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燕婷
2019年10月1日,人們迎來了新中國成立70周年紀念日。在10月1日前后,用舉國歡騰來形容整個中國的氛圍一點都不為過。而且這種歡慶氣氛不象其他節(jié)日那樣,熱鬧幾天便煙消云散,而是整整持續(xù)了好幾個月。早在國慶前好幾個月,全國各地,舉辦了許多向祖國表白的活動,快閃、音樂會、演出……《我和我的祖國》成為了當年最熱門的歌曲,各行各業(yè)的人們,年輕的、年老的、專業(yè)的、業(yè)余的紛紛一展歌喉,用最質樸的聲音,唱出對祖國的深情。電視、網(wǎng)絡、微信朋友圈里,舉國歡慶的氣氛撲面而來。而這一歡慶氣氛隨著國慶臨近逐漸升溫,并在國慶當天的閱兵式上達到了最高潮。正如習主席在2020年新年賀詞中所說:“愛國主義情感讓我們熱淚盈眶,愛國主義精神構筑起民族的脊梁。這一切,匯聚成禮贊新中國、奮斗新時代的前進洪流,給我們增添了無窮力量?!闭麄€2019年,人們被愛國主義精神激蕩著、震撼著。
第五場:戎冠秀、喜花、鄧世軍三重唱
國慶假期過后,人們回歸日常生活。10月8日,當其他地方歡騰氣氛逐漸消退時,在石家莊市河北藝術中心大劇場,紅色題材的大型原創(chuàng)民族歌劇《戎冠秀》成功首演,再一次將人們的愛國熱情推向高潮。
歌劇主角,被稱為“子弟兵母親”的戎冠秀(1896-1989)出生于河北省平山縣,做為“擁軍模范”,出席了開國大典,受到毛澤東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接見,曾任全國人大、政協(xié)委員。選擇戎冠秀作為創(chuàng)作題材,確定以歌劇形式展現(xiàn),并最終在舞臺上呈現(xiàn),制作人兼主演魏麗娟是主要推動力。
第一場:混聲合唱“哪里來的槍聲陣陣”
魏麗娟是筆者的同學,我們曾于2014年一起在中國文聯(lián)文藝研修院“第四期全國中青年文藝人才高級研修班”學習了一個月。研修班由來自全國各地的各個藝術門類的學員構成,在這個班里,音樂專業(yè)的學員共兩名,因此我們二人惺惺相惜。魏麗娟是位抒情女高音家、國家一級演員,曾留學烏克蘭,至今獲獎無數(shù),曾獲首屆中國音樂金鐘獎“新作品演唱特別獎”等,為河北省第八批省管優(yōu)秀專家。舞臺經(jīng)驗豐富,在國內外多個重要演出中獻唱。此外,她還曾擔任河北傳媒學院表演藝術學院常務副院長,培養(yǎng)了許多優(yōu)秀的學生。
魏麗娟熱情、外向,幾年來,經(jīng)常聽她唱歌,熟悉她的聲音,了解她對于演唱事業(yè)的熱愛。然而,當接到她的電話,邀請我去看她擔當制作人兼主演的歌劇《戎冠秀》首演時,我還是吃了一驚。首先,是因為,要完成一部歌劇的演出可不是件容易的事。相比起平時參加各種演出,獻唱一兩首曲子來說,難度可大太多了。一部歌劇,從頭到尾,各種不同的唱段,不光對演唱本身有要求,對體力也有很高的要求,而魏麗娟可不是年輕力壯的小姑娘了。一部一個半小時的歌劇,幕幕都有大量唱段,還要配合劇情跑上跑下,這對一位40多歲的女高音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挑戰(zhàn),她有這么好的身體素質嗎?其次,是因為,編創(chuàng)一部歌劇更不是件容易的事。確定題材、編寫劇本、作曲、確定演出人員、確定演出場地、排練、演出,從無到有,作為制作人,這之間有多少大小事情需要考慮、協(xié)調、組織,而她竟然悄無聲息地就推出了這么一部完整的歌劇。而且,編創(chuàng)歌劇是一項大工程,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許多歌劇都是先申請到資金,才投入創(chuàng)作。在資金并不充足的情況下能夠保證歌劇創(chuàng)作的質量嗎?編創(chuàng)歌劇實在是件吃力而且很難討好的事情,就目前國內的情況來說,要創(chuàng)作一部具有一定水準的歌劇真是難上加難。這部歌劇能達到什么水平呢?
