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巧用“疫情”話題,在“追問”中提升思維品質(zhì)

      2020-05-30 19:54:59黃麗君
      學語文 2020年3期
      關鍵詞:學習支架新冠疫情思維品質(zhì)

      黃麗君

      摘要:疫情背景下“停課不停學”,居家學習的高三備考質(zhì)量至關重要。本文結(jié)合“心系荊楚,名師馳援——百名特級教師助力湖北公益送教”活動中的1節(jié)錄播課展開分析,認為黃華偉老師針對學生考場作文亟待改進的問題所設計的導寫內(nèi)容精準有效,其導寫過程特色鮮明,有利于促進學生思維品質(zhì)提升。尤其是黃老師圍繞“疫情”話題,引導學生運用追問作為寫作支架,從結(jié)果教學法轉(zhuǎn)向過程教學法,幫助學生實現(xiàn)從“個”到“類”的思維能力遷移,對一線教師提高高考復習課有較好的啟發(fā)和借鑒。

      關鍵詞:論述文寫作;思維品質(zhì);學習支架;新冠疫情

      【課例背景】

      2020年春節(jié),新型冠狀病毒肆虐,全國人民投入到抗擊病毒的戰(zhàn)斗中。受疫情影響,全國各省市學校延遲開學。為了落實教育部“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的要求,各地中小學積極探索線上教學。湖北大多數(shù)中小學校自2月10日以來也都經(jīng)歷了前所未有的全員遠程教學體驗。學校匆忙創(chuàng)建云校云班,教師匆忙網(wǎng)上排表、建課、做主播,學生網(wǎng)上看課、做作業(yè),家長陪讀、打卡。前兩三周時間師生大多不適應在線教學環(huán)境,“兵荒馬亂”過后,學生對在線高質(zhì)量教學資源(特別是課程)的需求日益強烈。中國教師研修網(wǎng)、教研網(wǎng)攜手中國聯(lián)通集團發(fā)起了“心系荊楚,名師馳援——百名特級教師助力湖北公益送教”活動,2月25日正式面向全國特級教師發(fā)出邀請函,希望通過名師遠程送教,緩解湖北教師邊抗疫邊教學的壓力,促進最優(yōu)質(zhì)的師資與湖北前線師生隔空對話。

      浙江省特級教師協(xié)會第一時間響應,發(fā)布《關于組織特級教師公益助教,助力湖北教學的通知》,可通過直播的方式為湖北的學生上課,也可錄制課程供師生選用。兩天內(nèi)50余名特級教師報名。浙江省教研室高中語文教研員黃華偉老師及時聯(lián)系自己名師工作室里的成員,商討策劃課程內(nèi)容,排出了10節(jié)高考復習專題課。經(jīng)過集體備課和辛苦錄課,第三天就完成了《浙江省高中語文黃華偉名師工作室系列課程》的錄制與上傳,3月2日在中國教師研修網(wǎng)正式上線(第一期3月2日—15日)。作為工作室領銜人的黃華偉老師錄制了《“我”用論述講清問題——從“追問疫情”談提升論述文思維品質(zhì)的三個方法》。這節(jié)錄播課為一線教師的寫作教學指導提供了多方面的啟發(fā)與借鑒。

      本文對其導寫過程的三大特色加以賞析。

      一、施教背景的三個維度

      復習課教學的內(nèi)容選擇主要體現(xiàn)在難度的掌控、范圍的明確和新舊知識的銜接。哪些知識該教,哪些知識不教,要基于課標、根據(jù)考綱和學情。黃華偉老師的《“我”用論述講清問題——從“追問疫情”談提升論述文思維品質(zhì)的三個方法》在學情研判上關注了三個方面。

      (一)高三復習沖刺的特殊時間節(jié)點

      以3月2日為起點的名師送教,距離往常6月7日高考所剩不到百日(作者撰文時高考尚未延期)。在學校組織的具有特殊儀式感的“網(wǎng)上百日沖刺誓師大會”激情感染下,學生對自己考取大學的圓夢目標既有堅定信心,又有理想萬一落空的考前焦慮,尤其是受疫情影響,在線教學聽課質(zhì)量不如線下面對面與老師交流,因而對能彌補學科知識短板、提高復習針對性、拉升考試成績的網(wǎng)課資源充滿渴求。作為名師送教的錄播課,需要在教學內(nèi)容、目標和重難點等方面予以回應,給予切實指導?;诖耍_定以當下疫情為材料,針對論述文寫作突出問題,把“提升”的點聚焦到“思維品質(zhì)”上是非常適切的——因為對高考作文來講,思維品質(zhì)堪稱“核心技術”。

