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吳越史新研

      2020-04-21 07:48:24王越峰
      卷宗 2020年4期
      關鍵詞:夫差

      摘 要:《清華簡·越公其事》是一篇內(nèi)容豐富的典型語類文獻,主要記述夫椒之戰(zhàn)后,越王忍辱求和、發(fā)憤圖強,在文種、范蠡等賢臣的輔佐下,通過實行五政,最終打敗吳國的史事。簡文內(nèi)容與《國語》密切相關,又可與《左傳》、《史記》、《越絕書》等古籍文獻對讀,對吳越史研究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在夫椒之戰(zhàn)、求成與許成、人物形象方面,通過簡文與傳世典籍的對讀,提出一些淺見。

      關鍵詞:越公其事;夫椒之戰(zhàn);夫差

      1 “起師”、“逆師”辨

      關于夫椒之戰(zhàn)的發(fā)動者,一直以來聚頌紛爭、莫衷一是。主要是因為典籍對戰(zhàn)爭發(fā)動者記載不一?!妒酚洝ぴ酵豕篡`世家》云:“……遂興師。吳王聞之,悉發(fā)精兵擊越,敗之夫椒”①和《國語·越語下》:“……果興師而伐吳,戰(zhàn)于五湖,不勝,棲于會稽。”②的記載,夫椒之戰(zhàn)發(fā)動者應為越國。但若依《史記·吳太伯世家》:“二年,吳王悉精兵以伐越,敗之夫椒,報姑蘇也”③和《越絕書》:“昔者,吳王夫差興師伐越,敗兵就李”④的記述,則夫椒之戰(zhàn)首先由吳國發(fā)動。新出的《越公其事》由于簡首殘缺,但根據(jù)上下簡文和《吳語》可以補為“吳王夫差起師伐越,越王勾踐起師逆之”⑤,與《吳語》記載一致,支持后一種說法。

      正因為這些互相捍格的史料,使得學者在敘述這一事件時往往語焉不詳、一筆帶過。如王青認為夫椒之戰(zhàn)應該是由吳國主動發(fā)起,《吳語》記載可信,而《越語》則將夫椒之戰(zhàn)的起因與后來越趁吳北上稱霸之際伐吳之事混淆在一起,從而出現(xiàn)記載訛誤。⑥但文章中并未提供任何證據(jù),況且按《越語》記載,明確指夫椒之戰(zhàn),不存在記載混淆一說。劉見華持相反觀點,他認為對比《吳太伯世家》中的“悉發(fā)精兵以伐越,敗之夫椒”的說法,不難看出,其“伐越”之說就是《越王勾踐世家》中的“悉發(fā)精兵擊越”。而《越絕書》所記“吳王夫差興師伐越,敗兵就李”之“伐越”并非指戰(zhàn)前的起兵攻伐,而是在大敗越軍后乘勝進攻,尾追越軍至于越地,所以才造成“吳伐越”而不是“越伐吳”了。⑦

      《越公其事》第三章的記載,為厘清這一問題,重構戰(zhàn)爭前后的歷史記憶,提供了重要資料。簡文記載如下:

      吳王乃出,親見使者曰:‘君越公不命使人而大夫親辱,孤敢脫罪于大夫。孤所得罪,無良邊人稱□怨惡,交斗吳越,使吾二邑之父兄子弟朝夕粲然為豺狼,食于山林草莽。孤疾痛之,以民生之不長而自不終其命,用使徒遽趣勝聽命于……人還越百里……今三年無克有定,孤用愿見越公,余棄惡周好,以徼求上下吉祥。孤用率我一二子弟以奔告于邊人。邊人為不道,或抗御寡人之辭,不使達氣,罹甲纓胄,敦齊兵刃以捍御寡人。孤用委命重臣,?冒兵刃,匍匐就君,余聽命于門。君不嘗親右寡人,抑荒棄孤,圮墟宗廟,陟棲于會稽。孤又恐無良僕馭燃火于越邦,孤用入守于宗廟,以須使人。今大夫儼然銜君王之音,賜孤以好曰:‘余其與吳播棄怨惡于海濟江湖。夫婦交接,皆為同生,齊執(zhí)同力,以御仇讎。孤之愿也。孤敢不許諾,恣志于越公!使者返命越王,乃盟,男女服,師乃還。

