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理解和認同:追星教育的“敲門磚”

      2020-04-28 08:04:45周楠臧寧
      教育家 2020年10期
      關鍵詞:敲門磚追星教育工作者

      周楠 臧寧

      追星反映了學生自我意識發(fā)展的需要,教育工作者應當加強學生的自我意識教育,引導他們認識自我存在的意義,懂得自我與社會是互為價值的關系,個體只有在社會中才能實現(xiàn)自己的價值,從而幫助追星孩子從自我封閉的追星幻想空間中脫離出來。

      “學生追捧的李現(xiàn)、肖戰(zhàn)、王一博,你知道是誰嗎?”在2020年度浙江省教育系統(tǒng)工作會議上,浙江省教育廳黨委書記、廳長陳根芳在工作報告中表示,教育工作者應當正確認識年輕一代的教育對象。

      當下,學生身處信息高速流通的時代,各種領域的明星層出不窮,偶像崇拜已經成為很多孩子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關乎青少年的健康成長甚至命運的改變。探究學生的“追星”心理,采取相應的對策引導學生健康地度過青少年期,對于教育工作者而言是非常有意義且有必要的事。

      學生追星源于自我需求的滿足

      粉絲群體是一個以偶像為中心、向心力極強的群體,具有同一性、排他性和占有性,群體的目標一致,號召力和行動力極強,學生身處其中更容易受影響。追星行為是一把“雙刃劍”,稍有不慎便有可能阻礙學生成長。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首先需要了解學生的追星心理。

      興趣愛好相同或相似是學生追星圈子劃分的主要依據之一,有相同偶像的學生更容易結成友誼群體,因此,共同的追星經歷成為得到同伴認同、建立新朋友圈的手段。學生追星時擁有獨特的亞文化和話語體系,會主動建立與外界的區(qū)隔,過濾與粉絲群體價值觀不符的受眾,如使用拼音縮寫來表達常用語句:yxh(營銷號)、zqsg(真情實感)等。追星行為的這一排他性和兒童青少年的從眾心理有關。當發(fā)現(xiàn)自己的言行與周圍人有悖,或自己的思想落后于流行的話題時,學生追星族往往會為了擺脫孤獨感和被排斥感,而自動或被動地參與群體追星行動。

      學生在粉絲群體中獲取歸屬感。處于追星狂熱期時,很多學生的朋友圈充斥著和明星有關的消息,活躍的群聊也大多和偶像有關。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曾提出“需要層次理論”,將人的需要分為五個層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歸屬和愛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其中,“歸屬和愛”正是當下學生最為迫切的需求之一。學生正處于身心發(fā)展的關鍵時期,自我意識增強,情感波動較大,與父母的關系變得更為復雜,對社會現(xiàn)實有了自己的理解……這些使得學生心理上產生異化感和孤獨感,表現(xiàn)為對歸屬和愛的強烈需求。在追星的過程中,他們身處同一群體中,追逐明星的光芒,獲取心靈的平靜和慰藉,也就獲得了歸屬感。

      學生占有性的追星可能和“自我”投射有關。團中央宣傳部、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曾對全國各地2710名大中學生進行關于偶像崇拜現(xiàn)象的專題調查,發(fā)現(xiàn)偶像崇拜行為在青春期學生身上普遍存在。未成年人正處于價值觀念初步形成的階段,他們敏感、迷茫、充滿激情,偶爾也自卑,會思考并尋找自己存在的價值和意義,并在尋找的路上刻畫理想的自我。追星少年對偶像明星進行了自我投射,在偶像身上看到理想中的自我,渴望實現(xiàn)自我。他們在捧高偶像的同時,也是在捧高自己;幫偶像達成愿望,也實現(xiàn)了自己的價值。

