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廣英,王潤博
(漯河職業(yè)技術學院 食品工程系,河南 漯河 462000)
炸醬面是中國傳統(tǒng)特色面食,深受北方人的喜愛。研制炸醬面拌醬產品,可以為生活節(jié)奏快的人們享受美味提供方便[1]。本研究對炸醬面拌醬配方進行優(yōu)化,旨在為其工業(yè)化生產提供依據。
大豆油、蔥、姜、豬肉、豆瓣醬、甜面醬、干香菇、味精、醬油、芝麻醬、山梨酸鉀、香辛料、食用鹽、白砂糖。
絞肉機、調和鍋、油炸鍋、斬拌機、灌裝機。
炸醬面拌醬產品的制作工藝流程見圖1。
圖1 炸醬面拌醬產品的制作工藝流程
選取影響產品風味和外觀品質的四個主要因素進行正交試驗。
1.5.1 原料預處理
蔥、姜的預處理:去除蔥、姜中不可食用的部分及外來雜物,清洗干凈后,用斬拌機分別將其斬拌成蔥泥、姜泥待用。
干香菇的預處理:根據配方中復水香菇丁的用量,按照干香菇與水1∶3的復水比例標準,計算出所需要的干香菇;用清水浸泡,直至干香菇完全被水浸透為止;再用清水清洗干凈,瀝水后用絞肉機過直徑6 mm孔板,制成復水香菇丁。
豬肉的預處理:分割前先修凈豬肉上多余的脂肪,然后用絞肉機過直徑8 mm孔板,制成肉粒。將肉粒放入油炸機,油炸機的溫度設定為150 ℃,要邊加熱邊攪拌,炸至肉粒表面呈黃褐色[2-3]。
1.5.2 計量配制
按照產品配方比例準確稱取,并標識清楚。
1.5.3 熬制殺菌
將大豆油全部倒入調和鍋進行加熱,待油溫升到110±2 ℃時,加入豆瓣醬、甜面醬,攪拌均勻后持續(xù)油炸5 min;油炸結束后,依次加入蔥泥、姜泥、香菇丁、肉粒及食用鹽、白砂糖、調味料、味精,加熱攪拌5 min;最后加入芝麻醬、醬油和水,混合均勻后繼續(xù)攪拌加熱,進行熬制殺菌;當溫度升到95 ℃時,開始恒溫計時30 min,恒溫結束前10 min加入山梨酸鉀。
1.5.4 降溫
熬制結束后,立即進行回流降溫,使產品溫度快速降至85±2 ℃。
1.5.5 灌裝
灌裝前先檢查灌裝間的設備、工器具、人員是否已清洗和消毒,所用包裝物是否正確,確認后方可開始灌裝。
待產品降溫后開始灌裝,在整個灌裝過程中,要求產品溫度不低于65 ℃;每半小時用75%的酒精溶液對人員進行消毒,灌裝中斷時及時進行清理和消毒;包裝膜采用通用鍍鋁膜,要求包裝袋平整,熱合嚴密,無泄露;熱合處不得殘留醬料、油污。
1.5.6 冷卻、裝袋、封口
灌裝好的產品應進行降溫冷卻,待產品溫度降至37 ℃以下時進行裝袋,要求包裝袋外觀平整、熱合嚴密、日期打印準確。
1.5.7 裝箱、入庫
裝箱時,產品正面朝上,封口嚴密,且每箱產品不得有負偏差。產品包裝完畢,入庫存放。要求庫內產品標識清楚,碼放整齊,不得接觸地面。
感官評定小組由10名食品專業(yè)人士組成,分別從色澤、狀態(tài)、滋味、氣味四個方面進行綜合評定,感官評分標準見表1[4]。
表1 感官評分標準
在前期預實驗的基礎上,確定基本配方為:蔥泥4.7%、姜泥2.4%、甜面醬2%、香辛料0.52%、醬油9%、芝麻醬4.5%、山梨酸鉀0.08%、食用鹽5%、白砂糖2%、味精1%。在基本配方不變的基礎上,選擇對產品影響較大的大豆油、豆瓣醬、油炸肉粒和復水香菇的添加量四個因素進行L9(34)正交試驗,因素水平設計見表2,試驗結果見表3。
表2 正交試驗因素水平
表3 正交試驗結果分析
續(xù)表3:
試驗號ABCD分值 k17.008.177.407.90 k28.407.438.538.00 k38.278.077.737.77 R1.40.731.130.23 優(yōu)化水平 A2 B1 C2 D2
注:產品總量計為100,試驗中加水補足
由表3可知,根據極差R由大到小的順序,各影響因素的主次順序為A>C>B>D,即大豆油對產品的感官品質影響最大,其次是油炸肉粒,接著是豆瓣醬,復水香菇影響最小[5]。最佳工藝組合為A2B1C2D2,即大豆油添加量為22%、豆瓣醬添加量為14%、油炸肉粒添加量為10%、復水香菇添加量為9%。在該條件下進行驗證實驗,結果表明,產品風味及外觀品質俱佳。
本文以炸醬面拌醬為研究對象,采用正交試驗對其配方進行優(yōu)化。確定最佳配方為:大豆油22%、豆瓣醬14%、油炸肉粒10%、復水香菇9%、蔥泥4.7%、姜泥2.4%、甜面醬2%、香辛料0.52%、醬油9%、芝麻醬4.5%、山梨酸鉀0.08%、食用鹽5%、白砂糖2%、味精1%、水適量。以此配方制作的拌醬顏色油潤有光澤,風味濃郁,與炸醬面搭配食用堪稱一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