      簡文中重復出現(xiàn)的“邊人”值得注意,吳王夫差在面對越國求和使者時,放低姿態(tài),將兩國戰(zhàn)爭推諉于“無良邊人”構惡邊境。這一點與《吳語》“昔者越國見禍,得罪于天王。天王親趨玉趾,以心孤勾踐,而又宥赦之。君王之于越也,繄起死人而肉白骨也。孤不敢忘天災,其敢忘君王之大賜乎!今勾踐申禍無良,草鄙之人,敢忘天王之大德,而思邊垂之小怨,以重得罪于下執(zhí)事?勾踐用帥二三之老,親委重罪,頓顙于邊”⑧的記載可相印證。雖說外交辭令都有粉飾自我,推脫罪責的一面,但雙方辭令在“邊陲構惡”中認同一致,可見吳越兩國在戰(zhàn)前邊境沖突確實存在。簡文“今三年無克有定……”,又說明邊境戰(zhàn)爭時間跨度之長,自吳越檇李之戰(zhàn)一直持續(xù)到夫椒之戰(zhàn)前。據(jù)此,筆者認為不應該孤立地看待夫椒之戰(zhàn),夫椒之戰(zhàn)并不是一場突起的戰(zhàn)爭,不像傳統(tǒng)敘事那樣夫差悉取精兵,在公元前494年,于夫椒大敗勾踐;或者勾踐不聽范蠡規(guī)勸,在前494年,興師伐吳,最終大敗。我們應該用整體的、流動的視野來看待夫椒之戰(zhàn),夫椒之戰(zhàn)極有可能是吳越自檇李之戰(zhàn)后,兩國邊境持續(xù)沖突,兩國在二年多的局部戰(zhàn)爭下,越國不同意吳國周好,于前494年大規(guī)模進攻吳國,兩年改革強盛的吳國抓住時機,在夫椒大敗越國,一舉攻入越國國內(nèi),圍攻越王勾踐于會稽山。是一場由邊境小規(guī)模戰(zhàn)爭擴大到舉全國之力的大規(guī)模戰(zhàn)爭。

      2 許成過程及原因

      關于夫椒之戰(zhàn)后吳許越成的原因,《越公其事》和《吳語》的記載不一。據(jù)《越公其事》的記載,許成原因主要是吳越兩國道路修險,持續(xù)作戰(zhàn)損耗大。如“……思道路之修險,乃懼……”、“今我道路修險,天命反側(cè),豈庸可知自得?吾始踐越地以至于今,凡吳之善士將中半死矣。今彼新去其邦而篤,毋乃豕斗,吾於胡取八千人以會彼死?”⑨而根據(jù)《吳語》的記載,吳許越平主要是因為越國瀕臨滅國,夫差放松警惕,欲北上與齊國爭雄。如“孤將有大志于齊”、“大夫奚隆于越,越曾足以為大虞乎?若無越,則吾何以春秋曜吾軍士?”⑩首先分析一下夫椒之戰(zhàn)后伐齊之時間,《左傳·哀公十年》載“公會吳子、邾子、郯子伐齊南鄙,師于鄎”、“秋,吳子使來復儆師”,此年為夫差十一年,明年伐齊。據(jù)《吳語》:“王弗聽。十二年,遂伐齊。齊人與戰(zhàn)于艾陵,齊師敗績,吳人有功?!保瑒t伐齊之年與《左傳》同,為夫差十二年。左傳相較吳語,除了記載艾陵之戰(zhàn)外,還增加了一條規(guī)模不大的邊境戰(zhàn)爭。但據(jù)《吳太伯世家》的記載“七年,吳王夫差聞齊景公死而大臣爭寵,……子婿諫曰……吳王不聽,遂北伐齊,敗齊師于艾陵?!薄ⅰ笆?,因伐齊而歸。十一年,復北伐齊”,史記記載的艾陵之戰(zhàn)時間與左傳、吳語均不一致,不知是史公把某次兩國戰(zhàn)爭誤作艾陵之役,抑或純粹時間誤記,不可確考。 考之左傳,夫差分別于六年、七年伐陳,伐魯,其欲北上與中原各國爭霸之心可見,但夫差二年敗越至六年似乎無戰(zhàn)事,大概如《越公其事》所說的“善士將中半死矣”,自身傷亡亦不小,北上爭霸需修整恢復罷!夫差在許成時,已有北上爭霸之心這一點,在《越語》中也能找到相應證據(jù)?!对秸Z》中有“夫差將欲聽與之成,子胥諫曰:‘不可。夫吳之與越也,仇讎敵戰(zhàn)之國也。三江環(huán)之,民無所移,有吳則無越,有越則無吳,將不可改于是矣。員聞之,陸人居陸,水人居水。夫上黨之國,我攻而勝之,吾不能居其地,不能乘其車。夫越國,吾攻而勝之,吾能居其地,吾能乘其舟。此其利也,不可失也已,君必滅之。失此利也,雖悔之,必無及已?!钡挠涊d,可見伐齊確為一個重要的原因。關于“道路修險”這一點,勾踐戰(zhàn)敗后棄都埤中,棲于會稽山上,吳軍從政治中心姑蘇臺孤軍深入,道路的確修險。筆者認為這兩種說法都是當時吳國的實際,《吳語》的作者是在吳、齊、越三國大背景下來看待這一許成原因。而《越公其事》的作者主要關注點在吳、越兩國上,所以對兩國戰(zhàn)爭傷亡、力量對比更為了解,因此具體地從這一方面來詮釋許成原因。

