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xiàn)階段的高中語文教學中,很多學校都開始引入了“微課”的使用,利用現(xiàn)在的互聯(lián)網電子技術將語文課堂從課上延伸到了課外,通過網絡課堂的方式來增強學生學習的效果,這是語文教學中很好的創(chuàng)新點。但是與此同時,教師也要從自身出發(fā)對語文教材有新的理解,在教學中挖掘更多的經驗和教訓,對教學的經驗進行深入的分析和總結,將語文與文學之間關聯(lián)在一起進行思考,最終實現(xiàn)對學生的創(chuàng)新教學。
一、文學話語下高中語文教學的解析
(一)新課改與高中語文教學
新課改要求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要遵循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就是要在學生學習語文的基礎知識上還能夠實現(xiàn)對學生的素質、文化等各方面進行教化。在這樣的教學理念中,語文教學就不是單純的讓學生了解到一些字詞句段的意思,而是要通過不斷地學習,讓學生能夠在對每一篇文章進行理解的時候都能獲得一些新的關于文學內涵上的東西,透過對文章的品析,與我們的社會生活進行聯(lián)系,讓學生能夠形成自己在生活中、學習上或者以后的工作中一些處理事情看待問題的正確方式。教師就要從文學的角度拉近學生與社會的關系,讓學生能夠真實地感受到自己在社會中應該要學會什么,引發(fā)學生的對自己人生的一些思索,才能夠達到教化育人的作用。
(二)高中語文教學與文學的關系
現(xiàn)在的高中語文課本有一些文章、詩歌等各種題材,是比較豐富的,而且在教學中也可以發(fā)現(xiàn),課文對課外拓展的方向也是比較明顯的。所以教師就要意識到語文教材在設計上的一些特點,并且在教學中有效的利用這些特點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的準備。課前就要對所講述的課文內容進行相關資料的搜索和整理,做好自己的教學計劃,保證在課堂上能夠有效的發(fā)揮。高中語文的教學要能夠幫助學生積累更多的文學知識,提高學生的文學內涵,這也是語文教學最終的教學目標。語文教學是在整個高中階段的教學中最基礎的一門學科教學,所以語文教學也對其它學科有著很強的引導性,必須在教學中得到重視。
二、文學話語下的高中語文教學創(chuàng)新
(一)創(chuàng)新思路及出發(fā)點
教師在進行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最基本的教學方式也就是從一篇課文的字詞句段開始進行講述,雖然說這些內容都是比較簡單浮于表面的一些內容,但是作為語文教學,這些內容都是必不可少的也是最基礎的。對于現(xiàn)在的語文教學,就要從文學背景上進行更加深入的探討,因為在語文教學中,文學的教育是很容易被忽視的教學,而且現(xiàn)在社會上更多娛樂化的事物開始出現(xiàn),文學就越來越落寞,基本上很少有人會關注到文學方面的東西。而語文教學就是改善這個現(xiàn)象最有效的方式,幫助學生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實現(xiàn)對人文素質的培養(yǎng)。通過語文的教學來提升學生在感性和知性上的分析能力,此外,也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得到思維邏輯分析能力的鍛煉,通過教化的方式也能改善我國在國民素質低下的一些問題,減少一些社會的問題和矛盾,逐漸形成更加和諧有序的社會。所以教師教學中的創(chuàng)新應該更加注重教學內容和社會的關聯(lián),將著眼點放在國民素質的培養(yǎng)上,培養(yǎng)新一代優(yōu)秀的青年,這也是作為教師在進行創(chuàng)新教學的新的出發(fā)點。
(二)從能力訓練到創(chuàng)新意識培養(yǎng)
從文學話語下對語文進行教學,主要還是要從三個方面對學生的能力進行有效的培養(yǎng)。首先是學生的感性能力,主要體現(xiàn)在學生真實的心靈培養(yǎng)。其次就是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的塑造,要讓學生能夠在日常的學習中理解到更多關于處理問題和事情的正確方式和正確態(tài)度。同時還有培養(yǎng)學生思辨現(xiàn)實的能力。所以教師在教學中就要盡可能的實現(xiàn)對學生這些方面的訓練。首先,教師針對不同題材的內容進行講述的過程中,就要逐漸培養(yǎng)學生在學習中對各種類型的題材進行區(qū)分,通過課堂上和課外的作業(yè)訓練相結合幫助學生形成自己對于各個獨立題材的思考。所以上課過程中學生的想法與表述也很重要,而且語文是一門語言類的學科,教師一定要有意識的多讓學生在課堂上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和觀點,讓學生的思維得到適當?shù)陌l(fā)散。此外,在對學生的創(chuàng)新上的培養(yǎng),教師就可以多設計一些關于詩詞歌賦、散文、小說等題材的模仿寫作和練習,讓學生在學習相關題材內容的時候能夠有意識的學習相關的技巧和方法,同時在別人的創(chuàng)作中進行自己的思考和想象,一開始是模仿,在不斷地練習中學生能夠逐漸形成自己的意識,找到自己的方向,最終實現(xiàn)自我的創(chuàng)新。
