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西安坊上回族居住空間與言語社區(qū)的分化

      2020-04-28 03:57:28董洪杰周敏莉
      貴州民族研究 2020年3期
      關鍵詞:單元樓自建房變體

      董洪杰 周敏莉

      (1.西安文理學院,陜西·西安 710065;2.廣東第二師范學院,廣東·廣州 510800)

      一、研究緣起

      西安坊上世代居住著老西安回族,是陜西省境內面積最大、保持最完整的歷史街區(qū)。長久以來,在教坊制度影響下,坊上回族“圍寺而居”“依坊而商”,在居住格局和生產、生活方式上自成體系,形成了獨特的民族宗教社區(qū),也構建起以坊上話為主導的語言共同體。近年來,西安城市改造不斷加快,坊上的社會經濟也經歷了深刻變革,傳統(tǒng)圍寺而居的模式發(fā)生了分化。美國人類學家Gillette Mari(2000年)的坊上調查表明,當時的多數(shù)回族居住在平房區(qū),為解決人口增長、社區(qū)總體面積不變的問題,已有回族開始將平房原地改造為樓房,“平房”和“樓房”居民生活方式存在差異,樓房居民有離心傾向。不過,Gillette 并未從語言變異的角度展開論述。韓卓(2014年)的后續(xù)調查表明,十幾年前開始的平房改造已成規(guī)模。如今,76%的坊上回族選擇在原地加蓋樓層,形成2-5層不等的自建房群,其他回族則選擇住進由單位提供或商業(yè)性質的單元樓。自建房地處坊上核心區(qū)域,是傳統(tǒng)平房居住空間的延伸;單元樓則多處在坊上街區(qū)周邊地帶,屬坊上社區(qū)新的居住空間。我們在預調查中發(fā)現(xiàn),自建房和單元樓回族的語言面貌和語言態(tài)度均存在明顯差異。正式調查時,將被試居住類型設為一個變量,以驗證居住空間是否以及在何種程度上影響回族的語言行為和語言態(tài)度。本文先介紹兩種居住空間的特征,然后分析調查結果,說明不同居住空間對回族語言行為和語言認知的影響,進而論證回族通過移用已有語言變體差異形成新差異的途徑以及構建身份認同的機制。

      二、坊上回族的居住空間及其分化

      (一)空間維度

      居住空間的物理邊界和內部格局,是社區(qū)居住格局最顯著的特征。從空間維度看,坊上自建房和單元樓存在以下差異:第一,地理位置不同。自建房是坊上歷史傳承的居住模式,圍繞清真寺而建,處于坊上腹地。單元樓是后建的、現(xiàn)代化的居住形式,多建于坊上邊緣地帶。坊上居住空間整體布局由以清真寺為圓心的自建房核心區(qū)及其外圍單元樓邊緣帶構成。第二,規(guī)模和地位不同。傳統(tǒng)教坊制度使坊上成為集宗教、生產和居住功能為一體的獨特民族社區(qū),自建房是“寺”“坊”“居”格局中的基本構成部分,是坊上回族的主要居住方式。隨著人口增長,坊上平房無法滿足居住需求,為維持“圍寺而居”的傳統(tǒng)格局,多數(shù)回族選擇平房之上加蓋樓層,少數(shù)選擇搬離原有社區(qū),住進單元樓。自建房是主流居住形式,其地位和規(guī)模均遠超過單元樓。第三,住宅內部空間結構不同。自建房是大院平房基礎上加蓋而成,由大院大門進入,鄰居間共享院落,院落與院落相連,形成熱鬧的街坊;單元樓屬“細胞性”居住格局,獨門獨戶,共享公共空間有限??傊?,自建房和單元樓各有其空間坐落,區(qū)域界限清晰,規(guī)模及內部空間結構也各有差異。

