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國家對普通話的大力推廣,安陽方言受普通話的影響日益顯著,主要表現(xiàn)在語音及詞匯方面的變化上,而語法上則相對較小。本文采用電話訪談的形式對不同年齡及工作的安陽方言使用者進行調查研究,從語言接觸的角度闡述國家通用語即普通話進入地方層次后安陽方言在語音、詞匯、語法方面產生的變化。
關鍵詞:安陽方言 普通話 語言接觸
語言接觸是推動語言演變的重要力量之一,研究語言接觸是研究語言演變的重要方法,同時也是推進語言規(guī)范化的重要途徑。隨著普通話在地方的大力推廣以及人們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安陽方言受到的影響日益顯著,出現(xiàn)了大量的新變化、新特點,本文將從語言接觸的角度談起,簡要分析安陽方言在語音、詞匯、語法這三個方面的特點,同時通過調查統(tǒng)計,闡述安陽方言在普通話影響下產生的變化。由于處在新舊交替的特殊階段,不同的職業(yè)、性別、受教育程度,尤其在不同年齡段的安陽方言使用者中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同時老派方言和新派方言混用的情況比較多,老派方言在中老年人中根深蒂固,而新的變化和特點主要體現(xiàn)在兒童和受教育程度較高的青年身上。
一、安陽方言概況
安陽方言通行于安陽、新鄉(xiāng)等地,在河南話中獨樹一幟,不屬于中原官話,是晉語的分支。晉語方面的考察研究,從19世紀到20世紀80年代將近200年的時間里,前人對晉語的研究已經做了大量的鋪墊工作,或語音或詞匯或語法,其中不乏深入細致的上等佳作。自21世紀以來,對晉語的研究重點轉為不同語言之間的歷時比較,因而在語音、詞匯、語法方面的研究相對減少;而對晉語的分支——安陽方言的研究,資料陳舊,對于語言顯現(xiàn)以描寫為主,對方言和普通話之間的比較以舉例說明的較多,調查研究統(tǒng)計的較少,不足以表現(xiàn)出安陽方言和普通話接觸后相互之間的影響,沒有體現(xiàn)出新時期安陽方言的特點和變化,亟需更多的語言研究成果來跟上方言研究的步伐。
二、語言接觸對安陽方言的影響
安陽方言與普通話在語法上同中有異,異中有同,其中當屬安陽方言中的詞匯與普通話的差異最為典型,最有特點。安陽方言中有許多獨特的虛詞,在普通話和其他方言中都很少出現(xiàn)。近年來,安陽方言受普通話的影響在詞類上又呈現(xiàn)出許多新的變化,兩者之間相互滲透,關系錯綜復雜。
雖然安陽方言在一些特殊句式上如被動句、疑問句等仍然有一些區(qū)別于普通話以及其他北方方言的特點,但相較于南方的許多方言,北方方言在句式上整體差異不大,此處不再列入調查項目之內。
(一)發(fā)音人情況和語料來源
調查對象共13人,年齡不同,職業(yè)不同,受教育程度也不同。
未使用文字稿讓受測試者進行朗讀,而是使用電話訪談,采用模糊描述,誘導提問等方式進行電話錄音并整理記錄。是因為采用文字稿相對受到更多的局限性,對于成年尤其是受教育程度較低的中老年受試者來講,單是識別文字便是一個很難處理的問題。同時,在閱讀文字時往往會無意識地與普通話對應的情況造成文白異讀甚至語音錯誤,也影響到與安陽方言對應詞匯的轉換表達。
接受測試的兩個兒童,長期受到來自家庭和學校的普通話教育已然對安陽方言的一些表達感到陌生,突出表現(xiàn)在方言詞匯上,受試者在使用安陽方言進行表達一些現(xiàn)象時無法從方言中找到合適的詞匯,往往會尋求于普通話的幫助,用其所掌握的普通話中的詞匯來替代所未掌握的方言詞匯進行表達,同時在普通話詞匯的語音語調上向安陽方言靠攏,形成一種帶有普通話語音詞匯特點的安陽方言。
