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曉瑩
摘 ? 要:中職院校的教學競賽,對中職院校的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比賽為契機,以賽促教,是讓老師提高教學水平的一種交流方式,也是讓老師提高自身業(yè)務水平的提升途徑。參加過此類比賽的老師,也在備賽中學到了許多新的教學方法。本文就是對職業(yè)院校教學能力比賽,談談個人的理解,并且在備賽和比賽的過程中提出一些策略。
關鍵詞:中職院校 ?教學競賽 ?策略
中圖分類號:G712.4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4-098X(2020)02(b)-0185-02
1 ?教學能力大賽的目的
在2010年,教學競賽還處于起步階段,從當初的多媒體教學到2018年的教學能力大賽歷經(jīng)了8年歷程,從起步、探索、完善、深化到現(xiàn)在的教學能力大賽的新起點。在信息化大賽中,強調的是信息技術性,信息技術是參賽中必不可少的要素,而且用的要充分和有效。而在教學能力大賽中,更加注重的是老師的教學基本功,反映的是教學常態(tài),而信息技術只是教師的基本能力之一,用的要合理和恰當。
在《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教育部、財政部關于實施職業(yè)院校教師素質提高計劃(2017-2020年)的意見》中,進一步提出了教師要適應新時代的發(fā)展要求,教師要主動適應信息化、人工智能等信息變革,積極有效開展教育教育教學。更加注重職業(yè)院校老師的理實一體教學能力、專業(yè)實踐技能、信息技術能力。所以,為全面實現(xiàn)教育信息化新突破,形成信息技術與教育融合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新局面,鼓勵教師利用信息技術提升,在互聯(lián)網(wǎng)+的大數(shù)據(jù)下,把信息化教學融入教學中,利用好碎片化時間,形成人人能學,處處可學的新模式,線上線下有機結合的網(wǎng)絡化學習新模式。而教學大賽的舉辦為進一步提升教師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拓展教師的教學能力提供了很好的平臺,借此,老師可以學習更新的教學理念,應用最新的教學方法在課堂教學中,并且各學校老師可以交流、學習,真正貫徹國家對教育的新要求,適應時代的新發(fā)展。
2 ?比賽新變化,能力的新認識
全國職業(yè)院校信息化大賽自2010創(chuàng)辦以來,在信息技術和教學融合方面充分發(fā)揮了引領作用,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教育的進一步發(fā)展,在課堂教學中信息技術的應用已經(jīng)成為教師解決教學問題的方法之一。為了全面提高教師全面的教學能力,在信息化比賽連續(xù)舉辦八年的基礎上,比賽從考察教師的信息技術能力,轉變到全面考察教師的教學能力。
2.1 教學設計能力
教學設計考察的是要求老師分析一堂課中教學問題,確定好教學任務與目標,制定好教學方法與步驟,安排教學考核與評價,做出教學反思與評價。在制定教學方法中,要選擇教學技術與資源,優(yōu)化數(shù)學要素與過程,解決教學重點與難點。
2.2 教學實施能力
教學實施是實現(xiàn)教學目標的中心階段,在教學設計中,應研究學習者認知和學習行為規(guī)律;在教學組織中,應體現(xiàn)因材施教,針對層次不同的學生制定不同的目標,體現(xiàn)個性化學習;在教學管理中,應利用信息技術跟蹤監(jiān)測教學過程;在教學評價中,應分析學情、診斷學習,符合建設標準,服務開放的學習環(huán)境;滿足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的教學資源。
2.3 教研科研能力
要求老師有能夠提出教育教學問題,開展教育教學研究的能力。在實踐層面,能根據(jù)教學設計理論,系統(tǒng)分析教學問題與需求,確定教學方法與步驟,做出教學評價。在教學理論層面,教師應該學習理解教學設計概念和內(nèi)涵,了解教學設計的理論依據(jù),清楚什么是教學設計,如何進行教學設計;在環(huán)境層面,能真實分析面對所處的環(huán)境和面對學習環(huán)境、軟件環(huán)境和人文環(huán)境,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在政策層面,教師要時時關注教育政策,跟上時代的步伐,學習理解教育文件精神,教師落實執(zhí)行教育政策的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
2.4 技術應用能力