      (二)社會維度

      回族日常交際在物理空間內進行,物理空間結構一定程度上制約著說話者的行為,影響交際者的社會互動,并形成相應的社會交往模式。自建房社區(qū)的位置及內部結構形成了對外封閉、對內開放的熟人社會。具體而言,社區(qū)的封閉性強、成員的流動性低,居民的構成具有較高的同質性和穩(wěn)定性,屬重疊性和交際性強度均較高的社會網(wǎng)絡。單元樓是都市化的產物,原居住在自建房的回族在搬離街坊的同時,也離開了舊有的交際模式。單元樓居民構成相對復雜,租房、轉租等導致社區(qū)人口的流動性增強,居民多在坊外工作,與坊外社會聯(lián)系密切,網(wǎng)絡關系超越了坊上社區(qū)的范圍。獨門獨戶的住宅模式,在提升個人空間的同時,弱化了鄰里交往,居民間的依賴程度較低、關系較疏離,個體對坊上街區(qū)的依賴也趨于淡化,“去街坊化”傾向明顯??傊?,單元樓社區(qū)是從傳統(tǒng)熟人社會分化出來的陌生人社會或半熟人社會,空間差異和社會網(wǎng)絡的區(qū)隔,使其成為坊上社區(qū)內部的“脫域共同體”。

      (三)問卷調查和社會語言學訪談數(shù)據(jù)說明

      本文所用數(shù)據(jù)為筆者2015-2016年西安坊上回族語言調查的一部分,涉及問卷調查和社會語言學訪談兩項。問卷調查時間為2015年12月至2016年4 月,調查對象為坊上回族,共發(fā)放問卷200份,回收率100%,其中有效問卷194份,有效率97%。問卷性別分布:男性99人,女性95人;年齡分布:18-29歲(青年組)57人,30-39歲(中青年組)44 人,40-49 歲 (中老年組)45 人;50-65 歲(老年組)48人;居住空間分布:單元樓住戶51人,自建房住戶143人;根據(jù)禮拜次數(shù)劃分宗教信仰程度,其中程度較高的104人,其余90人信仰程度與年齡組的差異表現(xiàn)出一致性,下文的分析合并為一組。調查涉及的性別、年齡、宗教信仰和居住地點四個變量中,用于數(shù)據(jù)分析的是性別、年齡和居住空間三個。問卷針對坊上語言社區(qū)中10個交際場合,提供不同的變體供調查對象選擇:(1)只說坊上話;(2)只說西安話;(3)只說普通話;(4)說坊上話或西安話;(5)說坊上話或普通話; (6)說普通話或坊上話;(7)坊上話、西安話、普通話都有可能說。10個回族日常交際場合是筆者2014年底至2015年初預調查數(shù)據(jù)基礎上獲得的,從1到10的排序可以體現(xiàn)坊上回族從最私密到最公開的交際場合連續(xù)統(tǒng),是綜合考慮說話人與交際對象的關系遠近、關系類型、是否存在社會壓力、交際內容層次(深度交談和淺層交際)、交際場合是否對語言有特定要求等不同因素設計的,依次為:(1)想問題或自言自語; (2)父母; (3)配偶; (4)兄弟姐妹;(5)子女及其同伴;(6)同輩鄰里;(7)長輩鄰里;(8)打客服電話;(9)政府、醫(yī)院、銀行等辦事窗口;(10)回答游客問路。

      社會語言學訪談實施的時間跨度為2015年7月至2016年9月,訪談對象為40人,男性20人,女性20 人;4個年齡組,分別為:青年組18-29歲;中青年組30-39 歲;中老年組40-49歲;老年組50-65 歲,每個組別男女各4人。

      三、居住空間與語言變體選擇

      坊上社區(qū)有坊上話、西安話和普通話三種語言變體,其中坊上話最具本土特征,僅限于坊上回族使用,為低變體;西安話為強勢方言變體,使用范圍和權威性均高于坊上話,屬中變體;普通話是國家通用語,社會地位高,具有權威性,屬高變體。這三種變體在坊上語言社區(qū)和諧共存,互有分工。下文依據(jù)問卷調查數(shù)據(jù),結合量化統(tǒng)計公式,計算不同變體對自建房和單元樓回族語言行為的影響力,分析居住空間與語言變體使用的相關性。