由于普通話的大力推廣、受教育人數的不斷增加以及更多的人有意識地去使用普通話,安陽方言的使用頻率將會很大程度地下降,筆者推測,這將是未來一段時間內安陽方言變化的一個明顯的新趨勢,即安陽方言詞匯很大程度上被普通話詞匯替換,只在底層保留一些語音和語調的痕跡。
不同年齡的人對方言的掌握情況不同是一個毋庸置疑的事實。但是如何區(qū)分這些差異究竟是穩(wěn)定的社會變異還是語言發(fā)展的總趨勢,這時就需要引入代差和年齡級差的概念。代差(generation difference)即一代人和一代人之間的差別,而年齡級差(age grading)指的是同一代人中不同年齡的人們之間的差別。因此,對兩者的區(qū)分有利于辨別安陽方言在一段時期內變化的真正趨勢。
同時,受教育程度的不同也會影響到方言的使用情況,接受教育程度更高的安陽人可能更不愿意使用方言進行交流。《中國語言文字使用情況調查》中提到,受教育程度和普通話的使用率之間呈正相關態(tài)勢,受過大專以上教育的人普通話的習用效率高達86.77%,本次對安陽方言使用者的調查也與該數據相吻合。
在測試中,受試者方言詞匯的使用率明顯降低。以筆者為例,常年在外地求學,更多的時候會使用普通話進行交流。很多方言詞匯已經遺忘,交流中常常會卡頓去尋找對應詞語進行表達。以往安陽方言中往往不明顯區(qū)分平翹舌音,在本次測試中,有三人在交流中會有意識地區(qū)分平翹舌音,且皆為年齡較小的受試者,筆者推測應為普通話在方言區(qū)的推廣和普及的結果,據此估計安陽方言在數年內將會出現(xiàn)很大的變化,從各方面向普通話的發(fā)音和詞匯靠攏。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fā)展,不同地域人們之間的交流逐漸密切,一些語言社團的特有詞匯使用的范圍越來越廣,當它們進一步穩(wěn)定下來,就有可能成為普通話中基本詞匯的一員。同時,普通話也不斷地吸收方言詞匯來豐富自身,使現(xiàn)代漢語的表達豐富多彩。普通話在全國的普及固然有其毋庸置疑的好處,但方言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代表,同樣需要重視,應采取一些必要的保護措施。
(二)安陽方言的新變化
1.語音方面
安陽話的聲母比普通話多一個[v],在安陽方言中的那些主要元音不是[u]、但以[u]開頭的詞語中,將[u]讀作[v],如“往”“穩(wěn)”“翁”“為”等。有些雖然不是出現(xiàn)在音節(jié)的開頭,[u]也讀作[v],比如“肚”。但根據以往的資料觀察,這個音在安陽人中有人把[u]讀作[v],也有人讀作[u],讀[v]的人一般為中老年人;大部分安陽人說話不分平翹舌音,尤以中老年人明顯,翹舌音常常說成與之相對的平舌音,而多數較年輕的安陽人在說安陽方言時則能夠分清楚平翹舌音,可以推測是普通話的推廣使安陽方言在這些音的使用上受到了影響,接觸普通話更多的年輕一代方言使用者在這個音上更多選擇了普通話的讀音。
2.詞匯方面
一些安陽方言中所特有的詞匯已經逐漸被替換。如:
(1)安陽話中“骨朵得”指拳頭。如“打你一骨朵得”。而在13個受試者中,只有5人能夠使用該方言詞匯,且都為中老年人,而更多的受試者不知道其對應的詞語。
(2)安陽話中把蛇說為“皮條”,也叫“長蟲”,即細長的蟲。在測試中,有10個受試者用“蛇”來表達。只不過安陽方言中“蛇”的讀音與普通話有很大不同,讀作[s?34]。
(3)安陽話中“包”的意思和普通話基本上一樣,指“用薄物將東西裹起來”。除此之外,還有“賠償”的意思,如“把人家車撞了,你準備包多少錢”,其中“包多少錢”就是賠償多少錢的意思,而在本此測試中,9個受試者用“賠”而不用“包”來表達這個意思。
