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雅倩 李佳禾 黃秋蓉
摘 要:不同文化背景下,人們對社會和人生的理解不同,對英雄主義也有不同的見解。中美兩國對這個詞的含義有著相似卻又不盡相同的理解。在不同的意識形態(tài)下,塑造的英雄精神不同,對歷史英雄人物也有著不同的詮釋。本研究將從中美經(jīng)典作品中分析不同文化中英雄主義的特征及差異成因。
關(guān)鍵詞:英雄主義;《射雕英雄傳》;《美國隊長》;紅色基因
一、引言
英雄是人類永恒的話題。中美影視作品中塑造的英雄形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民族文化精神與內(nèi)涵。從《射雕英雄傳》到《美國隊長》,從中國革命戰(zhàn)爭到美國獨立戰(zhàn)爭,英雄精神始終熠熠生輝。我們將從郭靖和美國隊長兩個影視作品的代表性人物形象出發(fā),通過研究其作者創(chuàng)作的故事背景,寫作手法等,聯(lián)系到革命戰(zhàn)爭中以董存瑞為代表的民族英雄和美國獨立戰(zhàn)爭中涌現(xiàn)出來的英雄人物,呈現(xiàn)不同民族英雄主義的同一性與多樣性,探討傳承中國紅色文化基因的路徑。
二、中美英雄主義在影視作品中的體現(xiàn)
1.美國英雄主義典型—《美國隊長》
美國隊長是漫威的初代英雄,在其之后的英雄雖都各有千秋,但總體而言難以擺脫美隊這一初代英雄的大框架。故而在本篇中西方英雄主義對比的研究中,我們選擇美隊作為西方英雄的經(jīng)典形象進行分析。
美國隊長史蒂夫·羅杰斯最初只是一個平凡無奇的普通小伙子。二戰(zhàn)爆發(fā)后,他和多數(shù)很多人一樣想要參軍,為國家貢獻力量。他倔強且頑強,數(shù)次因體格沒有達到參軍的標準而被拒絕,卻從未因為自己的矮小身材感到自卑。后來,他偽造身份信息,輾轉(zhuǎn)在五個不同的城市從而實現(xiàn)了參軍目標。他堅韌不拔,異常努力。在進行力量訓(xùn)練時,他堅定的眼神和瘦弱的身軀形成強烈的對比,讓人為之動容;他有勇有謀,和一群“大個子”打賭誰可以摘下旗桿上的旗子時,他直面譏諷。不同于那些“傻大個”試圖爬上旗桿摘下旗子的做法,他將旗桿扳倒,讓旗子自己落下;他忠誠無畏,在《美國隊長1》結(jié)尾時,他駕駛飛機墜入大海,為國家奉獻出自己的生命。
他是當之無愧的英雄,不畏艱險不懼犧牲,把保護地球作為自己的使命且不圖回報。他忠誠于政府卻不是愚忠。由于不同意超級英雄實名制的法令,他同美國政府決裂。美國隊長特立獨行,敢作敢當,是血肉之軀,也是超級英雄。雖然他不是一個真實存在的人,卻是是美國民眾心中的英雄,是美國英雄主義精神的象征。
2.中國英雄主義典型—《射雕英雄傳》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金庸先生用他十四部中長篇小說名的首字構(gòu)成了這幅對聯(lián)。先生創(chuàng)作的武俠小說中,幾乎每一個主角都能被稱之為英雄,在古代社會,他們也被稱為俠。這些俠士之間也有共性,他們身上所展現(xiàn)的精神正是中華英雄精神的集中體現(xiàn)。我們將以“射雕三部曲”的關(guān)鍵人物之一郭靖為研究中心,深入探討中國的英雄主義。
郭靖,是金庸武俠小說《射雕英雄傳》的男主角。該小說多次被改編成影視作品,對比之下,我們選取其中最為經(jīng)典的83年上映的版本作為研究對象。該劇主要圍繞宋,金,蒙古三國的對峙展開?!熬缚抵儭焙?,宋都城淪陷。臨安城郊外的牛家村在一個雪夜里也遭受了洗劫,郭楊兩家家破人亡。郭母懷著身孕逃到蒙古,而后其子郭靖受到江南七怪與全真教道長的教導(dǎo),刻苦練武。十八年后,郭靖踏上江湖,遇到黃蓉后,隨黃蓉萬里之行,遍識武林高人,報得殺父之仇,率軍西征,上華山論劍,救襄陽于國難之中,從一個淳樸憨厚的少年長成一個為國為民的大英雄。