(三)從課堂教學延伸,拓展學生探索能力
教師要做到新課程改革中的將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的話,教師一定要注重與學生的交流和溝通,而且在學生當中以一個引導者的身份貫穿學生整個學習過程,包括課前預習、課堂講述、課后的探索。并不是說教師要參與到學生學習的整個過程,而是說教師要在學生學習的時候給予有效的幫助,當學生有一些困惑教師要能夠進行解答。而且在讓學生學習的時候可以給學生一個大致的方式和方向。學生自己的學習不能夠更加深入,所以教師在教學階段,就是幫助學生擴充一些重要的知識點,同時引導學生根據(jù)一定的內容進行反思。學生在前兩個階段就能夠形成自己的認知,所以教師就可以再利用一個相關的課后作業(yè),讓學生的解題的過程中鞏固對知識的掌握度,能夠更好的理解和運用知識點,從而達到教學目的。在這個課后習題的階段中,學生獨立地去解決問題必然會遇到困難,教師就應該適當?shù)囊龑麄?,進一步的去探索問題的真相。課后探索階段并不是對學生放手不管,而是循循善誘地引導他們學會如何去分析、去思考和解決問題。教師只有做好這三個階段的工作,才能保證學生對課堂知識的掌握理解和運用,學生也才能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地養(yǎng)成學習的好習慣,從而為日后步入社會奠定堅實基礎。
(四)活躍課堂氣氛,加強與學生互動
一直以來,教師的形象都很嚴肅,亦有為師如父之說。學生對老師充滿了敬畏之情,老師的權威也讓學生壓抑著自己的情緒和想法。而早已經有科學證明一個愉悅輕松的環(huán)境下學生的狀態(tài)會得到很大的提升。因此教師應當去營造一個輕松和諧的教學氛圍,多去鼓勵支持和引導學生,而不是一味的責罵,才能讓同學們激發(fā)自己的學習興趣。教師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應當充當一個引路者的身份,因此需要轉變原來的那種苛刻古板的形象,加強與學生的互動。教師要以積極的心態(tài)去面對每一個學生,善于用啟發(fā)式原則去引導學生提高自己的自主能動性,激發(fā)其學習興趣。比如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課文抽背或提問的方式與學生互動,不能讓學生思想在課堂上被孤立,要他們參與進教學過程中。例如,在抽背古詩文學生背不出來時,老師跟應當做的是去鼓勵、引導其回憶起下半段內容而不是一味的指責。與此同時,教師要利用自己的方式去激發(fā)同學們的求知欲。很多人都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要利用這一點,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學生一旦有了求知欲,便能極大地提高自己學習的自主能動性,進而融入學習的過程中并堅持下去。 老師在與學生互動的過程中,不僅僅要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還要教會他們去培養(yǎng)一個開拓性的思維,要鼓勵學生大膽想象。想常人之不敢想就是創(chuàng)新的開始。語文學科的特殊性就是在于理解和想象。而這也是它的魅力之處,是通過這些方式讓學生體會到語文的魅力,從而更積極主動的進行學習。
總而言之,當前社會背景下,創(chuàng)新教學在任何一門課程中都非常的重要。在高中語文教學的中,創(chuàng)新固守的教學方式,轉變教師在教的教學模式中主導學生學習的地位,教師更應該做的是去引導學生學習。語文這門學科的特殊性就要求學生能有一個創(chuàng)新發(fā)散的思維,而不是墨守成規(guī)拘泥一格。無論是在課程教學中的哪個階段,各種的行為方式都是為了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自主能動性,讓學生從被動學習轉變到主動學習,提高學習效率。即使高中生面臨著升學的壓力,但是作為教師我們應當從素質教育這一根本原則出發(fā),積極地對固有的教學方式進行改革,不斷的創(chuàng)新教學行為,適應新課程的改變,讓語文課堂因為創(chuàng)新而綻放出不一樣的色彩。
參考文獻:
[1]徐曉琴.文學話語下的高中語文教學創(chuàng)新研究[J].考試周刊,2016(101):26-26.
[2]向文珍.高中語文教學中文學內容的創(chuàng)新教學[J].科學咨詢(12):33-33.
[3]魯培長.高中語文教學實施創(chuàng)新教育的思考[J].文學教育(下)(6):121.
[4]朱喜斌.開展創(chuàng)新閱讀,提升創(chuàng)新意識——高中語文教學中“研究性學習專題”的利用[J].現(xiàn)代語文(學術綜合版)(2):115-116.
徐偉中,安徽省安慶市第九中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