      (一)變體影響力強度計算公式

      變體影響力強度計算方法:根據(jù)說話人的變體選擇確定分值,通過公式計算,最后的加權值即不同變體的影響力強度值。公式如下:得分(score)= (A*6+A&B*3+A&C*3+A&B&C*2)/6/(194-n)*100,將坊上話、西安話和普通話分別代入A,B,C,則得到各自的影響力強度值:坊上話強度得分=(只選坊上話*6+選坊上話和普通話*3+選坊上話和西安話*3+選坊上話西安話和普通話*2)/6(194-n)*100;西安話強度得分=(只選西安話*6+選西安話和普通話*3+選西安話和坊上話*3+選坊上話西安話和普通話*2)/6(194-n)*100;普通話強度得分=(只選普通話*6+選普通話和坊上話*3+選普通話和西安話*3+選坊上話西安話和普通話*2)/6(194-n)*100。由于問卷3、4、5題涉及婚配及子女交際場合,單身或無子女的頻次為n,去除n后進行除權,確保強度值的可比較性。

      (二)居住空間與變體影響力的關系

      在調查問卷數(shù)據(jù)構成中,194份有效問卷,其中51 份來自單元樓住戶,143份來自自建房住戶??ǚ綑z驗單元房和自建房因素的P值小于0.05,具有統(tǒng)計學的差異顯著性。下文表1內“均值”不區(qū)分居住環(huán)境。下同。

      表1 居住空間與變體影響力對應表

      從語言選擇角度分析變體的影響力分布可知,不論自建房還是單元樓,均表現(xiàn)出顯著的層化特點:坊上話具有明顯優(yōu)勢,其次是普通話,西安話影響力最弱。自建房的坊上話影響力高于坊上話的整體影響力均值,單元樓的影響力則低于坊上話的整體影響力均值。普通話的影響力分布相反,其在單元樓的影響力高于普通話的整體影響力均值,在自建房的影響力只達均值的一半左右??梢姡簧显掚m具有整體優(yōu)勢,但以居住空間區(qū)分坊上回族,坊上話的影響力在單元樓社區(qū)受到明顯挑戰(zhàn),被普通話擠占了大量份額。

      (三)坊上話影響力與居住空間、交際場域的關系

      將語言使用細化為不同交際場域后,發(fā)現(xiàn)不同語言變體內外有別:交際外向性越強,普通話的影響力越強;內向性越強,坊上話的影響力越強。

      立足坊上話,其影響力的數(shù)值在前七個交際場合中的差異較穩(wěn)定(見表2),均在10以內,而在后三個交際場合,坊上話的影響力驟然下滑,尤其是坊上話在單元樓的影響力下滑幅度遠超出不區(qū)分社會因素的總值和自建房數(shù)值,其中單元房被試“給客服打電話”的影響力只有總值的一半左右,而“政府等公共場合”和“回答游客問路”兩項指標的影響力則降到個位數(shù),僅為其自建房影響力的1/6。這說明,單元樓回族在與坊外人交流時,坊上話對其語言行為的影響力非常低,換言之,普通話的影響力在這些交際場合遠遠超過了坊上話。這是坊上語言社區(qū)中非常重要的語言事實。

      表2 坊上話影響力與居住空間、交際場域對應表

      坊上話影響力雖整體占優(yōu),但深入到交際場合可知,在特定交際場合,坊上話一統(tǒng)天下的局面已被打破。變體使用因空間而分化,語言變體影響力分布對比變化呈現(xiàn)出一個順序鏈條:自建房內向型交際→自建房外向型交際→單元樓內向型交際→單元樓外向型交際,其中交際場合中的交際對象即社會網(wǎng)絡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四、居住空間與變體認知

      在量化分析回族變體選擇模式的基礎上,通過社會語言學訪談,以質化材料為依據(jù)分析不同社區(qū)回族對不同語言變體及其使用的行為認知。

      (一)不同社區(qū)回族對不同語言變體及其使用的行為認知

      額我在坊上住,額我揍就說滴的是這種,咱方言(指坊上話),也比較認可這種語言(坊上話),要是在外頭樓上(指單元房)住,額我感覺,說話揍就偏咧。人雜么,你來我往滴的,誰都不見得認哈能認識誰?!~我覺著也可以理解,為啥呢,他跟人家說這種話(坊上話), (其他人)不一定聽滴得懂。 (LTM,38 歲,男,2016/12/09)