      吳越許成的過程,各種史籍的記載也是參差互異?!对焦涫隆返谝徽掠浭隽宋姆N通過軟硬兼施的說解,吳王夫差同意許成。《吳語》的記載認為越國派遣使者諸稽郢通過卑下恭維的言辭,求和成功。《越語上》則認為文種以軟硬兼施的言辭,通過吳王寵臣伯嚭求和成功?!蹲髠鳌贰ⅰ秴翘兰摇返恼f法與《越語上》相同,都是文種通過伯嚭行成,只是《左傳》增加了伍子胥強諫的內(nèi)容,《吳太伯世家》增加了“(越王)請委國為臣妾”和伍子胥強諫的內(nèi)容。對照以上典籍,《左傳》、《越公其事》、《越語》、《史記》都有記敘一致之處,即越王使文種求成,惟《吳語》明確記載諸稽郢求成。關于諸稽郢,李錦芳曾撰文認為其即為文種,他認為其他典籍均明確記載文種行成,惟《吳語》使用“諸稽郢”一名,“諸稽郢”極有可能為文種之別名,他運用語言學的知識,討論了文種為“通名”,諸稽郢為其百越之名。但是在《吳語》中同時出現(xiàn)了文種和諸稽郢兩個稱謂,可見,李錦芳的觀點并不能令人信服。正是因為不同版本的差異,太史公在撰寫《史記》時,由于文獻不足,對不同版本亦不敢隨意取舍,惟將荒誕離奇之事擯棄,往往雜糅不同版本,造成《史記》吳越史記載之混亂。如《越王勾踐世家》有如下記載:

      乃令大夫種行成于吳,膝行頓首曰:“君王亡臣勾踐使陪臣種敢告下執(zhí)事:‘勾踐請為臣,妻為妾吳王將許之。子胥言于吳王曰:‘天以越賜吳,勿許也。種還,以報勾踐。勾踐欲殺妻子,燔寶器,觸戰(zhàn)以死。種止勾踐曰:‘夫吳太宰嚭貪,可誘以利,請間行言之于是勾踐乃以美女寶器令種間獻吳太宰嚭。嚭受,乃見大夫種于吳王。種頓首言曰:‘愿大王赦勾踐之罪,盡入其寶器。不幸不赦,勾踐將盡殺其妻子,燔其寶器,悉五千人觸戰(zhàn),必有當也。嚭因說吳王曰:‘越以服為臣,若將赦之,此大國之利也。吳王將許之。子胥進諫曰……吳王弗聽,卒赦越,罷兵而歸”

