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慶錚
在近代哲學中,最令人困惑的問題之一的莫過于休謨的因果律。在因果律中,休謨以一個彈子的運動跟著另個彈子的運動而來反對因果關系。我請注意“跟著”和“推動”這兩個詞,在現實意義上這兩個詞確實是一致的,但是卻可以表達不同的思想。也就是邏輯的謬誤是以句子的不同而得到其它看法的,因果律可以從如下另個角度去解釋這些問題。
休謨關于因果律的認識,可以從因果律的本質去認識。休謨反對解釋像“因為A所以B”這樣的式子。的確,正如休謨所言,沒有任何解釋可以說明為什么因為A所以B。關于因果律的作用時,沒有任何邏輯是說明因為A所以B的,哲學家們通常把邏輯弄混,根源在于認為邏輯決定經驗,而不是經驗決定邏輯。準確的說哲學家們一般錯誤地認為邏輯決定現實,而不是從現實決定邏輯。這種顛倒的說法,源于一種很明顯的語言錯誤。邏輯是一個式子,源于對現實的描述,但是邏輯必須歸為現實,而不是現實必須歸為邏輯。一種語言錯誤于是就在近代哲學家那邊產生了,至少在萊布尼茨那邊也是那樣,萊布尼茨將機械運動看成是自發(fā)的,于是就導致了顯然是荒謬的結論。
至于休謨這邊,則產生類同的觀點。休謨否定解釋“因為A所以B”從而搬弄出一個非實在的“神”,哲學家們關于這種謬誤的根源無非就在于錯誤地運用邏輯式子去解釋邏輯的原因。應當知道,在本源的相互作用時,是不可說本源為什么如此作用的,正如我們不可說邏輯為什么是這樣的一樣。例如我們不可說出本源的運動速度為什么是3.08×10的八次方km每小時,而只能知道本源的運動確實是3.08×10的八次方km每小時。顯然,用邏輯去說明邏輯的原因就是矛盾。不過我們當然可以用一個式子去描述邏輯,例如我們可以知道水可以熄滅火,我們對這種邏輯的進一步解釋為,水中存在本源物質n能夠去熄滅火,但是至于物質n為何是能夠熄滅火的,這是不可定義的。我們從本源的相互作用時便可知道,進一步去解釋本源的運動是不可能的。休謨否認肯定“因為A所以B這樣的邏輯”,是因為錯誤地去解釋邏輯的原因。難道可以讓我們去用邏輯解釋為什么諸如本源的運動是如此的嗎?我們難道不是只能根據已有的經驗去解釋現象嗎?我們能夠說出經驗的邏輯是什么嗎?去解釋本源現象是如何形成這種運動而不是那種運動不是因此而徒勞無功嗎?這也是休謨等人陷入的一個謬誤。因此,像“因為A所以B”這樣的因果律是對的,但是是不可解釋的,邏輯源于經驗,我們根據經驗確定邏輯。
因果律,如我所言,為現實所決定的。既然在恒常中我們知道火是熱的,并且火一定會產生熱,那便是一種邏輯。我們可以根據經驗去確定邏輯。正如化學家們發(fā)現火的燃燒是需要氧氣的,但不可知火的燃燒為什么需要氧氣。我們當然可以進一步了解氧氣內存在物質m使火燃燒,但是當我們了解到本源的相互作用時,邏輯就不可進一步解釋了。沒有任何原因是決定本源是為何如此的。我在這里不提到自然科學去解釋問題,而僅僅考慮邏輯。可笑的是,近代哲學家們試圖去解釋諸如為什么13×13=169這樣的式子的原因。我們知道加法這個概念,但是像解釋13×13=169這個式子時,我們便顯得束手無策了。因為這個式子就是如此的,沒有任何原因是解釋為什么13×13=169的。正像如此,本源的邏輯定義是不可解釋其原因的。當然,像“例如,當我看見一個蘋果,過去的經驗讓我預期它嘗起來會像一個蘋果,而不像烤牛肉,但是這個預期沒有合乎理性的正當理由?!边@種觀點顯然是正確的,我們可以充分運用邏輯去否定現象,但邏輯之中也有一定的使用界限,那便是不可去解釋本源的運動為什么如此這般的??茖W,或者說自然科學就是如此,從更細微的角度去解釋自然現象當然是會得到認可的。但是像“為什么?”這樣的句子往往帶有語言錯誤,更為正確地解釋這個句子的含義應該是“從更細微的角度為什么如此?”一種語言錯誤的概念就會得到解決了。
