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雪萍
【摘要】進入21世紀后,特別是互聯(lián)網的興起,使中國的社會經濟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這種背景下,如何抓好農村教育,特別是農村基礎教育顯得尤為重要。幼兒園教育作為基礎教育的重要部分,如何在農村現(xiàn)有條件下創(chuàng)新思路,積極開發(fā)幼兒智力、激發(fā)幼兒活力,通過對永昌縣朱王堡中心幼兒園開展混齡戶外活動的實踐和研究,提供了有益的探索。
【關鍵詞】幼兒園混齡戶外活動
一、戶外混齡活動的理論依據
(一)混齡活動是幼兒的天性需要
人類學家梅爾文·科恩特曾指出:“幼兒有一種天生的與非同齡人交往的傾向”。然而在現(xiàn)實中,我們的教育為了管理方便,采取了同齡幼兒在一起的游戲模式,過分強調年齡差別,使幼兒的這種先天傾向受到抑制。
(二)混齡交往對兒童的成長不可或缺
幼兒心智的發(fā)展離不開同齡伙伴和異齡伙伴的交往,它們各自獲得的益處是不同的。正如一些教育理論指出:“沒有與年長者的交往,將減少知識經驗和技能的學習機會;沒有與年幼者的交往,使社會責任心、自主感和組織能力的補償難以實現(xiàn);沒有與同齡者的交往,對事物共同的體驗就失去了可資比較的機會和協(xié)商合作的可能”。
(三)開展混齡活動是現(xiàn)實的需要
雖然二胎已經放開,但限于生活成本和教育成本的高昂,許多年輕人依舊不愿多生子女,獨生子女依然社會中占據著主導位置。著名教育家馬卡連柯曾說:“獨生子女沒有兄弟姐妹,因而沒有相互體貼、照顧的經歷,沒有互愛互助,相互模仿,共同努力的經歷,這不利于發(fā)展兒童的集體意識,而會導致兒童個人主義的蔓延”。因此,我們?yōu)椴煌挲g間的幼兒進行相互交往提供平臺,并讓他們從中受益,則是現(xiàn)實的需要。作為一種有益補充,混齡教育為幼兒提供與異齡同伴交往的機會,這也是我們開展農村幼兒園混齡戶外活動的理論依據。
二、戶外混齡體育活動的實施過程
(一)所在農村幼兒園的基本條件
朱王堡中心幼兒園位于我國西部省份甘肅省境內,是河西走廊中段金昌市永昌縣的一所農村幼兒園,園址在朱王堡鎮(zhèn),距離市區(qū)城區(qū)較遠,所處村鎮(zhèn)經濟在縣域內排名中上。全園共有幼兒教師19名,學生270多名。全體學生分小、中、大三個年級,共9個班,每個班約有30人。
(二)科學合理設置利用活動場地
朱王堡中心幼兒園原有活動場地面積較大,活動空間較充足,對部分地面進行了塑膠軟化,鋪設了人工草坪、設置了軟砂活動場地等。為最大地發(fā)揮各類設施的功效,有效利用原有場地,朱王堡中心幼兒園對活動場地進行了合理的規(guī)劃和設置。在不同場地設置了不同的活動區(qū),如在塑料軟化場地創(chuàng)設了跑跳區(qū)、球類區(qū)、綜合區(qū);在人工草坪場地設置了游戲區(qū)、綜合區(qū);在軟砂場地設置了投擲區(qū)、攀爬區(qū)等。
(三)根據現(xiàn)有條件合理投放活動材料
一是利用現(xiàn)有場地和活動器械。由于受到經費等條件限制,朱王堡中心幼兒園原有體育活動器械較少,僅為幾類常規(guī)性物品,品種單一。這也嚴重阻礙了戶外活動的組織與開展。二是發(fā)揮主觀能動性,積極利用硬紙板、塑料瓶、舊輪胎等材料,制作幼兒感興趣的自制玩具。為此,我們發(fā)動教師和家長制作了大量的玩具。三是根據幼兒特點,為不同年齡幼兒創(chuàng)設了不同的游戲情境預案和活動材料,如設立了蹺蹺板、單窄橋、沙土地、梅花樁,等等,以滿足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游戲。
(四)結合實際開展混齡戶外活動
結合幼兒園的實際情況,在活動場地和體育器械相對具備的情況下,我們通過分步分階段地開展混齡戶外活動。第一步,我們從幼兒教師互換教學開始,即將大班幼兒教師與小班幼兒教師結對子,互換教學開始,讓幼兒教師了解大小班學生的特點,為下一步開展混齡活動奠定一定的基礎。第二步,我們將每個班分為3個小組,每個小組10人,然后讓大班和小班的一個小組互換,觀察混齡活動中幼兒的表現(xiàn),如大班幼兒與小班幼兒的互動情況,并注意雙方的情感變化和可能發(fā)生的摩擦。如有不利交往的萌芽出現(xiàn),立即予以制止。第三步,逐步增加每個小組的人數,最后形成大小班幼兒人數一致。此外,還要逐步引入跑步、游戲、球類等。在戶外活動中,要求幼兒教師注意引導大班幼兒擔起哥哥姐姐的角色,讓他們愛護弟弟妹妹,做好榜樣。同時,要求幼兒教師做好觀察記錄,了解混齡戶外活動的效果。最后,匯總幼兒教師的觀察記錄,開展探討,總結經驗,為更進一步的探索打好基礎!
