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竹笛音孔定位之“劃線板”

      2020-04-25 01:50:30
      樂器 2020年4期
      關鍵詞:音孔管長劃線

      “劃線板”,笛子制作師都知道它的用途,而就劃線板的實際用途而言,其正名似乎應該是笛子制作的“音孔定位板”,即為制作各種調門笛子的音孔定位的,其定位方法簡便、高效。

      曾見有人撰文:《從中國“弦準”發(fā)展的視角看笛鄉(xiāng)銅嶺橋的“劃線板”》。不難看出,該文撰寫者目的是認定“弦準”就是劃線板的發(fā)端,因為“弦準”是西漢末年音律學家京房(前77~前37)發(fā)明的,從而以示其源流之久遠。實際上弦準同劃線板是性質和用途完全不同的兩碼事。

      “弦準”是什么?“弦準”也叫“均準”?!跋覝省保韵叶?;“均準”,確定弦的標準音高(絕對音高),然后計算十二律在該弦上的位置,并獲知其律高。京房為什么要制作“弦準”?原來京房發(fā)現用竹管按照三分損益法制作的十二支律管不合律,故而明確地指出“竹聲不可以度調”——實際上竹聲只是不能簡單地度調。又因為黃鐘管長僅9寸,應鐘管長4.74寸,于9寸的黃鐘與4.26寸應鐘之間無法辨清細分的60份(60律),因此制作弦長9尺的弦準來計算60律。京房制準是研究律分,而劃線板所言各個調門之間的音孔間距成比例,由此可知,弦準(均準)同劃線板制笛的原理不同,用途不同,故而不是一碼事。至于承繼京房之研究均準的,還有南朝宋·錢樂之的360律,以及梁武帝的“四通”(每通具三根弦,四通計十二弦)。

      若說古代之笛的制作,可用劃線板的,那應該是公元274年西晉武帝司馬炎泰始十年,中書監(jiān)荀勖所制定的“笛律”。荀勖笛律所講述的是十二支符合三分損益律和十二律呂之“泰始笛”制作時的定孔方法。荀勖講述泰始笛制作時確定管長和各個音孔的定位方法時,所用的是“上度”(由某律按所生之律的長度向上量?。?、下度(由某律按所生之律的長度向下量取)的方法。由于泰始笛確定音孔位置時須加減“管口校正量”之增差(宮、角二音所應之律的差),此時用三分損益法確定音孔位置的計算很繁瑣,而“上度”“下度”法略去了“宮角二律之差”的增減,因此用上度、下度法在笛上確定音孔位置極為簡便。這上度、下度法,就是在笛上方便操作的三分損益法。荀勖設計泰始笛,首先涉及到笛律研究中開管與閉管、管口校正量等現今仍然令專家頭痛的音樂聲學問題,但他卻沒想到十二笛各笛音孔之間的關系成比例,可以用更為簡捷的百分比的方法。此法就是“劃線板”之原理,同劃線板之功能毫無差異;但不能說荀勖發(fā)明了制作十二支笛子的“劃線板”。關于荀勖制作套笛,定孔時各音孔之間成比例的問題,本人在《談談“荀勖笛律研究”》一文中有明確的闡述①。

      如今“劃線板”使用普遍,但最早設計和使用“劃線板”的應該是大同樂會的樂器工廠,設計者應該是大同樂會的創(chuàng)始人鄭覲文。何以見得?這得從定調笛的使用和制作來做判斷。

      你別看歷代文獻討論音樂時黃鐘、大呂談得頭頭是道,可有幾支簫笛的制作是長短有定制、音高有規(guī)定的?敝人見到現代最早提及簫笛制作應該用標準音的,是鄭覲文出版于1924年的《簫笛新譜》。該書指出黃鐘音高等同于西樂的“C”。后經實踐,鄭覲文發(fā)現黃鐘為“C”不適用于民族民間音樂的問題,故而于1928年改稱黃鐘應等同于西樂的“A”②。此后更有彭祉卿所撰寫刊于《今虞琴刊》的《新制雅簫圖說》,他認定黃鐘等同于西樂的C;當然,彭祉卿所認定的黃鐘相當于西樂的“C”,也是符合琴和琴簫之實際的。

      原先竹笛通常只用曲笛和梆笛兩大類。這兩大類笛子中,出于用途的差別,管徑與音調也略有差別,例如為昆曲伴奏的曲笛管徑稍粗、音調略低;再就用于昆曲伴奏的曲笛來說,南方的略粗,北方的略細。再就用于絲竹和吹打樂之笛的情況是,管徑也是稍細、音調略高的。由于民間演奏以笛的音高作標準,故音調略有差異也就無礙大局。大同樂會要制作十二支一套的笛,在標準音確定以后也很難方便地確定十二笛的準確音孔位置。制作笛子的材料是竹,同一音調的笛竹,不可能挑選到管徑和兩端管徑差完全一致的竹。音調統(tǒng)一而管徑和兩端的管徑差不統(tǒng)一,就無法保證有效管長同一,音孔位置也就無法統(tǒng)一。為了保證基音的準確,只能修正從吹孔至調音孔的有效長度,這就導致了笛子的有效管長產生了差池。由于笛子的音孔之間成比例,為了方便笛子的定孔,大同樂會便設計了“劃線板”。