      青少年潛意識里用追星代替了建立親密關系的需求,這也是學生追星占有性強的原因。美國學者Adams Price Greene曾對美國青少年進行青少年偶像崇拜現(xiàn)狀的調查,他認為相當一部分青少年對偶像存在浪漫式依戀心理,希望成為偶像的“戀人”。網絡上本就充斥著網友對明星的“戀愛說”,正處于愛情懵懂期和憧憬期的青春期學生受其影響,更容易把明星當成理想愛人,在幻想空間中把明星當作自己的戀人、情人甚至配偶,形成一種錯位的新“我”概念結構。除此之外,還有很多學生追星族通過虛擬建構與偶像的其他親密關系,滿足自己照顧他人的需求,實現(xiàn)自己的“占有欲”,如“媽媽粉”,以及由此細化、衍生出的各種長輩粉。

      學生通過追星緩解心理壓力。青少年尚且不懂如何合理緩解壓力,親子沖突、同學矛盾、學業(yè)壓力等諸多現(xiàn)實問題會讓他們產生孤獨彷徨、抑郁焦慮等消極情緒。此時和同好聊一聊關于偶像的話題,會讓自己輕松一些。同時,青少年還將偶像視為榜樣,他們對偶像的優(yōu)點如數(shù)家珍,將自己對成長的期待寄托在偶像身上,希望自己能和偶像一樣優(yōu)秀,表現(xiàn)出對假想偶像的依戀。從心理學來看,偶像崇拜特指基于“光環(huán)效應”,個體對其喜好人物形成的社會認同、情感依賴及盲目的心理傾向。

      青少年的追星行為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自己“付出”和“被需要”的雙重需求。他們通過看演唱會、購買專輯等消費行為,收獲成就感和價值感。但對還沒有獨立生活能力的學生來說,這種長期以消費收獲自我滿足感的行為是個不小的負擔。正如關于追星消費的著名網絡段子:“問:想去看某某明星的演唱會,預算3000,坐哪里合適?答:電視機前……”可見,追星是很“燒錢”的行為,過度追星可能“燒”得更嚴重。

      了解、理解、認同和引導

      面對學生的追星行為,過往大部分教育工作者只關注其中的弊端,認為追星花費大量的時間、精力和金錢,影響學生的學業(yè)成績和心理健康。黑格爾說過: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都是現(xiàn)實的。學生的偶像崇拜和追星行為的存在,也有其合理性。當然,這并不是說追星完全是有益的,我們可以袖手旁觀甚至鼓勵學生追星?!墩撜Z》有云:“不教而殺謂之虐,不戒視成謂之暴,慢令致期謂之賊?!睂W生的追星行為已成常態(tài),廣大教育工作者宜疏不宜堵,應積極“教之,戒之”,更應“教之有道”“戒之有理”,充分了解學生追星的心理原因,并對學生的追星行為善加引導。

      要了解學生的追星心理,老師和家長都必須客觀看待追星行為,明確“追星并非全無益處”。學生追星往往伴隨著“正能量偶像”“忠于人品”等口號,并不僅是“嗑顏值”“嗑CP”。才華橫溢、個性突出、成就斐然、有很強的人格魅力、對社會有突出的貢獻等,都是學生追星過程中極為注重的方面。學生對偶像的崇拜很可能會成為他們努力進取的力量,學生“為偶像付出和奉獻”的心理也可轉化為學習新技能的動力,如看美劇學英語、追現(xiàn)場學攝影、為宣傳偶像學制圖修圖等。教育工作者和家長都應看到追星帶給學生的成長和進步,并想辦法將他們的追星動力轉移到自我提升上。

      學生的發(fā)展離不開家庭的影響,教育工作者應結合學生的家庭環(huán)境有側重地開展追星教育。首先,教師要多關注獨生子女。獨生子女沒有兄弟姐妹,成長過程中親緣玩伴較少,會將更多的注意力集中于家庭之外,更容易將自身寄托投射到偶像群體,在追星行為上投入更多的時間、精力和金錢。其次,教師要關注對子女有嚴厲懲罰行為的家庭。父母的嚴厲懲罰會較大程度降低兒童青少年對自我價值的評估,孩子在這樣的家庭中成長,得到的關懷和理解會更少,也會更傾向于將內心的情感、壓力、成就和欲望投射到喜歡的偶像身上,從偶像的言行和成就上獲得心理滿足感。最后,教師應當警覺于父母過多干涉學生的選擇和成長。父母的過度干涉會使孩子的自我空間減少,等到青春逆反期到來,這些孩子更可能將他們本來對父母的親情依戀寄托到偶像明星身上,表現(xiàn)出一種對異性偶像的浪漫式依戀。