金庸先生運用對比手法,在典型的環(huán)境中塑造郭靖形象。他是英雄,也是最平凡不過的普通人。在郭靖的形象出現(xiàn)在熒幕中時,觀眾便會認為這是一個老實人。郭靖同黃蓉是傻女婿對巧媳婦;郭靖同楊康是憨厚的少年對奸詐的少年[1]。天資聰穎的楊康貪圖榮華,認賊作父。與他相反,傻頭傻腦的郭靖卻懲奸除惡,打抱不平,捍衛(wèi)國家,實乃真英雄。一個人的性格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受周圍環(huán)境影響。作者把人物放在一個動亂的時代,這為他成為英雄奠定了社會基礎(chǔ)。所謂”時勢造英雄”,英雄多生于亂世,亂世必造就英雄。而郭靖的成長環(huán)境是在蒙古大漠,浩瀚無邊的沙漠給予郭靖寬廣的胸懷,惡劣的自然條件又賦予了他堅韌不拔的品質(zhì)。這也是他能夠成為英雄,而普通人終究只能在英雄路過的時候獻上鮮花和掌聲的重要原因。
三、中美英雄主義的異同及成因
1.中美英雄主義的異同
(1)中美英雄主義的多樣性
崇尚個人主義,崇尚萬能英雄,是美國文化中的一部分。美隊的存在滿足了美國人民心中對英雄的定義和幻想。就像美國夢所體現(xiàn)出來的精神內(nèi)涵一樣,每個人都有自由追求夢想的權(quán)利?!睹绹犻L1》里的史蒂夫完全忠誠于政府,因為政府的命令可以獻出自己的生命。但在之后的續(xù)集里面,他漸漸擁有了自己的思想,從忠于政府到忠于人民。對于美隊這樣的超級英雄,他也許不會代表政府的立場,但始終有自己的堅持,始終在維護著民眾的利益。他具有的正義感,善良真誠,勇于和政府反抗等品質(zhì),是開放文化孕育出來的英雄特點。
何為英雄?對于中國人來說,深諳民族大義者為英雄。郭靖自出生時就注定要背負匡扶漢室的使命,他名字中的”靖”與楊康名字中的”康"正是取自“靖康之變”,意在告誡他們不要忘記民族恥辱,復(fù)興山河。在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中,以郭靖為代表的武林人士是真正的俠士,是英雄。他們單純善良,淳樸正直,在歷史環(huán)境的逼迫之下,不斷成長,刻苦練習武術(shù),為保護自己的家,保護自己所愛之人,與敵人拼死相博。他們是民族英雄,“天下之本在國”,為了民族復(fù)興,他們放棄錦繡前程,與故人訣別,血灑疆場。
(2)中美英雄主義的同一性
中西文化中,英雄的表現(xiàn)形式不拘一格,性格各樣,但也存在相似之處。從古至今,不論在西方還是東方,一個人要想成為英雄,必然要經(jīng)歷磨難,而后才能成熟?!疤鞂⒔荡笕斡谒谷艘玻叵瓤嗥湫闹?,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孟子·告子下》,這是對英雄最好的詮釋?!睹绹犻L》里,史蒂夫因為身材三番五次被拒絕,參軍后又經(jīng)常被同伴笑話。在第一部里,他莽撞而無策略,最多可以說是一個力量超乎常人的“傻大個”,在后面的故事系列里,他經(jīng)歷了重重磨煉,成為一個有勇有謀的超級英雄。而《射雕英雄傳》中,這一特點更加明顯,郭靖一出生時便遭遇山河破碎,家破人亡,練武之路更是艱辛萬苦,他開始時候性格很倔強,盲目相信表面事實,也是有所經(jīng)歷后才變得智勇雙全。兩位英雄都沒有先天的高貴地位和強健的魄,成長也不是一帆風順的,但是這些障礙與挑戰(zhàn)都為他們的成功奠定了基礎(chǔ)。他們在困難中所展現(xiàn)出的臨危不懼,果斷剛毅,機智勇敢的高尚品質(zhì)贏得人們的認可。除此之外,中西文化都認為邪惡是戰(zhàn)勝不了正義的,史蒂夫與郭靖都肩負著國家的使命,他們是正義的化身,以消滅邪惡為己任,有自己的堅持。他們身上所展現(xiàn)的人性本質(zhì)具有普世價值,這也是為何不同文化背景的英雄類型可以在全球風靡的原因[2]。這類影視作品中的永恒價值:正義,公平,擔當,始終貫穿人類的價值判斷體系。