      于是舉國政屬大夫種,而使范蠡于大夫柘稽行成,為質(zhì)于吳。二歲而吳歸蠡。

      《越王勾踐世家》的記載與以上諸典籍的記載均不同,首先按照記載,文種第一次去吳國求成,因伍子胥強諫,吳王不許成,第二次文種通過伯嚭求成成功。并且,史料中出現(xiàn)了“柘稽”一人,此人極有可能是《吳語》中提到的諸稽郢?!豆篡`世家》記載文種兩次求成,這一點在《越語下》中亦可得到印證。如“……吳人不許。大夫種來而復往,曰:‘請委管籥屬國家,以身隨之,君王制之。吳人許諾?!睋?jù)此筆者認為,諸稽郢和文種均求成于吳,文種為夫椒戰(zhàn)后受越王派遣向吳王求成。諸稽郢為吳王許成后跟隨越王入宦于吳。李守奎先生認為,從故事化傾向來看,我們可以大致排出一個次序來,《左傳》、《越公其事》、《吳語》、《越語上》、《越語下》,越往后故事性越強,史料價值也越低。但是筆者認為這樣的序列從文本的文學敘事來看,大致不差,但是在這里《越語》記載的文種兩次求成極有重要,其史料價值也應該高于其他。

      3 人物形象分析

      《清華簡》的整理者認為,《越公其事》與其他三篇語類文獻最大的不同主要有兩點。其中之一即為,獲勝的夫差謙卑至極,被描寫得像個失敗者,與其他文獻所載很不相同。在其他傳世文獻中,夫差一直被描繪成剛愎自用、驕縱逼人的形象,與《越公其事》中許成時謙卑收斂的言辭反差甚大。由此也引發(fā)了大量學者對夫差形象的注意與研究。但筆者認為光憑這一外交辭令尚不足以顛覆夫差的原有形象,根據(jù)《吳語》的記載,夫差在吳齊艾陵之戰(zhàn)勝利后,派行人奚斯使齊解說,這時的夫差爭霸成功,正處于鼎盛期,但其言辭仍謙卑恭謹,與《越公其事》中的謙卑言辭如出一轍。如“吳王夫差既勝齊人于艾陵,乃使行人奚斯釋言于齊,曰:‘寡人帥不腆吳國之役,遵汶之上,不敢左右,唯好之故。今大夫國子興其眾庶,以犯獵吳國之師徒,天若不知有罪,則何以使下國勝!”可見,僅憑這一外交辭令來說明夫差形象大變站不住腳。相反,筆者認為,根據(jù)《越公其事》的記載,伍子胥的形象更應引起我們的注意?!对焦涫隆返诙掠羞@樣一段記載:

      吳王曰:“大夫其良圖此!昔吾先王盍盧所以克入郢邦,唯彼雞父之遠荊,天賜忠于吳,右我先王。荊師走,吾先王逐之走,遠夫勇殘,吾先王用克入于郢。今我道路修險,天命反側(cè),豈庸可知自得?吾始踐越地以至于今,凡吳之善士將中半死矣。今彼新去其邦而篤,毋乃豕斗,吾於胡取八千人以會彼死?”申胥乃懼,許諾。

      該文中一個“懼”字實為點睛之筆。在其他典籍文獻中,伍子胥均未同意夫差許越成,甚至是抵死直諫?!秴钦Z》中,夫差曾以“無拂吾慮”來規(guī)勸大臣,望能支持其決定,但伍子胥仍直言強諫?!蹲髠鳌分?,當夫差弗聽其諫言,伍子胥退而告人曰:“越十年生聚,而十年教訓,二十年之外,吳其為沼乎!”考之后事,當夫差伐齊得勝后詢問伍子胥時,其釋劍而起,以不忍親見王為越之所擒,自請先死。將死時,要求懸其目于東門,以見越之入,吳國之亡也。如此耿直強諫之人,在《越公其事》中竟然因為夫差一句話而懼,改變立場,答應吳越和好。因此筆者認為與其說《越公其事》中夫差形象大變,倒不如說伍子胥形象巨變。且在《清華簡》中出現(xiàn)了一個新人物伍子胥兄弟雞父,當夫差面對伍子胥感念伍氏功績時以“彼雞父”獨稱,只字未提眼前人伍子胥。筆者認為《越公其事》對越國頗具正面立場,而有刻意弱化伍子胥之嫌,不知是因為該楚簡對楚之敵人的仇視還是對仇越之人的弱化而刻意突出越王的偉大。

      外交辭令受記載者立場、態(tài)度的影響,往往不一定如實、完整的記錄,會略有偏差。有時為突出豐富個人形象、前后記載文氣順暢,外交辭令有些許不同(擇取面向不同)。參照不同版本,或許有新發(fā)現(xiàn),對研究人物形象、鉤沉史事,或有所裨益。

      注釋

      ①(漢)司馬遷撰;中華書局編輯部編.史記[M].北京:中華書局.1998.