      (二)考場論述文普遍存在的瓶頸問題

      多數(shù)學生對論述文的寫作一直存在困難。高三學生雖然已經(jīng)具備一定的審題、立意、謀篇布局等寫作能力與文學素養(yǎng),但要完成有質(zhì)量的考場作文仍感頭疼不已。黃老師憑著多年的一線教學經(jīng)驗和省教研員工作的專業(yè)視野及教學調(diào)研資料,特別是深思冥想的習慣(開設個人微信公眾號,日更文章),對高三作文指導課的現(xiàn)狀和學生考場論述文方面暴露的“軟肋”是相當清楚的。他對如下問題更為關注:

      1.觀點提煉上的雷同化或者大眾化、平庸化,缺少“我”的獨特思考;

      2.將論述過程等同于“羅列材料”后得出一個眾所周知不需論證的結(jié)論;或是全篇用舉例代替論證,不對事例做分析,文章思想平面、膚淺;

      3.論證過程只是停留在“……也不對,……也不好;我們既不能……,也不能……”的虛假的“辯證”分析層面;

      4.論述中常常把“想當然”“我以為”當作論據(jù),而實質(zhì)上近于“不講道理”,不能以理服人;

      5.分析問題時只顧一點不及其他,看問題比較片面、絕對,缺乏全面性和說服力;

      6.結(jié)構(gòu)比較混亂,“擺不開論證的架式”,即前面講過了,后面又講(不是材料的匱乏,而是思路不清晰,沒有規(guī)劃好先講什么再講什么后講什么)。

      以上存在的問題,概括起來就是觀點不獨特、分析不深入、邏輯不嚴密,而這些的根源在于思維品質(zhì)的缺陷。本節(jié)錄播課就是針對這個“癥結(jié)”予以重點突破。

      (三)“抗擊疫情”居家學習的生活經(jīng)歷

      真實的寫作情境就在真實的生活中,完全不需要刻意營造創(chuàng)設寫作的虛假場景;教學設計要做的是借“境”而為、順勢而行。對于這屆“生于世紀非典,考于新冠肺炎”的高三學生來講,“許多人會從此在生命中刻下關于這次疫情災難的真實記憶,而這些記憶也必將融入他們的精神建構(gòu)”。因此“當下疫情”就是受教育者目前所處的教育環(huán)境,“他們前所未遇的經(jīng)歷、震撼心靈的體驗和銘心刻骨的記憶,就是他們所獲得的教育”。[1]廣大考生在這場特殊的人生考試中,能否交出具有獨立思想、充滿理性的人生作文答卷?作為承擔促進學生精神整體成長責任的教育者,在與學生共同面對大量揪心場景和感人事跡的災疫面前,必須篤行我們的價值引導,達成學科立德樹人的目的。

      二、勾連緊密的三個環(huán)節(jié)

      “切實有效的復習教學應該是發(fā)現(xiàn)問題、診斷缺陷、完善結(jié)論的過程”,“同樣的內(nèi)容,組合的方式和結(jié)構(gòu)不同,效果就截然不同”。[2]一般意義上的“五環(huán)”復習法(考點解釋——真題回顧——典型例題——方法總結(jié)——練習遷移)固然有合理的邏輯,但是千人一課易產(chǎn)生“審美疲倦”,加之線上教學受特殊條件限制,有些環(huán)節(jié)既難實施也沒必要。這節(jié)錄播課總時長約32分鐘,安排了三部分內(nèi)容,第三部分是重點,用時約20分鐘?;谀繕藢蚝蛦栴}驅(qū)動,三個環(huán)節(jié)彼此環(huán)環(huán)相扣,因果呼應又重點突出。

