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強利
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很大程度上有賴于閱讀水平的提升,閱讀和寫作之間有著水乳交融的密切關系,二者相互滲透,相互影響。閱讀和寫作能力是學生學習語文的必備技能,需要從小培養(yǎng),這就要求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實際中結合學生的自身水平,因人制宜制定合理的教學方案,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閱讀和寫作水平。
在目前小學語文的教學實踐中存在著一個普遍的問題,那就是大多數小學語文老師對于提高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這一點不夠重視。有些老師過度追求課堂效果和學習成績,忙于給學生們灌輸硬性知識,卻忽視了對學生閱讀和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F代社會科技高速發(fā)展,學生們使用電子產品的頻率直線上升,也無形中豐富了他們獲取信息的途徑和方式。有些老師為了充實課堂內容,加快課程進度,忽略了對文本的閱讀和分析,經常會把閱讀和寫作任務安排在課下完成,而學生們在課下也沒有多大興趣進行深入閱讀,這樣就會使學習效果大打折扣。
例如,小學語文教材中經常會有“快樂讀書吧”這個版塊,就拿五年級的語文教材來說,課本中的這一版塊是由一個我們從小一直聽的一個《從前有座山》的故事來引出一系列中國民間故事,接著再引申到外國名著中的一些民間故事。如果老師能把這些放在課堂上講,就可以帶領學生們一起閱讀感受這些有趣的故事,同時還能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識儲備對中外的民間故事進行比較分析,這樣就會增進學生們對中外風格不同的民間故事的了解,也能夠增強他們對于民間故事的興趣,激發(fā)他們的創(chuàng)造力。而如果教師們對這個版塊不重視,只是把它當成一個任務布置下去,學生們也不會有多大的閱讀興趣,更不用說去發(fā)揮想象力自己編故事,這樣課本中這個版塊的設置也就沒有多大意義。
1.激發(fā)學生的閱讀寫作興趣 興趣是一切行動的先導,只有注重激發(fā)學生對于閱讀和寫作的興趣,才能促進其閱讀和寫作水平的提升。學生對一件事情有沒有興趣,體現在他們對于這件事情的態(tài)度和積極性上。如果他們對一件事有足夠的興趣,他們就會積極主動地去做,去學習,并且會從中收獲到很多寶貴的東西,同時也會使得他們的視野更加開闊,目光更加長遠。一旦學生的興趣被激發(fā)出來,他們就會迫不及待地主動去尋求知識,學習的動力就會更加充足,也會產生意想不到的學習效果。
比如二年級語文課本中有一個童話故事《沒頭腦和不高興》,如果光是讓學生看或者讀,他們不會有很大興趣。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角色扮演,并對表現好的學生予以嘉獎表揚。這樣不僅可以表現學生的表演才能,也可以激發(fā)學生對童話故事的興趣,他們在課下也會自己主動去閱讀了解童話故事,還有可能自己創(chuàng)作,不知不覺中就提高了閱讀和寫作能力。
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平時的閱讀寫作教學中,應該采用多種方法和形式激發(fā)學生的閱讀寫作興趣,這樣對于提高學生的閱讀寫作能力大有裨益。
2.通過閱讀為寫作積累素材 閱讀的過程就是積累寫作素材的過程,增加閱讀量不僅有助于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同時也可以為寫作積累豐富的素材,為之后的寫作奠定良好的基礎。小學生們都是入世未深的孩子,缺乏實際生活的經驗,對很多事情還不能有正確的理解。通過大量的閱讀,他們可以在書中學到很多自己以前不懂的知識和道理,不斷更新完善自己對世界的認知,同時也可以為寫作積累各種各樣的素材。這樣他們在寫作過程中才能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據,寫出來的作品也會更加貼合實際。
例如四年級語文課本中有一個寫作練習是讓學生推薦一個好地方,學生們平時可能跟隨家長也游覽了很多地方,但是并不會用語言來描述這些地方的特點。那么教師可以在講解寫作方法前帶學生一起讀一些游記之類的文章,讓學生們慢慢學習描述類文章的寫法。這類型的文章接觸得多了,學生就會體會到它們共有的特點,從而模仿其中的寫法,為大家推薦自己眼中的好地方。
由此可見,閱讀可以為寫作奠定堅實的基礎,教師平時應該鼓勵學生多看書多閱讀,這樣才能促進學生寫作水平的提升。
3.鼓勵學生觀察生活 知識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的經歷和體驗是寫作最重要的源泉。好的作品并不一定需要高談闊論,而往往都必須貼合實際,因為只有經過了實踐檢驗的才是真理。作為教師理應明白,學生來到學校不光是為了學習知識,更重要的是要通過對生活的觀察來增長見識、開闊視野,學習一些必備的技能,這樣才能為之后的人生發(fā)展做好充分的準備。在這一過程中,他們不僅可以體會到仔細觀察的樂趣,還會發(fā)現很多以前不知道的現象和道理,這樣就可以為之后的閱讀和寫作積累經驗,從而提高他們的閱讀和寫作水平。
總之,閱讀和寫作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作為小學教師應該對此引起足夠的重視。在平時的語文教學中,要注意激發(fā)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讓學生在觀察中發(fā)現世界,在閱讀和寫作中得到不一樣的人生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