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分,SCL-90總分和各維度得分均高于全國常模(均P【關鍵詞】神經內科;門診患者;心理健康;健康狀況調查【中圖分類號】R365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2095-6851(2020)04-13"/>
陳海霞
【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神經內科門診患者的實際心理健康狀況,并分析影響這類患者心理的主要因素。方法:選擇本院收治的3703例神經內科門診患者,采用癥狀自評量表(SCL-90)進行問卷調查就診患者的心理健康狀況,并分析人口學因素對心理健康狀況的影響。結果:本組73.51%患者的SCL-90得分>160分,SCL-90總分和各維度得分均高于全國常模(均P<0.05);多元線性回歸分析顯示年齡、性別和婚姻狀況是神經內科門診患者心理健康狀況的影響因素,但只能解釋總體影響因素的3%。結論:神經內科門診患者心理健康狀況較差,需給予相應的心理輔導。
【關鍵詞】神經內科;門診患者;心理健康;健康狀況調查
【中圖分類號】
R365 【文獻標識碼】
B【文章編號】2095-6851(2020)04-138-01
引言
在門診部,神經內科患者可能因為多種原因產生焦慮、抑郁等強烈的負性情緒,極不利于患者康復治療的順利進行。研究表明,住院治療是一種引起心理應激反應的應激源,神經內科住院患者更是容易精神緊張,心理、生理發(fā)生一定的變化,加重病情。神經系統(tǒng)疾病常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遺癥,影響著患者的身心健康,患者常常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如焦慮、抑郁、恐懼等[1]。心理障礙可導致病情加重;在積極治療軀體疾病的同時關注患者心理狀態(tài),并給予指導,有助于改善預后。本研究旨在調查神經內科門診患者的心理健康狀況,為制定心理干預方案提供參考依據。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采用便利抽樣方法,納入2016年10月至2018年12月符合以下條件的神經內科門診患者。納入標準:意識清晰,年齡≥14歲,自愿參與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不能進行有效交流。共調查患者3703例,其中男1619例,女2084例;平均年齡(32.5±11.61)歲;未婚2120例,已婚1514例,離異68例,喪偶1例;文化程度為文盲173例,小學1531例,初中1153例、高中/中專243例,大專318例,本科175例,碩士及以上110例。
1.2方法
1.2.1調查工具
①一般人口學資料調查表,包含患者性別、年齡、婚姻狀況和學歷等基本信息。②癥狀自評量表-90(symptomchecklist-90,SCL-90),包括軀體化、強迫癥狀、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焦慮、敵對、恐怖、偏執(zhí)、精神病性和其他10個維度,共90個條目,采用Likert5級評分法(1~5分)進行評分。篩選陽性檢出標準為:總分≥160分或任一因子均分≥3分或陽性項目數>43個,評分越高表示患者不良心理情緒越嚴重。
1.2.2調查方法
采用匿名調查,研究人員在神經內科門診候診廳發(fā)放問卷,在統(tǒng)一指導語下由調查對象填寫,不識字或無書寫能力的患者由隨行家屬代為填寫。問卷當場發(fā)放,當場收回。剔除答案選項均一致和條目回答不及80%的問卷。
1.3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Epidata3.1軟件建立數據庫單人雙錄入,數據分析采用SPSS20.0軟件,符合正態(tài)分布以及方差齊性的計量資料以(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方差分析,多元逐步回歸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本調查歷時2年多,共發(fā)放4000份調查問卷,回收有效問卷3703,有效回收率為92.57%。3703例神經內科門診患者中得分>160分的2722例(73.51%),平均得分(204.15±60.39)分,高于全國常模(130.02±33.63)分,P<0.01,其他各維度得分也都高于全國常模,均P<0.01。不同性別、文化程度、婚姻狀況和年齡段的患者間SCL-90得分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以SCL-90的總得分為應變量,以單因素分析有統(tǒng)計學意義的婚姻狀況、性別、年齡、教育程度4個因素為自變量進行逐步回歸分析(α入=0.05,α出=0.10)。結果顯示神經內科門診患者心理健康狀況的主要影響因素為婚姻狀況、性別和年齡。
3討論
臨床學者研究影響神經內科住院患者情緒的因素時發(fā)現經濟問題、個體環(huán)境、社會孤立以及生活功能等因素均與患者負性情緒存在緊密聯系。SCL-90能準確評估患者自覺癥狀特點,廣泛應用于臨床[2]。本組73.51%的患者SCL-90得分>160分,SCL-90總分和各維度得分均顯著高于全國常模(P<0.05),提示神經內科門診患者的心理健康狀況明顯低于健康人群。本研究SCL-90各維度得分高于既往某些研究,可能因為本研究納入病例3703例且基本包含神經系統(tǒng)各常見疾病,而既往研究僅以腦卒中患者為主。影響神經內科門診患者心理健康的因素有很多,本研究僅從一般人口學資料進行分析,結果顯示性別、年齡、文化程度和婚姻狀況對心理健康均有影響。男性癥狀自評得分低于女性(P<0.05),這與女性的性格、生理特點,家庭地位和社會角色有關,醫(yī)務人員應更加關注女性患者的心理健康狀況。文盲患者的SCL-90得分最高,其他文化程度SCL-90得分無明顯差異,這可能是因為文盲者對疾病相關信息理解較少,易于產生心理異常,確切原因尚需進一步研究[3]。未婚患者SCL-90得分最低,離異者得分最高,這可能與社會角色和承擔的社會壓力不同有關;離異人群更容易產生空虛、悔恨、內疚等心理問題。從年齡階段分析,總體無明顯規(guī)律性,但是年輕者(14~24歲)和年老者(>65歲)要高于其他年齡層,這可能是因為年輕者的學業(yè)和成長壓力較大,而年老者慢性疾病較多,促使產生心理問題[4]。多元線性回歸分析顯示,婚姻狀況、年齡和性別是影響神經內科門診患者心理健康狀況的影響因素,但是這3個因素只能解釋神經內科門診患者心理健康狀況影響因素的3%,說明患者的一般人口學資料并非主要因素,今后應考慮并納入其他可能的因素進一步探討。
參考文獻:
[1]丁靜,任海燕,錢自春.綜合心理護理對神經內科患者心理狀況的影響研究[J].當代臨床醫(yī)刊,2017,30(06):3583+3591.
[2]華艷梅.優(yōu)質護理服務在神經內科護理中的應用效果研究[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6,11(01):253-254.
[3]王倩,祝婷,蔣佳,郭華,穆英.綜合心理護理對神經內科患者心理狀況的影響[J].國際精神病學雜志,2015,42(05):121-124.
[4]張美春,陶慧,劉丹,劉瑩,金瑞,劉亞斐.心理護理在神經內科患者救治中的臨床應用[J].國際精神病學雜志,2015,42(02):9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