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娜
[摘 要]中俄兩國不同的自然環(huán)境、生活方式和社會歷史進程創(chuàng)造了兩種文化模式,這些文化模式自古以來就形成了不同的內涵和形式。中國和俄羅斯是世界上兩個相互毗鄰的重要國家,探究中俄文化教育體制的異同,有利于中俄文化的發(fā)展,有利于中俄青少年的交流。隨著近年來兩國不斷舉辦青少年研學實踐活動,加深了兩國青少年對各國文化的了解,但是在舉辦兩國青少年研學實踐活動上還有一定不足, 本文將對現有不足以及改進方法進行闡述。
[關鍵詞]中俄交流;研學實踐;青少年
開展研學實踐,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激發(fā)學生對黨、對國家、對人民的熱愛之情;有利于推動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模式,引導學生主動適應社會,促進書本知識和生活體驗的深度融合;有利于加快提高生活質量?,F階段中俄合作越來越多,兩國關系長足穩(wěn)定,中俄研學實踐可以讓兩國青少年相互了解兩國國情,了解兩國教育理念、同齡孩子生活習慣等,開闊兩國青少年視野,促進兩國友好合作。
一、中俄研學實踐的特點
中俄研學實踐有很多特點。一是有意組織,就是有目的、有意識地開展有益于學生身心變化的教育活動。二是集體活動,以年級為單位,以班為單位,乃至以學校為單位進行集體活動,學生在教師或者輔導員的帶領下一起活動,一起動手,共同體驗,相互研討。三是親身體驗,學生必須要有體驗,而不僅是看一看、轉一轉,要有動手的機會、動腦的機會和表達的機會。在研學實踐中學生學會動手動腦,學會生存生活,學會做人做事,促進身心健康、體魄強健、意志堅強,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yǎng)他們成為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二、中俄研學旅行面臨的挑戰(zhàn)
1.政策引領力度不夠
兩國目前都鼓勵雙方青少年的研學實踐活動,但都缺少具體實施方法。在政府與學校的關系上,兩國政府通過立法及提供經費等方式和途徑對教育改革與發(fā)展起到關鍵的決定性作用和影響,不過總體來說,中國政府對學校及教育的管理干預已變得更為間接和宏觀,許多權利還沒有下放給學校,常使得學校缺乏應有的活力和競爭力,不利于教育及學校自主自立地健康發(fā)展。
2.時間問題和安全問題
受傳統(tǒng)教育的束縛,特別是升學壓力,青少年課余時間被極度占用,青少年沒有多余時間參加研學實踐。周一至周五,80%以上的學生每天要用一小時以上的課余時間做作業(yè)或復習。研學旅行活動學生集體外出,在校外活動多日,學生每日的飲食、住宿、交通以及各種參觀考察活動,隨時可能出現各種意外情況,而每次帶隊外出的教師人數有限,一旦出現安全問題,學校就要面臨來自家長和上級教育行政部門以及社會的多方壓力和責難。
3.師資力量不足
研學實踐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就是教師或研學導師。在教師或研學導師的引導下,青少年才能真正融入到研學實踐,真切體會到研學實踐帶來的快樂,這就要求參與研學實踐的教師或導師必須擁有豐富的教育經驗和專門的知識技能,但在現階段我國對研學實踐的教師或導師培訓與資格認證體系還不夠完善。
4.研學課程開發(fā)中存在問題
由于兩國文化的差異,所以在兩國學生的教育方法上也存在著很大差別。中國的教育理念與俄羅斯的教育理念截然不同,最大的區(qū)別是:中國偏重于灌輸式教育。中國學生的根基非常扎實,這是優(yōu)點,但也有缺點,中國學生面對新事物總有畏縮心理,與俄羅斯學生比起來,創(chuàng)新意識較差。俄羅斯的教育更多地要求學生去參與、實踐和創(chuàng)造,許多課程都安排案例學習與討論的時間,以及學生進行案例分析與陳述等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活動。
5.家長的觀念需要提高
據調查,一半的家長明確表示研學實踐不值得,另外一半持認同觀點的家長則認為,研學可以長見識、開眼界,這部分人群占一半以上,還有個別家庭計劃將來送孩子出國研學,會選擇提前讓孩子出去看看。
三、解決辦法
1.申請政策支持力度
