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碗
那個善意的謊言堅持了三年,即使在我們相顧沉默的日子里,依舊保持著互贊的默契。
我是以全縣第一名的成績考入高中的尖子班的,因此在一開始就受到了老師的關注與特殊照顧,成為了老師的“乖乖女”。本來因為這一點就讓同學們不滿了,偏偏我還有一個張揚跋扈的性格,每天高調行事,說話大膽,還沒有被討厭的自知,自認為與同學們打了很深的交道。我不知道的是,每天很多同學跟我保持表面上的友好,嘻嘻哈哈瘋瘋癲癲,背地里卻給了我無數(shù)的冷眼與壞話。
李良玉則是與我完全不同的一種人,他學習一般,長相一般,平時也不愛顯擺,卻因為他那略顯“娘氣”的名字遭到同學們的調侃。可縱使是這樣,他也不惱,只是微笑地應承下來,這倒是為他積累了很多的好人牌,無論男生女生都對他充滿好感。
真正讓我有自知之明的是在高一暑假的第一天,由于當時我們班私下里經常吐槽班主任的嚴厲,于是我閑得無事便像其他的同學一樣在QQ空間里發(fā)了一條關于老班的段子。就在我等待著同學們的點贊時,等了半天,卻只有一個人點了贊,那就是李良玉。多年的優(yōu)秀與矚目讓我形成了極度好臉面的性格,我實在氣不過,于是刪了那條說說,一個人在書房生悶氣。就是這時候,我收到了來自李良玉的消息,他問我:“明明你的那條說說很精辟,為什么要刪了呢?其實沒人贊也沒關系,你的目的只是為了分享自己想出來的段子,目的達到就好啊?!北凰林辛诵乃?,倔強的我仍然不肯承認,于是我想好理由回復他說:“我打算加老師的QQ,以便在暑假問他題,所以必須刪去那些話?!?p>
也許是把我的話當了真,他沒有再追問下去,而是繼續(xù)提出:“我以前發(fā)說說,也經常沒有人贊,要不我們以后互贊吧?”話說到這里,我突然感到很開心,雖然心思被猜中了,可是那種同病相憐的惺惺相惜頓時讓我心情好了不少,至少我不是一個人這么落魄,于是我爽快地同意了他的提議。暑假期間,我們每天都在QQ說說上為彼此點十個贊,就這樣保持著默契。
開學之后,我在班級里總是有意無意地降低自己的存在感,變得低調謙遜,可是身為第一名總是不得不被老師叫上講臺講題,或是在班會發(fā)表意見,每次我下臺時聽著那稀稀拉拉的掌聲,心里總是無比痛苦。那時的我才明白,原來第一印象在人們心中是這樣牢固,即使之后我再怎么努力地改正他們對我的偏見,也效果甚微。在這個青春的年紀,錯誤往往被無限放大而遲遲得不到原諒,寬容往往被掛在嘴邊卻很少付諸行動。
而真正支持我堅持下去的,就是每次我上臺時李良玉帶著微笑的面容。他的笑并沒有小說中的那樣干凈陽光,眼睛也不是該有的明亮通透,甚至還戴著厚厚的眼鏡,只是我無端地覺得那個笑容是如此溫暖,給我很大的力量。
他人緣很好,無論男女都能聊開??墒撬孟窨梢钥闯鑫业穆淠偸橇糁约翰粫念}來問我,還和周圍的兄弟們說我講得非常好,建議他們都來問我。他的兄弟也很給面子,漸漸地在我講題之后給予響亮的掌聲,并且課間也會問我一些難題,有時也會附加一些段子或笑話。慢慢地,我有了自己真心的交友圈。可是這樣一來,我那囂張的氣勢又涌了上來,總是大聲笑話旁邊學習不好的哥們兒,并且調侃“這么簡單的題都不會啊”,即使我沒有任何惡意,但是卻又引來了很多人的不滿。直到有一天,李良玉真的來找我說:“你每次和別人打交道打得深了,就會肆無忌憚地說話并且拿別人的痛處開玩笑,這就是你人緣不好的最大原因,我希望你可以改正!”這是他第一次在我面前毫無保留地說出這樣的話,我頓時漲紅了臉,同時又覺得難堪。他站在那里希望我可以表態(tài)以后一定改正,但是我卻由于所謂的自尊心作祟一直保持沉默。
最后,他嘆了口氣選擇了離開。那之后,我是真正懂得了保持謙遜和禮貌是多么重要,同時也開始反省自己的錯誤。
后來,從同桌到寢室,再到全班同學都開始接納改變后的我,只是,我卻和李良玉默契地不再說話,不再有眼神交集,每次看到他,我都會感覺有一種缺點暴露的尷尬和一種友情喪失的惋惜失落。
然后,我們升入了高三。在這個緊張的階段,每個人都被即將到來的高考壓得緊張郁悶,再也沒有誰還有多余的精力去在意自己的人緣怎樣,朋友多少,教室里有的只是滿桌的課本試卷以及伏案奮斗的少男少女。課間不再有同學們調侃老師的話語,也不再有調侃李良玉“娘氣”的聲音。
最終,高考過去了,當我回到教室的時候,哭的,笑的,吼的,到處都是。這三年里的恩恩怨怨都隨著這一場堪稱決定人生的考試而消散,無論之前怎樣吵架,怎樣冷暴力,怎樣調侃,一筆勾銷。然后我看到李良玉拿著手機笑著朝我走過來,對我說:“我的微信你要不要加一下?”當我真正加了他之后,才發(fā)現(xiàn)他的朋友圈里其實收到了很多同學的贊。那個善意的謊言堅持了三年,即使在我們相顧沉默的日子里,依舊保持著互贊的默契。也許我之前本會有很多的機會懷疑那個謊言的真實性,可不知為何,偏偏執(zhí)著地堅持著我們兩個之間的秘密。
在往后的日子里,我也許永遠都不會忘記這個與我互贊,用拙劣的謊言來保全我的自尊,用溫暖的行為點亮我的高中生活的男孩。在我由于自尊心而避免與他說話時,僅僅因為他的一句“要加微信嗎”而潰不成軍,在三年的時光中,他的善良終究是鎩羽而歸,溫暖強大。上了大學之后也許會各奔東西,可是這段無關風月,只問真心的感情絕不會無處安放,那個與我互贊的男孩一直會在我的記憶中熠熠生輝。
編輯/張春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