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裕芳
【摘要】小學數(shù)學教育對學生非常重要,對學生的升學考試成績起到重要作用。國家對小學教育非常重視,數(shù)學作為義務教學之中的重點學科之一,可培養(yǎng)學生嚴密的邏輯思維,這對學生未來的成長和發(fā)展非常關鍵。應用題教學能夠讓教師進一步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學習能力,這對學生學習情況具有積極的意義。本文對小學高年級數(shù)學應用題教學中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分析,對解決措施進行簡要分析并以教學案例輔助說明,以供同行交流。
【關鍵詞】高年級數(shù)學;應用題教學;問題和解決對策
小學高年級學習數(shù)學是非常重要的。與低年級的學生不同,高年級的數(shù)學對未來初中數(shù)學課程的學習起到奠定基礎的作用。但六年級的學生在學習數(shù)學時會對應用題表現(xiàn)出興趣缺乏,認為課堂內(nèi)容相對較為枯燥,嚴重還會出現(xiàn)厭煩心理。所以研究小學高年級數(shù)學應用題的教學具有現(xiàn)實意義。筆者以2013部編北師大版小學六年級數(shù)學作為案例進行分析。
一、小學高年級數(shù)學應用題教學中出現(xiàn)的問題
高年級學生思維更加活躍,對事物具有基本的認識,對新鮮事物和未知事物具有一定的好奇心。小學六年級數(shù)學應用題教學中,若是設計死板、單調的問題,或是設置的應用題形式單一,問題不能結合學生的生活之際,這樣會讓學生僅能選擇慣性思維來回答問題,對學生提高解決問題的效率起到負面影響,也不能鍛煉學生靈活的思維。
六年級數(shù)學應用題文字相對較多,若語言不夠生動,學生很難積極主動去思考其中蘊含的數(shù)學問題。但是小學本身又是培養(yǎng)學生學習習慣的關鍵時刻,學生更偏愛研究新鮮事物,應用題的語言不夠生動對學生的學習效率會起到負面作用。
小學生思維和行為仍舊有一定的限制,解決應用題的方法相對比較單一,極少學生能夠多個角度去思考數(shù)學問題。教師在這方面的教學思想認識不夠,對應用題和生活意義的關系理解不夠,使得應用題逐漸脫離生活,這樣會使得解決問題方法非常滯后,難以確保教學質量。
二、小學高年級數(shù)學應用題教學中出現(xiàn)問題的對策及案例分析
想要解決以上問題,首先應該對應用題的內(nèi)容進行豐富,與生活息息相關。小學教師應該賦予應用題不同的色彩,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將問題和生活緊密貼合。如,在學習《圓柱的表面積》時,課本中的題目是為油桶表面刷防銹油漆,已知油桶圓面直徑0.6m,高1m,每平方面需要消耗油漆0.2kg,求一個油桶大約需多少防銹油漆?油漆、油桶在生活中雖不常見但也是能看到,學生會有大約50%對題目內(nèi)容失去興趣或是不能求解,25%學生能完成表面積的求解,25%學生能順利計算出答案。教師面對這類題目,生搬硬套是不行的??蓢L試對題目進行豐富,讓學生對此有一定的興趣。如,易烊千璽跳街舞會用到一個油桶作為背景,但油桶顏色與他的衣服顏色不搭,為獲得更好的舞臺效果,我們邀請小朋友們來幫他把油漆刷成紅色。已知這個油桶高是1m,圓面直徑0.6m,每平方米需要用到紅色油漆0.2kg,那么我們需要用到多少紅色油漆呢?題目陳述完畢后,教師還可鼓勵學生準確快速計算出答案。小學生對部分“明星”的崇拜是生活中不可避免的,教師應該善于觀察學生的興趣愛好,并對此進行整理,運用到教學之中,鼓勵學生更好的掌握知識。
然后,應該積極培養(yǎng)學生的解題能力和解題技巧,使得學生的大腦能積極運轉起來,思維更加靈活多變。小學高年級的數(shù)學應用題蘊涵了特殊的解題技巧,以這些來鍛煉學生的思維,促進思維積極的轉變,能夠很好的幫助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引導學生學習時應該關鍵性把握中心思想,對問題的目標有深刻的分析,使得學生未來遇到這樣的問題都能迎刃而解,能“萬變也不變”。在進行《比例》教學工作時,為了讓學生深刻理解比例,設置應用題題目:左圖是老師的自行車實物圖,老師天天騎著這輛車來上班,現(xiàn)在老師突發(fā)奇想,準備用這些木棍做一個自行車模型。老師想請同學們幫老師,老師的自行車高度是90cm,老師想做一個1:90的模型,那模型的高度應該是多少呢?