(1)目前我國并沒有專門的規(guī)定,必須要求學生進行中俄研學實踐,這就浪費了中俄毗鄰的便利條件,也限制了學生的視野。所以,可以由學校及政府相互合作,出臺相關政策,把中俄研學旅行作為必修課加入到中青少年課程中,再設立一定的學分獎勵,用來鼓勵學生參加中俄研學實踐。中俄研學實踐不是將學生由室內帶到室外,而是將學生帶出國門更好地了解俄羅斯的歷史文化以及俄羅斯青少年的興趣愛好等。
(2)可以由政府出資,建立中俄研學實踐基地。在中俄研學基地,可以設置研學教師輔導,主要是讓一些有相關經驗的教師給沒有經驗的并想從事中俄研學實踐活動的教師傳授相關經驗及注意事項等?;刂锌梢詾槲覈嗌倌曛v解俄羅斯方面的歷史文化、生活習俗,為俄羅斯青少年講解我國的歷史文化和生活習俗等。
2.加大研學師資力量配備
在教師資源上,兩國學校可以互派教師先到兩國進行研究性學習,要注重對教師進行新理念、新知識和新技術的培訓,以促進教師教育教學觀念的轉變。在教學目標上,不僅傳授知識,還要訓練技能,發(fā)展智力,以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和健康個性,體現認識、情感、技能和目標的統(tǒng)一。在教學關系上,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在研學過程中,關注每個學生,充分發(fā)掘每個學生的潛能;在研學內容上,從知識、能力、品德和方法等方面研究教材、挖掘教材、把握教材、處理教材,使教師轉變教育觀、教學觀、課程觀、質量觀和評價觀。
3.成立中俄研學實踐課程開發(fā)小組
(1)研學實踐課程設計原則。一是開放性原則,充分利用校內外資源體現目標的多元性,內容的廣泛性,時間空間的廣域性,展示的多樣性和評價的靈活性。二是整合性原則,以研學旅行資源及教學內容、方法和師資情況為基礎,結合學生認知能力和社會實際整合開發(fā)課程,保證課程的時效性,實現課程的生成性。三是體驗性原則,尊重學生主體地位,以人為本,以學生活動為主,突出體驗實踐。四是生活性原則,著眼于生活實際的觀察視角,把學生從最簡單熟悉的生活層面引領到更加廣闊的社會生活舞臺,加強教育的生活性,突出生活的教育化程度。
(2)研學實踐課程內容。一是了解社會狀況,通過研學實踐課程,了解當前社會實踐活動中迫切需要解決的現實問題。二是探究學科問題,包括物理、化學、生物、地理、數學、語文、英語、政治、歷史、通用技術、信息技術、體育、音樂、美術以及學科交叉知識的探究,發(fā)現一些值得研究的新問題。三是研學科技應用,在研學實踐課程中,學習和研究科學技術在生活、生產實踐和科學實踐領域的應用。四是進行校外實踐,在研學實踐課程中,各學科可以開展實踐活動,年級和班級可開展學生社團活動、愛心活動、安全演練活動、校外義務勞動等。五是加強文化熏陶,學??山Y合實際,開展祭掃烈士墓活動,文化尋根活動,參觀紀念館、檔案館、科技館和博物館活動,與市內外、省內外、國內友好學?;ピL,訪問知名學者等成功人士以及其它游學活動。六是普及國防知識,在研學實踐課程中,可讓兩國青少年學習兩國軍事知識,加強國防教育,參與軍事訓練,接受組織紀律教育等。
4.加大宣傳力度,開設家長課堂,提升家長認可度
可以在學校網站首頁加入中俄研學實踐的相關資料,讓更多的人看到這種模式的學習活動。學校舉辦“家長課堂”,讓家長切身感受什么是中俄研學實踐,讓家長了解這種活動的好處及意義。同時,在舉辦中俄研學實踐初期,可以先選出幾名家長作為監(jiān)督人員,跟隨孩子一起到俄羅斯完成研學旅行,讓家長完全參與進來,由家長提出改進意見,提升家長對中俄研學旅行的認可。
開展中俄研學實踐,我們在路上,不斷探索、不斷推進,雖然面臨很多挑戰(zhàn),可我們一定會不畏艱難、不忘初心,勇?lián)M饨逃耸姑?,開創(chuàng)中俄青少年發(fā)展新空間。
參考文獻:
[1]張紅,劉會寶.觀念結構與轉型時期的俄羅斯外交[J].東南亞縱橫,2011,(09)。
[2]劉瑩.俄羅斯外交轉型及其對中俄關系的影響[J].太平洋學報,2015,(09).
[3]江秋麗.論大西洋主義下俄羅斯初期一邊倒外交[J].黑河學院學報,2014,(02).
[4]錢網蘭.中俄關系現狀和中期發(fā)展前景[J].中共江蘇省委黨校,2007,(05).
[5]杜永軍,張景濤,潘騰飛.擴大“一帶一路”教育合作 促進中俄師范共贏發(fā)展——訪俄羅斯莫斯科國立師范大學副校長康斯坦丁·彼得洛維奇·多岑科教授[J].世界教育信息,2018,(10).
(責任編輯 史玉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