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桂招
摘要:“活力課堂”應是師生互動,生生互學,人人參與,有思維“生長”的課堂。打造活力課堂,讓課堂“活”起來,這是我們每位教師追求的目標。但現(xiàn)如今的語文課堂上教師“滿場跑馬”,學生稀里糊涂聽課的現(xiàn)象仍不少;教師們甚至還常常責怪學生課堂上不思考,不發(fā)言。如何讓課堂“動”起來?經(jīng)過多年的課堂實踐與探索,作者在此談談自己的一些淺思淺悟。
關鍵詞:重學巧教;語文課堂;思考
一、落實教學理念,關注學生內(nèi)在的生長
說到“教學理念”,我們不禁要問:“教師們?nèi)崩砟顔幔俊闭Z文課改已進行了多年,我們每位教師或多或少都聽了不少專家講座,也參加了各種語文教育教學的培訓,很多新的理念、觀點教師早已耳熟能詳。所以,確切地說,教師們并不缺理念。但我們不禁又要問:“這些理念真正落實到課堂上了嗎?”從平時的聽課觀摩活動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不少的語文課堂還是由教師“主宰”課堂,是“摁著牛吃草”的被動課堂,而不是“把牛趕到水草豐茂的地方”盡情享受的快樂課堂。所以,有了新理念,我們更需要在語文課堂上落實理念,讓學生在課堂中“動”起來,讓課堂“活”起來,才能促進學生內(nèi)在素養(yǎng)的蓬勃“生長”。
二、遵循規(guī)律,促進學生自然生長
教師常說,數(shù)學課堂是清清楚楚一條線,而語文課堂則是模模糊糊一大片。對于我們高年級語文課來說更是如此。教學一篇課文,從生字詞的音、形、義,到重點旬、段的分析、感悟,以及一篇文章的篇章結構、寫作特點等都是高年級語文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還有課文的感情朗讀,課堂小練筆,拓展閱讀……而一節(jié)課只有40分鐘,所以一堂語文課的教學或蜻蜓點水匆匆而過;或一課時的教學不夠分兩節(jié)課教。一篇課文這樣上,一本書全是這樣上。
其實,教師面面俱到無非是想把一些知識一股腦兒灌給學生,希望每個孩子都能一口吃成個大胖子,把他們打造出“板鴨”模樣,卻從不問學生到底需要什么,完全忽略了學生的感受。豈不知,這樣的“眉毛胡子一把抓”只是教師的一種急功近利行為,是缺乏等待耐心的教學行為,與學生“生長”的規(guī)律是相悖的。有專家認為:“教育‘是農(nóng)業(yè),不是工業(yè),不可抄近路、違背規(guī)律、拔苗助長,也切勿走捷徑、急功近利、畸形怪長?!彼?,我們的課堂教學,不要把學生當一個“袋、框”,把東西一股腦兒往里裝,而應當遵循教育的規(guī)律,遵循孩子自身內(nèi)在的生長規(guī)律,做到取舍有度,耐心等待,讓學生穩(wěn)步、健康地“自然成長”。
三、改變教學方法,讓課堂快活生長
由于課堂上成了教師的“主宰”,再加上按部就班的教學,一節(jié)課下來參與學習的學生寥寥無幾,不少學生仍處在“冬眠”狀態(tài)中。所以,要讓課堂“動起來”,教師的教學方法首先要“活起來”。
(一)把生生間相互學習、相互指導的“小組合作”常態(tài)化
我們常說:“水嘗無華,相蕩乃成漣漪;石本無火,對擊始發(fā)靈光?!痹谏g的互幫互學中,孩子們往往能輕松自如,津津樂道地抒發(fā)自己的見解,既然如此,課堂上為什么不充分發(fā)揮出“合作學習”的功效呢?
(二)教師少說一些,學生多“動”一些
在課堂教學中,我們應依學生的學情定教,抓住文本重點,要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的疑問有的放矢地指導,不追求面面俱到,力求刪繁就簡,去冗除雜,這樣才能真正節(jié)省時間,打造出高效課堂。否則,教師講多扶多了,對學生而言是一種“折磨”,導致的結果是——泯滅了他們的學習興趣,扼殺了他們學習能力的鍛煉,撲滅了創(chuàng)新思維的火花。就如低年級語文課堂的“讀”,從新課導入到教學結束,學生默讀、大聲讀、有感情讀,在一遍遍地、反復地“讀“中,學生一開始搖頭晃腦地讀,讀得有滋有味,而到最后卻是讀得筋疲力盡,興味索然,這樣的“讀”有效嗎?所以我們的語文課堂應努力做到:能不講的就不講,學生能解決的就讓學生自己解決,不要用教師的包辦禁錮學生的思維,教師的“放手”,是對學生最大的信任,更是給學生“自由生長”的空間。
(三)教學形式多一些,讓課堂有趣一些
我從孩子寒假的網(wǎng)絡安全作業(yè)中發(fā)現(xiàn),這次的作業(yè)與以往不同,是以游戲闖關的挑戰(zhàn)形式來設置的,先選擇角色,然后答題闖關。出乎意料的是,這次的網(wǎng)絡安全作業(yè)學生完成得特別及時。究其原因,這樣的作業(yè)設計更刺激、更有趣味性。其實我們在語文課上也可以靈活采用一些接地氣的教學手段。
例如,在上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課文《兩小兒辯日》時,我先讓學生把它改成課本劇的形式,然后在課堂上進行讀與表演,既練習了寫,又練習了說,在讀與演中既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更使學生興趣盎然。如果我們把生活中的表演、競賽、辯論等一些有生活情趣、藝術情調的東西運用于課堂,一定會讓課堂多一些活力,讓學生多一份樂趣,這樣學生學得快樂,教師也教得輕松。
(四)備課細致一些,讓課堂教學更集中一些
語文課本里的每一篇課文,都是訓練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經(jīng)典之作,教師在備課時應該抓住關鍵的、有特色的訓練點加強訓練,而不必如前文所提面面俱到,這樣學生才能學有所得。如六年級上冊的“走進魯迅”這個單元,是學生訓練習寫人作文的典范,在教學中我特別指導學生側面烘托反映特點的寫法;《我的伯父魯迅先生》“談碰壁”一段的人物對話是指導學生寫語言的經(jīng)典范例,課堂上我便趁機重點指導,在單元作文時,不少學生都能用上。專家們說,閱讀課教好了,學生的作文就能寫好。當然,“教好”的前提是課前要先把“刀磨利”,“教好”的同時更應切記:一節(jié)語文課只有40分鐘,不是400分鐘,與其蜻蜓點水,眉毛胡子一把抓,不如扎扎實實講透一個知識點,這樣,我們的語文課才能簡單而有意義,學生才不至于被教師課堂上“蜂擁而來”的教學內(nèi)容壓垮、嚇跑。
四、結語
總之,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我們應力求簡教、活學,在“重學”中做到“巧教”,在“活學”中促進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生長”,讓課堂“動起來”,讓學生快樂地學起來,真正打造一個更高效、更簡潔、有“生長”的活力課堂。
(責編 侯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