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曉勤
開學初語文科組教研會議上提出了城區(qū)教育教學質(zhì)量三年提升計劃,于是我主動報名參加了第13周的“人人評優(yōu)課”。報名后,我首先翻閱了五年級上冊統(tǒng)編小學語文教材,了解每個單元重點的讀寫目標。
之后我確定了進行第五單元習作《介紹一種事物》第一課時的教學。“習作”部分安排了三個板塊。一是用表格分類列舉部分說明文的題目,提示思路,啟發(fā)選材。以“感興趣”為前提,引導從動物、植物、物品、美食等角度選擇寫作內(nèi)容。二是寫作提示:寫之前,細致觀察要寫的事物,并搜集相關(guān)資料,進一步了解這個事物,想清楚從哪幾方面來介紹。寫的時候,要注意寫清楚事物的主要特點,試著用上恰當?shù)恼f明方法,可以分段介紹事物的各個方面。三是同伴分享,相互學習,體驗成功。再根據(jù)教師教學用書,初步設計好了教案并開始了磨課。
(一)
11月12日第一次磨課。我的教學過程是先讓學生回顧第五單元的四篇文章介紹一種事物運用的說明方法,緊接著讓學生聚焦教材上提供的表格挑選自己熟悉的感興趣的一種事物,再讓學生思考從哪幾個方面來介紹這一事物擬定一個習作框架,然后出示一篇習作例文讓學生體會運用說明方法的好處,最后在習作框架中選擇一個準備詳細介紹的一個方面進行動筆習作。在這堂課里我是采用了“先理論后習作”的教學模式。
在廣州市教研院楊和平主任和王齊校長的聽課后,他們點評指出我這種教學模式缺少學生體驗習作規(guī)律的過程。于是楊和平主任對我這堂習作課進行了優(yōu)化設計,首先是確定一個實物,讓學生圍繞這個實物展開討論,有聚焦,便于展開討論。其次將寫清楚事物的主要特點,試著用上恰當?shù)恼f明方法,可以分段介紹事物的各個方面這三點注意事項放在三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逐步落實。具體的教學流程是一是讓學生圍繞一個實物說說它的特點,二是借助思維導圖,小組討論可以從哪些方面來介紹這個事物,三是選擇其中一個方面,用上恰當?shù)恼f明方法寫一個習作片段,四是師生共同評議習作片段。
楊和平主任的點評指導讓我清晰了習作教學的教學思路,習作教學上引導學生思考怎樣寫,只是停留在理論層面,屬于空洞的方法指導,我們真正要做的是引導學生直接說寫的內(nèi)容,而不是說“寫的方法”。王齊校長則給了我啟發(fā)要學會在教學中適當?shù)厥褂眯〗M合作學習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參與板書、參與討論,形成獨具個性特色的“生本課堂”教學形態(tài)。
(二)
我根據(jù)一研整改意見對教案進行修改,并進行了11月19日的第二次磨課,同時再次進行了反思。
這一次課堂上,我首先拿出了一個“掃地機器人”,讓一個學生操作掃地機器人工作,其他同學認真觀察,因為是一款智能有趣的科技產(chǎn)品,很快就吸引了學生們的眼球,學生們都紛紛舉手介紹了這款機器人,我根據(jù)學生們的介紹抓住了一些要點,提出了說明對象的特征“智能”和說明的不同“角度”有外形、顏色、功能等。這堂課我選擇了“讓課堂在生成中發(fā)展”的教學方式,沒有提前預設,而是基于學生現(xiàn)場學習的生成提煉知識點、能力點。
這一次研磨后,聽了楊和平主任的點評,可喜的是我敏銳準確地抓住了課堂上的三次生長,促成了課堂生成。遺憾沒有做到位的是對于學生非常精彩的生成,如學生提到的“注意事項”和“缺點”這兩個非常好的角度我只是隨機進行了板書而沒有給予學生特別的賞識,鼓勵學生的“求異思維”。
聽了王齊校長的點評,可喜的是四人小組合作學習的模式已初顯成效,遺憾的是因為受我設計的框架束縛,各個小組沒有展示出自己小組的個性成果,小組匯報也流于形式,都是由學習成績優(yōu)秀的學生包攬,其他人則無動于衷,沒有開展實質(zhì)意義上的合作學習。還有就是我?guī)е鴮W生點評習作環(huán)節(jié),都是由我引導學生逐字逐句地講解、分析,沒有留給學生獨立思考的空間,學生缺乏自主性、能動性。
(三)
我根據(jù)二研整改意見對教案進行修改,正式進行了11月26日的人人評優(yōu)課的教學。課前我先將家里的“掃地機器人”放在班級里,供同學們使用,和同學們做朋友,以便同學們了解掃地機器人。到了當天上課,請學生介紹掃地機器人,包括“特點”和“不同角度”,教師板書兩個關(guān)鍵詞“特點”“不同角度”,學生板書說到的“不同角度”,如“功能”“結(jié)構(gòu)”等。接著是讓學生分成四人一組,用“思維導圖”討論“還可以從哪些方面來介紹掃地機器人”。再讓學生結(jié)合“思維導圖”展示討論結(jié)果,板書部分“不同角度”關(guān)鍵詞。同時引導學生思考,這些不同角度先寫什么后寫什么,理清說明順序。其次是讓學生任選一個角度進行8分鐘練筆。最后引導學生評點學生習作片段,從書寫、介紹角度、說明方法等不同角度關(guān)注學生的寫。
在這堂課上教材上提出的三個習作教學要點均得到落實,同時用心傾聽學生的說話,捕捉學生的信息作出正確的判斷,適時點評歸納要求,由學生上臺板書。在小組合作討論完成思維導圖和上臺向全班介紹思維導圖這個環(huán)節(jié)里,既有合作學習,又有深度思維過程,還有相互間分享了思維認知,既是說話訓練,又是思維訓練,同時在點評習作片段時,不再是自己一個人唱獨角戲,而是引導著學生一起點評、一起分析,整個教學過程,始終以學生的“學習活動”為中心,凸顯了生本課堂的“本”策略。
(四)
通過三次磨課,讓我收獲很多,感觸也很多。首先是讓我深深地體會到:如果我們教師只顧埋頭拉車,從不抬頭看路,也不反思回顧,那么充其量他只能成為一個地地道道的教書匠,而永遠成不了一流的教育家!其次是感謝楊和平主任和王齊校長在一次次的研磨中毫無保留的指導和幫助,讓我在發(fā)現(xiàn)問題中逐步反思,在改進問題中逐步成長。一是促進了作文教學理念的變化。作文教學,要關(guān)注的是過程,是學生體驗的過程,是寫的內(nèi)容,是寫了什么,而不是結(jié)果和理論。因此,我們在作文教學的時候,少一些討論“怎樣寫”,多一些說說“我這樣寫”,在說“這樣寫”的過程中,我們?nèi)グl(fā)現(xiàn)怎樣寫,總結(jié)怎樣寫。二是促進了以“人”位本的學生觀的成長,建立以學生的“學習活動”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fā)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基礎之上。三是促進了課堂觀的成長,更加知道課堂是需要有明晰線索的,是需要呼應過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