無論有多少疑慮,眼見為實是硬道理。10月8日下午,筆者與同為研修班同學、八一電影廠編劇王強一起乘坐高鐵到達石家莊,觀看了歌劇首演,并在演出結束后,乘坐最后一班高鐵回到了北京。
《戎冠秀》由沈陽音樂學院教授劉聰作曲,河北省文聯(lián)副主席陳建忠編劇及創(chuàng)作歌詞,國家一級演員薛躍林導演,編導郝邢飛執(zhí)行導演,國家一級指揮董俊杰指揮。樂隊為天津歌舞劇院交響樂團,合唱隊由河北省寒暉合唱團和河北傳媒學院音樂學院“冀之聲”合唱團組成。劇中演員主要來自河北、天津等地。
演出采用交響音樂會方式。舞臺最后方是一個全媒體全景大屏幕,播放著與演出內容相關的畫面,增加視覺觀賞性。屏幕前有一個多層階梯,最上層兩側連接著通往前部舞臺的斜坡,供表演者穿行及擺造型。往下,合唱隊占了3排,交響樂隊中的打擊樂組和銅管樂組占了兩排,其它樂隊組則位于平層。舞臺前半部留給歌劇表演者。
歌劇由序幕、第一幕《是她,為我打開一扇窗》、第二幕《我叫戎冠秀》、第三幕《八百子弟出平山》、第四幕《母親,母親》、第五幕《太行母親》以及謝幕合唱共7個部分構成。按照時間順序,講述了戎冠秀因救下地下黨趙明秀而被喚醒,帶領鄉(xiāng)村婦女追求自由、解放,被村民用“豆選”的方式選為婦救會長。之后救助傷員、送兒上戰(zhàn)場……
第五場:戎冠秀獨唱“一條鋪滿霞光的路”
看完演出,筆者的疑慮全消。整體聽下來,該劇無論從細節(jié)上還是宏觀把控上都值得稱道。
第四場:戎冠秀獨唱“孩子你醒醒”
從細節(jié)上看,其一,核心唱段《一條路》令人印象深刻。一部歌劇,在演出結束后,如果有一些唱段被人記住,如果有一些旋律令人回味,那么,這部劇無疑是成功的。它成功地讓聽眾記住了它,哪怕只是一個片段。《一條路》就是這樣的一首曲子。作為統(tǒng)領全劇的一首曲子,混聲合唱《一條路》氣勢恢宏地拉開了歌劇的序幕。該曲由兩個部分構成,前半部分音樂寬廣堅定,樂隊和合唱隊在一開始就以最強最有力的聲音,造足了聲勢,大氣磅礴地唱出歌劇的核心唱段:“一條路,風雨滄桑。一條路,滿天霞光。一條路,從怯懦到堅強。一條路,從卑微到榮光。”一幅波瀾壯闊的圖景,符合人們對紅色題材的宏大想象。這部分唱段在第五幕最后一曲《一條鋪滿霞光的路》中,被女高音獨唱和混聲合唱再次演繹,并做為謝幕曲將整個歌劇引向結束。由于該唱段得到多次反復,而且氣勢非同一般,令人印象深刻。演出結束后,筆者腦海中久久回蕩著這段旋律,揮之不去。該曲的后半部分則充滿深情,簡單的兩句話,概括了戎冠秀的一生:“有一位母親從這條路走過,她生在下盤松美麗的小村落。艱難歲月苦蹉跎,卻將道路走成歌?!薄兑粭l路》是一首可以單獨抽出來演唱的歌曲,旋律優(yōu)美動聽,歌詞非常簡短,易于記憶,但卻飽含深意。
其二,善用合唱隊,且樂隊在氛圍渲染方面富于戲劇性。整部歌劇,除了有各個人物的獨唱、重唱外,混聲合唱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為劇情表現(xiàn)推波助瀾,也大大分擔了主演的演唱份額,適當降低了主演的演唱強度。從各幕曲目構成可以看出,該劇混聲合唱所占比重較大。例如第三幕《八百子弟出平山》,由混聲合唱《月色如此凄清》、鄧世軍獨唱《愧對鄉(xiāng)親》、戎冠秀獨唱《手捧白布聲聲喚》、李有、蘭金、戎冠秀、喜花獨唱、重唱、混聲合唱《蘭金參軍》、喜花、蘭金重唱、混聲合唱《當兵的哥哥要走了》、蘭金、戎冠秀二重唱、混聲合唱《母子送別》等6首曲子構成。