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晴
摘 要:閱讀對于學生來說是重要的能力之一,在學習小學語文知識的時候,老師要將教學重點放在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上,讓學生可以通過閱讀教材,提高對學習的興趣。作為語文老師,需要采用課內外結合的教學方式,開展閱讀實踐活動,幫助學生養(yǎng)成自主閱讀的好習慣。本文將圍繞在小學語文教學閱讀中如何開展文本細讀為話題進行探討。
關鍵詞:小學語文 閱讀教學 本文細讀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29.013
小學語文是學生的必修科目之一,也是學習其他科目的基礎,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老師在講解語文知識的過程中,不僅僅是要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掌握文章的寫作手法,還應該引導學生進行正確閱讀,讓學生可以學習到更多的語文知識,了解文章背后的深層含義。拓展學生的認知范圍,讓學生可以具備綜合學習能力。文本細讀就是從不同的角度對文章進行分析,以此來幫助學生了解文章的內容,為學生奠定良好的理論基礎。在學習語文知識的時候,老師可以通過文本細讀的教學方式,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學生閱讀能力。
一、文本閱讀教學現(xiàn)狀分析
1.教師自身文本閱讀缺乏個性化
在開展閱讀教學工作的時候,老師的職業(yè)技能和職業(yè)素養(yǎng)還沒有得到顯著提高,教師自身閱讀教學缺乏個性化,這就給閱讀教學工作帶來一些困難。老師只是繼續(xù)沿用以往的教學方式,久而久之,學生會厭倦語文課堂,甚至對閱讀產(chǎn)生逆反心理。老師并沒有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缺乏對文章的深度分析。在對學生進行閱讀訓練的時候,老師應該采用文本細讀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可以更加了解文章的寫作內容。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枯燥無味,降低了學生閱讀的興趣,增加了學生閱讀的難度,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學生能力的發(fā)展,老師過分依賴語文教材,使得學生沒有積極參與到課堂學習中,只會按照教材內容講解語文知識,這樣會降低實際教學效果。
2.忽視閱讀教學的目的
老師在開展語文閱讀教學工作的時候,忽視了閱讀教學的目的,在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時候,老師一味地注重學生的分數(shù)成績,而忽視了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這就導致學生的認知存在一定的偏差。隨著素質教育水平的不斷發(fā)展,老師應該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可以積極參與到課堂學習中,提高學生的認識水平,使得學生認識到閱讀的重要性。在開展閱讀教學工作的時候,沒有對學生進行閱讀指導,只是注重學生的學習成績,雖說這樣的教學方式并不是完全錯誤的,而且在一定程度上確實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成績,但是這是一種屬于本末倒置的教學方式,閱讀能力并沒有得到顯著的提高,從而影響了學生對文本細讀的學習。
3.盲目延伸和拓展
如果想要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僅僅是依靠課堂上的時間是不夠的,老師需要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增加學生的知識儲備量,讓學生可以為寫作積累素材。然而,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老師在對文本進行分析之后,學生會產(chǎn)生疑惑,并不能完全理解文章中的內容,對學生的閱讀范圍進行延伸和拓展也是需要在尊重語文教材的基礎上,讓學生可以通過學習語文知識,掌握文本細讀的技巧,而不是盲目進行延伸和拓展。這樣的教學方式會混淆視聽,讓學生的思維意識混亂,影響學生對文本的理解。
二、文本細讀的重要性
1.強化學生的理解能力
由于學生還處在思維模式發(fā)展的階段,對文章的理解有一些局限性,老師在講解語文知識的時候,只是對學生的學習成績進行提高,淡化了學生理解能力的強化。在開展語文閱讀實踐的時候,老師應該讓學生進行文本細讀,使得學生可以通過不同角度了解文章的內容,讓學生可以掌握閱讀的技巧,提高學生自主閱讀的意識,幫助學生建立完善的知識體系,在對文本進行細讀的時候,老師要考慮到學生的理解能力和對知識的吸收情況,對文章的內容進行深度剖析,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幫助學生更加理解文章的內容。
2.提高學生的認知水平
小學生是各種能力養(yǎng)成的重要時期,在學習語文知識的時候,老師不僅要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還要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語文核心素養(yǎng)較為廣泛,包括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分析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等,對于學生來說,最應該提高的就是閱讀能力,老師要在尊重語文教材的基礎上,對教材內容進行創(chuàng)新,以此來提高學生的認知水平,讓學生可以更加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通過閱讀領會到創(chuàng)作背景,以此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滿足學生對語文學習的需求。