      LTM 是自建房回族,在自家附近街道上做小買賣。他說坊上話,也“認可”坊上話。同時也認為在“外頭”單元樓里住的“人雜”,住戶之間不熟悉,“誰都不見得認哈”,因此,那里的回族說話“偏”了。

      (單元樓里)說普通話滴的人多,這是一方面,唉我窩那個工作環(huán)境,不能說是要求說普通話,但應該說普通話,對顧客呀各方面,也揍就說(普通話)咧。應該說, (現(xiàn)在說話的時候)坊上話滴的那個口氣揍就軟滴得多咧,那揍就是另外一個口氣咧。揍就是窩那樣子。(MDB,28歲,男,2015/12/10)

      MDB 住單元樓,在保險公司工作,他解釋自己使用普通話變體多的原因是工作需要,另外是單元樓里說普通話的人多。久而久之,他說話的口氣(風格)也就變了,形成了現(xiàn)在的語言面貌。

      坊上有這么個(特點)……不要說八竿子,一兩竿子,都能打著個親戚,揍就這么些人么(坊上人口總數(shù)少)。么沒有這種促進,么沒有這種融合,就被同化咧,現(xiàn)在么沒被同化滴的主要原因就是這種小集中(小聚居的居住形式)。你比方說,在窩那單元樓住哈滴已經住進(單元樓里),揍就是窩兒那樣,說話撒滴啥的,都摻呢。摻滴得厲害?。╖S,38歲,男,2015/10/12)

      ZS 也意識到單元樓回族說話跟自己不一樣,“摻滴厲害”。坊上自建房回族在圈子內相互熟悉,關系密切,能夠“促進”和“融合”,因此,沒有像單元樓的回族一樣被“同化”。他認為,語言風格的變化是“同化”的一種表現(xiàn)。

      像唉我的對門,四丫他媽,剛從里頭(自建房)搬上來帶娃,窩那她說滴的,揍就窩兒那樣兒,普通話太不標準咧!揍就是把娃們都帶滴得,娃們說起來,額我都想笑,娃可終于到托兒所去,在窩那里可還能糾正一哈下,稍微能好一點兒。(MGL,65 歲,女,2015/12/09)

      MGL 跟兒子在單元樓居住5年,她沒有直接說明自己的語言面貌,但舉了其他人的例子?!八难尽钡膵寢尅皠偂睆淖越ǚ浚ā袄镱^”)搬過去帶孩子,普通話說得非常不標準,導致小朋友說話聽起來滑稽好笑。四丫媽媽尚未適應自建房的語言習慣,帶孩子影響到孩子的發(fā)音。這說明兩點:第一,在自建房帶孩子說普通話很普遍,普通話太差會造成負面影響;第二,兩個社區(qū)的語言使用已存在明顯差異,居民的語言面貌不一樣。

      你聽額我跟你說,(單元樓和自建房的回族住戶說話的時候)揍就是不太一樣。因為撒啥呢,街上(指在街坊里的自建房)人多,吵滴得很,所以說在窩兒那里(生活),說話得喊叫呢?。犉饋恚┍容^粗。在這兒(單元樓)住滴的話,你跟誰喊叫?都么沒撒啥人,你跟人家(街坊鄰里)不熟,在一塊兒,說話盡量靠人家(接近漢族)。對不對?(XYX,27歲,女,2016/01/12)

      XYX 住單元樓,在坊上開店。她首先確認單元樓與自建房語言使用的差異,進而分析其原因是自建房回族說話聲音大,“比較粗”,主要是街上人多,嘈雜。單元樓里相對安靜,鄰里之間交往不多,在互不熟識的交際場合,說話盡量接近漢族的風格(說話盡量靠人家)。

      以前我和我媳婦(在單元樓住),后來我媽又過來幫著帶娃。門一關,各住各的,不像是以前在老房子(自建房),這了那了的(閑言碎語多),躲不開。你像我娃,進進出出都是普通話,反正平常就是學校和家,樓下吃的也方便,跟里邊(坊上自建房區(qū)域)不牽扯(沒有過多來往)。(BZF,32 歲,男,2015/10/10)