除了第2、3曲外,其他4曲都由混聲合唱助力。交響樂隊則配合劇情和唱詞,很好地營造出各種不同的情境。如第一幕趙明秀被敵人追趕時,混聲合唱《哪里來的槍聲陣陣》,給人以不祥預感的打擊樂聲、不協(xié)和音,連續(xù)十六分音符快速下行的弦樂聲部以及短促有力的銅管聲部,塑造出令人不安的緊張氣氛;第三幕開頭各聲部連續(xù)的毫無表情的長音、幾乎停滯不前的律動,渲染了大量戰(zhàn)士犧牲的悲凄氛圍,令人不寒而栗。
其三,抒情唱段無論是曲調還是歌詞都引人入勝。在第五幕,所有人敲鑼打鼓扭秧歌慶祝戰(zhàn)士們勝利歸來,熱鬧過后,得知兒子再也回不來的戎冠秀孤獨一人唱起了《娘為兒做雙新鞋》。雖然送兒上戰(zhàn)場的情節(jié)很老套,雖然母親思念兒子的訴說很俗套,但是做為全劇最傷感的內心獨白,當憂郁的音樂響起,偌大的舞臺上只剩戎冠秀孤獨的身影,抒情女高音用她那極富感染力的歌喉緩緩唱出對兒子的思念和愧疚,交響樂隊和合唱隊適時地將情緒推向高潮,聲聲直擊人心。筆者在此處感動落淚。緊接著的戎冠秀獨唱與混聲合唱《一條鋪滿霞光的路》是該劇的點睛之作,也是戎冠秀最為龐大的一首獨唱曲,篇幅很長,刻畫細膩,既有氣勢宏大的段落,也有抒情委婉的篇章。作為全劇的總結,并與全劇頭尾呼應,該曲首先重復再現(xiàn)了序幕《一條路》前半部分的內容,而后是幾段回憶式的唱段,歌詞寫得很美,音樂配得很高級,優(yōu)美、靈動,引人遐思:“我本太行貧家女,自幼長在高山上??磻T家家起炊煙,常聽黃鶯枝頭唱。醒來風梳頭,困了草當床,歲在田頭度,身伴秧苗長。長夜無夢餓肚腸,陋屋難遮山雨狂。九歲賣做童養(yǎng)媳,小小女兒離了娘……”當然也有歡快、激情的片斷:“那一年,山鄉(xiāng)來了共產(chǎn)黨,烏云吹散見陽光。馬蹄一夜太行來,千家萬戶開門窗……”
宏觀把控上,幕與幕之間、曲與曲之間情緒對比鮮明,布局張馳有道,能很好地吸引觀眾的注意力,不至于產(chǎn)生審美疲勞。
幕與幕之間的對比,總的來說就是“戰(zhàn)爭與和平”的對比。這部劇講述的是戰(zhàn)爭年代的故事,所以與戰(zhàn)爭有關的戲份比較重。例如,第一幕講述了地下黨員趙明秀被敵人追捕,后被戎冠秀救下。其中,混聲合唱《哪里來的槍聲陣陣》、趙明秀獨唱與混聲合唱《拼一死對抗豺狼》、戎冠秀獨唱與混聲合唱《追命的槍聲》,營造了一種緊張不安的氛圍;第三幕講述了抗日戰(zhàn)爭中,許多將士陣亡,平山男兒紛紛奔赴前線,戎冠秀也將自己的兒子送上戰(zhàn)場?;炻暫铣对律绱似嗲濉贰⑷止谛悛毘妒峙醢撞悸暵晢尽?,營造了一種凄清、哀慟的氛圍;第四幕講述戎冠秀不顧自身安危救助傷員。戎冠秀獨唱《孩子你醒醒啊》、戎冠秀、鄧世軍、喜花獨唱、重唱、混聲合唱《我這是在哪里》、混聲合唱《自有山花香》,緊張、凝重。相比之下,第二幕講述戎冠秀帶領鄉(xiāng)村婦女做軍鞋、放大腳,被選為婦救會長,總體氛圍輕松、活潑,表現(xiàn)了一些農村生活場景。例如,由戎冠秀、李有獨唱、重唱、混聲合唱《一雙大腳》,展現(xiàn)了戎冠秀代表的女性和李有代表的男性為“放腳”之爭,活潑富有生活情趣。第五幕講述革命勝利,然而戎冠秀的兒子卻再也沒有回來。雖然因為兒子的犧牲所以有幾個抒情、悲傷的唱段,但是為迎接戰(zhàn)士們勝利歸來,戎冠秀、喜花、鄧世軍等人扭起了秧歌,一派喜慶氛圍。
