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 勇,祁朋偉,黃 歡,王佳男,王 毅,李沛然
(1.重慶理工大學,汽車零部件先進制造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重慶 400054;2.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汽車噪聲振動和安全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重慶 400054;3.重慶青山工業(yè)有限責任公司技術中心,重慶 400054)
電動汽車動力電池包由許多動力電池單體串并聯(lián)組成,為實現(xiàn)動力電池狀態(tài)監(jiān)測,保障整車行駛的安全性,須配備電池管理系統(tǒng)(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BMS)。電池荷電狀態(tài)(state of charge,SOC)估算與傳統(tǒng)燃油車的燃油表功能類似,是BMS最基礎和核心的功能之一[1]。準確的SOC估算對合理制定能量管理策略、提高電池安全性和循環(huán)使用壽命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SOC不能直接測量,須通過傳感器測量得到的電流、電壓、溫度等信號進行估算。由于電動車工況復雜,電池容量受溫度、充放電倍率等因素影響較大,實現(xiàn)對電池組SOC的準確估算一直是BMS開發(fā)的難點之一。
常用的SOC估算方法有開路電壓法、內(nèi)阻法、神經(jīng)網(wǎng)絡法、擴展卡爾曼濾波法和安時積分法等。開路電壓(open circuit voltage,OCV)法需要電池靜置至穩(wěn)定狀態(tài)[2-3],不適合電動車實際運行過程中的實時估計,一般用于充放電開始和結束階段,或電動車長時間停放后對SOC初值的估計。內(nèi)阻法在放電后期精度相對較高[4],但電池內(nèi)阻受溫度和循環(huán)次數(shù)等因素的影響較大,無法對電池組內(nèi)阻進行準確而快速的測定,因此多用于實驗室理論研究。神經(jīng)網(wǎng)絡法具有很強的非線性擬合能力,且魯棒性強,適用于各種類型的電池,但其估算精度取決于訓練數(shù)據(jù)的完整性和訓練方法的準確性[5-6]。擴展卡爾曼濾波算法對SOC的初值有很強的修正作用,且能降低干擾噪聲[7-8],但運算復雜,其估算精度依賴于電池模型的準確性。安時積分法也叫電荷積累法,是應用最廣泛的SOC估算方法[9-10],它運算簡單,但其估算過程是開環(huán)的,估算誤差會不斷積累,因而須結合放電倍率、溫度、庫倫效率等因素進行修正。
本文中首先采用開路電壓法得到SOC初值,然后通過試驗得到放電倍率、庫倫效率和溫度等對電池容量的修正因子,對安時積分法的估算值進行修正?;贛atlab/Simulink搭建安時積分修正算法模型,仿真結果表明修正的安時積分法可有效降低SOC估算的積累誤差。修正的安時積分法可用于充放電過程中SOC理論值的計算,以及對其它SOC估算方法精度的校驗。
目前,對SOC的定義普遍采用美國先進電池聯(lián)合會(USABC)發(fā)布的《電動汽車電池實驗手冊》中關于SOC的概念[11]。它從能量角度對SOC作出定義:電池以一定的倍率放電,任意t時刻的SOC值為放電后剩余容量與同樣條件下電池額定容量的比值,即
若電池初始狀態(tài)為滿電狀態(tài),以恒定電流放電至t時刻,則該時刻的SOC值為
式中:SOC(t)為t時刻的 SOC值;Qr為電池放電后剩余容量;Qc為電池以當前倍率能放出的最大電量;Qf為以電流I放電至t時刻放出的電量。