(4)“飯”在普通話中與之搭配的動詞是“吃”,而在安陽方言中往往指流體或液體食物,與“喝”搭配,“太干了,別光吃菜,喝點飯。”這在普通話中說起來可能有點奇怪。在本次測試中,這種用法在中年和青年受試者中的出現(xiàn)的次數減少,“喝粥”“喝湯”的出現(xiàn)概率更大。
(5)安陽話中“燒”這個詞作動詞與普通話基本上一樣。但安陽話中這個詞還可以做形容詞,往往用來代替“燙”。比如 “燒臉”“燒腳”“燒手”“這飯可嘞(太)燒了?!痹诒敬螠y試中同樣中老年受試者使用該詞次數較多,青年人和兒童更多使用“熱”和“燙”來代替“燒”的形容詞用法。
同時,在安陽方言中存在著大量的詞語沒有與之相對應的文字,即有音無字。如“打豁(打雷)”“摸游(逛街)”“疙料(指棍狀的東西彎曲或板狀的東西不平,引申為性情古怪)”“哥淹(葉子因缺水分而萎縮)”“索(吮吸)”“bing吭(別說話)”“惡囊(骯臟)”等。這些詞很大程度上代表著安陽方言的特色,是其他方言中所沒有的,有很大的獨特性和趣味性,可以說是安陽方言詞匯中的典型代表,然而在本次的測試中,該類詞匯流失最為嚴重,很多受試者更多的會使用普通話中的詞語來表達上述那些現(xiàn)象的意義,筆者對此甚為惋惜。
三、結語
由于我國大力推廣普通話,加之全國各地頻繁的經濟文化交流,網絡通信的發(fā)達,普通話共同語的身份使之在全國范圍內流行。普通話勢必對安陽話產生影響。在安陽話詞匯變化過程中,年齡、受教育程度、職業(yè)、地區(qū)、性別的差異對安陽話詞匯的使用都有一定的影響。年齡與安陽話的使用關系緊密,年齡越大越傾向于選擇使用安陽話詞匯,年齡越小越容易使用普通話詞匯,詞匯變異越大。受教育程度越高方言詞匯使用率越低,高學歷的群體更傾向于使用普通話詞匯,中低學歷的群體使用安陽話詞匯的頻率較高。職業(yè)差異所體現(xiàn)的方言使用差異不是很顯著。就地區(qū)差異而言,城市的群體更容易使用普通話詞匯,而農村群體使用安陽話詞匯的頻率相對較高。性別差異所體現(xiàn)的方言詞匯使用差異不明顯,或許與調查樣本數量有限導致誤差有關。安陽人對安陽話有很高的認同度,但是在普通話的強勢影響下使用范圍縮小,使用頻率降低。同時,普通話與安陽話的接觸變得極其頻繁,普通話對安陽話的影響逐漸深刻??偟膩碚f,方言研究是一項艱巨的任務,需要耗費大量的精力、財力、物力。而方言系統(tǒng)龐大,詞匯涉及范圍廣,筆者研究能力有限。受研究環(huán)境的限制,無法對其進行窮盡式的定量研究。在論文的某些細節(jié)存在論點不明確或闡述不清等問題,需要在以后的研究中進一步完善。
參考文獻:
[1]蘇欣.安陽方言語音研究[D].天津:天津師范大學,2014.
[2]邵敬敏.現(xiàn)代漢語通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3]呂叔湘.現(xiàn)代漢語八百詞[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6.
[4]陳泓.普通話與豫北方言[M].北京:中國三峽出版社,1997.
[5]房湘楠.安陽方言與普通話對比分析[J].安陽師范學報,2008(01).
[6]郭青萍.安陽方言詞例釋[J].殷都學報,1986(01).
[7]袁長會.中原官話研究現(xiàn)狀綜述[J].隴東學院學報,2009(04).
[8]修光正.豫北方言與普通話語音的比較分析[J].焦作學院學報,2001(03).
(作者簡介:劉博文,男,碩士研究生,吉林大學,研究方向:安陽方言、漢語國際教育)(責任編輯 王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