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三文
Q:你認為目前發(fā)生全球金融危機的可能性有多大?
A:已經發(fā)生了啊。
Q:面對這一輪全球金融危機,如何做到資產保值?
A:籌措現金,準備買入。
Q:目前騰訊、Facebook、阿里巴巴、陌陌,按性價比,你會怎么排?
A:我覺得都可以買,但排不出精確的順序,估值空間都很空泛。
Q:你對炒股有沒有類似“永不滿倉”“絕不借錢”的鐵律?
A:我的鐵律是:不琢磨他人、不琢磨市場、只琢磨自己、只琢磨公司。
Q:在股市分散投資,是降低了風險還是降低了收益?
A:分散投資的必要性,與自己分析公司的能力負相關。當然,人對自己分析公司的能力,通常會高估。如果你問這個問題的話,我認為分散投資是非常有必要的。
Q:如何定義經濟危機,如何定義恐慌,二者的區(qū)別是什么?
A:經濟危機是一種經濟現象,恐慌是一種心理現象,兩者是完全不同的事物,完全“不一樣”。當然,它們之間也許有一定的關系,比如經濟危機可能會導致恐慌,而恐慌有可能強化經濟危機。恐慌不需要定義了。經濟危機通常指的是較長時間、較大幅度的經濟增長停滯甚至下降?,F在肯定有恐慌(比如對疫情的恐慌)。至于是不是經濟危機,要過一段時間才知道。
Q:美股持續(xù)創(chuàng)新高,已經漲了很多年,你對未來幾十年的美股行情是悲觀還是樂觀?
A:我不知道啊,我只告訴你幾件事情:“美股一直漲”是過去十來年的現象。放更長一點時間看,納斯達克曾經套了15年,道瓊斯指數曾經套了24年。放在更長的時間段(比如100年)看,美股又確實一直是漲的,但人通?;畈涣?00年啊。
Q:美股3月多次熔斷,是否與歐美市場結構性問題有關,比如存在大量ETF指數基金?
A:市場總是會跌的,就像會漲一樣,跌沒有什么問題。跌得快還是跌得慢,很難說哪個好,如果一定要選擇的話,我覺得跌得快更好一些。工具是中性的,工具背后是人心的貪婪與恐懼。無論有沒有工具,貪婪與恐懼都在那里。
Q:你覺得美國政府還能出臺哪些救市政策?
A:目前可用的貨幣政策空間不大了。降資本利得稅這種,難度太大。我覺得投資不能基于這種邏輯(政府會救市),還是得基于經濟增長和企業(yè)經營的長期趨勢。
Q:原油暴跌對全球和中國經濟有哪些影響?
A: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原材料消耗國,如果油價長期低迷,對于大部分行業(yè)是利好。
Q:為什么國內外公募基金的擇時交易對基金業(yè)績的貢獻為負數?
A:因為所有參與者的擇時決定了市場,相對于市場,“擇時”本質上是一個零和游戲。作為一個整體,如果加上磨擦成本,擇時創(chuàng)造的收益一定是負的。但不排除個體投資者在擇時上能創(chuàng)造正收益,當然,大部分投資者都認為自己是少部分能通過擇時創(chuàng)造正收益的投資者。
相對于投資中的錯誤,持有多只股票降低了風險;相對于投資中的正確,持有多只股票降低了收益。如果事先不知道正確還是錯誤,那么,分散總是正確的。
Q:俗話說看長做短,股票應該如何做T(編注:T是trade date即交易日的簡稱)降低成本?
A:此實為賭壇之瑰寶,往圣之絕學。
年輕時我也曾不辭辛勞,遍訪海外仙山而求之。在某山明水凈處,得遇一仙風道骨之智叟。
智叟:“如你習得此技,不出一年,全球首富矣,睥睨巴芒,你愿拜我為師乎?”
我:“愿?!?/p>
智叟授我一秘籍,只有薄薄三頁。封面上四個大字:葵花寶典。我悚然。翻開第二頁,只有四字:高拋低吸。
智叟問:“你悟得此道乎?”我參悟三年,再拜師:“弟子已悟,然而還有一事不明,何為高,何為 低?”
智叟:“盡在第三頁。”
我正欲翻開第三頁,突然來了一陣狂風,將此三頁吹得無影無蹤,智叟也了無痕跡。
所以,后來我就在股??嗫鄴暝冀K不得其味……
Q:作為散戶,我們應該如何去理解企業(yè)?
A:最簡單地說,你可以假設上市公司是你朋友開的,你想參點股,你覺得應該怎么分析就怎么分析。大致就是:他這公司是咋賺錢的,能賺多少,能賺多久,在行業(yè)內有沒有競爭力。這就是所謂的商業(yè)模式。再看看,他讓你入伙的價錢你覺得合不合算。這就是所謂估值。
然后還要看他這個人靠不靠譜,會不會坑你。這就是所謂的企業(yè)文化或者治理結構。
Q:20年前巴菲特說,企業(yè)的護城河或者說核心競爭力一種是某個領域的低成本制造商。除此之外,企業(yè)還有哪些護城河?
A:技術(通常很容易被顛覆);品牌(不太容易被顛覆但規(guī)模容易受限);規(guī)模效應(賣得越多成本越低);網絡效應(越多人用越好用)。
Q:你怎么評價很多國家都會出臺的行業(yè)補貼政策?
A:對于補貼,不同的人看法不同。比如說我,就認為補貼政策沒有必要,因為它會扭曲生產要素價格,催生套利和腐敗。如果國家想促進某些行業(yè)的發(fā)展,就應該放開行業(yè)準入,讓農民都能干。
Q:如果沒有關稅保護、技術換市場、設立合資廠,本土品牌在零技術積累,規(guī)模成本沒有優(yōu)勢的情況下怎么競爭?
A:那你要看看比如吉利汽車是怎么發(fā)展起來的,關稅保護和技術換市場有作用嗎?這些作用都有限,最后拼的還是企業(yè)家精神、對需求的把握、對成本的控制。但企業(yè)的競爭力,只有在真正的市場中才能鍛煉出來。所謂的“保護”,扭曲了企業(yè)經營中生產要素的價格,尤其是“風險”的定價。所以,逐漸開放的汽車業(yè),現在還在給全球大廠打工;一開始就全面開放的家電、互聯網、低端制造業(yè),現在吊打全世界。
Q:目前B站是否有投資價值?
A:B站是個很有特色的產品,用戶心中有它的地位。投資價值當然有,主要看價格吧。我覺得幾個問題主要考慮:1、用戶上傳視頻領域,中國的競爭格局跟美國不同,簡單用YouTube套B站不一定是恰當的。2、B站在版權視頻上的投入是否有效果,不確定。3、目前B站主要的盈利模式與核心產品的相關性不是非常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