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福杰
德育是教育教學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其對于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是學生文化課程學習的基礎所在。但是一直以來由于傳統(tǒng)教育教學觀念的影響,德育教育并未受到充分重視,校園內的德育管理體系不夠健全,存在的問題相對來說比較多。為了更好的促進德育教育的發(fā)展,提升德育教育質量,文章嘗試以集團化辦學背景為切入點,從德育教育實施存在的問題,集團化辦學背景下德育管理體系建構的優(yōu)勢等方面入手,探究體育管理體系建構策略。
1.1 德育課程設置偏理論,實踐課程少
集團化辦學背景下,之所以要建構德育管理體系的目的就是為了幫助學生們更好的學習德育知識,促使相關教學工作的順利落實,而德育課程時實施德育的載體,其質量狀況直接影響著德育的成效。從廣義的角度來說,德育課程內容包含有世界觀、法律知識、心理健康、政治素養(yǎng)等多方面的內容。而德育又是一門與實際生活息息相關的課程,在生活中的許多案例都可以成為德育教育的素材,教師也能夠從中體驗出德育知識點,比如說,在平時學生們?yōu)榱烁卸鞲改笇ψ约旱年P心和呵護,主動的為父母分擔家務,這是學生感恩和孝順的體現(xiàn)。在德育教育工作開展中,主要將其與實際生活緊密的聯(lián)系在一起,才能真正的展現(xiàn)出德育的魅力和價值所在。然而,在九年一貫制的集團化辦學背景下,筆者發(fā)現(xiàn)學校出于學生安全以及其他因素的考量,所設置的德育課基本上還是以理論為主,實踐課程相對比較少。
1.2 德育途徑單一,吸引力不強
九年一貫制集團化辦學背景下,雖然為德育教育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途徑,許多實踐活動可以同時進行,有效的節(jié)約了教育資源,但是在學生安全以及文化課知識學習的多重壓力下,70%左右的德育活動依然是在課堂上完成的,課堂教學仍然是學生獲取德育知識的主要途徑,社會及家庭參與德育教學活動的機會并不是很多,德育教學不注重生活實踐、薛恒體驗以及自我評價等對學生良好品德形成有積極作用的德育活動的開展。
1.3 學校與家庭未形成合力,德育效果不足
德育教育并非是學校單方面的責任,良好的家庭教育對于學生個人成長及發(fā)展也有著較為積極的促進作用,但是當前家庭參與到學校德育活動的比例并不是很高,而且九年一貫制的集團化學校多數(shù)實行的都是封閉式管理,這種管理模式使得家長幾乎沒有參與教學管理的機會,學校與家庭之間始終未能形成有效的合力,德育教育力量單薄,因此德育教育效果也并不是十分的理想。
2.1 有助于豐富德育資源
九年一貫制集團化辦學背景之下,小學與初中實現(xiàn)了集中化管理,校園內的中小學教師擁有了更多交流教學經驗和想法的機會,各種教學資源可以高效共享,這些都使得學校的德育教育資源得以不斷的豐富和發(fā)展。如有的德育教育資源既可以給小學生使用也可以給初中生使用,甚至可以多次循環(huán)使用,這些都使得德育教育得以更加順暢的開展。
2.2 有助于完善德育評價體系
多元化的德育教育評價體系,能夠使教師感知到自身在教育教學中存在的不足,同時其也還能使學生不斷的完善自我,在客觀公正的評價下發(fā)展前進。但是一直以來德育教育評價體系都存在有不健全和不完善的問題。集團化辦學背景之下,多種教學資源匯集到了一起,社會及家庭也被納入到了體系中,這樣可以將多方面的內容納入到德育評價體系中,形成有效的合力,真正的實現(xiàn)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有助于多元化、多維度的德育模式形成。
3.1 職責規(guī)范,層次分明的德育管理框架
在校園內不同層級教師所的負責的德育管理內容都是不同的,如校園的管理者主要是對一線教師的各項教學工作和行為等進行規(guī)劃,而一線教師則要將自己所掌握的德育知識傳遞給學生,如果彼此職責不明,可能會導致管理混亂,專業(yè)化德育管理體系的構建也將會成為空談,所以說,在德育管理體系構建過程中,要明確校園內各教師和管理者的職責,針對學校實際情況構建層次分明的德育管理框架,理清不同教師需要承擔的責任和目標,明確小學與初中德育教育目標存在的異同點。
3.2 豐富課程內容,理論與實踐并重
如上文所述,當前德育教育存在的突出問題就是過分注重理論知識講解,缺乏實踐,因此在未來建構德育管理體系時,還應當新一步豐富課程內容,實現(xiàn)理論與實踐并重。學??梢耘c家長簽訂安全協(xié)議,然后將教學的觸角深入到實際生活中,既可以將生活中學生感興趣的熱點話題引入到課堂之上在,作為德育教育案例,同時也可以結合學生的年級、知識接受能力等開展一些富有趣味性的德育實踐活動。比如說,在教學低年級學生遵守交通規(guī)則的知識時,可以嘗試開展“我扶爺爺奶奶過馬路”的活動,在節(jié)假日里組織班級學生在馬路上攙扶年邁的老人過馬路,借助這種實踐活動,使學生認識到遵守交通規(guī)則的重要性,幫助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出行習慣,保證孩子們安全健康的成長。
3.3 創(chuàng)新德育教育方法,增強教學吸引力
多元化的教育方法是幫助學生獲取更多的德育知識,激發(fā)學習興趣,提升教學質量的關鍵所在。在集團化辦學背景之下,如果教師不能靈活的創(chuàng)新德育教育方法,那么其教育優(yōu)勢也就蕩然無存了。當然,在創(chuàng)新教育方法時,教師也需要綜合考慮實際辦學情況,如針對小學生來說,為了讓他們更好的理解德育理論知識,教師可以借助情境教學法和游戲教學法等方法,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而針對初中生,則可以應用實踐教學法,因為學生已經儲備了一定的知識,同時實踐能力有所提升,渴望自己動手探索知識,所以說實踐教學法能夠更好的吸引學生注意力。
3.4 完善德育評價體系,構建評價的“雙主體
長期以來,德育知識教學內容都是通過“語文”、“道德與法制”等學科傳播的,針對學生的評價方式也多是以理論考核為主,學生在考核中取得了理想成績,教師給出的評價相對來說就比較高,反之如果學生在理論考核中取得的成績不夠理想,評價也會有所降低,這種評價方式雖然也有一定的可取之處,但是評價方式顯得過于單一,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因此,在集團化辦學背景下,建構德育管理體系時,筆者認為學校還應當根據(jù)自身的辦學情況,構建評價的“雙主體”既要重理論,也要重實踐,要將學生自身、家長以及社會等多種元素納入到評價體系中,多方位、多維度的對學生的德育表現(xiàn)情況進行評價反饋,保證評價的公正客觀,以幫助學生健康的成長與發(fā)展。
總之,集團化辦學背景之下,學校的德育教育迎來了更多的發(fā)展契機,如德育資源更加豐富,教學評價體系得以不斷的完善,這些都為德育管理體系的建構增添了新的活力,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在德育教育中依然有諸多不成熟的地方,為了更好的提升德育教育質量,提升學生的綜合道德素養(yǎng),學校應當抓住集團化辦學的契機,建構好德育管理體系。
(作者單位:廣東省深圳市坪山區(qū)坪山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