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慧 盧菁
摘要:班級文化建設對班級管理和學生發(fā)展而言是極其重要的。班級文化影響學生價值觀和人生觀、世界觀的形成。作為德育工作者,我們想讓學生無憂無慮的學習,健康快樂地成長,朝氣蓬勃的生活,信心十足地面對人生。所以,三年來,我們和學生一起努力,在班里共建以爭創(chuàng)“一流”為核心的班級文化,引導他們以積極的心態(tài)面對中學生涯。
關鍵詞:積極心態(tài);班級文化
中圖分類號:G631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992-7711(2020)23-013
在美麗的校園,有一個特殊的班級,他的與眾不同源于40個孩子的來歷:他們都來自天南海北,五湖四海;他的與眾不同也源于40個孩子的學歷:由于缺乏正規(guī)學校的教育(部分學生短期就讀希望小學),他們的學習基礎很差,成績遠低于同齡的孩子。出于因材施教的考慮,這40個孩子組成了(6)班。三年來,我協(xié)助該班班主任一起管理這個特殊的班級。
記得一位前輩說過:
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批評之中,他就學會了譴責;
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敵意之中,他就學會了爭斗;
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恐懼之中,他就學會了憂慮;
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恥辱之中,他就學會了負罪感;
相反
如果這個孩子生活在表揚之中,他就學會了感激;
如果這個孩子生活在接受之中,他就學會了愛;
如果這個孩子生活在分享之中,他就學會了慷慨;
如果這個孩子生活在承認之中,他就學會了要有一個目標。
可見,班級文化對班級管理和學生發(fā)展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它影響孩子的價值觀和人生觀、世界觀的形成。我們想讓這些孩子無憂無慮的學習,健康快樂地成長,想讓這些孩子朝氣蓬勃的生活,信心十足地面對人生。所以,三年來,我們和孩子們一起努力,在班里共建以爭創(chuàng)“一流”為核心的班級文化。
南京師范大學李學農(nóng)教授指出:理想的班級文化必須滿足學生發(fā)展的需要和獨特發(fā)展的需要。那(6)班的孩子究竟需要什么呢?
班級剛剛組建時,這些來自外地的孩子和本地的孩子在一起參加軍訓。訓練時,我們發(fā)現(xiàn)由于語言的障礙,衣著打扮、用餐習慣等方面的不同,孩子們陸續(xù)出現(xiàn)出了懶散的舉止,自卑情緒很濃。我們恍然大悟:孩子們需要的不是同情和憐憫,他們需要的是尊重,是自我價值的實現(xiàn)。但這些恰恰是不能給予的,只能靠他們自己去獲得。因此,我們在班級精神文化上進行研究,舉行了該班的第一次主題班會“自信、自尊、自強、自立——做一名合格的中學生”,會上,我們因勢利導提出了“一流的精神風貌”的要求。所有的孩子在軍訓時不比吃、不比穿,只比精神,只比意志,只比紀律。我們鼓勵每個孩子都要抬頭挺胸做人,大步流星踏步,氣沖斗牛的呼喊,精神振爍的競爭。在老師的言傳身教下,短短三天,(6)班的精神風貌有了徹底的改變,他們高喊著“一6一6,永爭一流”的口號,贏得了6班歷史上的第一個勝利。
開學后,針對孩子們邋遢、隨便、不拘小節(jié)的情況,我們對班級制度文化進行研究,提出了“一流的行為習慣”的要求。所有的孩子要以一日常規(guī)作為行動準則,改掉那些隨地吐痰、亂扔垃圾、講粗話、以大欺小、打架斗毆等不文明的行為習慣。我們舉行了“注重細節(jié),成就未來”的主題班會活動,引導孩子們要得到別人的尊重,自己首先要尊重別人。兩個月過去了,(6)班的孩子們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贏得了第一枚“班級之星”,同時,也獲得了我們?nèi)w師生的尊重。在孩子們的心理需求得到滿足的同時,(6)班變得更加團結(jié)向上。于是,我們對(6)班的班級文化研究又轉(zhuǎn)向了另一個方面。
南京師范大學李學農(nóng)教授說過:理想的班級文化還必須承認孩子們發(fā)展的多樣性和差異性。事實上,我們的孩子有不同的發(fā)展方向,不同的發(fā)展速度,會走不同的人生道路。那么,我們的班級文化就該承認并尊重孩子們多樣性和差異性的發(fā)展,進而滿足他們的成長路上的心理需求,而不是把孩子們都教育成一模一樣的學者、畫家或木匠。
所以,當孩子們由于學習基礎較差,成績普遍不理想,出現(xiàn)了“厭學”情緒,士氣低落時,我們及時舉行了“我努力,我成功”的主題班會。會上,孩子們向我們吐露了內(nèi)心的真實想法,他們也很著急,他們非常想取得好成績,但他們不知道究竟該怎樣做。面對這種情況,我們當即提出了“一流的學習風氣”的要求。讓孩子們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分別和我們簽訂一個學習合同。比如本星期拖拉作業(yè)的次數(shù)從3次減少到1次。比如下個星期一定默出英語單詞。再比如堅決不抄作業(yè),爭取數(shù)學考試進步5分等等。每個孩子都有一定的短期或長期奮斗目標,在他們奮斗的同時,我們不時給予關愛與幫助,引導他們正確對待挫折。漸漸地,孩子們學習信心增強了,作業(yè)質(zhì)量提高了,學習態(tài)度端正了,士氣提高了,班級的風氣更“正”了。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適當?shù)脑黾恿撕贤膬?nèi)容,進一步提出了“一流的奮斗實績”的要求。這個“績”并不是單純的學習成績,它是針對不同的孩子提出的不同方面的實績要求。孩子們要通過自己的努力,在一段時間內(nèi),在德、智、體、美、勞等方面擇一有所進步??梢允菍W習成績上的進步,也可以是身體素質(zhì)上的提高。只要不是倒退或原地踏步,再小的成功也是奮斗的實績。當我們看著從未學過英語的孩子對著鏡子練習發(fā)音,身體孱弱的孩子堅持長跑鍛煉,內(nèi)心陰郁的孩子開朗活潑地參加藝術節(jié)的朗誦比賽時,我們激動,我們興奮,因為“奇跡”產(chǎn)生了。
就這樣,沒有一個掉隊,沒有一個放棄,從“一流的精神風貌”到“一流的行為習慣”,從“一流的學習風氣”到“一流的奮斗實績”,從“一流的班級紀律”到“一流的家校合作”……(6)班在老師和同學們的共同努力下,成了一個積極向上、生機勃勃的班級。而孩子們在這樣的班級文化引導下,健康茁壯地成長,并且,將這種爭創(chuàng)“一流”的精神深深的融于他們的學習、生活和家庭。
現(xiàn)在,孩子們已是初三的學生了,面對人生的轉(zhuǎn)折點,他們每一個人都充滿信心,斗志昂揚。
(作者單位:無錫市梅里中學①;無錫市新吳實驗中學②,江蘇 無錫214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