      (一)呈現(xiàn)近五年全國Ⅰ卷寫作題內(nèi)容

      黃老師在快速呈現(xiàn)2015——2019全國Ⅰ卷作文原題之后,特意采用表格二次呈現(xiàn),這更便于學生快速瀏覽和對比記憶;考慮到學生經(jīng)歷過第一輪復習和大量刷題、考試,對這些高考題是有印象的,所以黃老師的表格語言盡量簡潔,只抓住歷年考題的核心詞語呈現(xiàn),比如“真實情境”“我”“開放”等關鍵詞語都用紅色突出強調(diào),提醒學生重點關注。

      (二)揭示高考命題的三個趨向

      1.材料:從“創(chuàng)設情境”到“利用現(xiàn)實”

      黃老師認為,2015年的“情境”帶有“虛擬性”和“創(chuàng)設”痕跡。2016年的漫畫雖有一定的現(xiàn)實背景,但與高中生的生活實際有較大距離,也有“創(chuàng)設”痕跡。2017年出現(xiàn)了“重大轉(zhuǎn)折”,“情境”完全“真實”。2018年更是為這一年的考生“量身定做”。2019年的“勞動”話題,不僅“真實”還比較“應景”,切合這一年大力提倡“勞動教育”的實情。通過黃老師的深入分析,學生進一步明確,高考寫作題的情境從“創(chuàng)設”“虛擬”走向“真實生活”,走向就“社會現(xiàn)實”的整體趨勢,這為考前作文素材的積累提供了明晰的方向。

      2.作者:從“旁觀代入”到“你來實戰(zhàn)”

      2015年、2016年的題目,由于是面對“創(chuàng)設”的情境對“這件事”發(fā)表看法,考生更像一個“旁觀者”。2017年提供了涉及各個領域的眾多關鍵詞,材料的選擇性較大,所有考生都有自己相對熟悉的內(nèi)容,可自行組合來完成“你怎么向外國青年介紹中國”的任務,考生的“代入感”變強。2018年要求學生給時光瓶留文,在內(nèi)容上已沒有“定向”要求,但要有態(tài)度傾向。2019年題目態(tài)度傾向更明顯。相信通過黃老師的點撥引導,學生會提醒自己:考場寫作要注重解決現(xiàn)實問題的實戰(zhàn),避免旁觀者的紙上談兵、泛泛而談。

      3.內(nèi)容:從“定向封閉”到“多元開放”

      比較認同黃老師的觀點,2015年、2016年的題目基本上都是比較典型的“兩分法”,內(nèi)容也相對“定向”。雖然2015年題目努力體現(xiàn)“開放”,考生可以“給小陳、老陳或其他相關方寫信”,但按常理,考生基本會傾向于為女大學生“向警方舉報父親”的做法“點贊”;2016年題目,一般說來也總是不會贊同對學生進行粗暴的“按成績決定親吻還是打耳光”的。2018年要求”世紀寶寶”寫“與中國共成長的感想”,這簡直就是寫“自己的故事和思考”,內(nèi)容的開放性很明顯。2019年雖然不像2018年那樣“講自己”,但有寫“演講稿”等不同選擇,開放程度大,而且“實戰(zhàn)”意味也濃。

      (三)示范思維升格的三條路徑

      學生已經(jīng)奠定了一輪復習的基礎,再通過黃老師切中關鍵的條分縷析,相信對論述文備考的著力點有更準確的把握,認識到“我”在高考作文題中越來越被要求“寫自己”——寫自己的感想、意見,用文字解決現(xiàn)實問題,換言之,就是把問題想清楚然后寫清楚,即“我”用論述講清問題!要達到這個高度,黃老師提供了三條路徑。

      1.觀點獨特:“我”為主語有創(chuàng)見。不要“大家說”而要“我說”;寫出“我的看法”,因為“我的看法”蘊含有獨特之意,更具語文學習意義。寫出“我的看法”要通過追問,不斷地剝離庸常思想,不斷地走向獨特的“那一個”。

      2.內(nèi)容深入:“論述”重點在分析。分析才是論述文的主要內(nèi)容,要“以論帶述”而不是用“述”淹沒“論”。要在不斷的追問中去發(fā)現(xiàn)別人沒發(fā)現(xiàn)的東西,看到平??床坏降膬?nèi)容,如此展開的分析,才是有意義的論述,才能使“論述”更有內(nèi)容,更能深入。