2.中美英雄主義差異成因
(1)社會背景
自由和獨立是美國最為根深蒂固的烙印。這片土地孕育出來的是多元開放的文化,在這樣的文化氛圍中成長出來的英雄敢于冒險,不畏犧牲。他們強調(diào)以個人為中心,不管是誰,只要努力,你就能成為自己的英雄。
與美國不同的是,中國更強調(diào)集體主義。受到儒家思想中忠,孝,義,信的影響,在國家危亡時刻,人們會為了集體利益犧牲自我利益,順應(yīng)政府號召,挺身而出。相對而言,中國更加注重一個人在大環(huán)境下所起的作用。
(2)歷史背景
自初代總統(tǒng)華盛頓帶領(lǐng)美國民眾獲得國家獨立之后,英雄主義就成為了世代美國人的追求。英雄將美國人從水火中解救出來,并把英雄夢帶給了每一個人。身體不是限制一個人成為英雄的框架,即使出身貧寒,身材矮小,通過努力也會成為英雄。
中國有五千年的文化歷史,從封建王朝的分裂與合并,到國民時期的兩黨對峙與抗日統(tǒng)一戰(zhàn)線,中國歷史上發(fā)生過無數(shù)的戰(zhàn)爭。在這些戰(zhàn)爭時期,總有英雄挺身而出,為了民族大義奮力抗爭。金庸先生將《射雕英雄傳》的故事背景設(shè)定在宋末,這是個山河破碎的時代“俠之大者,為國為民”,任何時候都應(yīng)該以天下蒼生為重,救民族于危難時刻。
(3)創(chuàng)作背景
漫威公司是西方英雄系列漫畫的一大制造商。美國隊長作為漫威世界最早期的英雄之一,史蒂夫·羅杰斯一直被視為美國精神的化身?!睹绹犻L》誕生于法西斯橫行時期。不同于已經(jīng)如火如荼的歐洲和亞洲戰(zhàn)場,美國此時此刻尚未卷入戰(zhàn)爭,但它的誕生足以表明美國當時的態(tài)度。二戰(zhàn)爆發(fā)時,美國民眾的反法西斯的呼聲越來越強烈,美國隊長的出現(xiàn)滿足了民眾的精神需求。在《美國隊長1》里,美國隊長為籌集軍資,穿著星旗條制服在全國巡演,演出中的唱詞也表現(xiàn)了人民反法西斯的強烈愿望和為國家貢獻自己的決心。
《射雕英雄傳》最初連載于1957-1959年的《香港商報》。金庸先生出身書香門第,從小深受儒家思想影響,胸懷報國之志。然而20世紀50年代末的香港還是英國的殖民地,國人無法自由出入。先生雖有一腔熱血,卻無法救世,于是將自己的理想與抱負寄托在郭靖身上。因此郭靖的形象深受傳統(tǒng)儒家文化的影響,堅持忠,孝,積極入世,為了民族大義甚至放棄做蒙古的金刀駙馬[3]。郭靖正是彼時正當壯年的金庸先生的生動寫照。
四、英雄愛國主義精神在中美革命戰(zhàn)爭中的體現(xiàn)
1.中國革命戰(zhàn)爭
俠士精神世代傳承,愛國情懷始終如一。幾千年來,無數(shù)不知名的英雄們?yōu)榱嗣褡宓膹?fù)興,國家的富強,堅守崗位,努力奮斗。以董存瑞等為代表的革命英雄為了新中國的勝利更是奉獻了自己的生命。董存瑞出身貧寒,卻心懷民族大義。19歲時,擔任爆破組組長,帶領(lǐng)戰(zhàn)友炸毀炮樓,碉堡,后向敵軍發(fā)起沖鋒。在部隊接連兩次對暗堡爆破都未成功時,他挺身而出,抱起炸藥包,用自己年輕的生命開辟了部隊前進的道路。正是因為有了這些為了民族大義,樂于奉獻,不怕犧牲的英雄們,我們的國家才能越來越強大,才能永遠屹立于世界之林。
2.美國獨立戰(zhàn)爭
美國赫赫有名的初代總統(tǒng)華盛頓,在獨立戰(zhàn)爭中帶領(lǐng)國民同敵軍作戰(zhàn),帶領(lǐng)國民走向自由,被尊稱為“國父”。他如同美國隊長一般,拿著長劍和盾牌,奮不顧身地保衛(wèi)著國家和人民。正是在華盛頓的引領(lǐng)下,獨立戰(zhàn)爭最終獲得勝利,美國人民獲得獨立和自由。