      大同樂會制定劃線板之事,理當為上世紀二十年代,這不僅有制作符合絕對音高的十二調笛之需要,也有鄭覲文的著述可證明。

      1929年,鄭覲文在出版了《中國音樂史》之際,又完成了另一部巨著《中西樂器全圖考》。1933年醞釀《中西樂器全圖考》出版時更名《樂器圖說》,筆者估猜,可能書稿刪節(jié)了西洋樂器之內容的緣故。此書蔡元培為它的出版作序,可未見刊行于世,可能是因為此書篇幅大、出版費用高的緣故。本人千方百計尋覓書稿下落。2019年9月,在上海音樂學院舉辦了“百年大同紀念會”。紀念會期間,金元正拿出了其父、我的業(yè)師金祖禮先生珍藏的《樂器圖說》古琴、琵琶、笛這三個章節(jié)的講義。講義上雖然署名鄭玉蓀,可我一眼就斷定是鄭覲文的遺著。在此書稿“笛孔距離計算法”一節(jié)中有如下說明:“笛以竹為材料。竹有粗細,粗竹與細竹容積不同,因而各孔之距離亦不能相等。但其音必有標準,可用百分比法計算之。……無論音部(從吹孔至調音孔)長短如何,概用此法計算,即可使粗細不同之竹,配成支支一律之音。”此法后被上海地區(qū)的制笛作坊所接受,筆者清晰地記得,1956年南京星海樂器合作社從上海請去的制笛師傅,笛子確定音孔位置就用此法。

      此法看來知道的人并不多。為了提高簫笛的制作質量,輕工業(yè)部曾于1959年讓全國樂器試點組根據經驗制定了一個“定調笛規(guī)格尺寸表”③。該表羅列了各種調笛的管長、內徑、音孔位置,甚至孔徑和“海底”(從笛腦至吹孔重點的長度)都作了規(guī)定??磥泶吮砜赡転椴欢炎又谱鞯膶<宜鶜w結,所反映的是“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對笛子制作不大具有可操作性。我查閱當年試點組,好像沒包括上海。

      我從沈正國處獲得了笛鄉(xiāng)銅嶺橋制笛所用的劃線板。銅陵橋所用的制笛劃線板計4塊,適用的笛由大F調至小C調。其數據如下表一(單位;mm)。

      長寬高適用調門第一塊 615 419 40 大F、大G、大A第二塊 465 310 35 ?B、C、D第三塊 375 240 30 E、F、G第四塊 285 180 25 A、?B、小C

      上表所列數據不難看出,所選框高是為了適應所選調門笛子的外徑:調門低,管徑大,故而框架高,反之則低。長和寬是為了適用與所選調門之笛的長度,例如第一塊長615mm、寬419mm,那就是該板適用于有效管長(從吹孔至調音孔)為419mm至744mm之間的大A調至大F調笛子的音孔定位。又如第四塊板則適宜于有效管長為180mm至337mm之間的小C調~小A調笛的音孔定位。至于這四塊劃線板各自的音孔定位,實際上是同一個比例,僅各自所適用的管長不同而已。其比例如下表二:

      孔序 第六孔 第五孔 第四孔 第三孔 第二孔 第一孔 調音孔比例 44 51 59 69 74 84 100

      其間第一、二塊同第三、四塊之間有千分之一的細微差別,完全可以忽略不計。

      據說銅嶺橋所用之劃線板是周林生提供的,周林生曾向鄭覲文之子鄭玉蓀學過藝,并告知此劃線板系鄭覲文所設計。方法是鄭覲文的,我查對了一下,各個音孔之間的間距比例確實有點微小的差別。中肯地說一句,周林生將鄭覲文設計的劃線板帶進銅陵橋,不僅使大同樂會的這一有效方法得以承繼下來,同時更促進了銅陵橋笛鄉(xiāng)的建設,周之功不可沒。

      此處有幾個問題需要討論一下。首先,簫笛的發(fā)聲原理是完全相同的,除吹奏方法略有差別以外,制作上也完全有相通之處,那么洞簫的制作是否也可以設計劃線板呢?實際上公元274年(西晉泰始十年)荀勖所設計的泰始笛,確實可以用現今所用之劃線板的——當然各孔之間的比例不同。這“泰始笛”乃是對漢魏長笛的改進,是今日洞簫之源頭。泰始笛的制作若用劃線板則是否方便,而今日之洞簫則無此需求。其因是,荀勖制作的“泰始笛”一套計有十二枚,而如今的洞簫不過兩三個調而已。

      其次,劃線板用于工廠、作坊笛子的批量制作,確實很省時,但是就業(yè)余的制作者而言,則略嫌繁瑣。因為業(yè)余愛好者不僅制作的量極其有限,再就調門來說也毋須那么多。不要劃線板能否方便制作?答案是能!其方法有二:一是用表二的比例來定音孔的位置,二是用表二的比例繪制竹笛音孔定位尺。用比例在校定好筒音的笛子上計算音孔位置比較麻煩,而用音孔定位尺則簡捷、方便。