三、全園開展混齡戶外活動的初步成果
(一)創(chuàng)設了有利于幼兒發(fā)展的環(huán)境和氛圍
通過混齡戶外活動,我們發(fā)現(xiàn)為幼兒創(chuàng)設寬松的環(huán)境和氛圍,能夠避免幼兒的緊張情緒,激發(fā)幼兒的活動興趣,增強幼兒的責任心、自信心、積極性。正如《綱要》指出:“培養(yǎng)幼兒對體育活動的興趣是幼兒園體育的重要目標,要根據幼兒的特點組織生動有趣、形式多樣的體育活動,吸引幼兒主動參與”。混齡戶外活動,讓大班幼兒擔任起了哥哥姐姐的角色,讓他們成為活動的主導者,滿足了幼兒自主性的需要,也培養(yǎng)了幼兒的責任心。
(二)激發(fā)了幼兒的參與活動的欲望和興趣
在混齡戶外活動中,由于大班幼兒有了哥哥姐姐的身份意識,激勵著他們主動參與活動,積極動腦解決問題。特別是一些活潑的孩子在游戲過程中想法多,思維活躍,善于表達,活躍了氣氛。而小班幼兒,有了大班幼兒的榜樣,也能參與到活動當中來。有了大班幼兒的示范和榜樣的引導,小班幼兒更易掌握游戲的要領,完成規(guī)定動作,激起了幼兒的活動欲望。
(三)提高了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力
由于混齡戶外活動,使3個年齡段的幼兒發(fā)生化學反應,與此同時,也會出現(xiàn)各種各樣的新情況新問題。但是,如果小班的孩子遇到問題,中班和大班的孩子就會自然地充當起哥哥姐姐的角色,主動想辦法解決問題。弟弟妹妹自然能夠接受哥哥姐姐的建議,哥哥姐姐借助豐富的經驗和較強的解決問題的能力,做起“小老師”。混齡活動不但培養(yǎng)了幼兒相互尊重、相互謙讓的良好品質,提高社會交往能力,而且還能解決同齡兒童間的沖突,提高語言表能力和社會交往能力。
(四)有效地提高了幼兒教師的教學能力
為開展活動,幼兒教師在前期做了充分的準備,詳盡的謀劃。在活動組織過程中,幼兒教師可以比對觀察大中小班幼兒的表現(xiàn)。在此過程中,幼兒教師對不同年齡階段的幼兒有了更深的理解,有利于今后幼兒教學。同時,在活動中,教師始終將幼兒放在主體位置,注重幼兒責任心和創(chuàng)造性培養(yǎng),體現(xiàn)出了較強的人本理念?;顒舆^程中,幼兒教師從活動的主導者變成了引導者、支持者、合作者,在互動中啟發(fā)引導幼兒的思考和交流。隨著課題研究的深入,幼兒教師對課題的研究重點也有了更新、更準確的認識。在混齡戶外活動中,幼兒教師及時觀察不同年齡段幼兒在同一活動中的不同表現(xiàn),及時發(fā)現(xiàn)幼兒在活動中的興趣點,這也為戶外混齡體育活動的開展,提供了更為有力的理論指導和更加豐富的經驗。
四、開展混齡戶外活動中存在的問題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經過一段時間實施戶外混齡活動的探索和開展,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還有很多需要我們解決的問題:如怎樣去引導大齡幼兒去主動引導小齡幼兒解決問題;如何解決有些大齡幼兒不愿意去和比自己小的幼兒玩的問題;在引導幼兒開展活動時,教師需要哪些指導策略,等等。這都是我們需要繼續(xù)努力解決的問題,我們將繼續(xù)探索戶外混齡活動,讓幼兒在鄉(xiāng)鎮(zhèn)幼兒園能夠全面和諧地發(fā)展,在混齡戶外活動中健康快樂地成長。
參考文獻:
[1]萬雪婷.淺談混齡活動如何促進幼兒社會性發(fā)展[J].才智,2019,(09) :180+182.
[2]孫霞.混齡教育在農村小規(guī)模幼兒園戶外活動中的開展[J].文教資料,(05) :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