對于傳統(tǒng)的安時積分法,當已知初始時刻電池的荷電狀態(tài)SOC(t0)時,通過對時間段t0~t1內(nèi)充放電電流的積分,即可求得電池在t1時刻的荷電狀態(tài)SOC(t1):
式中i(t)為t0~t1時間段內(nèi)任意時刻的電流值,i(t)<0表示電池放電,i(t)>0表示電池充電。
電池組的容量在不同溫度、充放電倍率、循環(huán)使用壽命下差異較大。安時積分法的估算過程是開環(huán)的,如果在估算過程中不對i(t)和電池容量進行修正,則會導致較大的積累誤差,從而降低SOC的估算精度。圖1為在電池組滿電量狀態(tài)下,分別采用0.25C、0.5C、0.75C、1.00C、1.25C、1.50C和 2.00C的倍率恒流放電至截止電壓,用傳統(tǒng)安時積分法對放電過程的SOC估算結果和誤差進行分析。
圖1 傳統(tǒng)安時積分法SOC估算結果與誤差
放電結束后電池組SOC的理論值為0,但從圖1(a)可以看出,即使不考慮截止電壓的限制,放電結束時采用傳統(tǒng)安時積分法算出的SOC值也不等于0,說明傳統(tǒng)安時積分法得到的SOC值存在一定的積累誤差。不同放電倍率下SOC估算值與理論值之間的差別如圖1(b)所示,可以看出采用傳統(tǒng)安時積分法時恒流工況SOC估算的積累誤差可達到3%~5%。
導致這一誤差的原因是電池容量隨溫度、放電倍率和循環(huán)次數(shù)等因素變化,而傳統(tǒng)安時積分法將其當成常數(shù)處理。因此須綜合溫度、充放電倍率和循環(huán)使用次數(shù)等因素對安時積分法的估算結果進行修正,以提高SOC的估算精度。
為實現(xiàn)充放電過程中SOC的準確估計,須綜合考慮各影響因素對安時積分法中的容量進行修正。修正后的SOC值為
式中:η為庫倫效率;ηi為倍率對電池容量的修正因子;ηT為溫度對電池容量的修正因子;ηH為循環(huán)壽命對電池容量的修正因子。SOC(t0)可通過開路電壓法得到,η、ηi、ηT、ηH可通過對電池組進行充放電試驗得到。
搭建電池試驗平臺,通過電池組充放電試驗獲取倍率、庫倫效率和溫度的容量修正因子。整個測試平臺包括動力電池組、電池充放電監(jiān)測設備和控制計算機,如圖2所示。通過系統(tǒng)配置的測試管理軟件可對動力電池充放電測試流程進行編輯,實現(xiàn)自動化測試,并實時獲取和記錄電池在充放電過程中的電流和電壓等參數(shù)。
圖2 電池組測試平臺
根據(jù)式(5)對電池組SOC進行估計,首先采用開路電壓法來估計電池組SOC的初值。開路電壓法是將電池經(jīng)充放電后靜置至穩(wěn)定狀態(tài),測取電池的OCV。根據(jù)OCV和SOC的函數(shù)關系計算得到電池的SOC?;痉椒ㄊ牵簩﹄姵亟M進行等容量間歇充放電試驗,測量得到在0~1.0范圍內(nèi)各SOC點對應的OCV值。采用查表或擬合建立OCV和SOC之間的對應關系。當已知電池的OCV時,即可根據(jù)兩者的對應關系來估算SOC值[12]。
試驗步驟為:①在室溫下,采用恒流恒壓的方式將電池組充滿電,使電池組靜置至穩(wěn)定狀態(tài);②以0.5C的放電倍率使電池組放出5%的電量,電池組靜置0.5 h,記錄其端電壓值,作為當前SOC下的OCV值;③重復步驟②,直至電池端電壓下降至電池截止電壓2.5 V或電池SOC為0時為止。測試結果如表1所示。
表1 不同SOC對應的OCV值
將不同SOC下的OCV數(shù)據(jù)導入Matlab中,擬合得到放電過程中OCV和SOC的關系曲線,如圖3所示。將OCV和SOC變化關系制成數(shù)表,電池管理系統(tǒng)運行時,根據(jù)測得的OCV,通過查表獲取SOC初值。放電開始前電池組處于穩(wěn)定狀態(tài),電池的端電壓近似等于OCV值。