      3.邏輯嚴密:“講清”要靠關聯(lián)詞。黃老師提醒學生,論述文是“想”出來的,是推理推出來的。它必須要有一個論證的過程、有一個嚴整的結(jié)構(gòu);它是一個講求邏輯的嚴密系統(tǒng),也需要通過追問,運用“因為……而且……但是……”等關聯(lián)詞,使論述趨向嚴密。

      三、學習支架的三個層次

      有研究成果表明,“有效的寫作教學要從結(jié)果教學法向過程教學法轉(zhuǎn)變”。而設計過程教學時教師要自覺地突出學生主體,從他們面臨的學習障礙、需要得到的支持出發(fā),“利用自己的寫作知識、寫作教學知識和技巧,將知識的‘原木制作成切實有用的‘腳手架”,這個“腳手架”處于“學生的現(xiàn)有水平與潛在發(fā)展水平之間,作為整合、嵌入寫作知識和技巧的顯性的學習支持系統(tǒng),讓學生看了能懂,懂了能用,用了有效”。[3]

      我認為,黃老師這節(jié)課的妙處還在于結(jié)合“疫情”設計了三個層次的學習支架,引導學生在“追問疫情”過程中不斷地經(jīng)歷頭腦風暴,提升思維品質(zhì)。

      (一)提煉獨特觀點,可追問“是這個嗎?”

      黃老師的導寫以“對當下疫情,你會有怎樣看法、感想?”為例,指導學生從籠統(tǒng)的感想到實在的內(nèi)容,從實在的內(nèi)容到獨特的感受,從獨特的感受到提煉為一個精要的觀點,最終找到那個只屬于自己的、可以作為文章標題的觀點,實現(xiàn)了訓練學生思維品質(zhì)的教學目標。黃老師在這個過程中進行了6次“追問”指導。

      1.拿到話題后馬上“跳出”一些大話空話套話。比如“疫情無情人有情”“武漢,不哭”“最美逆行人”……

      追問:我想表達的觀點“是這個嗎?”

      ——這些感想是你有我有大家有的,不是“我的”。因為是“大眾的”,進而是“平常的”,有可能是思維上的懶惰,“是不想也,非不能也”。

      此時黃老師的提醒特別重要:如果一個觀點能脫口而出的話,就要警惕,它可能就是“大路貨”。觀點一樣的一百篇文章跟一篇文章是一樣的。

      2.明確“我”對“疫情中宅家之感想”是“苦惱”“無聊”。

      繼續(xù)追問:“我”心里想的真“是這個嗎?”

      ——這個感受并沒有獨特的價值。

      3.“我”認為這段宅家的日子可以讓我們修身養(yǎng)性,增強自主學習能力,因而也是有意義的;但是,這種“清靜”的日子竟然要以這么大的犧牲來“換取”嗎?我寧愿選擇“正常上學”,寧愿疫情不要發(fā)生……

      ——這是對“是這個嗎?”一次新的追問。

      4.疫情襲來,無法上學,說明“疫情可怕,人類脆弱”,也暴露了人類認識上的無知、過度的優(yōu)勢感,麻木不仁等。

      追問:我對疫情的看法“是這個嗎?”

      ——也有大批勇敢無畏的、體現(xiàn)中國脊梁、民族擔當?shù)哪嫘姓甙?!?zhàn)疫情的過程也彰顯了國家堅強的執(zhí)行力啊!

      5.確實有很多感動的人和事,但是從這些人物和事件中“我看到了悲壯”。

      ——至此“我”的感受已有獨特性,但這還不是一個觀點。

      繼續(xù)追問:“我”的觀點的確“是這個嗎?”

      6.看到了悲壯,更感受到悲痛。要從這次悲壯的疫情中吸取沉痛教訓,深刻反思疫情中暴露出的各種問題,以后才能做得更好。

      通過6次追問可提煉出“悲壯首先是悲痛”“不要把普通人變?yōu)橛⑿邸保ㄡ槍γ阑癁碾y的做法);“要敬畏而不應蔑視疫情”“要勇敢更要科學”(針對有些人“蠻干”現(xiàn)象)等具有獨特價值的觀點。

      (二)展開理性分析,要追問“是這樣嗎?”

