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世蘭
摘要: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應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落實生本教育觀念,明確閱讀教學目標,提高閱讀教學針對性,引導學生進行自主閱讀,傳授學生良好的閱讀技巧,鼓勵學生積極進行閱讀交流、探討,重視閱讀教學評價,確保學生閱讀能力可以得到顯著提升。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
閱讀作為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提高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具有重要的作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應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性,調(diào)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引導學生積極進行閱讀活動,發(fā)展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小學階段若想提高語文教學效果,首先需要通過奠定良好的閱讀基石,因此加強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研究具有重要現(xiàn)實意義。
一、明確閱讀教學目標,提高閱讀教學針對性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目標主要是指:通過閱讀教學活動,讓學生達到閱讀教學的預期結果。針對學生所處的階段,需要設計不同的閱讀教學目標,確保閱讀教學的針對性。在設計閱讀教學目標時,教師可以運用生本理念進行指導,以學生為中心,根據(jù)新課改的要求調(diào)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升學生閱讀能力。在設計閱讀教學目標前,需要全面分析學生的認知與心理發(fā)展需求,結合學情確保教學目標的科學性,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還需要根據(jù)課堂生成隨時進行調(diào)整。例如:小學高年段的閱讀教學,教學目標應重視培養(yǎng)學生感受、理解、欣賞與評價的能力,在閱讀教學過程中給予學生個性化發(fā)展的空間,讓每一位學生都可學有所獲,進而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例如:在教學“欲速則不達”時,文章運用了非常多的文字描寫主角的動作、語言與神態(tài),以此來感受主角的心理狀態(tài)。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讓學生了解動作語言與生態(tài)的作用,進而深入體會主角的心理動態(tài),并圍繞文章關鍵詞進行描寫練習,發(fā)展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小學語文閱讀課堂上應給予學生充足的發(fā)揮空間,改變閱讀興趣缺乏的問題,增強學生對文章的感悟,激活學生的主體意識,拓寬學生的閱讀空間。
二、引導學生進行自主閱讀,提高學生閱讀能力
傳統(tǒng)的小學閱讀教學過程中,學生始終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態(tài),閱讀主體未能被激發(fā),無法滿足學生的發(fā)展需求,學生的閱讀能力也難以得到顯著提升。小學語文教師應積極創(chuàng)設良好的閱讀情境,引導學生進行自主閱讀。如運用多媒體設備輔助教學,通過良好的閱讀活動導入新課。
例如:在教學“琥珀”時,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難以看到琥珀實物,所以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呈現(xiàn)琥珀的圖片,讓學生能夠?qū)︾戤a(chǎn)生初步的認知,激發(fā)學生對琥珀的探究興趣,學生的閱讀活動也會更加積極和主動。又如在教學“雨后”時,在閱讀時教師可配上輕松、愉悅的背景音樂,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積極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加深對閱讀的理解與記憶,增強學生的閱讀情感體驗。
當學生自主閱讀結束后,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圍繞主題進行提問,發(fā)表對文章的深層次看法與理解,讓學生能夠始終保持良好的閱讀學習狀態(tài)。學生自主閱讀階段,小學語文教師需要給予充足的時間,讓學生與文童之間進行良好的“對話”活動,引導學生通過初步閱讀產(chǎn)生新認知,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讓學生在自主閱讀學習過程中逐漸發(fā)展閱讀能力。在學生自主閱讀過程中,教師需要加強對學生的閱讀指導,傳授學生正確的閱讀技巧,如批注圈點、記筆記等。除此之外,小學語文教師還需要積極利用課外讀物、閱讀比賽活動、閱讀心得分享等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如小學語文教師可以組織《三國演義》知識競賽活動,引導學生積極參賽積累閱讀素材。
三、鼓勵學生交流探討,加深對文章的理解
小學語文教師應鼓勵學生積極地進行閱讀交流和探討,加深對文章的理解。當初步完成閱讀任務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以小組討論的形式,進行閱讀感悟交流,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在交流探討過程中,小學語文教師需要組織并營造良好的合作學習氛圍,讓學生在合作交流過程中能夠有所收獲,而不應將合作交流視為“趣味性”活動。學生在交流合作過程中,能夠?qū)W會傾聽他人的感悟,學會尊重和理解他人,同時還能夠在合作中不斷完成自我認知,進而充分發(fā)揮出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發(fā)學生的閱讀激情。小學語文教師需要加強對學生交流合作的指導,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并給予適當點撥,讓學生的合作交流能夠更加具有實效性,提高學生交流探討學習效率。小組閱讀交流合作時,需要具有小組長、記錄員、發(fā)言代表,讓每位學生都能夠通過交流合作得到鍛煉與發(fā)展。除此之外,小學語文教師還需要設計合理的合作交流閱讀討論話題,話題可以由教師在課前進行預設,也可由課堂生成組成。例如:在教學“成吉思汗與鷹”時,以“成吉思汗的心理變化過程”為主題進行閱讀交流,讓學生通過小組交流合作的方式,學會總結與歸納,關注成吉思汗的情感體驗,進而通過合作學習可以獲得更多的收獲。
四、重視閱讀教學評價。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評價不僅可以增強學生對閱讀學習活動的認知,同時還能夠發(fā)現(xiàn)自己所存在的閱讀問題并積極改進。通過對小學生心理特點分析可知,他們非常渴望得到他人的認可,當?shù)玫秸J可后,內(nèi)心也會出現(xiàn)滿足感,進而產(chǎn)生愉悅的心情,并且期望此行為能夠繼續(xù)發(fā)展。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充分發(fā)揮出閱讀教學評價的功能,對學生的閱讀觀點進行科學合理的評價,激勵學生積極參與閱讀學習活動。部分小學教師的評價缺乏引導作用,如頻繁運用“你真棒”“讀的真好”等,閱讀教學評價應具體,從學生的閱讀聲音、閱讀理解等方面進行評價,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自己的閱讀活動。其次,小學語文教師應豐富閱讀教學評價的形式,如自評與互評相結合、過程性評價與總結性評價相結合等方式,確保閱讀教學評價的功能可以得到充分發(fā)揮。
例如:對學困生進行評價時,內(nèi)容應以積極鼓勵為主,善于發(fā)現(xiàn)他們閱讀過程中的閃光點并給予肯定,引導他們積極參與閱讀學習活動。對回答問題錯誤的學生,應鼓勵學生勇于發(fā)言,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閱讀學習信心。小學生具有顯著個體差異性,所以在閱讀感受也會有所不同,教師的閱讀評價需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以發(fā)展的眼光看待學生的閱讀進步,并進行合理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