對老師的技術應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有一定的媒體制作能力、資源設計能力、技術選用能力、學習空間使用能力。
3 ?教學能力比賽備賽期間的一些建議
賽項重點考察老師針對一個教學任務或教學單元完成教學設計的能力,落實教學標準,對接職業(yè)標準,基于準確的學情分析和人才培養(yǎng)方面需要選取教學內(nèi)容,科學確定教學目標、系統(tǒng)優(yōu)化教學過程、合理運用技術、方法和資源等組織,實施教學,完成教學任務,進行教學考核與評價,做出教學反思與整改。
在設計過程當中,一般包括選題、撰寫教案、準備素材、撰寫說課稿、制作課件、撰寫拍攝腳本、教學實施與錄制、匯總包裝幾個步驟。在選題中,最好選取本門學科中具有代表性,如果是理實一體化課題,可以結合學?,F(xiàn)有較先進的設備進行選題,題目切忌大而空,比如在汽車電氣設備構造與維修這門專業(yè)課中,選擇“起動系的故障診斷與排除”,就給人感覺范圍太大,不如改成“某某車系不帶起動繼電器起動線路故障診斷與排除”。撰寫教案一定要以教學設計為主體,可以采用一些先進的教學方法為一條主線融入你的設計中,比如我們現(xiàn)在提倡的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方法,如何讓你的課堂氣氛活躍,讓學生做的時候老師如何管理,讓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去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這是我們的教學設計需要思考的??梢砸媚繕私虒W法、任務驅動法、角色扮演法、項目教學法在教學設計中,構思好的設計后再去撰寫教案,作為老師要有預知好學生在這個任務中會遇到的重點和難點,確定好教學目標,引導學生解決問題。
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分3個模塊進行,分別是課前、課中、課后。在上課前老師需要把這節(jié)課的任務和目標告知學生,并提供學習資源,設計好問題,讓學生進行課前預習工作。課中,可以讓學生把預學的知識進行分享,教師根據(jù)學情明確好問題,對問題進行引導,學生互動探究,協(xié)作學習,解決問題,老師鞏固深化,總結評價。課后,對學習知識進行反復訓練,鞏固提升。
撰寫好教案后,準備好我們的素材,知識點需要制作什么,需要拍攝什么,之后開始按照我們所準備的教案、素材撰寫說課稿,在說課稿撰寫,要注意過度詞語的恰當應用,并對說課稿進行反復修改,參賽老師要對說課稿反復練習,給評委一種視覺和聽覺上的享受。
我們要把我們的課件展示出來,就需要去制作課件,把我們需要的照片、素材全部拍攝好,在拍攝中,要注意畫面的清晰,視頻錄制時,可以后期增加配音、文字等內(nèi)容,一目了然。在PPT制作中,要注意色彩搭配,比如,可以用橘色、灰、藍、松石綠顏色為主、淡色底板、陰影l(fā)ogo、每個版塊色彩統(tǒng)一、配有導航條。字體選擇中,可以選擇方正標宋、方正楷體等,內(nèi)容顯示要有邏輯性、整體性,要展現(xiàn)出簡潔、大氣、清新、舒服的現(xiàn)代感。
4 ?對教學能力比賽的反思
在比賽中,我們要注意以下幾點:一是語言方面要精煉,盡量用“我們”這樣的詞匯對學生主體敘述,語速控制要有節(jié)奏感、不能太平,聽覺上有沖激,每個環(huán)節(jié)都要有引導、過渡語言;二是在教學設計中片頭要有意義,時代感,巧妙出境,給評委留下深刻印象,并且保證學生的參與率,在討論或者操作環(huán)節(jié)時每個學生要有分工,教師的主導作用不能弱化;三是要注意信息化不要濫用,不要把簡單問題復雜化,信息化手段要恰當,實用;四是注意拍攝學生人數(shù)上至少要在20人,服裝要與上課時間吻合,拍攝要自然,設計要有可操作性,可行性。
職業(yè)院校的教學能力大賽對教師的全方位的教學能力和教學素養(yǎng)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教學提升有很迅速的促進作用,老師們都能通過比賽提升自己,從而帶動職業(yè)院校的更快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肖華峰.信息化教學在高職兒童語言教學中的應用[J].河南教育(職成教),2019(11):24-26,29.
[2] 王文樂.高職教育對于信息化教學能力培養(yǎng)與提升認可程度的研究[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9(17):17-18.
[3] 王爽.高職教育信息化教學設計策略研究[J].南方農(nóng)機,2019(21):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