民族宗教類網絡輿情具有話題特征突出與負面情緒占比較大的特點,一些激怒或引發(fā)網民戲謔的應對都可能導致其次生負面輿情的出現(xiàn),形成“輿情次生災害”。[16]美團的輿情應對舉措就是典型的反面教材。但在與其類似的“華為mate10內置清真禮拜功能”輿情事件中,華為的處理就十分及時且正確,成功避免了負面次生輿情產生。2017年11月16日有消息爆料華為mate10手機內置清真禮拜功能,并引發(fā)網友熱議,華為終端官方微博于事件發(fā)生的當天下午就做出正面回應,表明該功能是華為手機為某海外地區(qū)定制的個性化提醒服務,在中國并未開放,對于有人借機歪曲事實煽動情緒進行攻擊的行為,華為將采取法律措施。官方的及時公關很快平息了事件,事件輿情熱度于當日開始消減,在第二天(11月17日)熱度就降至了第一天的五分之一??梢娫谏婷褡遄诮填惥W絡中,輿情主體的應對措施主導著事件的發(fā)展方向,原生輿情主體的“失聲”將會為次生輿情提供滋生空間,輿情主體應對不當所造成的次生輿情災難甚至會超過原生輿情。特別是當出現(xiàn)與網民既有認知框架對立的議題時,網民的憤怒情緒將被迅速點燃,提升輿情烈度,導致負面影響進一步擴大。

      (四)群體極化與虛擬串聯(lián)的交纏易增大涉民族宗教類負面輿情的破壞力

      與一般的網絡輿情不同,由于民族人口不均等以及東西部數(shù)字鴻溝的存在,再加上傳播過程中官媒的“失聲”,涉民族宗教類網絡輿情在傳播中往往還伴隨著群體極化與虛擬串聯(lián)的雙重交纏,這將會增大涉民族宗教類網絡負面輿情的破壞力。通過對輿情個案分析發(fā)現(xiàn),在涉民族宗教類網絡輿論中參與人員分布與微博用戶的地域分布成正比,集中于經濟發(fā)達的人口聚集區(qū),遠離少數(shù)民族聚集區(qū)的一二線城市人群是輿論的主要推動者,涉民族宗教類事件的發(fā)生地的參與人群并不占多數(shù)。另一方面,傳播人群以微博大V為主導,缺乏央媒之類的官方媒體進行正確引導。這就導致在面對涉民族宗教類輿情時,漢族人數(shù)由于人口優(yōu)勢成了發(fā)言的主體,作為受知識傳播的客體,他們本能地排斥其他民族主體傳播過來的地方性文化體系,同時由于被近年來西方輿論對伊斯蘭的歧視、偏見和污名化的輿論態(tài)勢所影響,最終造成了對“清真”體系的反對局面。凱斯·桑斯坦在他的代表作《網絡共和國》中寫道:“人們應該置身于任何信息下,而不應事先被篩選。未經計劃的、無法預測的信息接觸對于民主至關重要,即便某些主題或觀點是人們從沒想過,甚至令人不安的。這些主題和觀點之所以重要,部分在于防止社會的四分五裂和往極端發(fā)展,因為志趣相投的人往往只喜歡和他們圈子的人交談。”[17]4桑斯坦將這稱之為“群體極化”,即“團體成員一開始即有某種偏向,在商議后人們朝偏向的方向繼續(xù)移動,最后形成極端的觀點”[17]4。這種群體化傾向恰恰是目前網絡領域中社會化網絡(SNS)理論的基礎之一。而群體極化與虛擬串聯(lián)交纏起來,將群體極端的觀點在線上不斷傳播擴散,最后發(fā)展成“引爆流行”,形成對特定群體的指責局面,給新時代的民族關系帶來了不良影響。

      涉民族宗教類網絡輿情是對現(xiàn)實熱點問題的映射,但其強烈的話題傾向性與群體極化特點將對現(xiàn)實民族關系產生反映射,影響民族關系的和諧。筆者從政府、從業(yè)者、網民三個角度對輿情引導提出些許建議:第一,政府應加強對網絡信息的監(jiān)管,對濫用少數(shù)民族宗教概念、夸大民族特殊性的炒作行為,要及時關注、規(guī)制,從源頭斷絕破壞民族團結的輿論產生。同時,培養(yǎng)少數(shù)民族代表性的網絡大V宣揚正確觀念,加強對各民族宗教和風俗人情知識的宣傳,促進民族間的理解和溝通。第二,互聯(lián)網從業(yè)者應該意識到自身的責任,加強相關政策法規(guī)、民族宗教文化的學習,發(fā)揮好自身的媒體導向功能,對于發(fā)布的信息要嚴格把關,有效引領輿論導向,促進矛盾的緩和與解決,為社會的發(fā)展和穩(wěn)定發(fā)揮應有的作用。第三,網民要把少數(shù)民族的民族感情、民族習俗、民族文化與地方民族主義思想嚴格地區(qū)別開來,堅持民族平等原則,尊重少數(shù)民族的習俗和宗教信仰,在追求信息發(fā)達的同時,不能忽視網絡道德和責任的構建;在追求個人感情發(fā)泄和表達時,要維護和堅守社會的道德和責任;[18]在混雜的網絡場域中,還須堅持正確立場,抵制不良資訊的侵襲。

      猜你喜歡
      民族宗教高頻詞美團
      楊寧在省民族宗教委調研時強調努力開創(chuàng)我省民族宗教工作新局面
      今日民族(2022年12期)2022-12-28 12:21:46
      30份政府工作報告中的高頻詞
      小康(2022年7期)2022-03-10 11:15:54
      省級兩會上的高頻詞
      小康(2022年7期)2022-03-10 11:15:54
      28份政府工作報告中的高頻詞
      小康(2021年7期)2021-03-15 05:29:03
      省級兩會上的高頻詞
      小康(2021年7期)2021-03-15 05:29:03
      美團點評和拼多多體現(xiàn)了對數(shù)字中國的興奮之情
      英語文摘(2020年11期)2020-02-06 08:53:36
      跨國民族宗教因素與絲綢之路的和平共建
      美團、大眾點評抱團御寒
      中國品牌(2015年11期)2015-12-01 06:21:00
      “燒錢”可持續(xù)性存疑美團被曝全年虧損72億
      IT時代周刊(2015年9期)2015-11-11 05:51:31
      曬業(yè)績折射出自信與不安 BAT夾擊下美團需加快轉型
      IT時代周刊(2015年8期)2015-11-11 05:50:34
      绥阳县| 闽清县| 白银市| 阿鲁科尔沁旗| 泗水县| 玉山县| 重庆市| 开化县| 揭阳市| 延长县| 喀什市| 万全县| 高邮市| 邹平县| 舒城县| 商河县| 南皮县| 连南| 泸西县| 长阳| 富宁县| 息烽县| 雅江县| 西林县| 潞城市| 萨嘎县| 腾冲县| 周口市| 鄂托克前旗| 东光县| 东源县| 明光市| 图木舒克市| 张掖市| 三门峡市| 黄山市| 吴堡县| 东明县| 克拉玛依市| 华安县| 泸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