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曉燕
“師者,傳道授業(yè)解惑也?!边@是我看到的對老師最形象的定義。但我更喜歡人們稱“老師”為“教書匠”。最近幾年,隨著“大國工匠”精神的提出,“匠”這個字火了。何為匠心?專注、敬業(yè),終其一生只為做好一件事。那許許多多的老教師可不正是“教書匠”么?他們窮其一生,奮斗不止,只為學生的未來,只為學生家庭的幸福,只為整個社會的興盛。這就是教師!這就是教育!“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作為教育的實際操作者———教書匠,實在不容易當。
很羨慕“三千弟子,七十二賢人”的孔子和學生同坐一起“談天說地”式的教學。看看如今我們面對的學生———“手機”是他們的靈魂,“網游”是他們的“左膀”,“熱劇”是他們的“右臂”,“出口成章”的是“小鮮肉”,“為之傾倒”的是“當家花旦”。以前老說與學生有代溝,我覺得現在我們和學生之間有道巨大的鴻溝。如何越過鴻溝,直抵學生心靈深處?這就需要我們更多地關注學生了。
面對把“咨詢”寫成“資詢”的學生,面對高一還不會通分計算的學生,我們從未想過要放棄他們。更多的是認真分析學情,背上“背”著,兩手“抱”著,拖著拽著往“學習”的大門趕。后來看《士兵突擊》才知道,這就是不拋棄,不放棄。
《裝在套子里的人》《囚綠記》,主講的我們又何嘗不是套中人、籠中人?高懸在頭頂的無形的“高考指揮棒”,把我們變成了戴著枷鎖跳舞的人,既要舞步正確,又要舞姿優(yōu)美。但面對學習參差不齊的學生,我們只能先保證舞步正確,再去追求舞姿優(yōu)美。
如果說“高考”是“口”字的一橫,那么新式的教學理念和學生就是“口”字的兩豎。像忻州一中專家喬斌老師提到的天津某知名高中評判一個好教師,是通過教師授課,總共加起來不超過十句話,否則一票否定的教學理念。這種“天方夜譚”式的教學理念,每隔一段時間就會跳出來刺激一下我們的大腦皮層。當學生問我會不會打“英雄聯盟”游戲時,當學生問我是否知道“卡哇伊”是啥意思時,我意識到自己是真的“老”了??!時代的巨變、思想的落后,又何嘗不在囚禁教師!
但作為“囚”字中的人,仍高標準要求自己要做到“若愛,就深愛;若教,就全力以赴”。雖然“四面楚歌”,仍想推開“口”字僅剩的那“一”橫。
還記得大學老師“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的諄諄教誨,還記得初次上講臺的緊張和激動,還記得每一屆畢業(yè)生高考完打來的報喜電話。從未敢忘記自己的使命,也從未忘記自己的初心。
每帶一屆高一新生,總想著讓學生自由“飛翔”吧!把課堂還給他們,讓他們“走近文本,走進文本,走浸文本”,但心中的那條線卻從來不肯還給他們?,F在想想,自己的“魔念”可不是在囚住學生的同時,也把自己囚在了牢籠里了么!不如讓學生放手一搏,放飛自我。但學生放飛自我之前,我先要放過自己。
有“大情懷、大格局”的是“大”老師,有“高質量、高標準”的是“高”老師,兩者融合在一起,就是“高大上”的老師。繁峙中學有一群愛崗敬業(yè)、把教書當事業(yè)的老師,我相信有一天這里會涌現出越來越多的“高大上”的老師,我期待著那一天的到來,更希望那些人中有一個我。
(作者單位:繁峙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