幕中各曲間的對比,主要是抒情和敘事的對比。例如第一幕,除了前述幾個通過眾人的演唱描繪敵人步步緊逼的唱段外,第一曲,戎冠秀獨唱的《苦日子何時熬出頭》展現(xiàn)了戎冠秀在遇到趙明秀之前苦悶的內心世界。趙明秀脫險后演唱的《我曾經(jīng)和你一樣》,一掃之前緊張不安的氛圍,音樂情緒豁然開朗。之后的戎冠秀獨唱與混聲合唱《是你為我打開一扇窗》,則是一種頓悟后的內心獨白,突然明白了生命的意義,生活有了盼頭,有了方向,與第一曲苦日子熬不到頭的苦大仇深構成鮮明對比,音樂堅定而光明。再如第二幕,喜花、蘭金獨唱、重唱《春風吹來河水暖》、戎冠秀獨唱與混聲合唱《太行,請呼喚我的名字》,都是敘事唱段之外的抒情段落;第四幕最后一曲,戎冠秀、鄧世軍、蘭金,女聲合唱、男聲合唱、混聲合唱《我看見了你》,戎冠秀似乎看見了自己的兒子,一位母親對著生死不明的孩子深情呼喚……
第二場:蘭金、喜花二重唱“當兵的哥哥要走了”
第一場:趙明秀獨唱“我曾經(jīng)和你一樣”
此外,魏麗娟在整部劇中從頭到尾出色、穩(wěn)定的表現(xiàn),保證了首演的成功。她飾演的戎冠秀在全劇中戲份很重,每一幕都有大量高難度唱段,因此,完整演繹下來不是件容易的事,既需要有較高的演唱能力,也需要有良好的身體素質。而魏麗娟做到了。這是她第一次在歌劇中擔任女主角,第一次在一場演出中連續(xù)演唱這么多的唱段,尤其是第五幕最后一曲,在持續(xù)了一個多小時的演出后,還要演繹這么一首大曲目,魏麗娟坦言,演出結束后,她感覺力氣都用盡了。而且,作為抒情女高音,劇中抒情唱段發(fā)揮尤為出色,對人物情感的把握和細膩表達,使這些唱段充滿了感人的力量。
魏麗娟說,她為這場演出準備了兩年。身為抒情女高音,魏麗娟的夢想就是在歌劇中出演女主角,如今,她的夢想實現(xiàn)了。在資金并不充足的情況下堅持歌劇的創(chuàng)作和演出,她的毅力和追求令人欽佩。而且,曾為河北傳媒學院表演藝術學院常務副院長的她,提攜了許多學生參與演出。學生們的演出雖然稍顯稚嫩,但年紀輕輕就有這么好的鍛煉機會,且完成得很好,實屬難得。
當然,這個劇也有一些缺憾。從劇情上看,如果能選擇一兩個特別的亮點,圍繞亮點展開敘述,會更具戲劇性、更吸引人。然而,正如節(jié)目單所說,戎冠秀“一生并未有波瀾壯闊的經(jīng)歷”,“她的履歷簡單得如同太行山上的一叢荊棘”。魏麗娟等人在歌劇創(chuàng)作之前是進行過全方位考察和采訪的,戎冠秀一生雖然做了很多事情,是一位執(zhí)著的共產(chǎn)黨人,但是并沒有特別事件可以著墨。另外,演出還有許多不盡人意的地方,例如,由于在普通的大劇場上演,而不是專業(yè)的音樂演出場地,所以音響設備不太能滿足要求;由于排練時間有限,交響樂隊與演唱者之間,演唱者自身,都還有很多需要磨合、提升的地方。
但是,魏麗娟自己一開始就設定好了:首演并不是終結。這是一部還可以繼續(xù)提高,還需要繼續(xù)打磨的作品。如今,她正在全力以赴投入作品的提升之中,力求使之漸趨完善,最終成為一部可以留得住的作品。
筆者期待著與《戎冠秀》的再次邂逅!相信到那時,該劇將更為成熟,更富感染力,更加動人心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