      音孔定位尺,實際上就是“劃線板”。其差別是:劃線板是立體的,而音孔定位尺是平面的,差別僅此而已。為此,音孔定位尺更適合于業(yè)余愛好者的使用。

      音孔定位尺乃是一直角三角形,三角形的頂端(A)是吹孔位置,底線(B、C)所示為調音孔位置,其余七根平行線由上而下依次為吹孔、第六孔至第一孔,如圖。

      此竹笛音位尺為本人所用,音孔定位之百分比與眾人略有不同:第一孔為0.84,第二孔為0.745,第三孔為0.68,第四孔為0.6,第五孔為0.52,第六孔為0.43,第六孔也常常定在0.425之處。第六孔的音孔位置提高,通過孔徑的限制,從而保證了用“○○○○○○”的指法吹出的是標準的“?4”音,而用“○●●○○○”指法吹出的則是準確的“4”④音。第二孔位置的下移,不僅可以方便轉調,且方便小笛子制作時的手指按孔。

      竹笛音位尺的使用方法是:在校準基音后,用線繩或紙條量取從吹孔至調音孔的長度,將線繩或紙條的頂端置于三角形的頂端(A點),移動下端對準三角形底線(BC),中間相交的七個點依次就是吹孔及六個音孔的位置,再將此點位移放到欲制作的笛上即可。假若我們繪制笛子音孔尺時,將縱邊的長度定為240mm,將底邊定為500mm,那么在這一張表上即可方便地定出?B調至G調幾支常用調門笛子的音孔位置,也就是說,這么一張表的功能等同于第二、第三兩具劃線板。

      再一個問題,就是想談談如何看待上面所說的劃線板,即劃線板所示的各個調門笛子的音孔比例。這比例所涉及的當然是音準問題。

      我國傳統(tǒng)的笛子是勻孔。這種勻孔笛經本人研究確實方便轉調,但要把音吹準難度極大。因此,鄭覲文在他1924年出版的《簫笛新譜》中首先提出對這種笛要進行改造,改造的辦法是提高第二孔的音孔位置。實際上鄭覲文當年制作笛子時音孔的定位,除第二孔上移外,第六孔的位置也作了向下的挪動。

      音準是依律制為依據的。如今公認的有三大律制:三分損益律、純律和十二平均律。前兩個律制是自然律,而十二平均律是人工律。就十二平均律而言,除八度為2:1以外,其余各律之間的頻率比都是無理數,就如同圓周率π一樣。因此就十二平均律的音準來說,只具有相對性,精確度就得看你的需求值是多少。再就三分損益律來說,a1為440Hz,e1是可440不是3的倍數,因此e1是一個循環(huán)小數,怎么能談上精確?

      上面講的是音準的物理因素,此外音準還得受心理因素的制約。就所謂的“旋宮”來說,十二平均律方便,但就和旋而言,人們又偏好純律。我們再來看看八度,中音區(qū)的八度頻率比是2:1,而低音區(qū)則略小于2:1,高音區(qū)又略大于2:1,這也該是不爭的事實。中國幅員廣大,民族眾多,民間音樂和地方戲曲對音樂生活有著重大影響,各自的音樂特色更是影響著音準。這些都是音響音準的心理因素。為此,一些笛子制作師強調音要百分之百的準,看來那只能是笑談。

      注釋:

      ①載《中國音樂》1985年第4期。

      ②見1929年1月9日《申報》刊載的《大同樂會新出標準樂器》一文。

      ③請參見文化藝術出版社2015年5月出版的樂聲著《中華樂器大典》591頁。

      ④刊《樂器》1986年第4期(8月號)。

      猜你喜歡
      音孔管長劃線
      論阮音孔的改制與變遷(下)
      樂器(2022年12期)2022-03-14 13:32:28
      Parents and Kids
      Ambition
      坡地滴灌順逆坡雙向布置毛管出水規(guī)律研究
      探究陶笛發(fā)音頻率與開放音孔組合總面積的關系
      物理通報(2018年7期)2018-07-13 08:51:32
      單壁碳納米管熱導率幾個問題的定量描述與分析
      噴射器不同管長設計
      淺談紅河州哈尼巴烏的制作
      戲劇之家(2014年2期)2014-02-11 21:45:15
      淺談紅河州哈尼巴烏的制作
      戲劇之家(2014年1期)2014-01-13 09:15:12
      熱載體下降管道管徑設計試驗
      株洲市| 曲松县| 天水市| 三台县| 长兴县| 临漳县| 元朗区| 鄂伦春自治旗| 祥云县| 宁河县| 金湖县| 自贡市| 格尔木市| 黑山县| 太湖县| 开化县| 宁化县| 光山县| 双流县| 集安市| 土默特左旗| 嘉荫县| 汪清县| 二连浩特市| 抚顺县| 泗洪县| 尼木县| 达孜县| 大港区| 浑源县| 定西市| 台东县| 泗水县| 呼图壁县| 峨眉山市| 库尔勒市| 翁牛特旗| 嫩江县| 彭阳县| 福安市| 梁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