殳俏
“贈人玫瑰,手有余香”,那贈人蒜頭會怎樣呢?
這真是文學青年們不可想象的情景。他也許應該顫抖著雙手,走過幾條街,找個干凈妥帖的洗手的地兒,如果那兒沒有肥皂,就還是不行。
無論如何,蒜頭的味道可不會太收斂,它們像是被嚴加管教卻依然調皮的小學生。如果你只是用清水洗了幾遍手,那只能是自己聞著沒事了。但當你忽然遇到你一直很想打招呼的美麗女郎時,就算你的手在背后攥成拳頭,蒜味依然會若無其事地、恰到好處地飄到你們倆中間,靜靜地彌漫,直至女郎問:“哇哦,誰剛剛吃了蒜?”
舊金山北灘有間著名的以大蒜為主題的餐廳,名叫“刺鼻玫瑰”。愛吃大蒜的人在這里,第一次勇敢地把蒜頭和玫瑰對等起來:你有你愛的香花,我有我愛的臭蒜。在我心中,蒜頭甚至比玫瑰更有感染力,更芬芳。就算不愛它的人直言不諱地說它味道刺鼻,我也只覺得它刺鼻得毫不矯揉造作。
走在北灘的街道上,只要靠近這家餐廳,一股強烈的蒜味就撲鼻而來。但這股氣味給你的更多提示是:這是一頭在廚房中找到自我價值的蒜,這是一頭被橄欖油和黃油鼓舞得士氣滿滿的蒜。而接下來,你需要做的只是推開餐廳的木門,去結識這頭即將變成美味的蒜,它會確保你在用餐之后變成它的粉絲。
在“刺鼻玫瑰”里,菜還沒有上桌的時候,蒜就已經(jīng)開始施展它的魅力了。每張桌子上都放著一個看起來油乎乎的玻璃罐,里面裝著黃綠色的醬料。那是由香草和蒜末混合而成,又用橄欖油腌制過的一種特殊蒜味沙司,蒜的不屈不撓、香草的古靈精怪、橄欖油的溫柔可人,三者被調制在同一方小天地中,聞起來濃郁得讓人胃口大開。
而這時候,服務生恰到好處地送上烤得松軟的面包,你便可以隨心所欲地往上堆這種特制的蒜味沙司了!直抒胸臆的蒜香,夾雜著香草的辛香,以及橄欖油自身的微微草香和青蘋果香,錯綜復雜地襯托著面包的甘香。眼看著被金黃色的蒜汁浸潤過的面包對著你嘴巴的一側,此刻你只想一口咬下去,就不用更多廢話來贊頌它那香甜中帶著辛辣的味道了。
寫到這里,不知怎的,我想到了安妮·普魯《大蒜戰(zhàn)爭》中那位拒絕丁點兒蒜味的醫(yī)生女婿,他的“恐蒜癥”最終是被他嗜蒜如命的丈母娘治好的,但那也是一點一點來的。如我上面寫的蒜味沙司,在愛蒜人看來,可謂凝聚了蒜之精華,但對吃不慣蒜的人來說,仿若一下子從涓涓的小溪流來到了惡魔四伏的沼澤地。
幫助他們,得像那位丈母娘一樣,一點一點來。比如,在蘑菇上刷點兒大蒜水,將淡淡的蒜味奶油用注射器打入土豆,燉湯時用線綁一瓣大蒜浸入湯中,最后再不著痕跡地拉出?!坝械闹皇菑N房飄出的淡淡香味,模糊的氣息,以及銀白色的小小碎屑?!弊罱K的結果是,從不沾蒜的醫(yī)生女婿在給病人診察時,常會熏得病人倒吸一口涼氣。
在“刺鼻玫瑰”用完餐的客人,大概也都會出現(xiàn)類似狀況。試想一下,你吃下的是一大碗撒滿了乳酪、羅勒碎、新鮮小番茄、黑橄欖和牛至的大蒜味意大利細面,一塊用大蒜油烤得外表焦香撲鼻、內(nèi)里粉嫩多汁的豬里脊肉排,配著柔滑細致的蒜味土豆泥,還有半只用辣椒和大蒜燉得又酥又入味的兔子,最后,還要來個“刺鼻玫瑰”的招牌——大杯蒜味奶油冰激凌。將這一切全部消滅之后,不來到街上打個完美的飽嗝,嗝出一個公共電話亭大小的蒜香立方體來,怎么能稱得上圓滿呢。
至于那些同你擦肩而過的行人,不用擔心。就像《大蒜戰(zhàn)爭》中說的那樣,他們未必能在那一刻就理解吃蒜人的心,卻會在回到家之后,面對寡淡無味的晚餐之時,忽然想起某位路人身上莫名其妙、難以名狀的奇怪味道,突然不由自主地惆悵起來。
(余長生摘自楚塵文化·重慶大學出版社《胖子之城》一書,辛 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