      教育的前提是溝通,教育工作者要學會和學生進行良好交流。第一,要學會傾聽。教師應當以朋友的身份去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理解他們追星的真正原因,幫助他們緩解生理和心理上的壓力與困惑。第二,要貫徹平等和尊重的原則。教育工作者在與學生溝通追星問題時,要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學會換位思考,從學生的角度看問題。同時,要努力營造良好的班級氣氛,使學生產生心理安全感和對班級的歸屬感,建立準確的自我形象和較強的自我認同感。第三,要注意溝通的策略。教師可以從學生感興趣的問題入手,循循善誘、旁敲側擊地引導學生說出自己的困惑,讓他們感受到被理解,使之明白真正的歸屬不是追的“星”,而是家庭、學校和社會。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學生追星的需要,提供正面榜樣教學。如引導學生關注正能量或德藝雙馨的明星偶像,利用明星效應促進學生成長。偶像明星較為成熟的道德標準,能對學生價值觀的養(yǎng)成起到積極正向的影響;他們對自身業(yè)務能力的高度要求,可以鼓勵學生提升自我。學生追星是常態(tài),但要盡量“追”得有價值、有意義。教育工作者也要直面兒童青少年追的“星”。在班會等主題課堂上,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談一談自己的追星歷程,分享自己崇拜偶像的理由,以及自己是如何與偶像共同進步的。此外,教師還可以開展辯論、寫作等豐富多彩的活動,并定期推出明星評價榜,讓學生在理性的審美評價中剔除盲目喜愛的成分,在大家的共同參與下甄別偶像的優(yōu)劣,提高審美情趣。

      追星反映了學生自我意識發(fā)展的需要,教育工作者應當加強學生的自我意識教育,引導他們認識自我存在的意義,懂得自我與社會是互為價值的關系,個體只有在社會中才能實現(xiàn)自己的價值,從而幫助追星孩子從自我封閉的追星幻想空間中脫離出來。為此,教育者一方面要引導孩子理性追星,減少追星在生活中所占比重,讓追星成為像聽音樂一樣的解壓活動;另一方面要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審美觀,引導他們學會欣賞自然、藝術、人生等其他領域的美,而不是局限于明星帶來的視覺和感官滿足。

      對待兒童青少年追星,教育工作者應當做到“了解、理解、認同、引導”,看到他們追星背后的心理訴求,對其善加引導。

      (作者單位: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部教育心理和學校咨詢研究所)

      責任編輯:孫雨萱

      猜你喜歡
      敲門磚追星教育工作者
      教育“內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談立德樹人
      當代陜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8
      簡簡單單的追星時光
      新語
      我們班的追星風
      編輯部追星日常
      意林(2019年18期)2019-10-07 12:28:58
      我們真的懂孩子嗎?——一個教育工作者談0-3歲嬰幼兒早期教育
      華人時刊(2019年23期)2019-05-21 03:31:38
      『敲門磚』原來是八股文
      愛你(2018年15期)2018-05-28 02:15:38
      小型運載火箭——新興商業(yè)航天發(fā)射公司的敲門磚
      太空探索(2016年7期)2016-07-10 12:10:15
      我追星的那些年
      學院十大杰出教育工作者頒獎大會召開——精彩晚會掠影
      毕节市| 安庆市| 喀喇沁旗| 金秀| 宁武县| 浦城县| 江阴市| 文水县| 句容市| 桂平市| 无锡市| 伊金霍洛旗| 东乌| 乐山市| 舞阳县| 株洲市| 江山市| 汉寿县| 舒兰市| 余姚市| 盐边县| 临潭县| 巴林右旗| 酒泉市| 九台市| 海南省| 凤凰县| 西城区| 彭山县| 托克托县| 威远县| 朔州市| 始兴县| 鹤岗市| 桐庐县| 新河县| 静乐县| 牟定县| 蕲春县| 板桥市| 达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