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課標下的語文教學更加突出語文課外閱讀的作用,因為語文課外閱讀對夯實學生語文知識,提升語文綜合素養(yǎng),拓展基于漢語言為基礎的知識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通過對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的意義分析,探討目前存在的問題,提出了針對性的提升小學高年級學生語文課外閱讀的幾點策略。如有不周之處,還望斧正。
關鍵詞:語文閱讀;課外學習;小學教育
小學語文教學作為基礎學科之一,不能只停留在課堂有限的時間內(nèi),而是要激發(fā)學生在課外時間的學習興趣,為此在“新課標”小學語文教學改革中明確指出了課外閱讀對夯實學生語文知識,提升語文綜合素養(yǎng),拓展基于漢語言為基礎的知識面的重要作用。因此在小學高年級學生中在語文學習中已經(jīng)掌握了一定閱讀能力的客觀現(xiàn)實下,開展針對性的課外語文閱讀指導,對小學高年級學生基于語文閱讀理解下的身心發(fā)展,文化傳承,思想引導都可以起到積極的促進意義,這樣也可以正確引導學生們的語文閱讀行為。
一、開展語文課外閱讀的意義分析
(一)有利于讓學生們儲備更多的語文知識
語文作為基于漢語言文學進行教學的小學最基本必修學科,自新課改實施以來,語文老師已經(jīng)認識到只有激發(fā)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才能實現(xiàn)語文知識潛移默化的傳授,因此傳統(tǒng)課堂中基于語文課本的教學只能起到引領學生入門的效果,真正要想讓學生領略語文的魅力,就必須接觸優(yōu)秀的語文課外書籍中豐富的語文素材內(nèi)容,讓學生能夠感受漢語言包含的富有藝術審美魅力的修辭特色,博大精深的文化內(nèi)涵。而且通過課外閱讀,可以讓學生利用課堂上所學的語文知識點去領略形式多樣的漢語言問題表達方式,去對照這些方式方法中蘊含的漢語言語法表達技巧,進而在閱讀中學習,提升,鞏固這些語言應用能力,達到學以致用之效果。
(二)有利于塑造學生的語文自主學習習慣
傳統(tǒng)語文教學是以知識為主體,強調(diào)的是課堂知識點“填鴨式”的灌輸式被動學習,而在素質(zhì)教育背景下的新課改語文教學指導下,語文課堂教學轉(zhuǎn)變?yōu)閷W生為主體,通過注重傳授科學有效的學習方法,塑造正確健康的學習習慣,激發(fā)學生語文學習興趣,而不再是一味地追尋語文知識點如詞語、語法等方面的灌輸,這種“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教學方式讓以老師為主導的課堂教學模式改變?yōu)橐詫W生為主導,從而大大激發(fā)了學生的語文學習主觀能動性,基于此,學生就會在課堂之外有更多的興趣主動去閱讀課外語文教學素材,而學生通過正確的語文學習方法來獲取探索知識之后的喜悅,更能激發(fā)其對語文閱讀的熱情,激發(fā)其語文學習的積極性
(三)有利于提升學生的語文思維能力
對于小學高年級學生而言,他們已經(jīng)積累了最基本的語文詞匯,因此這個階段是他們渴望從語文閱讀中獲取人文思想,情感內(nèi)涵,道德理念等深層次理念的重要啟蒙窗口期,因此課外閱讀給予他們的不僅僅是詞匯量的豐富,優(yōu)美語言語句的積累,更多的是通過其中的一個故事描述能夠激發(fā)他們的想象力來轉(zhuǎn)化為生動的畫面,通過一個道理的闡釋來升華他們的思想認知,獲取正確的面對客觀世界和主觀自我的智慧意識,通過一句經(jīng)典的語句來創(chuàng)造學生獨立思考的意境,從而培養(yǎng)學生獨特的漢語言思維能力,這種思維能力是建立在豐富的語言閱讀積累之上的思想意識的升華,是通過人文精神的洗禮,通過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通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導塑造的明辨是非,判斷美丑,評價善惡,洞悉真假的充滿正能量的三觀。比如小學生們可以從《唐詩三百首》中讀到李白“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的友情,讀到杜甫“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家國之情,也可以從《安徒生童話》中讀到賣火柴的小女孩的悲憫與哀傷,從美人魚中充滿浪漫的想象,從中外經(jīng)典文學的感染下得到的人文性的美育教育,比單純的說教式的灌輸要更加深入學生的人心,讓學生更加認同和接受基于自我興趣,自我探索,自我思考下的感悟[1]。
二、小學高年級學生語文課外閱讀存在的問題
當前雖然越來越多的學校和家長開始重視學生的語文課外閱讀,但是由于缺乏正確的引導,使得學生在踐行這個學習過程中并沒有得到應有的收獲,這主要是以下幾種原因造成的:
一是語文課外閱讀來源比較單一,雖然《新課標》中有關于小學生語文課外閱讀的推薦書目,但是這些主要來源渠道是通過家長購買,但是這種方式存在一定的弊端,一是課外閱讀本身屬于非強制性的教學任務,而且《新課標》推薦的書目里面有些學生還不具備完全理解的能力,比如《西游記》里面就有很多文言文,如果家長在沒有老師正確指導下購買的話,就會因為課外閱讀與學生現(xiàn)有的語文理解能力的不匹配而產(chǎn)生畏懼心理[2]。另外一方面家長的購買渠道不一樣,導致書籍內(nèi)容會不一樣,比如存在一些盜版的書籍里面夾雜著一些錯別字,更是會誤導學生。再就是就是家長在購買書籍的時候常常會憑借學生自己的興趣愛好去選擇,而大多數(shù)學生的課外讀物都比較傾向漫畫之類的娛樂類書籍,這些書籍中能夠獲取到的語文知識非常少。
二是學生缺乏充足的課外閱讀時間。雖然學生有語文課外閱讀的需求,但是在上學期間每天緊密課程的安排下,放學之后繁重的課外作業(yè)對學生時間的擠占之下,如果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為孩子報了很多輔導班,興趣班,培訓班,那么孩子連休息娛樂玩耍的時間都沒有,就更沒有時間和心思去閱讀了。
三是一些老師和家長傳遞給學生的語文課外閱讀方法不科學。俗話說“少城若天性,習慣成自然”,正是學生們從小沒有形成科學有效的語文閱讀方法,才會導致學習效率不高。雖然人們常說“開卷有益”,但是這是建立在豐富的海量的閱讀基礎之上的,而一些家長和老師主張對語文課外書籍泛泛而讀,而不是逐字逐句的精讀,細讀,這就會讓學生產(chǎn)生一知半解的狀況,而且雖然主張讓孩子們?nèi)プ杂砷喿x,但是如果缺乏一定的引導,尤其是書籍閱讀完之后不與孩子們進行思維上的合理開導,思想主題上的交流碰撞,會讓學生僅僅只是為了讀書而已,無法有效開動腦筋去更深入地去思考。
三、推動語文課外閱讀的策略分析
(一)設置有利于激發(fā)閱讀興趣的環(huán)境氛圍
首先無論是校園空間還是家庭裝飾,要盡可能地增設一些激發(fā)學生語文課外閱讀興趣的掛件,比如在教室的墻壁上掛上一些著名作家的名人名言,經(jīng)典著作中的知名人物漫畫像,讓學生能夠沉浸在濃郁的書香氛圍中。其次,家長的一言一語對孩子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家長要培養(yǎng)小孩正確的買書,購書,藏書的良好習慣,同時要通過自己與孩子一起建立諸如每日一讀等日?;恼Z文閱讀制度,在陪同還在長大的過程中能夠?qū)⒆约旱乃枷雮鬟f給孩子,這本是就是一種家庭式教育的責任和義務,另外要在要在家庭中增加一個給孩子獨立閱讀的空間,讓孩子能夠不受家庭外在因素的干擾,能夠沉下心來進行閱讀。另外,圖書館等公共文化事業(yè)單位要通過舉辦“讀書日”等閱讀主題活動來營造一種全民閱讀的良好社會氛圍。
(二)提供多樣化的語文課外閱讀形式的書籍內(nèi)容
學生的年齡不同,個性不同,興趣出發(fā)點也就會不同,比如女生比較文靜,可能更加喜歡古詩詞、童話故事一類的書籍,男生活潑好動,可能更加喜歡科技、科幻、寓言故事等一類的書籍,因此老師在進行語文課外閱讀書籍推薦的時候,要結合班上學生的各自的閱讀喜好特點,進行針對性的推薦。
另外,正如魯迅先生所說,讀書正如蜜蜂采蜜,倘若只叮在一處,所得就有限。老師在日常閱讀書籍推薦中,還要兼顧塑造班級學生的整體閱讀能力,因此,語文課外書籍不能偏向于某一類,而是各有側重的兼顧,比如常見的文學體裁小說、詩歌、戲劇、散文四大類要全面涉及,而這四大類中的細分類別也要讓學生能夠領略得到,比如詩歌里面就分為古詩詞和現(xiàn)代詩歌,中國詩歌藝術和外國詩歌藝術等不同的類別,老師應該選取一些小學高年級學生能夠理解的篇章去閱讀[3]。
與此同時,老師不僅僅只局限于紙質(zhì)書籍的推薦,還要結合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的發(fā)展,利用在線電子圖書平臺,在家長的引導下向孩子們推薦一些移動電子書籍,這樣可以利用移動智能手機和平板在家庭普及的有利條件,做到隨時隨地方便閱讀,避免紙質(zhì)書籍的閱讀局限性。
四、結束語
除此之外,語文老師還要做好互動交流活動,讓孩子們有一個能夠分享自己閱讀心得的機會和平臺,通過吸收和借鑒彼此各自的觀點可以更加深刻地對閱讀文章的理解和認知,除此之外還可以鍛煉學生們的語言組織能力和表達能力,具有一舉多得的語文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朱初欣.課外閱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作用探討[J].課外語文,2019 (7):134-135.
[2]蔡國禎.小學高年級語文課外閱讀策略研究[J].新課程(中),2018 (2):87-88.
[3]陳冬生.小學高年級語文課外閱讀指導初探[J].新課程(小學),2017 (7):96-96.
作者簡介:羅秀(1968.3-)女,壯族,廣西武鳴,中小學一級教師,大專,主要負責: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及學校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