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逢兵
【摘要】 目的:分析肝炎肝硬化診斷中肝功能四項聯(lián)合檢測的臨床應用效果。方法:選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筆者所在醫(yī)院就診的50例疑似肝炎肝硬化患者設為A組,將同期進行體檢的52例健康受檢者設為B組,均接受肝功能四項聯(lián)合檢測,并分析檢測結果。結果:A組血清白蛋白、膽堿酯酶水平均低于B組,血清總膽紅素、總膽汁酸水平均高于B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四項聯(lián)合檢測的靈敏度、準確率均高于單項檢測(P<0.05)。結論:將肝功能四項聯(lián)合檢測應用于肝炎肝硬化患者中,可有效對病情做出診斷,檢測靈敏度、準確率較高,可作為診斷肝炎肝硬化的重要輔助手段。
【關鍵詞】 肝炎肝硬化診斷 肝功能四項聯(lián)合檢測 單項檢測 靈敏度 準確率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effect of four combined tests of liver function in the diagnosis of hepatitis cirrhosis. Method: From January 2017 to December 2018 in our hospital, 50 patients with suspected hepatitis cirrhosis were selected as the group A, and during the same period, 52 healthy subjects who underwent physical examination were selected as the group B, and all the subjects were tested by the four combined tests of liver function, and the test results were analyzed. Result: Serum albumin and cholinesterase levels in the group A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group B, and serum total bilirubin and total bile acid level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group B,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sensitivity and accuracy of the four combined test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single test (P<0.05).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four combined tests of liver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suspected hepatitis cirrhosis can effectively diagnose the disease, with high sensitivity and accuracy, which can be used as an important auxiliary means in clinical diagnosis of hepatitis cirrhosis.
肝炎肝硬化主要由慢性乙型、丙型、丁型病毒性肝炎發(fā)展形成,病理學可見廣泛的肝細胞壞死、纖維組織增生及假小葉形成,進而出現(xiàn)肝纖維化、肝硬化等癥狀。隨著病情發(fā)展,可造成消化道出血、腹水、癌變等,對患者的生命造成嚴重威脅[1-2]。因此,早期對肝炎肝硬化患者做出診斷,可有效對病情進行監(jiān)測、控制,為后期臨床治療提供支持[3-4]。本次研究將四項聯(lián)合檢測應用于肝炎肝硬化診斷中,分析臨床應用價值。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筆者所在醫(yī)院就診的50例疑似肝炎肝硬化患者及同期進行體檢的52例健康者。納入標準:(1)認知功能良好,可配合研究;(2)血液、淋巴等循環(huán)系統(tǒng)功能良好;(3)臨床資料完整。排除標準:(1)妊娠及哺乳期;(2)肝癌或合并感染癥狀;(3)檢測前3個月內服用過抗病毒、抗纖維化藥物;(4)自身免疫性肝病。將50例疑似肝炎肝硬化患者設為A組,男26例,女24例;年齡36~68歲,平均(51.23±5.21)歲。將52例健康者設為B組,男30例,女22例;年齡35~68歲,平均(51.28±5.06)歲。兩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入選者均為自愿參與,并對研究內容知情同意。
1.2 方法
入選者均進行肝功能四項聯(lián)合檢測,具體方法如下:采集入選者清晨空腹靜脈血4 ml作為血液檢測樣本,置于37 ℃恒溫水浴箱內,待血樣完全凝固后行離心處理,設置離心機轉速為3 000 r/min,10 min后將分離后的上清液作為血清標本;以嗅甲酚綠法檢測血清血蛋白水平;以過硫酸鉀氧化法檢測血清總膽紅素水平;以丁酰硫代膽堿底物法檢測血清膽堿酯酶水平;以循環(huán)酶速率法檢測血清總膽汁酸水平。在保證檢測系統(tǒng)精密度和準確度的前提下進行檢測。
本次檢測所使用的試劑盒均由寧波普瑞柏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提供,檢測儀器為貝克曼AU68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