圖3 SOC-OCV關系曲線
(1)倍率修正因子ηi
電池的容量受電池的放電倍率影響較大,以不同的放電倍率放電,電池組實際放出的電量存在差異,從而會影響對電池組SOC的估計。電動車在實際運行過程中電流變化頻繁,在了解電池組容量隨放電倍率變化特性的基礎上,對電池組的容量進行實時修正,可提高SOC的估算精度。
為探究電池不同放電倍率下的容量特性,分別以 0.25C、0.50C、0.75C、1.00C、1.25C、1.50C和2.00C的倍率對電池組進行充放電試驗,其具體步驟為:①采用恒流恒壓的充電方式將電池組充滿電,并靜置至穩(wěn)定狀態(tài);②以0.25C的倍率對電池組進行放電,當電池組的電壓下降至2.5 V時,停止放電,靜置電池組至穩(wěn)定狀態(tài),記錄下放電過程中的輸出電壓值、電流值和放電時間,再據(jù)此計算出放出的容量值;③增加放電倍率,重復步驟①~②,分別測得0.50C、0.75C、1.00C、1.25C、1.50C和 2.00C的倍率下輸出電壓隨放電容量的變化曲線,如圖4所示。
從圖4可知,以不同的放電倍率放電,電池組實際放出的電量存在差異。隨著放電倍率的增大,電池組放出的電量呈減小的趨勢,但差異很小。試驗對應倍率下的容量值如表2所示,以廠家提供的0.19C倍率放電的容量數(shù)據(jù)作參考,計算0.25C、0.50C、0.75C、1.00C、1.25C、1.50C和 2.00C倍率放電時的容量修正因子。擬合得到不同倍率下容量修正因子,如圖5所示,采用插值的方法可算得其它倍率對應的容量修正因子ηi。
圖4 不同倍率下電池組輸出電壓隨容量的變化曲線
表2 不同放電倍率的容量修正因子
圖5 不同倍率下的容量修正因子ηi
(2)庫倫效率特性修正因子η
庫倫效率為電池工作時實際放出的電量與充入的電量比值,也稱電池的放電效率[13]。庫倫效率的大小會影響電池的剩余電量,從而影響對電池SOC的準確估計。庫倫效率主要與溫度和放電倍率等因素有關。
為探究放電倍率對庫倫效率的影響,在室溫下,設計電池的充放電試驗,具體步驟為:①以0.50C的倍率對電池組放電至截止電壓2.5 V,靜置0.5 h,使電池達到穩(wěn)定狀態(tài);②以0.25C的倍率對電池組充電1 h,記錄充入電池組的電量Q0;③以0.25C的倍率對電池組進行恒流放電,至截止電壓2.5 V,靜置0.5 h使電池達到穩(wěn)定狀態(tài),記錄放出電量Qi;④分別采 用 0.50C、0.75C、1.00C、1.25C、1.50C和2.00C的倍率重復步驟②~③,即對電池組進行充、放電。試驗得到的不同倍率下的庫倫效率如表3所示,對應的曲線圖如圖6所示,其它倍率下的庫倫效率可通過圖6插值得到。
表3 不同倍率的庫倫效率
(3)溫度修正因子ηT
電動汽車在運行過程中,外界環(huán)境溫度會發(fā)生變化,過低和過高的溫度條件會對電池的性能和壽命造成影響。溫度降低對電池的性能影響較大,因為低溫會使電池極板材料的活性、活性物質(zhì)的利用率和電池內(nèi)部的化學反應速度降低,電池實際能釋放的電量減少,導致電池容量降低;溫度升高時,電池材料的活性增加,電池內(nèi)部化學反應速率升高[14],從而使電池能釋放的電量增多,而提高電池的容量。但是溫度升高到一定程度,電解液會發(fā)生反應析出大量氣體,電池內(nèi)部氣壓增大,以致破壞電池的結構,影響電池的壽命和性能。鋰離子電池的容量與溫度的關系如式(6)所示。溫度的變化對電池容量的影響可用式(7)所示的溫度修正因子ηT來修正。
圖6 不同倍率下的庫倫效率η
式中:T為電池實際工作溫度;T0為標定溫度,設為25℃;QT、QT0分別為溫度為T和T0時電池的容量;K為溫度系數(shù)。
將廠家提供的25℃的電池容量值23.2 A·h代入式(7),可得到不同溫度下的容量修正因子,實現(xiàn)不同溫度下容量的修正。