3.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
毫不夸張地說,好的學習習慣可以影響學生的一生,老師在開展閱讀教學的時候,不僅要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還要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讓學生在以后的學習中可以自主學習。提高學生的閱讀意識,使得學生具備一定的學習能力。在培養(yǎng)學生閱讀習慣的時候,老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具體情況,采用不同的教學方式。在學習語文知識的時候,可以立足于興趣開展教學工作,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培養(yǎng)學生閱讀的好習慣,并讓學生在閱讀中積累素材,以此來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讓學生意識到文本細讀的重要性,提升學生的理解水平,強化記憶力。
三、促進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文本細讀的措施
1.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對于大部分的學生來說,可以清楚地認識到閱讀的重要性。但是由于缺乏對閱讀的興趣,導致學生無法學習到真正的語文知識,再加上老師的教學方式過于落后,學生感覺不到閱讀的氛圍。老師在講解語文知識的時候照本宣科,這樣無法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對文本的理解能力,因此,老師教學首要任務就是要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
例如老師在講解傳統(tǒng)節(jié)日這一門課程的時候,可以通過生活化的教學方式開展閱讀教學工作。首先,老師可以通過問題導入法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讓學生可以在課堂上集中精力。老師要立足興趣開展閱讀教學工作。與此同時,老師還可以和學生形成良好的互動,讓學生打破對老師的傳統(tǒng)印象。通過生活中有趣的例子,讓學生了解傳統(tǒng)節(jié)日都有哪些,使得學生認識到傳統(tǒng)節(jié)日的意義,增加學生的知識范圍,幫助學生學習傳統(tǒng)文化知識。以此來構建趣味性的語文課堂。
2.加強對學生的閱讀引導
由于小學生心智還不成熟,缺乏自主性和自控力,在學習方面還需要老師的幫助和監(jiān)督。在開展閱讀教學的時候,老師可以對學生進行閱讀指導,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使得學生可以實現(xiàn)文本細讀。老師需要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加強對學生的閱讀引導,讓學生可以學習到更多的語文知識。
例如老師在講解《鳥的天堂》這一課時,可以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和邏輯思維,以此來實現(xiàn)對學生閱讀的正確引導。老師在講解課文的時候,可以對學生進行提問:天堂有什么特色?從文章中的重點詞語進行理解,比如“安靜、祥和”等,實現(xiàn)對學生的閱讀引導。讓學生體驗到不同的閱讀方式,掌握閱讀技巧,培養(yǎng)閱讀習慣,有利于學生語文成績的提高和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
3.合理進行課外知識拓展
學生要想提高閱讀能力,需要通過課外閱讀的方式,讓學生積累寫作素材,幫助學生增加知識儲備量。學生在學習語文課文的時候,不僅要認識生字,還要理解文章中的具體內容。在開展語文閱讀工作的時候,為了達到教學的目的,需要老師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實現(xiàn)知識良好拓展。老師不要盲目進行拓展,要在了解基礎知識的前提下,與學生進行交流和互動,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例如老師在講解《我是一只小蟲子》這一課時,首先要對課文進行分析講解。其次,老師可以推薦給學生幾本書,讓他們在課余時間閱讀,以此來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讓學生可以體驗到閱讀的樂趣所在。
總而言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引導學生文本細讀,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老師要合理進行課外知識的拓展,讓學生更加理解文章的具體內容,與作者產(chǎn)生情感共鳴,實現(xiàn)語文課堂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 李秀琴《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研究》,《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5年第50期。
[2] 王銀鳳《對語文“活力課堂”的思考》,《新語文學習(教師)》2011年第3期。
[3] 吳恒平《文本細讀的特征》,《江西教育》2011年8期。
[4] 孫長彥《巧借語境差異品味人物對話》,《語文建設》2010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