      BZF 在事業(yè)單位工作,住單元樓。他認為,單元樓的居住模式相對獨立,鄰里之間互不相擾,同時對比了自建房(“老房子”)密集的交際網(wǎng)絡(躲不開),強調單元樓生活有別于自建房,個人空間多,語言使用方面感受不到傳統(tǒng)社區(qū)的壓力,說話風格也比較自由。他以女兒為例,指出其社交范圍主要是家里及學校的同學和老師,與自建房社區(qū)交往不多,因此“進進出出都是普通話”也沒有問題。

      平時(跟自建房的回族)交流得少,我跟媳婦都上班,娃他姥姥帶,也在這邊(單元樓上),不像里邊做買賣的,或者那些閑人,成天都在一塊兒。我有時到里頭去了說(坊上話),在家里和單位幾乎不說。(LZS,29歲,男,2016/05/08)

      LZS 在培訓學校工作,平常很少使用坊上話,只有“到里頭去了”才說。他強調自己平時跟坊上自建房的回族交流不多,和妻子都是“上班的人”,“不像里邊做買賣的,或者那些閑人”。這說明,語言面貌不同,對語言變體的價值評判也有差異。

      (二)居住空間與變體認知的規(guī)律

      (1)整體語言面貌的分化。無論自建房還是單元樓回族,都能意識到彼此語言變體選擇和語言面貌的差異。自建房回族認為單元樓住戶混雜了西安話和坊上話的變體形式——“摻”“摻滴厲害”,而單元樓回族則指出自建房回族說話風格“比較粗”,自己說話則是“另外一個口氣”。他們意識到自己在家里和單位很少說坊上話,孩子“進進出出都是普通話”,上述語言變體的選擇均與自建房居民不同。與此同時,說普通話已成為單元樓社區(qū)居民語言變體選擇的主流,坊上話則為自建房社區(qū)的主要語言形式。這種整體語言面貌差異會使單元樓回族在自建房社區(qū)說話時感受到社會壓力,而在自己的社區(qū)時比較自由。兩個社區(qū)語言風格的分化,已在某種程度上影響到個體回族語言變體的選擇。

      (2)交際網(wǎng)絡的分化。訪談對象提及的傳統(tǒng)自建房社區(qū)中“一兩竿子都能打著個親戚”,鄰里之間關系密切,“成天都在一塊兒”,而單元樓則“各住各的”,住戶之間相對獨立,公共空間少,交流不多(“你跟誰喊叫?都么撒人”),加之兩個社區(qū)彼此區(qū)隔,“平時交流得少”“平常就是學校和家”“跟里邊(自建房社區(qū))不牽扯”,導致兩個社區(qū)內部關系網(wǎng)絡出現(xiàn)密集型和松散型的分化。這進一步證明了Milroy(1980年,1985年)等的研究結論,即不同性質的交際網(wǎng)絡與居民的語言行為密切相關。

      (3)語言態(tài)度的分化。不管自建房還是單元樓回族,對各自的語言特征都表現(xiàn)出明確的價值評判。自建房回族認為,單元樓回族說話時摻雜普通話和西安話,語言不正宗,“揍就偏咧”“被同化咧”“摻滴得厲害”;單元樓回族評價自建房回族中有一些“閑人”,“成天都在一塊兒”“這了那了的(閑言碎語多)躲不開”,他們的說話風格“比較粗”,單元樓回族的話則“軟滴得多”。受訪者還意識到自建房回族的本土語言風格對坊上小孩的語言風格造成了負面影響,需要到托兒所后才能得到“糾正”。上述種種說明,不同社區(qū)的回族對相關語言變體和表達風格的語言態(tài)度出現(xiàn)了分化。針對特定變體和表達風格,自建房回族認為坊上話很正宗;單元樓回族則覺得粗糙不妥,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有類似的表現(xiàn)??傊麄儚母髯缘纳矸菡J同出發(fā),對不同語言變體和表達風格做出了褒貶評價。

      (4)社區(qū)意識的分化。兩個社區(qū)回族已從內心深處區(qū)分出明確的空間和心理界限。不管自建房還是單元房回族,都會有意無意表露出各自的社區(qū)意識,即原本單一的坊上社區(qū)已發(fā)生分化。這一分化首先表現(xiàn)在指稱詞的使用方面。自建房回族指稱單元樓時,使用“外頭”;單元樓回族指稱自建房時用“里頭”“街上”或“老房子”。這些方位概念不僅表明自建房與單元樓空間位置的差異和新舊之分,也能說明居民以各自社區(qū)為出發(fā)點看待對方而產生的心理距離。