(4)循環(huán)使用次數(shù)修正因子ηH
電池內(nèi)部化學反應復雜,存在很多不可逆反應。隨著電池充放電次數(shù)的增多,電池極板材料的活性物質(zhì)會減少,電解液的濃度也會不斷降低,導致電池可釋放的容量降低。過充、過放、溫度過高或過低等不恰當?shù)碾姵厥褂茫矔е码姵貙嶋H可釋放的容量降低。電池容量衰減至電池初始容量的80%時,電池所經(jīng)歷的充放電次數(shù)稱為電池的循環(huán)使用壽命[15]。當電池達到循環(huán)使用壽命時,電池的內(nèi)阻過大,導致電池無法正常工作,甚至會產(chǎn)生安全問題。電池使用次數(shù)的增加導致容量的減少,對于SOC的估計,如果一直使用電池的初始容量,則會產(chǎn)生較大的誤差,因此須考慮循環(huán)使用壽命對電池容量進行修正。根據(jù)電池廠家提供的試驗數(shù)據(jù),得到對應循環(huán)次數(shù)下電池容量修正因子,如表4所示,對應的曲線圖如圖7所示,其它循環(huán)次數(shù)的修正因子可通過插值得到。
表4 不同循環(huán)次數(shù)下的電池容量修正因子
圖7 不同循環(huán)次數(shù)下的容量修正因子ηH
根據(jù)安時積分法的計算公式和修正公式,在Matlab/Simulink中搭建SOC估算算法模型,如圖8所示。
圖8 SOC估算算法模型
模型主要包含3個部分。SOC初值的計算模塊、傳統(tǒng)安時積分法的SOC估算模塊和修正的安時積分法的SOC估算模塊。模型首先采用開路電壓法確定電池組的初始SOC值,SOC0、SOC0-Ahopt分別表示傳統(tǒng)安時積分法和修正安時積分法的初始SOC值;然后以試驗電流為輸入,分別通過安時積分法和修正的安時積分法模塊,實現(xiàn)對放電過程中SOC的估算,SOC和SOC-Ahopt分別表示傳統(tǒng)的安時積分法和修正安時積分法的SOC估算值。
采用恒流恒壓的方式將電池組充滿電,然后分別以 0.25C、0.50C、0.75C、1.00C、1.25C、1.50C和2.00C的倍率使電池組放電至截止電壓或SOC為0為止。將獲取的試驗電流數(shù)據(jù)導入上面的模型中,結果如圖9所示。
圖9 不同倍率放電安時積分法修正前后SOC估算結果對比
圖9 中虛線表示傳統(tǒng)安時積分法得到的SOC估算結果,實線表示修正的安時積分法得到的SOC估算結果。可以看出,在給定準確的SOC初值后,如果不考慮溫度、放電倍率、庫倫效率對電池組容量的影響,采用傳統(tǒng)安時積分法對電池組SOC進行估計,隨著估計時間的增加,誤差會逐漸增大。采用修正的安時積分法時,放電結束各放電倍率下SOC估算值均為0,完全消除了傳統(tǒng)安時積分法的積累誤差。
(1)電池容量受多種因素影響,是一個動態(tài)變化的參數(shù)。傳統(tǒng)安時積分法中將電池容量看做固定不變的值,因而會產(chǎn)生誤差。通過不同放電倍率下的恒流放電試驗可以看出,當電池放電完成后,SOC理論值應為0,但通過傳統(tǒng)安時積分法計算的SOC值并不為0,存在3%~5%的誤差,說明傳統(tǒng)安時積分法存在容量誤差的問題。
(2)在傳統(tǒng)安時積分法的基礎上,增加溫度、充放電倍率、充放電庫倫效率等影響因子對安時積分法得到的容量進行修正。提出了相應的修正原理,并通過相關試驗獲取了各修正因子曲線。
(3)試驗結果表明,修正后的安時積分法在各放電倍率下放電結束時SOC估算值均等于0,有效消除了傳統(tǒng)安時積分法的容量誤差。該方法既可用于SOC的實時估計,也可用于對其它SOC估算算法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