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彩金
摘要:《大衛(wèi)》是以色列歷史上的一位少年英雄,因戰(zhàn)勝了敵人哥利亞而成為以色列的國王,因而被作為民族英雄成為西方文藝復興時期的美術家爭相表現(xiàn)的重要題材。作為一名高中生面對《大衛(wèi)》人體作品的時候,更多會產(chǎn)生心理的變化,而忽視美術鑒賞的本質(zhì)。
關鍵詞:鑒賞;人體;心理
中圖分類號:G633.95 ? ? 文獻標識碼:B ? ?文章編號:1672-1578(2020)12-0262-01
不知不覺自己從事美術教學工作已快十個年頭了。由實習老師到新老師,再由新老師到現(xiàn)在也能稱得上經(jīng)驗豐富教師,無論多有經(jīng)驗的教師,同樣會遇到課堂狀況的出現(xiàn)。
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美術鑒賞》第八課美術作品的意義與價值判斷,本課的教學目的在于使學生認識到,美術作品的意義與價值既有絕對的一面,也有相對的一面。主動參與是美術鑒賞的前提和保證,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提高美術鑒賞的能力,培養(yǎng)審美的眼睛。盡管每一節(jié)課都有集體備課,但每一節(jié)課都有所不同。這次是高一(3)的課,按預設的教學環(huán)節(jié),課進行的很順利。師生配合恰到好處,學生積極發(fā)言,課堂氣氛高漲。不知不覺到了本課的第三部分“如何判斷美術作品的意義和價值?”以西方歷史上不同時期三位雕塑家創(chuàng)作的三個《大衛(wèi)》為例。
教師展示:思考與討論:以下三幅《大衛(wèi)》,你更喜歡哪一幅?作者分別是從哪一個角度去表現(xiàn)的?
學生開始討論,正當我站在講臺默默思考找哪些學生來回答這個問題時,發(fā)現(xiàn)下面討論的學生有些異常:
(1)一部分男同學邊講邊笑。
(2)一部分女同學低頭不語既不看書也不看電子屏幕。
(3)還有幾個更離譜的既然把課本這一頁的內(nèi)容涂鴉了。
我看到這種情況一頭霧水,這到底是什么回事?于是迫不及待提問學生。
學生A:不知道
學生B:不明白
學生C:沒有看
聽到學生們的回答我火冒三丈:你們到底怎么回事?叫你們看,你們不看,叫你們回答又一問三不知!學生們看到我發(fā)火,個個低下頭一聲不吭。我看到這種形勢更覺得學生不對,理虧接著繼續(xù)大罵。突然一個聲音清晰傳來:“老師,你為什么一定要我們看裸體”這句話好像一顆炸彈,整個班的同學沸騰起來。同時這句話也把我炸呆了!我呆了30秒才回過神了,發(fā)現(xiàn)講這句話的學生是李某某。李某某平時是一位積極發(fā)言、善于思考的學生。一個念頭在腦子里飛快地轉(zhuǎn)著:按李某某平時的表現(xiàn)應該不是“找茬”,那他這句話到底什么意思呢?我深深吸口氣,緩緩神故作鎮(zhèn)定說“李某某你剛才說什么我沒有聽清楚”。
李某某站了起來說“我沒有說什么,只是不明白老師為什么要我們看裸體,我們這么大,而且全班同學一起看多不好意思???”
我?guī)е闹械囊桓套叱鼋淌摇;氐睫k公室上課時的那種場面不斷在我腦海里旋轉(zhuǎn),我決定找出問題的所在。首先讓我想到的是教學設計,這節(jié)課教學目標明確,本課要說明的是,藝術家的創(chuàng)作意圖只是我們理解美術作品的一方面,而不是唯一的,或者說它可以為我們理解美術作品提供參考,美術作品還需要我們觀眾給予我們自己的解釋。以西方歷史上不同時期三位雕塑家創(chuàng)作的三個《大衛(wèi)》為例,進一步說明美術作品的意義和價值與時代和地域之間的關系,由此指出美術作品的意義和價值有絕對的一面也有相對的一面。這里還提出了藝術創(chuàng)新的問題??v觀整個課堂毫無問題,當再看回《大衛(wèi)》的三幅作品時,發(fā)現(xiàn)自己犯了一個很大的錯誤,在整個教學設計中忽視了高中生心理和生理的發(fā)育特征。當我們學生在毫無心理準備之下我展示是《大衛(wèi)》來,我們學生的表現(xiàn)真實體現(xiàn)他們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不知所措,既有好奇的,也有搞作的,還有的就是選擇逃避課堂。回想起來自己以美術專業(yè)人士的角度來鑒賞《大衛(wèi)》,是萬萬沒有想到會有這樣的“后果”。
我決定花一節(jié)課的時間來拔除心中的這根刺。
教師問:“同學們你們知道,在美術中誰是美術女神?”
學生們:《維納斯》
教師問:你覺得她美?美在哪里?
學生思考回答
接下來教師又問:“美術中的男神又是誰?”
學生回答:《大衛(wèi)》
教師問:《維納斯》與《大衛(wèi)》的相同點在哪里?
學生思考回答
教師補充:
米開朗基羅創(chuàng)作《大衛(wèi)》這尊雕像時,還不到30歲,但他的藝術風格已趨于成熟。在雕刻家的行會中,他已被公認為藝術大師之一。他的雕像大部分表現(xiàn)健美人體。贊美人體的美,是對古代希臘藝術的一種“復興”,不僅如此,它的更深刻的意義在于反對宗教的虛偽,重視人及,其現(xiàn)實的力量,是一種思想解放運動在藝術上的反映。
當講完背景后我話題一轉(zhuǎn):“一起來欣賞一下我們的男神《大衛(wèi)》好嗎”
學生們:大聲地說好。
當聽到學生“好”的回答時我知道前面背景的導入已經(jīng)成功深入到學生內(nèi)心,學生們已知道要看什么作品了,已經(jīng)有做好心理準備了。我把課前準備好的作品展示出來??吹綄W生們認真地欣賞與討論著,我總算松了一口氣。
有了背景的了解才能把鑒賞更好的進行到底。
經(jīng)驗是積累而來的,能力是在反思中提升出來的。成功的教學不單單做好教學設計就行,更需要關注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的發(fā)育特征。
參考文獻:
[1] 中國高中生網(wǎng).
[2] 《普通高中美術鑒賞》教學參考用書2004年5月第一版2010年6月第7次印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