休謨說:“如果我們只考察各對象本身,而決不超出我們關于這些對象所形成的觀念的范圍,我們就會發(fā)現,沒有什么對象必然意味著任何其他對象的存在。”從本源的內部看來,的確是沒有任何原因去確定這些因果聯系的。試圖去解釋關于本源邏輯的原因是不可能的。哲學家們通常顯然用邏輯去解釋邏輯,就如同我們試圖用任何一個現象或邏輯去解釋本源物質a使本源物質b運動是不可能的一樣。實際上我們應該是用“本源物質a使本源物質b運動”這樣的邏輯去解釋諸如水為什么能熄滅火等等...,而當然不是用宏觀現象去解釋微觀邏輯。
在邏輯中,必須反對像“凡是不含有絕對矛盾的,都是可然的”這樣的句子。舉個例子,我們不能因為石塊的降落是往天上飛的這樣一個不含有絕對矛盾的句子而得到承認。雖則“太陽明天是否會出來”是一個疑問句,我們既然不知道事情的全部原因,這個句子就可以用疑問來表示,但卻不能表示違反邏輯的事情。像“因為A所以B”這樣的句子是真的,就不會再有“因為A所以C”這樣的句子,雖則人心可以構想這樣的圖像,但這就只能歸結于自身的感官錯誤了。休謨在因果律中所犯的不可指出邏輯原因的謬誤,是因為不了解本源邏輯運動的解答是不可用其它經驗來說明的。如我們說摩擦生熱是由于兩個物體的摩擦,但究竟一個單質和另一個單質是如何起作用的,如一個單質往左運動x距離則另個單質便往右運動y距離,這樣的邏輯是對的,卻是在我們的認識經驗之外的,是不可解釋的。人們往往運用已知的邏輯去描述自然現象,但是我們卻不可去隨意創(chuàng)造邏輯,更不可去解釋邏輯的原因。人心可以學識算術,但是算術究竟是怎么如此這般的,這卻是不可定義的,因為這是既成的。我們可以用算術去描述自然科學,而不可用任何在先的算術定義去描述算術原因,正如沒有任何原因去解釋9×9=81一樣,我們所能進一步的解釋只能化為3×3×3×3=81這樣的句子而已了。這之中我并非想長篇大論,而只是用一些例子盡力使學者們讀懂就行了,至于這些例子的不足當然可以指出來,只要不違背說明出我的觀點就行了。
總之,兩個原子(按字面意思指不可分割的單質)的相互影響不是由任何其它邏輯可以去解釋的,兩個原子的互相推動是實存的,這是邏輯。沒有任何一個式子是說明原子的運動“為什么”是這樣的而不是那樣的,而是原子的運動就是這樣的。沒有任何原子的運動是違反邏輯規(guī)律的,而是原子的運動就是邏輯規(guī)律,無論它的運動看起來多么奧妙。這也是認為推動運動沒有“原因”的原由。至于休謨所言“沒有意識到必然聯系的觀念”的謬誤,乃在于去尋求一個“必然聯系的觀念”讓原子的運動去遵循這個規(guī)律。不必考慮這樣的問題,休謨的觀點不足以否認自然律,因此我們僅可知道原子的運動就是如此的就圓滿了。
臨高縣第一小學? 57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