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德山
[摘 要] 有必要針對一些特殊家庭的學生,強化積極教育,在他們特殊的生活環(huán)境中融入更多的積極成分,將培養(yǎng)積極心理品質(zhì)擺在克服心理與行為問題的前面,通過發(fā)展來化解問題,充分體現(xiàn)教育的發(fā)展性、預防性功能,培養(yǎng)學生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及人格。
[關鍵詞] 特殊家庭;積極;心理品質(zhì)
特殊家庭是指單親家庭(一方死亡)、離異家庭、再婚家庭、貧困家庭、父母一方或雙方有殘疾的家庭、父母常年在外打工的家庭等。
積極心理品質(zhì)是一種相對持久的、積極的情緒和體驗,是以培育學生健康、積極的心理品質(zhì)為重點。
特殊家庭的學生普遍存在自卑、抑郁、自暴自棄等心理問題,同時學業(yè)成績逐步下降,思想道德滑坡,迫切需要培育積極的心理品質(zhì),幫助這部分學生健康成長。
一、特殊家庭學生常見的消極心理
1.恐懼感
每個孩子都應該享受父母的愛,父母之愛的力量是偉大的,父母之愛是世界上最無私的愛。但是,對于特殊家庭的兒童來說,這種愛很多時候是一種奢望,他們?nèi)鄙僮罨镜募彝嘏?,形單影只,常常孤僻、自閉、不合群,對陌生人和外界環(huán)境充滿恐懼感。
2.被拋棄感
父母或父母一方長期不在子女身邊是父母無形之中剝奪了孩子們享受完美童年的權利,這些孩子渴望像其他同齡孩子一樣偎依在父母的懷抱里撒撒嬌、說說話。他們失去的絕不僅僅是父母的愛,或多或少都會有一種被拋棄感。
3.仇恨感
特殊家庭的學生中有的是離異家庭,有的是父母常年在外的家庭,這部分家庭的孩子不乏存在有仇恨心理的,仇恨父母的拋棄,仇恨父母對自己的冷漠,進而會遷怒于他人和社會,在思想道德認識上往往有嚴重的缺陷,對同學往往帶有一種攻擊性。
二、特殊家庭學生積極心理品質(zhì)培育的策略
1.公平對待
特殊家庭的孩子往往屬于弱勢的特殊群體,由于家境的特殊,這部分孩子大多學習困難,如果教師不能夠給予正確評價,他們就會感覺受到歧視。教師應該公平對待每一個孩子,給予他們同等的學習機會,參與活動的機會,幫助特殊家庭的孩子積極地參與到集體學習中來,要尋找、挖掘他們身上的優(yōu)點,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幫助他們?nèi)谌爰w中來。
2.賞識教育
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告訴我們,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和賞識是每個人心中一種最基本的需求。對于特殊家庭的孩子來說,他們更渴望得到別人的肯定和賞識,對于教師來說,對特殊家庭孩子進行賞識教育,幫助他們樹立自信是非常有益于他們健康成長的好方法。如在課堂交流上,教師要善于去發(fā)現(xiàn)、肯定他們的正確回答,在作業(yè)的批改上要善于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肯定和鼓勵。
3.融入集體
很多特殊家庭的孩子由于自卑而不愿意與他人交流,不愿意融入集體中來,這極不利于他們的健康成長。在教學中,教師可以特意地增設機會,幫助這部分孩子融入集體,如在進行合作學習的小組討論的時候,可以特意將這部分孩子定位小組長,促進組內(nèi)成員與小組長的交流。
4.家校合作
特殊孩子產(chǎn)生的內(nèi)因在于家庭,這部分家長往往由于特殊原因長期不在孩子身邊,或者在孩子的教育上簡單粗暴、缺乏科學有效的教育方法。那么,培養(yǎng)孩子們積極健康的心理品質(zhì)就絕不能缺少家校合作的路徑。教師要把正面積極的看法傳遞給家長,同樣家長也會把這種積極的情緒傳遞給孩子,給孩子們一種積極的心理暗示。
5.勵志激勵
特殊家庭的孩子往往會有自暴自棄的消極心理,缺乏積極進取之心。面對這樣的孩子,教師應該通過激勵手段培養(yǎng)其積極進取之心。如教師可以多引導其接觸先進的科學技術,感受科技的魅力,讓他們明白不進步就落后,就沒有明天的幸福。學校還可以通過觀看勵志影片、聆聽勵志講座等途徑點燃孩子們心中的積極進取之心。
綜上所述,學生積極心理品質(zhì)的培育途徑是多方面的,作為老師,要不放棄任何一位學生,使每一個學生人格健全,積極進取,尤其要多關注特殊家庭學生積極心理品質(zhì)的培育,不斷強化其積極心理品質(zhì),為每一位孩子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孫云曉.向孩子學習:一種睿智的教育視角[M].南京:江蘇鳳凰教育出版社,2016:165-166.
[2]單志艷.小學低年級學生積極心理品質(zhì)培育研究[J].中國特殊教育,2010(11).
【本文是宿遷市中小學教學研究室2019教育科研微課題“特殊家庭學生積極心理品質(zhì)培育策略研究”課題階段性研究成果,課題立項編號:SQWK2019-063?!?/p>
(責任編輯:劉 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