1.3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1)記錄兩組血清白蛋白、總膽紅素、膽堿酯酶、總膽汁酸水平。(2)以病理檢查為金標準,對比單項檢測與四項聯(lián)合檢測結果并計算靈敏度、特異度、準確率。參考值:血清白蛋白:35~51 g/L(3.5~5.1 g/dl);血清總膽紅素:5.13~22.24 μmol/L(0.30~1.30 mg/dl);血清膽堿酯酶:(3~8)萬 U/L;血清總膽汁酸:0.1~10.0 μmol/L。超出參考值即為陽性。四項聯(lián)合檢測診斷標準:單項檢測中一項陽性即為陽性。靈敏度=真陽/(真陽+假陰)×100%;特異度=真陰/(真陰+假陽)×100%;準確率=(真陽+真陰)/總例數(shù)×100%。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將本次研究數(shù)據(jù)輸入SSP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中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血清指標檢測結果比較
A組血清白蛋白、膽堿酯酶水平均低于B組,總膽紅素、總膽汁酸水平均高于B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單項檢測與四項聯(lián)合檢測結果及靈敏度、特異度、準確率比較
A組病理檢查結果顯示,陽性38例,陰性12例;單項檢測與四項聯(lián)合檢測結果見表2。四項聯(lián)合檢測的靈敏度、準確率均高于單項檢測(P<0.05),見表3。
3 討論
肝炎肝硬化的病理組織學特征為廣泛肝細胞壞死、殘存肝細胞結節(jié)性再生、結締組織增生、纖維隔形成,導致肝小葉結構破壞,假小葉形成,肝臟逐漸變形、變硬而發(fā)展為肝硬化[5]。肝硬化主要發(fā)病機制為進行性纖維化。正常肝組織間質的膠原主要分布在門管區(qū)和中央靜脈周邊,肝硬化時膠原蛋白明顯增多并沉著在小葉各處,隨著竇狀隙內膠原蛋白的不斷沉積,內皮細胞窗孔明顯減少,使得原有的肝竇組織逐漸演變?yōu)槊氀?,抑制血液與肝細胞間的物質交換[6]。肝硬化的大量膠原來自于竇狀隙的貯脂細胞,該細胞具有較強的增生特點,可轉化為纖維組織,隨著病情發(fā)展,最終改建肝小葉結構形成肝硬化[7]。對肝炎肝硬化患者進行早期診斷,可及時制定治療方案,從而控制病情發(fā)展[8]。
現(xiàn)階段,臨床多采用病理學、影像學、肝功能四項聯(lián)合檢測等方法對肝炎肝硬化患者進行病情診斷,但是病理學檢測可對患者造成一定創(chuàng)傷,而影像學檢測對使用的儀器、設備及檢查醫(yī)師的操作經驗具有較高要求[9]。肝功能四項聯(lián)合檢測可通過簡單的操作流程,在較短的時間內對病情做出診斷,且消耗成本較少,可普遍推廣應用[10]。
本次研究中,肝功能檢測指標主要包括血清白蛋白、血清膽堿酯酶、血清總膽紅素、血清總膽汁酸。白蛋白主要由肝臟合成,在肝臟受損時,血清白蛋白水平會明顯下降,可作為有效反應肝功能指標之一[11]。血清膽紅素分為直接膽紅素和間接膽紅素,在血液循環(huán)過程中,未被結合的膽紅素可被肝臟代謝,當肝功能受損時,肝細胞內的膽紅素釋放入血,導致血液中的膽紅素濃度升高。同時,由于肝臟對膽紅素的代謝能力下降,可進一步形成黃疸。血清總膽汁酸是膽固醇在肝臟分解及腸-肝循環(huán)中的一組代謝產物,當肝功能受損時,膽汁酸被釋放入血,導致血清總膽汁酸水平升高。膽堿酯酶是一類糖蛋白,肝功能受損時,血清膽堿酯酶可顯著下降。因此,通過肝功能四項聯(lián)合檢測可對肝臟的合成、代謝、分泌等多種功能作出準確診斷,以提高檢測準確率,降低疾病誤診及漏診率[12]。
本研究顯示,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白蛋白、膽堿酯酶水平均明顯降低,血清總膽紅素、總膽汁酸水平均明顯升高,且四項聯(lián)合檢測的靈敏度、準確率均高于單項檢測。提示肝功能四項聯(lián)合檢測相較于單項檢測而言更具有準確性,可為肝炎肝硬化患者的治療提供科學的數(shù)據(jù)支持,在臨床應用中具有較高價值。
綜上所述,肝炎肝硬化患者采用肝功能四項聯(lián)合檢測,可有效獲得疾病診斷結果,且靈敏度、準確率較高,具有良好的診斷價值。
參考文獻
[1]張洪美,袁美蓮.丙型肝炎患者血清自身抗體和AST/ALT在診斷丙肝后肝硬化中的臨床意義[J].中國實驗診斷學,2016,20(3):443-445.
[2]劉景峰,田領,白江濤,等.乙型肝炎肝硬化并發(fā)原發(fā)性肝癌患者感染的臨床特征[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6,26(14):3176-3178.
[3]王輝,劉曉晶.CT檢查與病理診斷早期肝炎后肝硬化的臨床價值分析[J].影像研究與醫(yī)學應用,2017,1(3):93-94.
[4]瞿茹莼.腹部超聲檢查在肝硬化疾病病因診斷中的臨床應用價值研究[J].山西醫(yī)藥雜志,2015,44(20):2383-2385.
[5]王莉,裘云慶.核素肝門靜脈血流顯像對肝硬化診斷及預后判斷的臨床意義[J].肝臟,2016,21(4):319-320.
[6]李昊,陳晶.肝纖維化發(fā)病機制中關于肝竇血管重塑的研究進展[J].胃腸病學和肝病學雜志,2017,26(3):344-347.
[7]劉斌,方正亞,孟冬梅,等.肝硬化并發(fā)癥治療及預防研究進展[J].中華實用診斷與治療雜志,2016,30(12):1152-1155.
[8]張月.延伸護理對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遵醫(yī)行為及病情控制的影響[J].中西醫(yī)結合護理:中英文,2017,3(7):13-15.
[9]李正鑫,陳洋溢,趙志敏,等.基于肝臟病理學對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FibroTouch測量值的影響因素分析[J].臨床肝膽病雜志,2019,35(2):107-113.
[10]林秀梅,朱冬林,陳文思.肝纖維化四項檢查與天冬氨酸氨基轉移酶和血小板比率聯(lián)合檢測在診斷慢性乙型肝炎纖維化中的意義[J].中國衛(wèi)生檢驗雜志,2017,12(8):1136-1138.
[11]史艷春.聯(lián)合檢測肝硬化患者血清中總膽汁酸、前白蛋白、膽堿酯酶對肝硬化及其分級的臨床價值[J].中國病案,2018,19(3):109-112.
[12]陳思瑾,秦榕,高建鵬.自身抗體與血漿炎癥因子聯(lián)合檢測對肝硬化合并肝功能衰竭的診斷價值[J].標記免疫分析與臨床,2017,24(8):859-861.
(收稿日期:2019-09-23) (本文編輯:李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