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國棟
生活化教學指將教學活動置于生活背景之中,讓學生以生活主體的身份參與學習的教學模式。生活化教學能有效增加學生的知識經驗和生活經驗。那么,在高中政治教學中,如何通過生活化教學促進高中政治教學的發(fā)展和進步呢?筆者認為,關鍵在于以下幾點。
一、運用生活中的素材,培養(yǎng)學生的政治認同
培養(yǎng)學生的政治素養(yǎng)和政治認同,是高中政治教學的一個重要目標。不過,學生政治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下,學生了解政治教學內容的途徑僅停留在書本上、課堂上。生活化教學提倡將生活中鮮活的素材引入課堂,讓學生在學習中聯系實際生活,最終跨越生活層面對知識形成理性認識。生活化教學給學生提供了感受自然、社會的機會,可以促使學生以生活主體的身份去學習。在高中政治教學中,教師同樣可以運用生活中的素材來教學,以培養(yǎng)學生的政治認同。例如,在教學“國際關系的決定性因素:國家利益”時,教師可以結合當前的“中美貿易戰(zhàn)”,提前準備有關“中美貿易戰(zhàn)”的資料,然后,在課堂教學中圍繞國家利益這個話題,講述“中美貿易戰(zhàn)”發(fā)生的原因。如“中美貿易戰(zhàn)”發(fā)生的原因是美國以貨物貿易逆差為借口故意制造的貿易摩擦,目的是想通過貿易戰(zhàn)打壓中國。“中美貿易戰(zhàn)”的本質是美國為了維護國家利益和霸權地位而發(fā)起的經濟戰(zhàn)爭。最后,結合“中美貿易戰(zhàn)”,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培養(yǎng)學生對政府的信心和對政治的認同感。
二、創(chuàng)設生活化教學情境,培養(yǎng)學生的政治素養(yǎng)
政治學是以政治行為、政治體制、政治領域相關問題研究為主的社會學科。法治意識和理性精神是現代公民的基本素養(yǎng)之一,高中政治教學是培養(yǎng)學生法治意識和理性精神的主要途徑。在我國法治進程不斷推進的今天,高中政治教師要充分認識到培養(yǎng)學生法治意識的重要性,在特定的情境中讓學生更好地學習政治知識。在生活化教學情境中讓學生感受政治氛圍,可以拉近學生與教學內容之間的距離,培養(yǎng)學生的政治素養(yǎng)。所以,在高中政治教學中,教師要創(chuàng)設生活化情境,以培養(yǎng)學生的政治素養(yǎng)。例如,在思想政治選修5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有關校園暴力的真實案例,讓學生結合自身經歷,想一想自己是否聽說過類似的事情、是否經歷過類似的事情,談一談校園暴力的危害,自己關于校園暴力的看法,面對校園暴力,高中生該如何保護自己。然后,舉辦模擬法庭教學活動,讓學生分別扮演案件原被告、審判長、審判員和旁聽人員,通過對案件經過的梳理分析,做出公正的判決。在此基礎上,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以提高學生的道德品質和政治覺悟。
三、帶領學生走出教室,開展各種社會實踐活動
在新課改的推動下,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素質教育,成為當前教學的主流形態(tài)。以新課改為背景,生活化教學這個課題彰顯出了強勁的生命力。許多教師在實踐層面對生活教學進行了積極嘗試。高中政治教師在教學中,一方面要將學生關注的焦點、熱點問題引入課堂,另一方面要本著“走出去”的理念,將政治教學朝課堂外無限延伸,將學生的學習活動融入社會生活中去,借助各種社會實踐活動促使學生全面發(fā)展。例如,在教學“儲蓄存款和商業(yè)銀行”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去銀行咨詢或辦理相關業(yè)務,讓學生在實踐中了解相關知識。又如,在教學有關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內容時,教師可以讓學生組成志愿小組,去社區(qū)養(yǎng)老院開展慰問活動,或者帶領學生開展愛心環(huán)保、義賣活動,植樹造林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踐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理念,形成文明意識。
綜上所述,高中政治教學肩負著培養(yǎng)學生的思想道德、政治素養(yǎng)的重任,生活化教學在高中政治教學中有著積極的應用價值。所以,在高中政治教學中,教師要樹立生活化教學理念,從生活實際出發(fā),選用生活化素材來教學。同時,創(chuàng)設生活化教學情境,開展社會實踐活動,以提高政治教學質量,促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