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春艷
【摘 要】目的:討論糖尿病患者的內科護理臨床效果。方法:首先確定選擇對象,將其選擇范圍確定在于我院接受治療的糖尿病患者,然后確定樣本選擇時間,時間在2017年1月至次年5月,研究分組:將使用基礎常規(guī)護理方式的患者設定為對照組,將在對照組之上使用內科護理干預的患者設定為實驗組;組別樣本數(shù):每組均為42例。對其護理效果進行統(tǒng)計和分析。研究結果:通過對數(shù)據(jù)進行研究和分析后顯示,實驗組患者的餐前血糖及餐后2小時血糖改善情況均較優(yōu),對照組相比之下差一些,組間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學比較明顯。結論:糖尿病患者在就醫(yī)時,通過內科護理干預方式,可使其治療效果大大提升,能夠明顯改進其血糖狀況,具有推廣使用價值。
【關鍵詞】糖尿病;內科護理;臨床效果
【中圖分類號】R473.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0019(2020)08--02
近些年,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升,致使人們的生活質量亦得到提升,由于飲食習慣的改變,致使糖尿病的患病率逐步上升。糖尿病是內分泌科臨床上比較常見的一種疾病,主要是患者的胰島功能出現(xiàn)了阻礙,難以如常的分泌胰島素,或分泌的胰島素難以起效,臨床表現(xiàn)為消瘦、口渴及多尿等癥,嚴重地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及身體健康[1]。本次研究中,筆者選取我院就診的糖尿病患者84例,作為本次調查分析的樣本,旨在探究糖尿病患者的內科護理臨床效果,具體詳情見下文。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首先確定選擇對象,將其選擇范圍確定在于我院接受治療的糖尿病患者,然后確定樣本選擇時間,時間在2017年1月至次年5月,最后研究分組:將使用基礎常規(guī)護理方式的患者設定為對照組,將在對照組之上使用內科護理干預的患者設定為實驗組;組別樣本數(shù):每組均為42例。實驗組患者中女性患者為24例,男性患者為18例;年齡范圍均在50-78歲,經(jīng)計算其平均年齡為(59.51±6.37)歲;在樣本就診時間內發(fā)現(xiàn),患者的空腹血糖從11-26mmol/L不等,平均空腹血糖值約為(16.2±3.3)mmol/L。對照組患者中男女患者比例相同,均為21例;年齡范圍均在49-77歲,經(jīng)計算其平均年齡為(58.01±6.34)歲;在樣本就診時間內發(fā)現(xiàn),患者的空腹血糖從11-27mmol/L不等,平均空腹血糖值約為(16.3±3.5)mmol/L。對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進行分析后發(fā)現(xiàn),符合研究的正態(tài)分布,可用于本次研究。
1.2 方法
對照組使用常規(guī)方式護理,對注意事項進行告知,對其治療進行監(jiān)測,以及健康宣教等。實驗組則使用內科護理方式,心理上:因為糖尿病的治療時間比較長,患者極易出現(xiàn)焦躁等不良心理,護理人員應及時和患者進行溝通和交流,了解患者的需求,及時疏導其不良心理,并將臨床治療成功的病例對其進行分享,以提升其治療的積極性和信心;在飲食上,制定適宜糖尿病患者康復的飲食方案,引導患者少食多餐,禁止無節(jié)制的飲食習慣。飲食盡量以合理營養(yǎng)發(fā)配位置,引導患者培養(yǎng)較好的飲食方式。在運動上,依據(jù)患者的體力狀況,引導其每日進行半小時以上運動訓練,同時告知患者堅持運動的重要性。還應叮囑患者不可過量運動,以免出現(xiàn)血糖的驟然上升[2]。
1.3 指標觀察
觀察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空腹血糖值及餐后2小時血糖值。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統(tǒng)計學軟件(版本:SPSS25.0)處理研究數(shù)據(jù),資料描述形式:計數(shù)字資料為n(%),計量資料為();差異檢驗:計數(shù)資料為X2,計量資料為t;p<0.05為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判定標準。
2 結果
護理后,兩組患者的空腹血糖及餐后2小時血糖值比較后發(fā)現(xiàn),P<0.05,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具體情況見表1。
3 討論
糖尿病是一種終身性代謝性疾病,對患者的身體健康影響較大,且難以治愈,常常會伴隨患者終身,因為該病的病情極易往復,再者需長期服藥,因而,多數(shù)患者對治療的依從性不高,使其身體康復遭受嚴重影響[3]。內科護理是針對糖尿病患者的具體狀況而展開的一種新型護理方式,此護理方式是將糖尿病的相關知識及治療的必要性對患者進行詳細說明,再對其進行心理干預,有效地消除了患者的不良心理,使其治療的信心得以樹立;通過對其飲食進行干預,可使患者保持較好的飲食方式,對其血糖的控制具有重要作用;通過運動護理干預的有效實施,使患者的抗病能力明顯增強,便于血糖的有效控制[4-5]。本次研究中也發(fā)現(xiàn),實驗組患者的空腹及餐后2小時血糖控制比較理想,而對照組較差,結果再次證實了此方式的可行性。綜上,將內科護理使用在糖尿病患者的治療中,能夠明顯改進其血糖的狀況,使其治療效果大大提升,應被積極使用和推廣。
參考文獻
古麗尼沙·哈斯木,李輝,靳喜琴.實施個性化健康教育及護理干預對糖尿病患者的應用效果分析[J].新疆醫(yī)科大學學報,2019,42(07):959-961+964.
林燕香.神經(jīng)內科護士對糖尿病患者實施同質化護理的調查研究和策略[J].糖尿病新世界,2019,22(11):123-124.
黃翠英,王勵,鄭威.神經(jīng)內科護理中對腦卒中糖尿病患者康復護理的臨床研究[J].糖尿病新世界,2019,22(09):89-90+93.
陳霄,朱海飛.以微信為載體構建集群教育模式在腎內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中醫(yī)藥管理雜志,2019,27(08):60-61.
劉海舟,劉鴻雁.多樣性護理管理在糖尿病患者心內科護理上的治療效果分析[J].中國衛(wèi)生產(chǎn)業(yè),2019,16(05):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