      ②(吳)韋昭注.國語[M].北京:商務印書館.1935.P233

      ③(漢)司馬遷撰;中華書局編輯部編.史記[M].北京:中華書局.1998.

      ④(漢)袁康著.越絕書[M].商務印書館出版.1937.P29

      ⑤李學勤,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編.清華大學藏戰(zhàn)國竹簡 7[M].中西書局.2017.P114

      ⑥王青.春秋后期吳、越史事記載的若干問題辨析——由出土文獻引發(fā)的思考[J].北京教育學院學報,2017,31(01):70-74.

      ⑦劉見華.夫椒之戰(zhàn)越軍退軍路線考[J].浙江教育學院學報,2010(05):87-91.

      ⑧(吳)韋昭注.國語[M].北京:商務印書館.1935.P216

      ⑨李學勤,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編.清華大學藏戰(zhàn)國竹簡 7[M].中西書局.2017.P119

      ⑩(吳)韋昭注.國語[M].北京:商務印書館.1935.P216

      李錦芳.釋“物盧之矛”、“諸稽郢”[J].文史知識,1995(02):

      103-105.

      李守奎.《越公其事》與句踐滅吳的歷史事實及故事流傳[J].文物,2017(06):75-80.

      李學勤,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編.清華大學藏戰(zhàn)國竹簡 7[M].中西書局.2017.P122.

      參考文獻

      [1]李學勤,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編.清華大學藏戰(zhàn)國竹簡 7[M].中西書局.2017.

      [2](吳)韋昭注.國語[M].北京:商務印書館.1935.

      [3](漢)司馬遷撰;中華書局編輯部編.史記[M].北京:中華書局.1998.

      [4](漢)袁康著.越絕書[M].商務印書館出版.1937.

      [5]劉見華.夫椒之戰(zhàn)越軍退軍路線考[J].浙江教育學院學報,2010(05):87-91.

      [6]李錦芳.釋“物盧之矛”、“諸稽郢”[J].文史知識,1995(02):103-105.

      [7]李守奎.《越公其事》與句踐滅吳的歷史事實及故事流傳[J].文物,2017(06):75-80.

      [8]王青.春秋后期吳、越史事記載的若干問題辨析——由出土文獻引發(fā)的思考[J].北京教育學院學報,2017,31(01):70-74.

      作者簡介

      王越峰(1994-),男,漢族,浙江湖州人,碩士在讀,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研究方向:中國史。

      猜你喜歡
      夫差
      臥薪嘗膽
      勾吳強主夫差的尚武情懷
      任性的自戀,隱忍的自強
      讀書(2020年7期)2020-07-09 03:46:11
      西施的愛情
      勾踐沒有做過夫差的奴仆?
      越王勾踐:善于在隱忍中抓住機會的睿智領導者
      臥薪嘗膽
      夜渡笠澤
      淺論吳王夫差的霸氣
      傳統(tǒng)帝王形象的顛覆
      電影評介(2008年6期)2008-04-14 11:03:44
      南城县| 双辽市| 泗水县| 长丰县| 宁都县| 泾源县| 丽水市| 兴海县| 罗山县| 利辛县| 柞水县| 陵川县| 岱山县| 田林县| 玛曲县| 赤水市| 余江县| 全州县| 库伦旗| 徐州市| 石狮市| 凌源市| 张家港市| 玛曲县| 河池市| 孟州市| 庆元县| 修水县| 且末县| 赣州市| 镇平县| 登封市| 孟津县| 洪雅县| 府谷县| 仁怀市| 石楼县| 沽源县| 紫云| 阿拉善右旗| 曲麻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