      論述文最核心的部分是“議論”,它是解釋、闡述論點的部分。不少學生議論文缺乏辨證與理性的深度,缺乏邏輯與雄辯的力量,問題也就出在這里。比如“因為A是這樣的,B是這樣的,C也是這樣的,所以所有英文字母都是這樣的”,這番論述明顯犯了用舉例代替論證的毛病。又比如面對疫情,先提出過于緊張是不對的,接著說過于放松也不行,所以應該既不放松也不緊張,恰到好處才好。這樣的論述好像頗有“辯證”意味,但并未發(fā)現(xiàn)問題的根源,也沒揭示出矛盾之所在,純屬虛假辯證。黃老師怎樣圍繞“這次疫情為什么會爆發(fā)?”來導寫的呢?觀看課例片段,不難看出他的巧妙在于引導學生運用“是這樣嗎?”的追問技巧。

      1.有人說因為中國人喜歡吃野味;也有人說因為我們思想上太麻痹;還有人說因為干部工作的官僚主義、形式主義……

      首先追問:原因“是這樣嗎?”

      ——我們身邊也有很多十分警醒的人,未必是因為吃野味啊;如果官僚主義、形式主義真的是疫情爆發(fā)根源,那么這次疫情是人禍嗎?

      2.恐怕都未必(強調(diào):決不可歸結(jié)為“原因很復雜”一句話結(jié)束),鐘南山曾說“防疫部門‘地位太低了”“關鍵部門沒有得到重視”。

      繼續(xù)追問:院士這些話是什么意思?你認為復雜的原因“是這樣嗎?”

      3.他不是在發(fā)牢騷,而是指出我們對公眾疫情的認識還有待提高,目前應對疫情的機制還有待完善。比如疫情期間一些人不采取隔離措施,導致了疫情的擴散,舉國馳援湖北,以致付出沉重代價,就是因為不懂科學知識,對疫情沒有全面了解,肯定不是因為他們勇敢,這其實是很悲壯的。

      再度追問:真的“是這樣嗎?”

      4.“悲壯首先要悲傷”?因為生命無價,無論怎樣的壯美、壯舉,都抵不過失去親人和同胞的悲傷、悲痛、悲慘!

      深入追問:那么“是這樣嗎?”——這種道理難道還有人不懂嗎?

      5.這些人對這個道理并不是不懂,而是不想懂,因為他們?yōu)榱四承┱兌Mパ谏w疫情,去粉飾太平。因此這場疫情所展現(xiàn)的“悲壯”是無可奈何之舉,需要付出慘重的代價。所以“要敬畏而不應蔑視疫情”。

      再度追問:從深層次來分析,是這樣嗎?

      6.明確:因為疫情更需要科學,它不需要抒情,不需要無畏,而應該敬畏它,就像敬畏這個未知的世界一樣。而且疫情不會由于你的蔑視而消減,反而會帶來更大的災難。只有科學才能面對疫情,而不是蔑視。

      從議論文寫作看,思維品質(zhì)的第一要素便是“質(zhì)疑”。質(zhì)疑就是獨立思考,就是不盲從盲信。學生在“是這樣嗎”的質(zhì)疑追問中,能明白“謠言止于智者,膚淺止于分析”的道理,文章的“論述”就更有內(nèi)容,更加深入了。

      (三)運思邏輯嚴密,應追問“還有什么嗎?”

      “思維品質(zhì)必然表現(xiàn)在作者的思路與文章的結(jié)構(gòu)上”,“思路的外顯就是結(jié)構(gòu)”,先寫什么后寫什么,反映了判斷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路徑。[4]可見把問題“講清楚”其實有很高級的思維要求,非常不容易。對一篇文章來說,它需要“結(jié)構(gòu)性的力量”架構(gòu)起一個思考體系,進行全面、深刻、嚴謹?shù)摹霸蚍治觥?。其間要借助“因為”“而且”“但是”等重要關聯(lián)詞從不同角度追問“還有什么嗎?”以使我們的思維不斷走向深刻,變得全面、嚴謹,豐富“證據(jù)”的支撐力,形成嚴密的論證邏輯。

      比如要論述“為什么悲壯首先是悲痛?”