五、傳承紅色文化基因之路
無論是在武俠電影還是在中國歷史上的一次次抗戰(zhàn)中,革命精神代代傳承,時時宣揚,這種紅色基因早已融入到中華人民的血液當中。在當代,我們要更好地傳承獨特的紅色文化,紅色基因。
1.建設(shè)教育基地
紅色基因必須以紅色文化為載體[4]。其一,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在大學里,課堂是教學的主要陣地。教師可以在思政課上融入紅色元素,根據(jù)課堂內(nèi)容,選擇與革命題材相關(guān)的事例和影視資料,結(jié)合對應(yīng)的歷史事件進行講解,加深大學生對紅色文化的了解;還可以布置課前任務(wù)和課后作業(yè),讓學生們主動搜集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跡等,在潛移默化中讓紅色基因深入人心。其二,開展紅色教學實踐活動。學??梢岳卯?shù)氐臍v史文化資源,安排學生參觀革命遺址,參加紅色講座等,通過革命英雄的偉大事跡,讓學生充分感受到革命先烈的崇高理想和英雄精神,讓青年們在接受思想洗禮的同時傳承文化基因。
2.利用新媒體的廣大影響力
新媒體是現(xiàn)代社會信息化的載體,同樣也是文化傳播的重要形式之一[5]。利用好新媒體傳播速度快,受眾廣的特點,不僅能夠豐富大眾的精神需求,還能更好地傳承民族文化底蘊和紅色基因。各地區(qū)可以開通相關(guān)紅色文化的網(wǎng)站,收集當?shù)氐臍v史文化資源,建立資料庫,同時以動畫,圖片和短視頻等方式呈現(xiàn)在平臺上來吸引廣大學生等不同社會群體觀看。在對英雄主義和革命先烈的歌頌中,紅色基因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年輕人,更好地促進了中華民族偉大復(fù)興的歷史進程。
六、總結(jié)
基于不同的文化和社會歷史環(huán)境,不同民族的英雄人物有著不同的價值取向,但是也存在共通之處。中美影視作品中的主人公都有著過人的品格,他們能夠戰(zhàn)勝困難、艱苦奮斗、懲惡揚善、一往無前,歷經(jīng)種種磨難最終成長,成為人們心之向往的英雄。不論是中國還是美國,影視作品中的英雄人物都給社會傳遞著正能量,鼓舞著一代又一代的年輕人,推動人類社會不斷向前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周元鶴.《射雕英雄傳》中郭靖形象[J].文化學刊,2018(01):65-67
[2]肖春艷.從《2012》剖解美國的個人英雄主義人性化[J].電影文學,2010(17):98-100
[3]趙斌.傳統(tǒng)倫理道德的完美范型—論金庸小說中郭靖形象[J].電影評介,2011(10):103-104
[4]姜煥良.新時代紅色基因傳承路徑研究—以黃岡事業(yè)技術(shù)學院為例[J].黃岡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學報,2019.12(21):87-89
[5]王紫涵.新時代傳承紅色基因的路徑探析[J].中共南昌市委黨校學報,2019.17(4):41-4
作者簡介:
鄭雅倩(1999—)女,漢族,陜西安康人,現(xiàn)就讀于西北大學,英語語言文學方向。
李佳禾(1999—)女,漢族,陜西漢中人,現(xiàn)就讀于西北大學,英語語言文學方向。
黃秋蓉(1999—)女,漢族,福建廈門人,現(xiàn)就讀于西北大學,英語語言文學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