      五、身份認同的二次分化

      “對內”和“對外”是看待回族社區(qū)語言變體和語言互動社會意義的兩個重要視角。三種語言變體的差異,特別是本土變體坊上話和超區(qū)域變體西安話與普通話的差異,原本是坊上內外即回族與漢族的社會身份、不同變體與其代表的社會意義之間的差異,在回族社區(qū)的形成和回漢互動歷史進程中早已形成且深入人心。隨著坊上社會的發(fā)展,其內部產生了新的子社區(qū),即單元樓社區(qū)。自建房社區(qū)傳統(tǒng)而封閉,居民宗教歸屬感強,本土意識鮮明。單元樓是現(xiàn)代城市化進程的標志,鄰里關系疏離,獨立性強,在工作類型、教育程度、消費模式、宗教意識等方面都表現(xiàn)出脫離本土的傾向。這些差異在社區(qū)內回族的語言使用和語言觀念上均有體現(xiàn)?;谡Z言變體影響力的數(shù)據(jù)分析表明,自建房回族的語言行為受坊上話的影響力更強;單元樓回族社區(qū)普通話的影響力較明顯,其坊上話帶普通話色彩。訪談案例顯示,不同社區(qū)回族對不同風格的語言行為有明確的認知及不同的價值評判。由此可推斷,同一語言變體承載的社會意義出現(xiàn)了對立,進而引發(fā)三種語言變體調整原有的對立關系。如圖所示,普通話變體原本作為“坊外”漢族社區(qū)的標記,在坊上回族社區(qū)內部得到不同解讀,成為單元樓回族身份構建的符號。在坊上回族身份構建中,坊上話、西安話和普通話被賦予的社會意義在特定語言使用模式中強化了使用者的社會身份。說話人利用多變體共存的現(xiàn)狀,通過選擇特定變體,并賦予其新的社會意義,形成獨特的言語風格,從而與自身的社會定位相匹配。居住環(huán)境差異是人類社會隔離的指示器。諸如坊上回族搬入單元樓這樣的社會性選擇導致了社區(qū)的分化。而言語社區(qū),表現(xiàn)為說話人的語言使用和語言態(tài)度,則是社區(qū)分化的一部分,能反映和推動社區(qū)分化的進程。前文數(shù)據(jù)分析表明,語言變體社會意義的重新標注和解讀是語言使用和態(tài)度分化的內在驅動力。在語言變異研究領域,從居住空間視角,深入探索語言變體社會意義的演變,將有助于揭示說話人新的身份認同的構建機制。

      猜你喜歡
      單元樓自建房變體
      關于印發(fā)全國自建房安全專項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
      上海建材(2022年3期)2022-11-04 02:25:04
      基于DDPG算法的變體飛行器自主變形決策
      關于農村自建房現(xiàn)狀及房屋安全的思考研究
      農村自建房現(xiàn)狀及房屋安全的思考初探
      農村自建房轉讓需要哪些手續(xù)
      農家參謀(2019年9期)2019-01-15 14:11:12
      太原印象(組詩)
      都市(2018年13期)2018-10-21 22:42:30
      非仿射參數(shù)依賴LPV模型的變體飛行器H∞控制
      關于某小區(qū)單元樓散熱器安裝課設情況與意見
      不可忽視的問題
      雜文選刊(2016年5期)2016-05-12 14:08:42
      耀變體噴流高能電子譜的形成機制
      饶河县| 康定县| 斗六市| 敦化市| 龙山县| 梓潼县| 绥化市| 来宾市| 二手房| 汤阴县| 扶风县| 勃利县| 阳春市| 古浪县| 青冈县| 江口县| 五家渠市| 山西省| 丰县| 西平县| 镇雄县| 车致| 靖州| 丁青县| 富民县| 米泉市| 花莲县| 河北区| 和顺县| 紫金县| 桑日县| 瑞丽市| 阳朔县| 辉县市| 县级市| 田阳县| 龙南县| 双鸭山市| 河南省| 顺义区| 从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