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銳,丁麗麗
(西安交通大學醫(yī)學院第一附屬醫(yī)院控感科,西安 710061)
肺炎克雷伯菌是一種革蘭陰性桿菌,在社區(qū)獲得性和醫(yī)院感染中,其高致病性和多重耐藥克隆菌株已經(jīng)越來越多地被報道[1-3],耐碳青霉烯類肺炎克雷伯菌(CRKP)在全世界范圍內也呈現(xiàn)出擴張趨勢[4],在中國,CRKP檢出率逐年上升[5],本研究通過分析西安交通大學醫(yī)學院第一附屬醫(yī)院2017年肺炎克雷伯菌(KPN)的臨床分布及耐藥情況,進而促進臨床抗菌藥物的合理使用。
回顧性分析西安交通大學醫(yī)學院第一附屬醫(yī)院檢驗科微生物細菌室2017年全年送檢標本中細菌分離情況,剔除同一患者相同部位重復菌株后,選取584例肺炎克雷伯菌為研究對象進行分析。
細菌鑒定及藥敏分析使用法國生物梅里埃VITEK-2 Compact全自動細菌鑒定及藥敏分析系統(tǒng),結果按照美國臨床實驗室標準化協(xié)會(CLSI)2016年標準進行判讀。細菌的分離、培養(yǎng)、鑒定等均嚴格按照《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guī)程(第四版)》操作方法執(zhí)行。肺炎克雷伯菌質控菌株為ATCC700603,購自國家衛(wèi)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臨床檢驗中心。
CRKP是碳青霉烯類耐藥肺炎克雷伯菌的簡稱,指對亞胺培南、美羅培南等碳青霉烯類藥物耐藥的肺炎克雷伯菌。
數(shù)據(jù)使用WHONET5.6軟件進行分析,其中計數(shù)資料采用例數(shù)、構成比,計量資料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進行描述。
2017年共送檢62338份標本,檢出非重復分離菌6738株,其中腸桿菌科細菌2666株,占39.6%。肺炎克雷伯菌584株,在腸桿菌科細菌中占比為21.9%。584株KPN中,產(chǎn)超廣譜β-內酰胺酶(ESBLs)菌株檢出率為33.3%,共檢出CRKP21株,檢出率為3.6%。
584株KPN的標本來源,165株分離自痰液,占比28.3%;134株分離自尿液,占比22.9%;血液共分離78株,占比13.4%,排在第三位;引流液和膽汁分別占比為9.6%和8.4%。具體見表1。
584株KPN的科室分布以肝膽外科分離數(shù)量最多,134株,占比22.9%,其次是感染科、神經(jīng)外科,分別占比7.2%、6.8%。綜合ICU共分離KPN24株,占比4.1%。具體見表2。
對比分析KPN分離數(shù)量排在前四位的科室、綜合ICU與總體耐藥情況:肝膽外科對氨芐西林/舒巴坦、頭孢曲松、復方磺胺甲噁唑、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三唑巴坦、亞胺培南、美羅培南等8種抗菌藥物耐藥率高于總體耐藥率;感染科對頭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三唑巴坦等兩種抗菌藥物耐藥率高于總體耐藥率;神經(jīng)外科對頭孢吡肟、亞胺培南、美羅培南等三種抗菌藥物耐藥率高于總體耐藥率;神經(jīng)內科對頭孢呋辛、復方磺胺甲噁唑、慶大霉素、頭孢他啶、頭孢吡肟、阿米卡星、頭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三唑巴坦、亞胺培南、美羅培南等10種抗菌藥物耐藥率高于總體耐藥率;綜合ICU對頭孢他啶、頭孢吡肟、阿米卡星、頭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三唑巴坦、亞胺培南、美羅培南等7種抗菌藥物耐藥率高于總體耐藥率,對亞胺培南、美羅培南的耐藥率均為7.7%。具體見表3。
表1 2017年醫(yī)院肺炎克雷伯菌標本分布(n,%)
KPN致病性基礎可能與黏附素、腸桿菌素和生物膜形成能力有關[6]。近年來關于臨床和環(huán)境肺炎克雷伯菌之間關系的研究越來越多,有研究表明臨床和環(huán)境肺炎克雷伯菌是密切相關的。2017年西安交通大學醫(yī)學院第一附屬醫(yī)院共檢出腸桿菌科細菌2666株,其中肺炎克雷伯菌584株,占比21.9%,低于李怡等研究結果[7]。584株KPN的標本來源以痰液和尿液為主,提示今后應強化呼吸道和泌尿道感染的預防和控制措施。584株KPN科室分布以肝膽外科分離數(shù)量最多,占比達22.9%,這可能與術后患者免疫力下降,易出現(xiàn)切口感染有關。
584株KPN產(chǎn)ESBLs菌株檢出率為33.3%,低于Mehrgan等(77.7%)[8]、邵春紅等[9](36.5%)研究結果。KPN對亞胺培南、美羅培南的總體耐藥率均為3.6%,均低于2017年中國細菌耐藥監(jiān)測網(wǎng)(CHINET)監(jiān)測結果(20.9%、24.0%)[5]。雖然碳青霉烯酶可能出現(xiàn)在所有腸桿菌科,但肺炎克雷伯菌是碳青霉烯酶基因最常見的載體[10],Dalmolin等、Falco Restrepo等[11-12]研究發(fā)現(xiàn)blakpc基因的存在是肺炎克雷伯菌對碳青霉烯類藥物耐藥的主要機制。Balkhair等[13]研究表明肺炎克雷伯菌的碳青霉烯耐藥菌血癥患者30d死亡率高于敏感菌血癥患者,Wu等[14]研究發(fā)現(xiàn)亞胺培南的最低抑制濃度(MIC)≥16μg/mL是碳青霉烯類不敏感肺炎克雷伯菌患者14d死亡率的獨立危險因素。本研究分離自血液標本占比達13.4%,應引起高度重視。
表2 2017年醫(yī)院肺炎克雷伯菌科室分布(n,%)
表3 主要科室的肺炎克雷伯菌對常見抗菌藥物耐藥率
耐藥結果顯示,不同病區(qū)來源KPN的耐藥性具有差異,綜合ICU呈現(xiàn)對三、四代頭孢菌素類、氨基糖苷類、β-內酰胺酶抑制劑及新型β-內酰胺類等抗菌藥物耐藥率高于總體耐藥率,對亞胺培南、美羅培南耐藥率最高,均為7.7%,這可能與綜合ICU收治的病人多數(shù)病情危重、基礎疾病復雜、侵入性操作多等因素有關。
KPN對常用抗菌藥物耐藥性不容樂觀,尤其以綜合ICU分離菌株耐藥更為嚴重,感染肺炎克雷伯菌前使用碳青霉烯類抗菌藥物是CRKP醫(yī)院感染的危險因素[15-16],為進一步降低CRKP檢出率,科室應提高標本送檢率,檢驗科嚴密監(jiān)測耐藥情況,結果及時與科室溝通,藥學部提供用藥指導,醫(yī)生根據(jù)藥敏結果及時調整抗菌藥物,同時嚴格執(zhí)行隔離措施,落實手衛(wèi)生、環(huán)境及物表清潔消毒等醫(yī)院感染防控措施,切實發(fā)揮多部門聯(lián)動,并逐步建立抗菌藥物管理長效機制,防止CRKP院內播散。