學生們的樂于助人的心理會非常愿意幫助老師展開計算,獲得答案之后,教師還可繼續(xù)引導:小風有一瓶900ml的可口可樂,一瓶300ml的迷你款可口可樂,老師有一瓶600ml的雪碧。老師應該去買多少ml的雪碧可以和小風有同樣的比例呢?基于系列的引導,學生基本能夠明白在做比例題時的特點,稍加練習,學生能夠很好地掌握這類題目的解題技巧。再以課本中的應用題為例,題目:現(xiàn)在小艾一家三口決定從家里自駕去西藏旅行,獲得一張地圖發(fā)現(xiàn)比例尺是1:5000000,比例尺代表什么意思呢?小艾家到西藏的實際路程有多遠呢?為了欣賞沿途風景,小艾爸爸平均駕駛速度為60Km/h,他們想要在下午17:00之前到達西藏,那應該幾點出發(fā)呢?這是一題非常貼近生活的題目,現(xiàn)代家庭中自駕游出行是常見的出游方式,學生對這類題目不會陌生,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到答題之中。首先,學生面臨比例尺的解讀問題,教師可稍加引導:地圖上的距離和實際問題,會不會像學生們幫老師制作的自行車模型一般,是按照比例來縮放的呢?這樣引導之下,學生能夠很好地回顧到自行車模型題目之中,1:90就是比例尺,自行車高度90cm,在本題之中對應的就是家里到西藏的距離。想到這點之后,學生都能理解,圖中有一項潛在的條件沒有給出,需要學生親自測量家里至西藏的地圖距離。這樣本題的前兩個問題就能夠迎刃而解。第三個問題學生也可以勝任,駕駛平均速度、兩地距離都已知,計算駕駛時間就能確定應該幾點出發(fā)。這一題很好地將生活實際和數(shù)學模型進行結合,學生深入學習之后,未來可靈活運用這種思維,輔助學生更好地思考。這也是一種發(fā)散思維、靈活轉變的過程。
最后,教師還應該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真正將教學效果凸顯出來。六年級的學生已經(jīng)具備基本的是非觀和判斷能力,能夠解決部分生活問題。為了更好地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教師可有目的進行引導。結合圓柱知識和比例知識進行題目設置。以傳統(tǒng)的井作為背景:水是生命之源,在沒有自來水之前,居民用水可通過井水實現(xiàn),古人更是大都食用井水。同學們知道井長什么樣嗎?學生們對井的認識就是圓柱體去掉最上層的面,然后里面會有很多水。這個思考的過程已經(jīng)在學生腦海中建立模型。然后教師以多媒體圖片展示一口井,按照1:100的比例,圖片中井的高度為10cm,井的底面直徑是1cm。提問:按照這個比例,實際上這口井的高度和底面直徑是多少呢?繼續(xù)提問:這口井最多能裝多少水?這樣的教學模式就是將生活實際和“數(shù)學模型”進行結合,生活中井的大小,可通過圖片作為“模型”在學生心中留下深刻印象,加上比例就將“模型”立體化,學生可將比例問題解決的同時,對圓柱的體積有深刻的印象。大多數(shù)學生先確定井的大小后進行體積計算,部分學生可從“模型”的體積大小,按照比例推算出井的體積。這是鼓勵學生主動思考的過程,無論何種解答模式都是將數(shù)學和實際進行結合的過程,都能夠引導學生主動思考,提升教學質量。
三、結束語
小學六年級的數(shù)學應用題教學中,問題相對死板、語言和行為缺乏生動性、解題的方法脫落實踐變得滯后都無法幫助學生更好的掌握知識。對此,教師應該聯(lián)系生活實際豐富應用題的內(nèi)容,積極培養(yǎng)學生的解題能力和解題技巧,幫助學生實現(xiàn)思維靈活轉變,并鼓勵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能力,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房艷芳,解子明,高安平等. 論小學高年級數(shù)學應用題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C].教師教學能力發(fā)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五卷).
[2]尤佳.淺談小學高年級數(shù)學課堂合作學習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考試周刊,2019(36).
[3]汪彩虹.淺談多媒體技術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J].明日,2019(4):0242.
[4]梁素紅.高效課堂背景下的小學高年級數(shù)學應用題教學的探索[J].新課程(上),201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