      第一,就武漢疫情來說,悲壯首先是悲痛,因為整個抗疫工作代價和犧牲很大;

      第二,這個情況本來或可以得到較好的控制,不會演變成這么劇烈的災難,因而更令人悲痛;

      第三,還有一些人居然不配合甚至反抗“抗疫”行動,這就使悲痛更甚一層;

      第四,還有一些不負責任的媒體罔顧事實,刻意隱瞞或無原則地美化災難,這是多大的悲痛啊……

      第五,但是,悲痛之后呢,更需要行動!我們看到,有的是奮起,有的是勇敢,有的是“逆行”,有的是責任與擔當……

      所以悲痛并不會使我們沉淪,而只會使我們這個偉大民族更加清醒,讓我們深刻地審視當下,在飛速發(fā)展的當代中國,我們應該如何處理好與病毒之間的關系?如何做好防疫下一次可能的病毒的攻擊?如何提早構(gòu)建心理防線、社會結(jié)構(gòu)、物資保障?如何在災難面前處理好政府和人民群眾之間的關系以及公益組織與體制的關系等等?

      議論文是說理的文體,不僅觀點要“在理”,而且議論還要“入理”,更要“合理”。沒有理性和邏輯的議論文,必然是一潭泥淖。這就要求考生具備科學的思維方式,嚴密和嚴謹?shù)乃季S習慣。[5]通過追問“還有什么嗎”的持續(xù)強化訓練,學生可以把問題講清楚、講透徹。

      一線老師十分明白:對于高三沖刺階段的學生來說,要想在考場寫作上超常發(fā)揮,思維品質(zhì)的訓練顯得尤其迫切和重要。當然,思維訓練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涉及方方面面,需經(jīng)循環(huán)往復、螺旋上升,不能寄望畢其功于一役,但教師若能借助合宜的學習支架,撮其大要,擊中癥結(jié),則有助于思維品質(zhì)的廣闊性、獨創(chuàng)性、深刻性和敏捷性。這樣的教學,與其說是幫助學生發(fā)現(xiàn)與確定“這一次”寫作的內(nèi)容,不如說是幫助養(yǎng)成運思的習慣、熟悉思路拓展的各類技巧,發(fā)展思維,實現(xiàn)從“個”到“類”的遷移。

      參考文獻:

      [1]唐江澎:《讓語文課在災疫場域中展開》,《基礎教育課程》2020年第3期(下)。

      [2]褚樹榮:《說說高三語文復習課的那些“理兒”》,《語文學習》2014年第4期。

      [3]葉黎明:《支架:走向?qū)I(yè)的寫作知識教學》,《語文學習》2018年第4期。

      [4][5]余黨緒:《判斷折射見識,思辨孕育創(chuàng)意——高考作文備考建議》,《語文教學通訊》2020年第3期。

      (作者單位:浙江省湖州市教育科學研究中心)

      [責編夏家順]

      猜你喜歡
      學習支架新冠疫情思維品質(zhì)
      新冠疫情視閾下感悟“四個自信”國家共識
      “心理成長任務包”助力學生安度疫情
      關于疫情對地區(qū)經(jīng)濟金融影響情況的調(diào)研
      新冠疫情對縣域脫貧產(chǎn)業(yè)發(fā)展的影響及地方金融支持的建議
      “學習支架”的繼承與融合
      強化支架意識提升學習效能
      青年時代(2016年32期)2017-01-20 12:39:46
      媒介運營管理者應具備的一種新的思維品質(zhì)
      商(2016年33期)2016-11-24 23:20:00
      提升學生對數(shù)學的喜愛度
      在“教學做合一”中優(yōu)化思維品質(zhì) 提升創(chuàng)新能力
      初中數(shù)學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
      考試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1:06:46
      昭通市| 巴青县| 曲松县| 蓝山县| 湘潭市| 南靖县| 丰宁| 依兰县| 桂林市| 论坛| 正镶白旗| 邵东县| 龙里县| 泗洪县| 巩留县| 本溪市| 尤溪县| 伊川县| 来宾市| 灵寿县| 玉环县| 安远县| 贵港市| 铁岭市| 重庆市| 牙克石市| 洪洞县| 华容县| 平顶山市| 镇平县| 资溪县| 南康市| 哈密市| 咸阳市| 平塘县| 乌拉特中旗| 孙吴县| 红桥区| 石屏县| 东丽区| 常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